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你觉得苗阜和郭德纲谁才是相声一代宗师?

1153046929


郭德纲把即将消失的相声行业挽救了回来并发扬光大,才有资格被称为相声一代宗师!苗阜何德何能呢?

不知道是同行给苗阜一个面子还是他自己花钱炒作,“西北相声王”这个称号突然无缘无故的成了苗阜的专属代名词。苗阜的出现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中国相声继郭德纲之后看到了接班人的希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没有更好的作品拿得出手,显得有些江郎才尽的意味。


没有了作品就没有了话题,没有了话题和热度,相声界娱乐圈谁还能记得他呢?这个时候他不专心钻研写新的相声剧本,把精力放在突破上,反而去抱郭德纲这座大树,郭德纲没鸟他,他便在微博里大放厥词以此来博眼球和热度。自此以后,他的微博动态总是发了删,删了发,他的徒弟卢鑫玉浩也嫌弃他,在媒体面前从来没有提到过他这个“师父”。现在,苗阜又转身投靠到了姜昆的旗下。这哪里有一代宗师的风范?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苗阜没有自成一派的气度和理想,只靠着寻找靠山和寄人篱下来工作,那是永远没有出头的可能。就目前而言,郭德纲随便派出几个徒弟也能在相声界完胜苗阜王声!我觉得郭德纲倒适合相声一代宗师这个名词!

我是阿王,一名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喜欢影视的点个关注,相互交流!


闻香识电影


提出这样的弱智问题非常无聊!理由有三:郭德纲自认自己只是相声界的小学生,没有做过所谓“宗师”的黄粱美梦;这是其一,既然郭德纲不想当也不能成为“宗师”,凭苗阜的几斤几两,能够和郭德纲相提并论吗?这是其二,居心叵测提出这样的问题,不过是苗阜利用郭德纲炒作自己的一种不那么光明正大的手段而已,这是其三。诸如此类型的问题,建议当成掉在马路上的垃圾,让环卫工人费点劲清理到垃圾场就行!


lvshi波哥


抛开专业能力,商演能力,单论相声一代宗师这个荣誉,那妥妥的是苗阜先生,这么说可不是楞捧,而是有理有据。

一代宗师得有文化底蕴吧?

论现在得到的证书头衔,苗先生可以说是荣誉等身,本来想一一列举出来,但是实在太多了,万一漏掉了一个二个,对不起苗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的钻(在营和研之间反复纠结着)努力,单单汉语言文学博士,是不是就令人不明觉厉?

郭先生呢,就是一个民间闲散艺人,相声界的小学生,根据郭先生的弟子小岳岳无意爆料,郭先生自己写的微博,自己都看不懂。如此一比,高下立判啊。



一代宗师得有天赋异禀得有过人之处吧?得自己继承着传统并授业解惑将其传承下去吧?

苗先生之前并不是相声业界人士,前半生泯于众人,韬光养晦,如果不是天赋异禀,怎么可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几年时间就取得如此成绩?代表作品,可以车载斗量?门下弟子,各个独当一面?观众提起苗先生的作品都如数家珍(可不是物以稀为贵的意思啊),提起苗先生的弟子都交头接耳(可不是因为不知道是谁啊)。



相反提到郭先生的作品,群众说出来的代表作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界定和认可,实在没有法子统一意见,提到郭先生的弟子也是各有所爱,连一个“德云一哥”的称呼都不知道归谁合适,所以这两人之间,珠砾萧艾,很难分辨吗?

一代宗师得接地气儿吧?得和观众心心相连吧?

论到接地气儿,苗先生不遑多让啊。发个微博不用标点,读个错字不查字典,几杯下肚酒壮怂人胆,删完微博立刻翻脸,唱个小曲儿顺口跑偏,节奏不准还带跑了贴板,这些普通人接地气儿的毛病,谁更多一些,不言而喻吧?

郭先生就不行了,说话口齿清晰,还诙谐幽默,学唱个京评梆越、小曲小调也不假思索信手拈来,发个微博头条还混杂诗文箴言,说个单口评书还总有定场诗,太不接地气儿了。



一代宗师得心系观众吧?得为了观众着想吧?

相声是为观众送去欢乐的艺术,它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不能忘却初心。

远的不说,就说今年的跨年和封箱,苗先生为了回归相声本初,不打扰更多观众的时间和生活,选了三百来人的小园子,全心全意回馈给老粉丝们,多贴心多地道?同时也没怎么传到网络,免得观众又得花钱充会员,而且上网时间久了还会损伤视力,无益于健康。



郭先生呢?一次跨年演出就五地同时进行,场地也大,票还难买,还有很多外地观众车马劳顿地跟着折腾,去不了的还不甘心熬夜等着前线视频,各种网站各种刷屏,充了会员还得煎熬着时间等上线,看完视频更想去现场,说个单口还不停挖坑,多坑人?


