06.07 為了部落:東漢羌人的首次起義

為了部落:東漢羌人的首次起義

漢朝是古典中國的一個高峰,在它的前半生中,一直有匈奴扮演著宿敵的角色。但當宿敵暫時被徹底壓制後,一個不起眼的敵人將成為漢朝的心腹大患。那便是西北地區的部落民——羌人。這支古老的部落集團,雖然鬆散弱小,卻在東漢強權之下爆發了驚人的能量,兩者的衝突甚至持續了百年之久。這究竟是一場怎樣的戰爭,又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局面的呢?

古老的部落

為了部落:東漢羌人的首次起義

羌人在商朝時就是中原地區的一大對手

羌人的歷史非常久遠,最早的記載源於商代的甲骨文。在當時,羌這個字也是商人對西部鄰居的蔑稱。隨後,在西周征服中原的戰爭中,羌人參加了周人的反抗軍,成為了滅商的功臣。

那些與周交好的部落擺脫了羌的蔑稱並與周人世代通婚,逐漸融入了朝貢體系。而那些關係疏遠甚至敵對的羌人部落,則以新的名字戎來代稱,一直持續到春秋戰國。秦厲公時,一個名叫的無弋爰劍的羌人被秦人奴役。他在逃脫後成為河湟之地羌人部落的酋長。當他死後,子孫世代成為酋長,還發展出新的部落。延續至漢代時,已有150餘種。他們廣泛的分佈於新疆、西藏、河湟等地,是漢代羌人的主體。

為了部落:東漢羌人的首次起義

打死周幽王的西戎就有羌人成分的部落國家

羌人是典型半遊牧民族。《後漢書》說他們所居無常,依隨水草。地少五穀,以產牧為業。原始的生活環境和習俗使得羌族民風彪悍。漢人稱讚他們堅強勇猛、吃苦耐寒,好勇鬥狠的天性就像野獸一般。不僅如此,由於羌人奉行實力至上的信條,崇拜強大的戰士,因此把戰死看作是吉利的事情。悍不畏死的風氣培養了許許多多的優秀戰士。

除此之外,作為遊牧民族的羌人還擁有高大的河曲戰馬。這種馬平均肩高約140cm,體格強壯,適合突擊或者拉挽重物。當彪悍的羌人戰士跨上他們高大戰馬,一支優秀的突擊騎兵就應運而生了。漢軍對於羌人的作戰特點印象深刻,稱其兵長在山谷,短於平地,不能持久,而果於觸突。正是這樣的特點,決定了漢、羌戰爭的局勢發展。

為了部落:東漢羌人的首次起義

河曲馬是古代中原能獲得的較好戰馬

衝突與征服

為了部落:東漢羌人的首次起義

保存至今的古代羌人村落

在秦漢交接之際,羌人大量為匈奴所征服。他們隨後作為匈奴的附屬,被捲入了漢匈戰爭之中。戰爭和匈奴的奴役一起摧殘著羌人,迫使生活於湟水流域的研種羌上書漢廷,請求內附隴西郡。自此,羌人與漢朝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聯繫。

公元前118年,羌人集結萬人起兵,並與匈奴相約攻漢。七年後,漢武帝為報復而派遣10萬大軍出征。他們掃蕩了整個河湟地區,將作亂的羌人驅趕至青海湖一帶。隨後漢軍在河湟地區修築要塞,遷徙郡民。建立了一條隔絕羌人的防線,還設立了護羌校尉一職予以維持。

為了部落:東漢羌人的首次起義

漢武帝對於周邊勢力通常採取零容忍

武帝的策略並不明智,後續的漢帝卻繼承了這種戰略,擠壓羌人的生存空間,這導致了羌人的不斷反抗。

公元前88年,羌人再度與匈奴相約攻漢。到了公元前61年的3月,連早就歸附漢朝的歸義羌也開始起義。他們攻破城邑,誅殺漢吏。

漢宣帝接到羌人進攻的消息後,立刻徵發各郡駐軍和中央的直屬軍隊共6萬人。於金城集結。老將趙充國也作為總負責人隨後趕到。在趙充國剿撫並行的策略下,羌人叛亂被敉平。漢宣帝設金城屬國,允許羌人一定程度的自治。此後幾十年,羌人在漢帝國的強權下享受著脆弱的和平。

為了部落:東漢羌人的首次起義

漢朝老家 趙充國

再起反抗

為了部落:東漢羌人的首次起義

王莽引發的混亂 給了羌人又一次機會

王莽代漢後,脆弱的和平被瞬間打破。羌人匯同各路起義軍一起,再次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叛亂。但好景不長,東漢建立者劉秀在消滅了各路起義軍後,又用3年時間平定了羌亂。

