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官二代”誤國的典型——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諸葛瞻

諸葛瞻,字思遠,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獨子“官二代”誤國的典型——三國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諸葛亮53歲病逝,46歲時才盼來這個老來子,他此前大約還擔心自己這一支香火不繼、愧對列祖列宗,一度將大哥諸葛瑾的次子諸葛喬要過來當養子。

“官二代”誤國的典型——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諸葛瞻

諸葛亮自稱是躬耕於南陽的布衣平民,後來輔佐劉備父子官至蜀國丞相、武鄉侯,後主劉禪呼之為“亞父”,可以說是蜀漢事實上的中流砥柱,位極人臣的達官顯貴、千古名相,諸葛瞻當然就是不折不扣的“官二代”。

他走了一條歷朝歷代典型的“官二代”特權路線:17歲時迎娶了劉備的孫女,被授為騎都尉;不長的時間內升任羽林中郎將,就是掌管京城成都御林禁軍的首領;後來歷任射聲校尉、侍中,相當於加掛蜀漢政府秘書長職銜;接著諸葛瞻在基本沒有什麼功勞和突出才幹的情況下,步步高昇,30歲出頭就以火箭速度升遷至尚書左僕射、軍師中郎將。

“官二代”誤國的典型——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諸葛瞻

軍師中郎將是他爹諸葛亮曾經當過的官,而且諸葛亮當年是劉備差不多快當上漢中王時才以積年功績獲封。諸葛亮病死五丈原之後,劉禪為了強化君權,廢除了丞相制,將原來丞相的職權一分為三,分設尚書令、大將軍和大司馬三職互相制衡,軍政事務分開。諸葛瞻這個尚書左僕射、軍師中郎將實際上就是副宰相兼軍隊總參謀長,姜維是大將軍。

諸葛瞻自幼精通書法、繪畫,才思敏捷,記憶力超強,這些在貴公子圈裡都是很受推崇和褒揚的“才藝”。他有沒有才能呢?知子莫若父,諸葛亮評價他:“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這個說法其實與劉備對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評價意思差不多。

可能一個家族的人很容易找到共性:遠在江東孫權那裡的諸葛瞻堂兄諸葛恪(諸葛亮長兄諸葛瑾的大兒子)也同樣自幼聰穎過人,諸葛瑾對這個光芒四射的兒子的同樣不太看好:“恪不大興吾家,將大赤吾族也。”,意思就是諸葛恪若不能僥倖讓諸葛家興盛,便會令家族遭到誅滅。

“官二代”誤國的典型——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諸葛瞻

後來果然一語成讖,諸葛瑾後人這一支被東吳皇帝滿門抄斬!其原因就是諸葛恪是聰明過頭,都是小聰明,“此子非保家之主也!”。諸葛亮原來找大哥要來的養子諸葛喬不得不回到諸葛瑾支系下傳承子嗣。

諸葛瞻作為蜀漢第一貴公子,相府固然是居家之所,小時候前庭後院可以盡情嬉戲玩鬧;以劉禪對諸葛亮“政由葛氏,祭則寡人”(國家大事都由你做主,我主要是行使國家元首祭祀、禮儀的職能)、事之若父的恭敬態度,麒麟兒諸葛瞻自小跟隨父親穿堂入室,只怕把皇宮內院也逛了個遍。

在宮闈深宅、呵護備至環境里長大的諸葛瞻,早慧聰穎,再加之人見人愛的“文藝範”,少年得志,招為駙馬,承襲其父諸葛亮的“武鄉侯”之職。隨後仕途通達,青雲直上,而且履歷看上去非常“完整”、“全面”(這點跟現代的“官二代”很相似),似乎是難得的“青年才俊”。

“官二代”誤國的典型——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諸葛瞻

儘管諸葛瞻一路走來,都是緊要職位,但他實際只是掛名應景、當甩手掌櫃,沒有得到很好的學習、歷練和摔打。另外,其先父諸葛亮功高德巍,所謂“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蜀漢軍民一向對諸葛武侯感戴至深。

作為偉人的直系後裔,就算生得腦滿腸肥,遍世界胡言亂語,也有人愛屋及烏,禮敬三分!何況諸葛瞻看上去天資過人,怎能不令人肅然起敬,聯想起已故武侯呢?

