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每个月养老金一发下来老人就会去取走?银行如何让养老金留存下来?

黎佩敏


每个月养老金一发下来老人就会去取走,大概可以分成这样几种情况:

老人,尤其是年纪特别大的人,还是看到钱会比较放心。

在养老金由社会统筹发放之前退休的老人,那时候都是每月固定的某一天准时到单位财务那儿领取养老金的。年纪大的人,眼神也不好,数个钱也不容易,我亲眼看到我们单位的那些会计们是如何安慰他们,一个个把钱装在信封里,写上名字。让他们领了信封后一个个慢慢数,数好后在工资表上签字。

后来,养老金改由社会化发放后,这部分老同志就有些不放心,到时候钱会不会准时下来呢?会不会弄错呢?会不会漏掉我的呢?所以,一到时间,他们就去把钱取出来,落袋为安,花时间买个安心。

也有许多老人等着那些钱花。

有的老人收入不高,又长期患有各种慢性病,每个月看病都要固定的花费支出。现在老人的各项人情支出也多,给小辈压岁钱,吃喜酒的份子钱,可是,他们却没有机会把这些钱收回来,属于纯支出。所以虽然钱省着花,还是一个月紧一个月的,所以到时间去取,恨不得能早两天取到才好。


能挣点利息也是好的。

经常看到一些老人取了自己的养老金,然后又添上一些钱,凑个整数,来个定存。好歹这样利息会高些。老人没有什么投资渠道,也承担不起投资风险,钱还是存银行保险。存个定期整数,到期下来利息多个几十几百的,也是几天的菜金呢。他们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一辈子就这么算着过的。

其实,钱还存银行。

这些老人,取了自己的养老金,除了必备的生活费用,转作定存的钱还在银行。最多是从这一家银行流到另外一家银行。他们不会把钱放别处去的,除了被忽悠去买那些所谓的P2P的除外,现在很多老人已经尝到了教训,不太敢那样做了,银行在这方面民做了很多提示。

生活习惯问题。

老人退休在家,平时没有什么事,到了每月十五号退休金下来去银行,已经成了一部分人的习惯。而我们知道,老人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往往是不容易改的。时间越久越根深蒂固。年轻人对此要学会理解。


我是“苏小妮”,喜欢就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苏小妮


我就是刚退休的,我自以为我的退休金还可以,但每月到了发工资这天,我也是有种跃跃欲取的感觉。主要原因如下:

1.工资卡分两处,需要合并

从去年开始,我们系统的退休养老金又改变了发放银行,一个是建行,一个是农行。建行卡这块工资很少,究竟包括哪些项目,我至今也没弄明白。而农行卡实际就是社保卡并用,/这个是可以通过社会保障网查到的,各项目都很清楚。


由于两个银行,两块工资,总觉着不方便,所以,每到养老金发放的日子,我就要要整合一下,把两张卡的钱迅速合并到一张卡上。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会立即取走的原因之一。

2.存银行利率低

在银行里存钱利率太低。买银行里的理财产品又怕被个别人忽悠,于是,我只好在某基金网上寻找机会。

因为利率比银行高,最稳定的货币基金和理财产品买卖方便,所以每个月养老金一到帐,我就会迅速地转入其中,或存入活期宝随时取用,活购买不同的理财产品,随时调整。这就是我马上取走的第二个原因。

3.工资少了,生活开支有依赖性

退休后,收入相对降低了,一切生活花销都要靠每月固定的这几千元的养老金。

上班时,除了工资以外还能有点小奖金,小补贴,还能有绩效工资和年终奖励。退休后,这些福利没有了,平时的花销就全靠养老金了。所以,每月有一百种打算在那里等着,你说,不指望它还靠什么?所以,养老金一到账,就要赶快取走啊!这是原因三。



4.习惯思维和身体原因

有人说,老人爱占便宜,爱排队买便宜鸡蛋,这种说法是错的,那是因为他们的养老金少,要精打细算。

有人说,老人的习惯思维使她他们就愿在这一天去扎堆排队领养老金。这种说法是对的的。生活需要养老金,这一天是他们所盼望的幸福日子,于是,迫不及待的查看一下或全部领出来,这样更放心,更利于打算过日子。

还有一点就是,很多家庭还是老人当家,他们天天买菜做饭,已够累的了,如果,你再让他经常往银行跑,年龄大了身体条件也吃不消,于是,干脆就在养老金发放这一天,一下子取走后就省去了心事。这是原因四。

总之,养老金是退休老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幸福生活的一种希望,不管他们何时去领养老金,还是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的。


晨曦145610442


我家里也有老人在领这个养老金!爷爷六十二了?刚开一千二百元,上个月看病就花了六千多,半年的工资,没了!大家说怎么办?天天吃罗卜,白菜炖汤吃,因为我们以前是种菜的,分到吉林市一气轻型转用车公司上班,上了七年半,后来厂长开大会,样大家买断说到时候,自己交到五十岁就可以退休了!不买断就下岗,然后我们几乎百分之九十多都买断了!后来不到一年,就把厂子给卖了!剩下的人不买断,就下岗后来全厂都买断了!我们五十岁没样退休,说不到十五年,不能退休,后来又交了几年,刚开一千二百元,每月去了,朋友家,有红,白,喜事,还能剩多少钱,在去了看病,买药,真是个大问题!



