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一人之下:36贼为什么结义?结义的目的又是什么?肯定不简单!

与其叫这三十六人为三十六贼,笔者还是更倾向于称呼他们为三十六义。

《一人》世界和其他漫画世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真正扎根于我国文化土壤,而不是单纯地起几个古香古色的名字,弄几个古风盎然的门派,一边*丝逆袭一边女神跪舔,然后大行其道的挂羊头卖狗肉。

一人之下:36贼为什么结义?结义的目的又是什么?肯定不简单!

结义这个概念在我国真的是源远流长。在这个地方我觉得无需去大段的引援百度百科。且结义的种类也是形形色色,有道是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水浒传中更是有孝义黑三郎带着一百零七个兄弟姐妹们上山干革ming。就算连水浒传都没看过,好歹也要看过刘天王,金城武,功夫李拍的投名状吧。但是究其根本,结义和结义之间的效用是不一致的。我将其分为三类:兴之所至、义之所至和利之所至。

简单地说,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立志匡扶汉室。这是典型的兴之所至,三人意气相投,三观相合,虽脾气秉性各有不同,然大方向殊途同归,在桃园摆酒之后便结了兄弟之义。而水泊梁山聚义就是典型的义之所至了,也是作者通篇都在宣扬的兄弟之情,意气相投。难怪《水浒传》的外文翻译名字叫做All men are brothers.若说利之所至,那就是瓦岗结义了,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塌了。利散则义终。

一人之下:36贼为什么结义?结义的目的又是什么?肯定不简单!

说这么多还是要回到原来的题目上,那么甲申三十六义属于什么类型的结义呢?

我判断为一种利之所至而成的结义。

他们到底要干嘛?这是大家都会想的一个问题。在最新一期更新中,大家可以看到,陆老爷子的说法是,三十三名名门正派弟子事实上在最开始都是无根生的敌人。然而在交手的过程中,被无根生折服,从而有了后面的结义。那各位看官想必会说,这很可能是义之所至,因一人的风采而为之倾倒故而.......

我觉得这是不靠谱的。首先,我们来想一下这三十六人都是些什么人物。除去全性掌教无根生,全性高艮、谷畸亭,剩下三十三人均是名门正派新一代弟子的首秀。张怀义,千年玄门正宗江西龙虎山正一天师府的嫡系,乃至于不出意外,此人便是下一任的正一天师府天师。而在反观诸如精通各家奇门,数术最精的武当派周圣,还有上清派的好苗子郑子布,我们可以看到,姑且不论这些人究竟为了什么而结义,光看这些人的身份、地位、能力便侧面反映出三十六义所谋甚大。

一人之下:36贼为什么结义?结义的目的又是什么?肯定不简单!

原因有三:

其一,我们要先说明,一人之下的脉络和潜意识里要表达的主旨。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有他的主旨,而这个主旨侧面的也在引导整个作品的走向。诸如三国演义,通篇都在褒扬一个忠字,匡扶大汉,忠君爱国。而水浒传,通篇都在赞赏一个义字,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那么我们要先考虑,一人之下的世界里究竟想要表达一个什么内涵。

此处有言在先,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下文仅代表本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我觉得一人之下的主题在于中国道家传统的动静思维的辩证。以十佬、公司董事会为首的势力,在做各种权衡的时候无不是站在一个大环境稳定的前提之下去出发。好比说马仙洪一事中,马仙洪事后对自己的姐姐说,为什么,为什么公司容得下风后奇门,容得下拘灵遣将却容不下我神机百炼。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会乱。

一人之下:36贼为什么结义?结义的目的又是什么?肯定不简单!

一门奇技顶多塑造一个盖代高手,一个鼎盛的家族。而神机百炼不一样,会引得异人世界和普通人世界刀兵四起,狼烟滚滚。这就是一动一静,也就是稳定和动乱之间的辩证思维。

反过来,其实主角也好,王也道长在罗天大醮的暗示也罢。冯宝宝所代表的甲申谜团都是对现有的安定环境的一种挑战。这也是为什么内景之中只要有心提及冯宝宝的一切,秘密就会如遮天蔽日的火球一般显现出来。张楚岚的经历实际上是一种以一己之力去探索、解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会触及多方的势力,打破现有的一切规则,从而影响力甚大,即他本人的世界影响权重。实际上,抛开上一代的恩怨情仇,一人之下的主线也就在于守护和破坏,有人想解密,有的人就要守秘,这种矛盾不可调和,且贯穿始终,这也是异人世界和张楚岚的悲剧色彩。

一人之下:36贼为什么结义?结义的目的又是什么?肯定不简单!

