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物哀”究竟是什么意思?

HYD知


关于“物哀(もののあわれ)”:

一般认为,日本人在吸收消化中国文化的基础上,到了平安时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平安是其占主流地位的审美意识正是“物哀”。

“物哀”一词始见于本居宣长的文学评论《紫文要领》、《源氏物语玉梳子》等著作中。本居宣长提出:“四季应时的景观,便是感知物哀之物”(《紫文要领》宝历13年,1763年)。在本居宣长看来,“物哀”是“对所见所闻所接触的事物,发自内心的感叹”。看到自然界的月亮、花草等,就会觉得“多美的花啊”,“多皎洁的月亮啊”,这些都是对物哀的感知。“物哀”指的是在“物”即客观对象和“哀”即主观感情相一致的情景下产生的和谐情趣。作为一种审美意识,“物哀”是一种带有优美、纤细、沉静、伤感色彩的理念。

对于人们用来表达看透世间万物的虚幻无常及感触的“物哀”,在《源氏物语》等文学作品中有着浓墨重彩地描述。在《源氏物语》中,有14处写到了“物哀”,下面便是描写紫上晚年述怀的例子。

“作为女性,其持身之难,苦患之多,世间无出其右了。若对于悲哀之情,欢乐之趣,一概漠不关心,只管韬晦沉默,安能享受世间荣华之乐,慰藉人生无常之苦呢?”(夕雾)大意是:女性处境窘困,值得同情。不过,女性若能感受到“物之哀”,感受到自然界四季的情趣,相对于人世间的荣光以及虚幻无常来说,对自然的注意反而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此处的“物哀”含蓄而深沉,体现了女性特有的敏锐的心理活动。

毋庸赘言,“物哀”中的“物”,与“物思”、“物悲”中的“物”是同一词语。“物”是一个不特定的用法灵活的词语。成为感受主体人对象物的,一律都是“物”。“物”既可以是自然物,也可以是人类或人类的创造物。在凝视对象过程中产生的悲欢喜怒,都是“物哀”。

(物之哀:樱花短暂而又华美的“一生”)


读日本


日本文化元素中,也有无数的个体,逐个体会,固然有趣,毕竟不会究竟。

理解日本文化本质,易于理解其各种文化元素。

例如物哀,意思易查,在日本住过、或者对日本文化有过一定程度接触,甚至仅仅是日本动漫迷……也颇能体会何谓物哀。随风飘落的樱花武动着死亡之美,诡异的三玄琴击打着扭曲的灵魂,传统艺妓鬼般的无情装,都是对哀的极致解释。而这哀的源泉,无不是美到极致的物……

你身在其中,自然随波逐流,然而、“物”与“哀”从来都没有必然联系,你只问,何谓物哀,如何不探讨为何物哀?须知,我大中华,也曾吟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般高亢沉重的篇章。却与日本文化背道而驰!

这其中的巨大差异,是否有优劣之分?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没有优劣之分!我们的宽阔是中华大地赋予我们的。日本的悲哀是无边的海洋渲染出来的。世界地图上,显示着一切相以及一切相的本真。那狭隘瘦长被海洋压制成一条虫的岛国轮廓,不正述说着,望洋兴叹的、人类无比渺小的悲哀吗?在这一切的伟大面前,人类只能以自我的无尽悲哀,以及死亡划出的美好轮廓来宣示自我的存在和人类的永恒!



是的,日本文化的本质及核心就是,在伟大的自然面前,伟大的海洋面前,所显示出的自卑自残以及自恋。以此来解释一切日本文化符号,都会找到恰当的切入口。


珑思格物


物哀正确写作“物の哀れ”,是指一种触景生情、多愁善感的感情。物哀是平安时代开始,一个重要的文学的美的理念。江户时代学者本居宣长在其研究《源氏物语》的著作《紫文要领》中提出,认为《源氏物语》是物哀最完美的表现杰作。源氏在诸位女性间游走追求,却永远也得不到美好的结局,一切男女的思慕哀愁终究只是无常。本居宣长用一个核心词来概括《源氏物语》中这种弥漫到处无所不在的感情,就是物哀。

(天海佑希扮演的源氏)

物哀中包含着同情、哀愁和无常等许多感情。同情即是同人之情、同物之情,比如看见樱花飘落的姿态即会联想到人生无常,因而不自觉哀愁叹惋。某一刻突然的时机,眼睛看到一些景色、耳朵听到一些传闻,忽然触及到命运无常的忧虑,因而升起哀愁的感觉。

物哀深刻渗入到了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是日本精神的内核之一。除了春天的樱花,各种文学作品、日剧、动漫里都常见花火大会时人们感叹一句“夏天也结束了啊”,说结束了其实是饱含着许多不舍和遗憾,充满怅惘和无常的口气的。

(《海街日记》中的烟火与无法忘记的夏天)

物哀还总是和畸恋联系,用本居宣长的看法说从不伦中更容易产生物哀。因为是无法实现和背负着罪恶感的恋情,所以是燃烧得更烈因此更无望更绝望的恋情,但这并不是为了不伦而不伦,就像“积聚污泥浊水不是为了要欣赏污泥浊水,而是要培育洁净的莲花”。


杨早讲史


物哀是外界事物影响决定和改变人的情绪。

如置身在环境优美的山水之间,人会有愉悦之感;在一个嘈杂,脏乱的环境人会有烦躁之心;看到可爱乖巧的幼儿会心生怜惜之情。

人是情感动物,物哀之人,也是性情中人,他们悲秋伤冬,因一朵花一棵草而欣喜;因一片落叶而伤感。

物哀者情感丰富,度过人生的时候,会比其他人多了很多快乐,也比其他人多了很多悲伤和烦恼。

我想作家、诗人;文学作品中的林黛玉都是物哀的典型代表。


嘉月小文


物哀,简单地说就是人对外物的体验。物,即外物,一切客观的存在;哀,即人的情感与感受。只不过这种感受更多地表现为对人世无常、人生苦短、四季更迭的个人情感体验:静寂、幽玄、脱俗、纯粹、简素、自然、枯槁、甚至残缺。所以,物哀应该是人类的共通的情感体验。


物哀之所能与日本紧密联系到一起,是因为物哀一直是日本的禅宗标志和审美特征。这直接影响到了日本人的人生观、艺术表现形式,甚至生活方式。除了以上说的物哀的特征外,日本更强调个人瞬间的感觉与感受,更强调感伤的一面:生与死同等、完美与残缺一致、生机与枯槁相随。日本的禅宗、文学、插花、茶道、建筑更多地体现了这一特征。甚至甚至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比如日本人的泛神思想,日本人对于樱花的情感。



最能体现日本物哀观的是日本的文学了,从《源氏物语》到日本俳句,再到日本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物哀的艺术特征一脉相承。川端康成获奖致辞《我在美丽的日本》就集中体现了日本的这种物哀之美,而他的一生也是对物哀之美的印证。


李俊峰226675242


准确翻译就是:感物兴叹。

鬼子造的词有时候还挺有文化。



诗仙朝阳永垂不朽



是不是俗流,低级的意思,无脑。


美丽人生angela




等待162471053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是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那么由“物喜”可以联系到“物哀”的意思应该是,触景伤情,看到一些景象感到悲哀,凄凉,伤感之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