黯夜寻欢1


都不是!!!也不可能是!!!

理由:相声已经进入成熟期,甚至是衰退期了。中国语言里面幽默滑稽恶搞低俗的笑点已经覆盖了。马季,姜昆,郭德纲,苗阜都是在套路里加上新语录,有的针砭时弊,有的文雅回味,有的恶搞低俗……如此而已。

宗师必须是继往开来,相声到今天,继往不足,功底薄弱文化低贫,谈不到开来了……

如果不知道什么相声叫高雅,请听张寿臣说的《行当论》,侯宝林捧哏:刘宝瑞单口《定场诗》:马季唐杰忠合说《诗情画意》……多了!


不在两边


伴随着这几年相声的再次崛起,郭德纲和苗阜俨然已经成为了新一代相声的领军人物,尽管这几年两人相声事业高大而如火如荼,但是在拾忆心目中,两个人至少目前还没有达到一代宗师的水准,除了他们两个人之外,和郭德纲、苗阜同一辈分的相声演员中也没有能称之为一代宗师的人。



正如电影《一代宗师》中所说的武学修行有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一样,要想成为一代相声宗师也要经历这三个境界,“见自己”就是自己前期学艺求知认清自己能力的过程,见天地则是在相声学成后开始收徒传承相声事业,见众生则是开宗收徒,经历人生起起伏后对所有事都想开看开,认清自己本心的过程,只有完全经历过这三个阶段,一个相声演员才有可能成为一代宗师。



而在当今相声界,最接近成为相声宗师的相声演员非郭德纲莫属了,但也只是接近,并非已经成为相声宗师,毕竟,如今的郭德纲堪称相声第一人,其相声基本功“说学逗唱”在同辈中堪称佼佼者,而在学艺有成后,郭德纲创立德云社,开始广收门徒,至今收徒近百人,可以说郭德纲这些行为对中国相声界的崛起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郭德纲走红的这么多年中,也因为其“锱铢必较”的性格得罪了不少人,进而导致他得不到同行的认可。


在吃了不少亏之后的郭德纲这几年也开始收敛性格,为了相声界的发展也在大力提携年轻的相声演员,此外,对于同行排挤和暗讽,郭德纲也是能避则避,努力做到不惹事,不呈口舌之快,但是这并不表示郭德纲怕了,只是他逐渐走向“乐知天命”的路上,对很多事已经看开。



当有一天,郭德纲真正进入乐知天命的阶段,那也就离他成为一代相声宗师的那一天不远了。


而苗阜距离成为一代相声宗师那一天更是遥远了,毕竟无论是相声基本功还是这些年对相声的贡献程度,苗阜都和郭德纲差了一大截,而且,相比于郭德纲通过收徒、提携相声新人来推广相声,提高相声的影响力,在这一方面,苗阜做的更差,毕竟,我们可以张口就说出郭德纲不少徒弟的名字,比如:岳云鹏、张云雷和孟鹤堂等等,而且为了推广相声,提携新人,郭德纲还参与制作了《相声有新人》这一档节目,可是苗阜这些年做了什么?



如果要说郭德纲如今正在走向成为一代相声宗师的最后一阶段的话,苗阜还处于认清自己的阶段,毕竟苗阜这些年相声作品质量每况愈下,甚至逐渐将自己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其他方向,这也导致靠相声发家的他距离成为一代相声宗师的道路越来越远。



所以,苗阜和郭德纲都称不上是相声一代宗师,但是郭德纲距离成为一代相声宗师的距离更近,也更有希望,对于苗阜,拾忆也只能呵呵一笑了!


拾忆物语


目前看都不能算是,宗师从概念上说指在某一领域或多个领域内有着极高成就,能够推陈出新,自立门户,甚或是容纳百家,自己创建出一个全新的理论系统出来的大师,也即是有能力开宗立派的大师级人物,谓之宗师。

苗阜和郭德纲目前只满足自立门户这一条,但都不具有创建全新相声理论系统的能力和条件,两人都是在既有相声体系(传统撂地相声和建国后的舞台相声)之下进行了一些创作和推广,形成目前的德云社相声市场和青曲社相声市场。

虽然都不能算是一代宗师,但两人的实力差距其实蛮大的,假如从金庸小说来类比,郭德纲大概就是五岳剑派之首嵩山派掌门左冷禅,岳云鹏张云雷张鹤伦烧饼是嵩山十三太保,每一个都有掌门的实力。