此後,漢朝為壓制羌人而在他們居住的隴右地區推行郡縣制改革,並大量遷徙羌人進入內地定居。不止如此,為方便武力威懾,漢朝使護羌校尉,專領一營兵力隨時待命。

既然朝廷的政策是強硬,那麼下屬官員自然更是變本加厲。漢人地主和官吏們要麼奴役羌人做苦力,要麼敲詐勒索他們,讓羌人苦不堪言。雙方時而爆發衝突甚至引發戰爭,積攢了大量怨恨。

為了部落:東漢羌人的首次起義

郡縣化的改土歸流 讓羌人壓力更大

這一切積怨在公元107年迎來了首輪高潮。當時漢朝準備放棄西域,為接應西域將士歸國,朝廷徵發羌人騎兵隨邊軍前往西域。羌人本就苦於漢朝的徭役,現在更是害怕客死他鄉,因而在行軍時紛紛逃跑。漢軍見此不但不予體恤,反而肆意攻擊,致使涼州各部羌人紛紛起兵。雖說事發突然,羌人亦缺乏武備,但他們僅靠竹竿、木矛為武器、木板為盾、銅鏡為甲,就將戰火蔓延至整個隴右地區。

羌人的叛亂規模使得朝野震驚,各地的兵力也竟無一部可以遏制叛亂。於是朝廷立刻徵集中央軍和郡國的地方兵共5萬餘人集結於漢陽,準備增援隴右。

第二年春天,郡縣的兵力還未及時趕來,按耐不住的主將鄧鷺和任尚,就先行率領五營北軍趕赴冀縣以西。很快,他們立刻遭到了數千羌人的突襲,這支精銳的中央軍被擊潰,陣亡者達千餘人。

為了部落:東漢羌人的首次起義

精銳的漢軍在山地環境下屢遭挫敗

然而,東部戰線的失利並沒有引起朝廷的重視。因為此刻率西域軍隊回程的梁慬趁羌人不備,突襲了涼州河西四郡的羌人聯軍,取得大勝。而東線的失利僅僅是一次前哨戰級別的損失,大軍尚在集結,漢軍仍有極大勝算。

時至冬日,郡縣兵相繼抵達漢陽,不甘失敗的鄧鷺便下令任尚和司馬鈞率郡縣兵趕赴平襄,去和數萬羌人決戰。結果漢軍不敵耐得嚴寒的羌人,大敗虧輸。士卒丟盔棄甲爭先恐後的逃命,陣亡者達8000餘人。

這次正面交鋒的失敗改變了整體局勢。戰勝的羌人趁機向東邊的北地郡挺進,在富平建立起政權,首領號為天子。隨後召集了武都、參狼、上郡、西河等羌人部落,指揮他們向東進犯幷州,向南攻入益州,一度威脅到漢朝的核心三輔地區。

為了部落:東漢羌人的首次起義

漢朝的長安 就直接暴露在羌人攻擊範圍內

面對如此危局,漢朝調整戰略,下詔鄧鷺班師。隨後又召回屯駐漢陽的任尚所部到長安屯駐,並安排西域歸來的梁慬屯駐金城,以備增援。漢朝的戰略安排並沒有遏制住羌人的攻勢。梁慬軍增援三輔的過程中數戰數勝,但率領各郡縣兵增援的任仁卻屢屢戰敗,羌軍攻破隴西臨洮縣和金城破羌縣,還趁勢劫掠了漢中郡的褒中縣。漢中太守鄭勤得知後率軍趕赴當地,誰知敵軍早已離去。很快,羌人再次入侵,鄭勤認為時機已到,率軍出戰。結果又遭到大敗,陣亡3000餘人。

公元111年的春天,羌軍進一步入寇河東、上黨和河內三郡。凌厲的攻勢逼迫漢朝轉入被動防禦,勒令魏郡、趙國、常山、中山等地修築塢堡616座嚴防死守。此後戰局陷入僵持,除了3月時任尚率軍於上黨羊頭山取得小勝外,再無大規模軍事行動。

為了部落:東漢羌人的首次起義

東漢的塢堡泥塑模型

擒賊先擒王

為了部落:東漢羌人的首次起義

漢朝只能不斷調兵鎮壓羌人

公元113年,僵持的局勢終於被打破。漢朝的騎都尉馬賢與侯霸,率軍襲擊了位於安定的牢羌部族,斬俘千人,掠奪牲畜2萬頭。這一行動再次掀起了雙方的大戰。

羌人為報復漢朝的進攻,於第二年派兵向東進攻扶風縣。隨後又令隴西的號多、當煎、勒姐等部落首領率部向南進攻益州的武都、漢中。面對羌人的攻勢,漢中五官掾程信,率壯士與板楯蠻擊退號多等部。隨後侯霸、馬賢率軍於枹罕再度擊敗羌軍,斬首200餘人。