所以後來每當朝廷頒佈一項好的政令,儘管不是諸葛瞻建議倡導,百姓們往往奔走相告:“這都是諸葛武鄉侯(小武鄉侯)的主意啊!”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他收穫了許多本不該屬於他的讚譽,更得到了本不該屬於他的官職。

“官二代”誤國的典型——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諸葛瞻

諸葛瞻雖然有令名,但並非宰相之器、廟堂之臣。34歲時諸葛瞻以行都護、武鄉侯、衛將軍與輔國大將軍南鄉侯董厥並“平尚書事”,這裡的“平”的意思,就是“秤”,即“權衡輕重,決定如何處理”。“平尚書事”在名義上比“錄尚書事”的權力稍小,其實只是沒有後者那麼好聽,權力幾乎是一樣的。在此時已經沒有丞相制度的蜀漢,諸葛瞻算是不是宰相的宰相,執掌尚書檯,統領國事。

在蜀漢後期,繼費禕、陳祗之後,基本上形成了諸葛瞻、董厥、姜維和樊建共掌國事的局面。一般說到蜀漢在三國中率先滅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姜維在戰略上的重大失誤:他由於避禍而遠走沓中屯田,沒有堅持魏延和王平一直行之有效的固守漢中方案。

“官二代”誤國的典型——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諸葛瞻

結果曹魏大軍一到,這個戰略重地很快岌岌可危。即使姜維做了一些應急補救和調整,由於蜀漢政治上的腐敗而反應遲緩,所以漢中重地很快就失守。

當然姜維採取這個激進戰略與他在蜀漢地位不穩,急於建立奇功來穩固地位的急功近利思想有關。屯田沓中大多數人看到的是姜維與宦官黃皓爭鬥避禍所致,其實根子還在於諸葛瞻。在蜀漢朝廷中,反對姜維的不僅僅是黃皓,更權威的人物是諸葛瞻等。

公元262年,姜維北伐敗歸,領政的諸葛瞻、董厥等人認為姜維好戰無功,致使國疲民弊,一度密謀上表給劉禪,要求讓姜維擔任益州刺史,實際是要削奪他的兵權。所以黃皓謀劃以右將軍閻宇取代姜維領兵實際就是貫徹諸葛瞻、董厥的意圖。

“官二代”誤國的典型——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諸葛瞻

儘管作為朝臣的諸葛瞻、董厥與省內的黃皓也矛盾重重,但是在對付、架空姜維這件事上兩者的意見是完全一致的。如果說不是諸葛瞻、董厥授意、指示黃皓這麼幹的話,至少也是默許、縱容黃皓的胡作非為。正是因為位居宰輔的諸葛瞻等人對於黃皓亂政“鹹共將護,無能匡矯”,才導致姜維頗為忌憚,決計“遠走高飛”避禍為妙!

在本已經風雨飄搖的蜀漢政權,怎經得起最高統治集團內肱股大臣的內鬥不休?諸葛瞻臨死之前大呼“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可見他與姜維的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遏制姜維就實際上是諸葛瞻、諸葛尚父子一直的政治目標,何其悲哉?

公元263年冬,魏國徵西將軍鄧艾奇襲陰平,自景谷道攻入,諸葛瞻率領長子諸葛尚及尚書張遵(張飛孫子)、李球(李恢侄子)、黃崇(黃權之子)等開國元勳子孫等前去綿竹(今四川德陽)抵抗。空有將軍履歷,實戰經驗為零的諸葛瞻被迫趕鴨子上架,呈現出蜀漢二線掌兵人物、統領除漢中姜維以外的全部軍事力量的諸葛瞻是忠勇有餘、才具不足的“官二代”誤國典型。

“官二代”誤國的典型——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諸葛瞻

作為手握重兵的衛將軍兼宰輔,諸葛瞻在鄧艾未走出艱險山地時沒有快速推進救援江油以力挽狂瀾;他率兵到達涪陵後又盤桓不前待在涪縣吃瓜;哪怕聽取尚書郎黃崇多次勸他迅速搶佔險要地勢,扼要堅守,以免讓敵人長驅直入,進入平原的建議也好啊!諸葛瞻臨陣寡斷、猶豫不決,不納良言,黃崇因為諸葛瞻的失策而痛哭流涕。