一如用蜡翅逐日的伊卡洛斯,最终以悲剧收场。当然张楚岚是否会悲剧尤未可知。

说这些闲白单纯的是想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和大家交流,同时也暗示一个道理,为何说三十六义是一种利之所至的结义。

通过我刚才的叙述,大家应该也能明白。就像王也所说,我不管世道如何的差,我也能保护自己和家人独善其身,区区一个王也都有这份自信,就算国难当头的1944,这三十三人就很难做到么?

一人之下:36贼为什么结义?结义的目的又是什么?肯定不简单!

不难。故而,问题的关键就在此处,有什么东西可以让天下间有数的大势力的继承人,让各派的嫡系,让精通数术的天才,让妙手造物的高手趋之若鹜,抛开正邪之分走在了一起?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即便三十三人和无根生一见如故,惺惺相惜,我也绝不相信,除无根生之外的三十五人就一团和气。门派之见,正邪之分,怎么可能那么容易抛却?

唯有一点可能:天大的利益。

对于异人,什么样的利益可以让大家放弃锦绣前程?可以让大家放弃门户之见而走到一起?目前我们还无从得知,但在后文中,笔者会做出更加详尽的猜测。

一人之下:36贼为什么结义?结义的目的又是什么?肯定不简单!

其二,是结义之后。我们可以看到,结义并不是那么的顺利,结义的下场也是无比的凄惨。郑子布遍体鳞伤含恨而终,风天养饱受折磨,子孙后代受制于人,张怀义终生漂泊,家人孤苦无依,而马仙洪回忆起自己的太爷爷马本在也是说,断去双臂一腿。

惨!惨!惨!

三十六义无不是人中龙凤,所思所想更是要超越一般的异人,对于他们来说,勾结全性中人,背叛师门,沦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绝不是一个好做的决定。我很愿意相信他们和无根生之间的感情是英雄惜英雄,是一种发自肺腑的敬仰和尊重。但换句话说,这不是古代了,不是一个推崇义字当头的年代。除去全性无根生,高艮,谷畸亭,任何人参与结义都要考虑到严重的后果。这一点也是人之常情。好比说,生活中我们要跳槽,跳槽之前你要想到什么?想到这份工作是否安稳,乃至于换了工作是否会与前单位产生敌对关系,更有甚者还要考虑自己跳槽之后能否养活家人,能否安身立命,能否博得更大的利益等等等等。

! 图片上传失败:duplicated id to insert.

一个小小的跳槽已经让人思前想后,何况与千年邪派全性教的首脑结为拜把子兄弟。这种沉重的后果,包括被发现之后自己所要面对的处境,我想其他三十三人是有过思想准备的。但是为什么在深思熟虑之后还会去这么选择。笔者只能想到一个利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便是此理。有句话说得好,为了百分之三百的利益,资本家可以甘愿走上绞刑台。只有关乎于一个异人都无法拒绝的天大利益,大家才会放弃安定,放弃现有的名声、财富、势力,放弃门户之见,放弃许多既得的利益而走在一起。

一人之下:36贼为什么结义?结义的目的又是什么?肯定不简单!

其三,是通过一些细枝末节来做的考虑。

我有一种不舒服的想法,也是自从上次更新之后一直怀揣于心里不能自安的思考。陆老爷子说:最后九个幸存者在某处悟道.......

让我很难受的就是这幸存者三个字。幸存?幸存的反义词就是遇难。可见在悟道之时,其他二十七人已经沦为了垫脚石?又或是牺牲品......

史上最伟大的异人之一的诸葛亮,尚且为了获得通天之力而打算献祭特定生辰的人(参见张、王、诸葛三人进入内景之时诸葛青的叙述) ,面对获得超越一切的力量,我相信这种力量从上到下都透着一股血腥味。

的确,悟道的前提未必需要去献祭什么人命,搞活祀那一套,但是显而易见,在最后九人成功的台阶之下,还铺着我们忽视了的二十七具森森白骨。

纵观人类的历史长河,只有两种情况下,人类的前进会伴随着尸臭和血色。一为逐利,一为求知。我更相信这一次,是二者兼有。

可见,没有凭空而来的成功,或许在结义之处,所有人都清楚了自己要面对的利益和要甘冒的风险,但是大家仍然甘之若饴,趋之若鹜,那么这样的结义,我们怎能不认定是一种逐利的过程?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求知的过程,但就像诸葛青在从宽凳上说的话,异人的修炼往往都是一个由外而内的探索过程,这种探索这种求知是区别于科学的,好比布鲁诺哥白尼首倡日心说从而被教廷火焚,他们的确追求真理而死,但反过来说,这种真理未必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可靠地利益和价值。

一人之下:36贼为什么结义?结义的目的又是什么?肯定不简单!

三十六义或许也为了一个天大的秘密,一个惊人的真相,从而抛开世俗偏见走到了一起,但绝不可能是发现了这个秘密,解开了这个真相会对整个异人世界有提高社会生产力的作用。最后收益的群体只有他们三十六个。这便是,利之所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