其实要是每个月都和事业单位一样,能有高的退休金,那就不用每月去取了 ,可是没有,只能每月去,。再有个头疼脑热还要自己买药,那还有钱放银行。恨不得马上能有下月份的那点钱。来生活。



企业退休金少的可怜,不取出来怎么生活,有的家里有的们还有90多岁的俩个老人,她们的退休金也少的可怜,每月吃药加上人工护理她们的钱是不够用的,她们那个年代子女多每个人都补贴几百元才能围持基本什活,所以门每个月一到发退休金都要去取出来同。


钱少,花钱地方多。不拿回来,怎么用啊?虽然,不一定要花完,但是,手里没有钱,一大家子怎么运转呢?什么地方都要钱用,不把钱拿着,到时候老头老太太,腿脚不利索,头脑不清楚,自己去银行取钱又是密码又是按键还是机器,出了差错,不是自己给自己和大家添堵吗!


一颗爱你的心


提到领取养老金的事,让我想到某银行每到社保开工资的那天,银行大厅里可热闹了,早早就有老人来排队。对银行来说,早已经习惯了。

银行在日常工作中,有什么活动都会避免在这一天做,要把时间错开,为社保开资让路。其实老人们在这一天来银行,也不全是为了把工资取走,其中原因还真是挺多的。

一、老人们只是想看看这个月到底开了多少工资

有些老人并不是等着退休工资来做家用,只不过是想来看看工资是不是按时发放了,到底发了多少钱,和上个月是不是一样,是多了还是少了。

对于不急于家用的这部分工资,有些老人只是让银行柜员把工资的明细打印出来,或者告诉到底是多少钱;

有些老人需要把工资及时转到自己在同一家银行或者其它银行另外的卡里去,或者开定期账户存起来;还有个别老人,把钱取现金出来,然后再存回去:只想确认一下是不是真的开资了。

二、老人们需要工资做日常生活费用

退休老人的收入多数没有在职的时候高,对于普通家庭来说,是很多老人唯一的收入来源。所以,在开资后,老人们要把它取出来,留做家用。因为社保开资的日子相对固定,可能有些老人早就计划好要把工资用来做什么,所以到了这天就要来银行把它取走。

三、银行营销不营销养老金,都应做好服务

对商业银行来说,它本身就是企业,是想要盈利的,想要营销存款。可是,银行虽然是企业,也有自己的社会责任。不管养老金能不能够沉淀下来,做好养老金的发放工作,让老人们随时取到自己的养老金,也是自己应该做的。

有时候看着银行大厅里热闹的场景,老人们在等待的过程中,有的在开心地说话,有的四处溜达,有点家的感觉,毕竟我们自己也有父母,我们自己也有老的那一天。


博文微金融


退休人员养老金一般都是通过银行卡发放,养老金是退休人员主要的经济来源。无论是乡镇,还是城区,每当社保部门发放养老金的时候,很多老人都会早早来到银行,排队取款,即使从上午排队到下午,他们也不会觉得累。

银行每天都能办理取款业务,为什么这些人都着急把钱取出来呢?

根据人社部统计,截止2017年底,全国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5.12亿人,已经开始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为1.55亿,但人均养老金仅为125元。很多人在看到这个数据时会有一个疑问,上海今年基础养老金已经上调至930元,内蒙古基础养老金上调至110元,海南基础养老金上调至160元,部分省市基础养老金每年都在提高,为何全国人均养老金仅为125元?

实际上,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养老金为125元,意味着至少有50%的城乡居民养老金不足125元,无法保障每月的基本生活。

每月养老金不足千元,甚至只有100元左右的,基本都属于城乡居民,他们领取养老金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生活。虽然现在很多人都用手机支付,开通了银行短信服务,但城乡老人是不会用这些的。他们去银行取钱仅限于柜台,支付方式也仅限于现金,因此每月都会在养老金发放的第一天按时取款。城乡居民大多数生活在乡镇或者农村,儿女不在身边,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老人来说,养老金就是每月的生活费,生活费发放后自然要在第一时间领取。

