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从头条的书法圈看书法怪象

“中锋、侧锋、藏锋、露锋、实锋、虚锋、全锋、半锋,似乎锋有八矣。”《刘熙载集·艺概·书概》。

夜郎自大 [ yè láng zì dà ]

出处:

《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释义:

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今天无意中看到头条号的一篇关于书法类的文章,有一个头条号的作者居然说用中锋写毛笔字是傻子!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你去写唐楷不用中锋,用侧锋去写,你能写成吗?!有网友在其评论里客气滴辩证并指正,这位作者居然骂评论者狭隘无知!真是森林大了,啥鸟都有。

从头条的书法圈看书法怪象

中锋无用论一说

也不知是这位作者是故意想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还是真的无知,其文章比那些写丑书有过之而无不及。也没有哪一位教习字者说只用中锋,只是说中锋用的时候多,我们作书应该多面出锋,中锋、侧锋、藏锋、露锋、实锋、虚锋、全锋、半锋,似乎锋有八矣。前人云:“八面锋一齐都来,尚了不得,如何说不用中锋?”又有曰:且宋元以降,大家作画,专用中锋者鲜。关仝、范宽之画,为众所周知,皆中侧锋并用。“四僧”、“八怪”、徐渭、龚贤、“金陵八家”、“新安四家”,凡大家作画,情之所见,八面锋齐至。王羲之、文徵明书法中都有偏锋中锋,祝允明写字喜用偏锋但也有中锋。

正锋、偏锋之说,古本无之。也有王世贞认为古无正锋、偏锋之说,但不用中锋是不行得,也没一个人敢说写楷书不用中锋。是的,古时候书法还没成熟,他们对笔锋还没完善,没细致的法则,情可有原,但我们是现代人,不是上古,我们已经成熟了,所以应具有一套比较合理的法则。书法也不是你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唐朝的楷书你去用一个侧锋去写,而不用中锋去写,你能写成吗?何有写楷书不用中锋之理?荒唐!古人写字也是正侧兼用,有时中锋居多,有时侧锋居多,有人写字不用中锋。只是说每一个人写字,有自己的偏好用锋,有的人用中锋多些,有的人用侧锋多些,但完成一个字,中锋和侧锋是离不开的。

作楷书多以中锋为多,作行草和作画多以侧锋为主所以,中锋和偏锋(侧锋)不是不能用,而是不能不用,“一波三折”中的变化,必须有侧锋和中锋在起作用,“蚕头燕尾”也必须经过侧锋、中锋,那我们又何以排斥中锋、偏锋呢?字写得好或不好,不是说用正锋(中锋)或偏锋(侧锋),乃“正以立骨,偏以取态”,多面出锋,这是具有很深道理的。

古之善战者,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今之作书作画者,八锋、八十八锋,已不够用,何谈要去掉中锋?

从头条的书法圈看书法怪象

哗众取宠[huá zhòng qǔ chǒng]

释义:

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出处:

《汉书·艺文志》:“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扬抑,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

现在书界者有很多真肤浅还是啥,就有好多头条号的作者,为了哗众取宠,不是做标题党,就是某某帖高清大字,要不就是随便瞎编个标题糊弄读者进去,以提高自己的阅读量!

从头条的书法圈看书法怪象

韭花帖咋整成菜肴了!

从头条的书法圈看书法怪象

单字放大是看还是学?

真正懂书法的人,从不去把一幅好碑帖拆成单个大字给读者看,而是要尽量把原帖展现给读者。

因为,当我们看到剪裱本本,它有一个缺点:就是那个原作的篇章布局整体的章法我们看不到了,碑帖原来的怎么样避让,怎么样的结合,怎么样的呼应裁剪以后再也看不到了,所以,能有原本的尽量不要剪,更不要去剪成单字,单字拆开是老师准备给学生解读的,不是去给大家欣赏的,而头条号的许多作者为了醒目,都作单字放大,这是对一个头条的书法爱好读者极其不负责任的!

整帖比剪裱本好,剪裱本比剪帖本好,剪帖本比剪单字好!

最后希望头条号的书法类的“巨匠”们,收起您的“神思”,少些花哨,多些实际,做一个合格的书法传播者!

从头条的书法圈看书法怪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