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0 中國第一架自主戰機,比殲10早30年,性能優異卻被軍方拒收

也許談及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許多人都說我們長期缺少創新精神,只是一味的模仿。這話看上去不錯,仿米格21的殲七生產了幾十年,殲八隻是殲七的雙發版,其實這話太片面,既沒有考慮到技術發展的難度,更不顧及事實!

中國第一架自主戰機,比殲10早30年,性能優異卻被軍方拒收

(新中國剛剛創辦的航空工業)

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剛剛創辦航空工業之時,中國科研人員已開始試圖研發自已的戰機,而不是仿製,推出“東風”系列型號方案,上世紀60年代時,仿製米格21尚無成果時,我們就完全自主研發了一款國產戰機。也許有人會說,不就是殲8嗎?錯了,它是殲12。中國最默默無聞的國產噴氣式戰鬥機,今天幾乎沒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名,更不要說它的成就了!

中國第一架自主戰機,比殲10早30年,性能優異卻被軍方拒收

(殲12的設計圖)

無論怎麼說,殲12的設計都證明:我們不缺創新精神,它不僅是中國完全自主研製的第一款戰鬥機,沒有仿製一款國外型號,還創造了一個研發速度非常快的型號,1968年7月,才開始方案設計,僅用2年多一點時間,完成從方案選擇,直到原型機制造的全過程,隨後於1970年12月26日,第一架原型機首飛成功--它竟比人們通常所說的中國首款自研戰機殲10首飛早了近30年。

殲12的設計思路非常獨特,以所謂的“空中游擊戰”為背景。這完全總結了60年代,實戰經驗的一個構想。那時我軍的殲5多次成功擊落F4B等先進戰機,讓我軍形成了一種觀點:機動性才是致勝之道!

為此將機動性列為第一位,重視加速能力、爬升和盤旋性能,為此以“小”為原則,有“小殲”的說法,希望為一款:維護簡單、造價低廉、隨時能打、隨地能戰,故有“空中李向陽”之稱號。

中國第一架自主戰機,比殲10早30年,性能優異卻被軍方拒收

(殲12戰鬥機

該機空重僅3100公斤,比殲6輕了2噸多。動力為一臺渦噴6乙發動機,也就是殲6的發動機。由於推重比可達0.91,最大平飛速度1.5馬赫,比殲6快了一點點。在高空時,巡航速度是0.95馬赫,幾乎可以超音速巡航了,機動能力只能用吃驚來形容了,最大爬升率是180米/秒,美製F-5E是160米/秒。最小盤旋半徑是1140米,美製F-5E特意加強這一性能,也只提高到1080米,從0.9馬赫水平加速到1.2馬赫僅需時間為65秒。

更讓人吃驚的是,它擁有極佳的短距起降能力,起飛滑跑距離500米,著陸滑跑距離是510米,這個記錄沒幾款戰機敢說更低。

中國第一架自主戰機,比殲10早30年,性能優異卻被軍方拒收

(殲12戰鬥機

該機性能優異,甚至超出了預期,可惜最終在完成批量生產準備時,卻被軍方拒收,沒有下達生產訂單,卻其原因,以“小”取勝的思路不符合時代要求了,它擁有良好機動性的同時,也付出航程短,航電差,武備不足等缺點。

上世紀70年代以後,各國戰機的發展思想,已經放棄了“小”,越來越追求“大”,大航程,大載彈等等,放棄殲12雖說遺憾卻是正確的。但是它在中國航空史上依然為一塊重要里程碑,為中國自主研製戰鬥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功績不可忘記!參考資料:《空軍世界》《鼎盛軍事》《中國殲-12戰鬥機揭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