养老金上千元,额度较高的城乡居民,按时领取养老金只是为了安全和方便。在农村地区,只有乡镇才有银行,乡镇银行大多数也只有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老人不可能每天都有时间去乡镇领取养老金。老人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养老金存在一个卡片里,看不见摸不着的,万一被偷了就麻烦了。只有把钱拿到手里,放到家里,才是最安全的。

此外,城镇老人、农村老人的攀比心理、炫耀心理十分严重,他们认为领取养老金的都是有能耐的人。每月按时领取额度较高的养老金,不仅生活水平会提高,跟别人谈起时也会很有“面子”。

每月养老金能拿到一两千的,甚至两千元以上的,基本都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居民,或者城镇退休职工。这部分老人经济较为宽裕,一般不会按时领取养老金,他们更热衷于各个银行的理财产品,研究各银行的利率政策。当生活上有较大额度的花费,办理银行定期储蓄、理财产品时,他们也会一次性领取银行账户中的养老金。

银行如何让养老金留存下来?

养老金留存,仅仅只针对于月领取额度较高的老人,如果他们有一定数量的余额,会涉及到理财、定期储蓄。银行采取哪些措施可以让这部分钱留存下来呢?

1.提高银行存款利率,针对不同人群开设理财产品,提高居民认可度。如果银行的存款利率和理财产品收益性比其他银行高,那么退休老人在选择定期储蓄和银行理财产品时,对本银行的认可度就会高很多。

2.定期存款送礼品。大多数老人对空手而来的东西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银行在存款人办理业务时给予一定的优惠、礼品、活动,老人会觉得自己捡了便宜,后期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次数也会高很多。

3.提高服务品质,增强服务质量。由于城镇老人办理业务时会出现很多麻烦,办理人数相对较多,很容易出现工作人员怠慢、忽视老人的问题。这需要银行工作人员提高工作质量,提升服务热情。服务质量提高了,也能为银行吸收一定量的存款。


重庆中公教育


为什么每个月养老金一发下来老人就会去取走,原因有几个方面的,一是这两年经济不好,啃老的人多了起来,有些年轻人失业或没失业都啃老,老人的养老金一部份被啃老的啃掉了。

二是这几年理财骗局太多了,P2P,区块链,保健品,数字货币等等数不清的骗局是专门骗老人,老人们的钱都被不法人员骗了,只能依靠养老金度日。

三是房价炒高带来的通货膨胀,让钱变得不值钱了,钱不够花成为了普通家庭的现象。

四是银行没有适合老年人的金融产品,老年人用钱是少量小额多次,银行并没开发出这类产品。

五是聪明点的老年人开始学习管理自己的财富,老年人一般喜欢买国债,国债安全稳定,收益比银行存款高。

银行如何让老年人的养老金存下来,这就需要银行开发出适合老年人需要的存款产品,以及适合老年人需要的理财产品。这就要求银行的产品设计多元化,个性化和人性化,不能千人一面,千行一面,银行间也需要差异化经营,也需要不断地创新,跟上时代变化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什么财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资资本运作的难题也欢迎私信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我的头条号专栏开通了,有关于投资理财的最新音频和文章,帮助您提高理财技能,欢迎关注。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一句话:解决“贫富差距”是当务之急!

只要你仔细观察与询问,你就会一目了然,他们到底是些什么人?到底是咋一回事了!

今年11月20日,寒风凛冽,滴水成冰。我在长春市普阳街天不亮就见到一群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排着百米长的队伍,我误以为银行在发纪念币,便上前询问了一番,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人都是在排队准备领工资退休人员。职业的敏感,让我拿起了笔和本,进行了深入的采访。他们这些人大都是长春市的企业退休人员,一般男性工资在2000元左右,女性工资在1700元左右。我问,大冷的天,等银行开了门,再去领不是一样吗?

“那可不一样!”

“为什么?”

“先生,你有所不知,现在已经发到了600多号了,到了中午,这里便是人山人海,一天排2000多个号你都不一定能领到钱!”

“晚开一天不行吗?”

“若不是'罗锅上山——钱紧',你说,谁愿意大雪天的遭这份洋罪干嘛?”

老人家的话,让我一时语塞,脸刷的一下红了。望着长春市企业退休人员一个个站在冰天雪地里排队领工资情景,我心里仿佛像是打碎了五味瓶,感觉不是个滋味。


刘年14


为什么每个月养老金一发下来老人就会去取走?

我觉得第一个原因是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养老金金额好奇,就如同我们每个月到发工资的时候,总会反复查着自己的银行卡余额,想要查着自己上个月究竟发了多少钱的工资。

第二个原因是养老金一般只够自己的日常生活开支,既然到了发养老金的日子,自然之前剩余的钱也就画的七七八八,自然需要取出钱来供自己日常开支。很对老人对于支付宝、微信等手机支付使用不熟悉或者完全不会使用,而一切购买蔬菜、肉品等地方是无法刷卡,所以现金对其很是重要。

最后是老人们虽然对银行很有依赖心,但是很多老人觉得钱放在自己手里才最为放心。有句话叫眼见为实,手摸得到眼看的见对于老人们来说才是真的。

银行如何让养老金留存下来?