此時,蜀漢另一戰場姜維、廖化匆忙間棄陰平,奔劍閣,與張翼、董厥在劍閣合兵一處,死守拒敵。坐擁15萬大軍的鐘會屢攻不下,糧食、後勤補給異常困難,再消耗下去不得不退軍幾乎是鍾會的必然選擇。這時候只要諸葛瞻能固守綿竹,甚至退守成都,擋住鄧艾一陣,形勢完全可以控制。

遺憾的是,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舔居朝廷中樞宰輔、位高權重的諸葛瞻其實是個庸才。鄧艾率軍從陰平道一口氣穿越七百多里無人山地,沿途鑿山開路,架設棧道,山高谷深,行進極度艱險,到達江油縣時可以說這隻數千人的疲敝之師是強弩之末。

“官二代”誤國的典型——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諸葛瞻

鄧艾翻山越嶺的那幾千人,捨棄了騎兵是短於步戰的,蜀漢軍步戰恰恰是強項,以我之所長攻敵之所短,且諸葛瞻率領的張遵、黃崇和李球都是荊州幫的少壯派,算是他親自管訓出來下一代精英,怎能如此不堪一擊?退一步說,打不贏還防不住長途奔襲之敵嗎?

鄧艾一到平原,江油陷落,諸葛瞻與之在綿竹城外決戰,無法挽回註定失敗的局面。諸葛瞻父子親自上陣戰死,張飛的孫子張遵被俘後斬殺,御林軍右部督李球親自衝殺陣亡,黃崇戰死於亂軍之中,綿竹也隨後失守。

誰能想到這些諸葛瞻親自訓練的蜀漢御林軍其實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旦面臨真的白刀子進紅刀子出,鮮血噴湧,紈絝子弟色厲內荏的本色立馬顯現,一鬨而散,四散奔逃,任由這些“官二代”出身的御林軍將領被如狼似虎的鄧艾軍士兵捅得渾身是血窟窿。

“官二代”誤國的典型——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諸葛瞻

蜀漢後期,以諸葛瞻和董厥的能力、智略和威望根本無法調和政權內部複雜的派系鬥爭導致的內耗和離心力。當時益州土著勢力和外來勢力之間的矛盾很深。當鄧艾的大軍攻打到成都城下時,蜀漢政權還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但蜀漢內部投降論調盛行,沒有一股益州本土勢力願意為蜀漢拼死一戰。

諸葛瞻年方弱冠,已然名利雙收,前程似錦,朝野擁戴。這是父輩的榮耀,也是父輩留下的陰影,父輩有多偉大,留給後人的陰影就有多寬廣,諸葛瞻無處可逃。

一個從來沒上過戰場,一直養尊處優當擺設的文藝青年、“官二代”,突然承擔起保家衛國的重任,充當總司令,率領一群“官二代”、“官三代”去衝殺搏鬥,其結果可想而知:羊入虎口,一去不復返了!御林軍一敗塗地,諸葛瞻死了,諸葛尚亡了,後主劉禪精神徹底崩潰,自縛乞降!

“官二代”誤國的典型——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諸葛瞻

諸葛瞻及其子諸葛尚最後血性還是值得稱道的,面對鄧艾的兵鋒威逼以及“琅琊王”顯位的利誘,寧死不屈,父子殉國,即羅貫中所稱道的“智謀雖不扶危主,忠義真堪繼武侯。”

我們在為諸葛瞻父子的英勇事蹟嗟嘆不已的同時,東晉文史學家、《搜神記》作者幹寶的一段話值得我們深思:“瞻雖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敵,而能外不負國,內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 這些意思大致就是是:諸葛瞻是位忠臣,是位孝子,是位好人,但並沒有什麼用處!

可見,諸葛瞻不論是作為“總領百官,掌丞天子,助理萬機”宰輔和統轄京畿的軍事統帥,都乏善可陳。他頗有天資,德操也不錯,至少他明顯不滿的人只有姜維和黃皓,沒有主張給所有蜀漢軍民“建立道德檔案”,也從沒有在朝野宣揚他身處高位"一切都是自己幹出來的”!

“官二代”誤國的典型——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諸葛瞻

一句話:諸葛瞻如果做一個普通人、一個小吏,還是一個有才情的人、一個好吏,無奈歷史把他推上蜀漢的高官顯位,成為朝廷宰輔和肱股大臣,就成了一個誤國誤家、傷己害人的典型“官二代”!

歡迎交流 敬請關注“山色歸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