而苗阜差不多等于是衡山派莫大先生——————随身带着的胡琴

假如把他们用战国七雄来做类比的话,郭德纲现在差不多是战国后期的强秦,苗阜就是刚被占了邯郸,然后跑到代地等死的赵王。

所以我也搞不懂成天把他们放一块比较什么劲,根本不在一个次元上。


咸鱼茶馆


我们中国人总喜欢带情绪地评价别人。要么把一个人奉为“圣人”或“神人”,把一切褒义词都用在他身上;要么把一个人贬得一文不值,恨不得把汉语中的所有贬义词用来形容他。在文明时代里,我们要用科学的、客观的和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来评价一个人及其思想与行为。

某个人是一个理论、学说、思想或学术领域的创建者,通常我们可以说,此人是XX之父(the father of)。如果某人在发展和完善一个理论、学说、思想流派或文化领域中,取得非常突出的成就,并广泛为同行所认可、为大众所推崇、为追奉者之楷模,此人便可称为XX宗师。

宗师是汉语词汇,是中国封建社会思想和文化成果保守型传承的产物。“宗师”一词没有对应的英语词汇,大致可表达为“the Master of”。


时代傻瓜李博士


“宗师”?过了!两人都不夠格。先说郭,郭的相声确实很有功底,但他的确是靠“三俗"起家的,而这一点恰恰是他的师祖侯宝林大师在新中国成立后千方百计摒弃的糟粕,如果侯大师在泉下有知,恐怕不会认这个徒孙的。另外,郭的人品不敢恭维,与北京电视台的纠纷,与诸多弟子的矛盾,打记者等问题,郭一直都站在正确的一方?尤其是与弟子的关系。相声界是最讲究师承关系的,一般情况下,弟子在师傅面前受点委屈,基本都能忍受,但郭的好几位弟子都背他而去,难道完全都是弟子的错?要知道,在传统中国,背判师门,可谓大逆不道,而相声界最讲究传统的。郭的功劳在于开启了大规模的相声商演模式,使逐渐式微的相声又兴旺起来,另外他真的遇上了一个好捧喂于谦,算是遇上了贵人。于谦脾气好,能忍受郭污言秽语,甚至是过分的举动。笔者看过一个郭的相声,结尾时郭掏出一个面粉包,直接砸向了于谦,弄得于谦一身灰头土脸――难道相声的包袱要靠身体的委屈才能出彩吗?

再说苗。苗的相声,相对郭来讲,的确要干净许多,其组织的青曲社也是目前相声界唯一能与德云社一拼相声社团,尽管一直落下风。本人感觉,苗的相声虽然好,但感觉才气称稍嫌不足,一个包袱在多个相声里反复用,比如关于王声是师范大学是学文学历史的包袱,又比如用错别做包袱,用多了就让人厌恶了,也就不是包袱了。另外,他与郭的恩怨似乎也太深了点,都是相声界同仁,高下好坏,自有他人评说,本不该自相攻讦,但他似乎话多了些,给人的感觉是在批判郭的同时也在拔高自己,缺少风范,不是“宗师”气度。

所以,"宗师"二字郭与苗均不佩!


王者风范故事男人


看到这个问题了,我突然产生了几个问题,第一个:我们被忽悠了多少年?以前从不知道,唱,指的是太平歌词,这帮“主流”的玩应,一提说学逗唱,然后就跟着我给大家唱两句,唱两句我不反对,你好歹告诉我它原指的是什么啊,这不是忽悠我呢么。第二个:这些年我听了多少相声?几个是“主流”嘴里说的?换句话说“主流”一年能不能说上一段相声?第三个:相声是不是主要让我笑的?整个小桌嘚啵嘚大家哈哈一笑,目的达到,至于什么深度思想是不是应以让我乐为前提,后面再谈的?宗师谈应该还有点早,但多年后在提起这两个人,我一定是因为郭德纲讲的相声,郭德纲让我乐过而记住他。(重点要来了啊,手动画一下)而另一个叫什么来着?我一定会说:对了!那货跟姜昆一伙的!


joe


第一次认识苗阜是在相声大赛上,当时他和王声的表演堪称经典,基本上一句一个包袱确实惊艳。但是后来在听苗阜的相声,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参赛作品《满腹经纶》里面的包袱,久而久之就不看了。

老郭也有很多包袱重复使用,但是老郭的相声耐看、耐听。也许我这外行人也就能看出这点!再者老郭的徒弟都独档一面!

老郭是不是宗师我不敢妄下定论,但是起码以后肯定有希望、一个热爱相声,坚持做下去的人,一定能成功!

至于苗阜,哼哼,是不是应该少说多做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