首先如果解决不了老人每个人的养老金仅仅够日常开支的局面,那么银行再怎么做也无法让养老金留存下来。对于一些不依靠养老金的老人,银行首先做的便是服务与解答,现在很多银行工作人员对于解答问题很是不赖烦,也许你自己觉得问题很简单,但是对于一些不懂的人,可能就是非常需要你的一个回答。其次让老人对银行放心,钱放在这儿不但最安全,而且还有利息。但是现金银行的负面消息不断扩大,无论从工作人员还是管理人员都要严厉要求,不能损害储户的个人利益。


财经视觉I


这或许是一个银行开户经理的提问?

第一,为什么每个月养老金一发下来,老人就会去取走?

作为一个年轻人,每个月工资一发下来,基本也会取走。原因很简单,我要去还信用卡、房贷、花呗、借呗,还完这些欠债,基本上就成了月光族了。

老人其实也一样,养老金发下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取出来,补贴家用——养老金是我国很多老人唯一的收入来源,数目可能不多,但保障了老人的生活。老年人的医药支出、衣食住行,都要从养老金里出来。养老金发下来,老人肯定要取走用啊。

其次,多数老年人不会用网银,养老金到了,第一时间去银行查查到底发了多了。发养老金的日子,银行的大厅里挤满了白发苍苍的老人,这也是每个月老人们可以相聚的时候。

其三,我们的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适合老年人的金融产品太少了。目前,养老的理财产品,以存款为主,少数银行出来一些养老理财,但是门槛较高,老年人金融知识匮乏,又不太懂。

最可恶的是一些骗子,设下骗局,把老人少的可怜的养老钱给骗走,比如这几年热火朝天的P2P,还有庞氏骗局的各种XX宝,老人欲哭无泪。

第二个问题,银行如何让老人的养老金留存下来?

其实很简单,靠服务!!首先是产品服务,设计出适合老人的理财产品,简单明了可靠,让老人愿意把钱投入进去,又不用承受太高的风险;其次是现场服务,老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银行网点的服务要跟上,提供老人专属的柜台、厕所、茶水,其实都很简单。

就说这么多。


财富精算师


每月中旬时分,银行还没有开到开门时间,银行门口却一早就排起了领退休工资的长龙,他们都在互相攀比询问对方退休收入有多少。不过近两年,这种情况还稍微好一些,因为有一些老人通过ATM机,把退休工资拿走了。也有些老人选择错峰时刻来领取退休金。

那么每个月一到养老金发放时间,大家都喜欢在第一时间领取养老金呢?第一,养老金是多数老人的唯一的经济来源,所以他们对养老金的多少都格外关心,每次一到能领养老金的第一时间,就跑到银行,想知道自己这个月的养老金增减情况。有些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职工相互攀比,谁的养老金高,谁在看病上花费少。领取养老金既能解答老人在退休金上的疑问,又能给老人们互相交流沟通的机会。

第二,很多老年人总是担心自己账上信息或退休工资被盗,所以总是在第一时间内领取,这从某中意识上说,是对银行的不信任,平时银行的工作人员在老人取钱时,往往对老人不够耐心,态度有些不好,没有把老人当作自己家人看待,这就造成了老人与银行难以产生信任感。

第三,很多老人来银行领退休工资,也是生活上的需要,因为一些老人退休工资虽然还算不错,但是由于要补贴子女,或者自己看病遇用高,或者老伴没有退休金,所以经常入不敷出,平时生活过得紧巴巴,他们每到领工资之时,就要赶来领走,这样家庭才能正常的运转下去。

第四,一些家庭条件还不错的老人,来领了退休工资后,发现银行也没有推出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产品来,都只有一些低利率的存款,或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这并不是老年人所需要的。而现在老年人需要一种流动性好、收益率相对不错、风险系数还较低的,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产品来,可惜各银行都没有这样的产品设计。

事实上,银行在如何把老人的养老金留下来,还是有很多办法可以探索的。首先,银行工作人员要把老人当作自己的长辈看待,要拉近彼此的距离,要让老人们觉得银行工作人员就像自己的晚辈一样,在为老年人真心服务。再者,利用老年人集中来领退休工资之时,开展理财知识的培训,让老人边领钱,边听理财讲座。让他们树立起理财观。最后,银行应设计出适合老年朋友的理财产品来,让老人们放心购买,并获得满意的收益,这样银行与老人们真正达到互惠双赢之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