相比漢軍的小勝,羌人的勝利則要大了不少。為策應東南的戰局,涼州刺史皮楊率軍於狄道攻擊羌軍,卻被羌軍擊潰,損失800人。眼看大動干戈只能換來小小的戰果,新任護羌校尉龐參只能改變策略,從內部擊垮敵人。他恩威利誘號多,致使其率7000餘人投降,削弱了羌人在西線的實力。

為了部落:東漢羌人的首次起義

正在衝擊漢軍步兵的羌人貴族騎兵

得知號多投降後的羌人首領,為扭轉被動局面,立刻安排了呂叔都率一支軍隊南下益州。結果南征行動因統帥呂叔都被刺殺而失敗。連續挫敗敵人的漢軍,終於看準機會展開攻勢。

公元115年秋,漢軍集結8000餘人北上,又命隴西的龐參率投降的羌胡士兵7000餘人東進與之匯合並擊羌人根據地富平。面對漢朝的斬首行動,羌人以漢人杜季貢為將軍,率兵先行向西擊退龐參所部。但就在羌軍把注意力放在西邊的時候,東路的漢軍攻破了丁奚城,奪得了大量財物。後方遭到攻擊的杜季貢為吸引漢軍出城,便佯裝逃跑,伺機於周圍設伏。此時的漢軍為了擴大戰果、搶收糧食,便不顧主將命令四散開來、孤軍深入。結果遭到羌軍伏擊,主將司馬鈞因氣惱下屬不聽節制怒而不救,結果導致漢軍陣亡3000餘人。殘軍於當年10月狼狽退回三輔地區。

一直到這時,漢軍的軍事行動可以說毫無成果。雖然屯兵塢堡的封鎖線有效的遏制了羌人的攻勢,卻也同樣的損耗著漢朝的國力。涼州等地因劫掠而破敗。更嚴重的是為應付羌人叛亂,漢朝共屯兵20餘萬,加上戰爭持續了8年,已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耗費的軍費更是多不勝數。

為了部落:東漢羌人的首次起義

在不利局面下 漢軍不得不做出不止一次的調整

因此在此次戰敗之後,漢朝又不得不調整了思路。首先便是要求徵召的郡縣士兵退役務農,讓他們出錢代役,所得資金再購買馬匹組建騎兵。其次就是讓騎兵捨棄盔甲輕裝上陣,以求消除羌人擅長機動的作戰優勢。最後,向與漢朝關係友好的南匈奴單于借騎兵,以增強攻勢力量。

果然在新戰術的影響下,漢軍接連獲勝。先後於丁奚城、靈州擊敗羌人,斬首共1200餘。接著攻破丁奚城,又於北地郡襲擊羌人據點。他們殺死了羌人首領的妻子,斬首700餘人,並俘獲大量文書、印綬。

雖說開始取得勝利,但其效果仍不夠徹底敉平叛亂。漢朝中郎將任尚,在公元117年招募了5名羌族叛徒,刺殺了羌人將領杜季貢和首領零昌,僅餘狼莫帶領剩餘羌人拼死抵抗。

眼見羌人群龍無首,漢軍隨即展開攻勢。一開始,狼莫軍擊潰了馬賢所率的羌胡降軍,但隨後便不敵合兵一處的漢軍而撤退。漢軍緊追不捨,雙方相持了兩個多月,最終於黃河邊的富平上河展開決戰。已是強弩之末的羌人終被擊潰,陣亡5000餘人。第二年,狼莫又被漢軍所募羌人刺客所殺,東漢第一次羌人戰爭才宣告結束。

為了部落:東漢羌人的首次起義

為對付羌人所耗費的財力 難以計數

總結

為了部落:東漢羌人的首次起義

今天的羌族美女

東漢時期的漢羌戰爭是歷史上不引人注意的一筆。很多人更是忽略了一個事實,這次羌人起義源於漢朝強權美夢下的鐵腕統治,卻將鐵腕強權弄的狼狽不堪。

漢朝在此次戰爭中召集了龐大軍力,損兵折將甚多,兩個州因戰爭而破敗,還付出了240億的軍費。縱使這樣,對付羌人這個體量小的多也落後的多的敵人,最終卻只能以非常規的方式取得勝利。這無疑說明了東漢的外強中乾,更說明了虛無的自信不能帶來勝利。若當時的朝臣和皇帝都能意識到這點,也就沒有這樣悲慘的後果了。但當局者迷,東漢一直未能吸取教訓,接下來他要面對的將是持續百年的戰爭泥潭。(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