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他深耕工业机器人行业十余年,让智能制造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他深耕工业机器人行业十余年,让智能制造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他深耕工业机器人行业十余年,让智能制造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图:刘增龙(中) 指南车机器人科技创始人、CEO

这是小智采访的第 10 家中国人工智能小镇入驻企业

工资水涨船高,企业求贤若渴,人力及售后服务市场却显得紧缺。

随着工业 4.0 的到来,焊接、喷漆、压铸等工作强度大且环境恶劣的工序,正越来越多的被工业机器人代劳。随之而来的是技术性岗位需求迅速增加,机器人相关专业人才正变得越来越抢手。

2015 年,刘增龙创立了杭州指南车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定位于智能制造行业高端工程师培养与设备运维服务商,通过培训机器人应用工程师切入市场,对智能制造用户提供技术服务,并开发出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制造设备预测性维护系统,实时监控设备状态并对维保提供支持,并提供大数据服务。

在工业 4.0 和中国制造 2025 背景下,助力中国传统制造业企业完成“机器换人”改造,为智能制造产业提供人才与设备运维服务。

目前,公司已经与智能制造行业五百多家机器人生产商和集成商签署合作协议,业务遍及全国十几个城市。已向智能制造行业输出近 3000 多名工程师,已完成几百家机器人应用企业上千次的技术服务。

他深耕工业机器人行业十余年,让智能制造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他深耕工业机器人行业十余年,让智能制造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一、人才短缺

90 年代的机械专业,名声并不好,刘增龙说,为什么如今机器人专业人才短缺?终其根本,是有历史原因的。

改革开放后,我国大力发展起了制造业,尤其江浙一带,稍微有点资本的都想开厂当老板,民营制造业一片火热。

但我国制造业自动化整体水平并不发达,大部分传统制造实际上是低端制造。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整个工厂生产线没什么技术含量,工人就能完成,根本不需要工程师。

这直接导致相关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刘增龙说,我就是工程机械专业,本科毕业后却被分配到铁道部做工程项目的设备管理。

也正因如此,许多院校对机械专业招生量逐渐减小,转而把当时大热的金融和软件做为主要培养专业,一来一去,早期机械电气自动化人才就是短缺的。

二、三大服务

20 年来,刘增龙的工作一直和机械紧紧粘连。研究生毕业后,他当过 10 余年的大学老师,也在温州做过(机器人自动化系统集成商)自动化公司总经理。

机器人自动化这个行业共分为三个部分,最上游是机器人生产商,中间是机器人的集成商,最下面是用户。

刘增龙说,他之前做的是集成商,把买来的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元器件编程组装,对应具体场景做出一套生产线,虽然利润可观,但却是重资产模式,5000 万额度的项目,需要 2000 万左右的周转资金。而生产商更是重资产模式。

刘增龙说,当下产业发展受限的技术,终其根本在人才。同时,人才也是轻量化打造公司的核心。依托于此,指南车又引出了工业机器人技术服务与智能制造设备大数据服务。

1.人才服务

指南车人才服务中心汇集工业机器人高端人才,已建成线上+线下的全国服务网络,在杭州、苏州、佛山、成都建设了培训与技术服务运营中心,与 500 多家机器人集成商建立深度合作,围绕其用人需求,为企业提供全面的人才解决方案,已成为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集专业培训、认证、就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他深耕工业机器人行业十余年,让智能制造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智能生产线

2.技术服务

全国性教育与技术服务,线下服务网与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将工程师的人力资源发挥至极致。

行业售后服务标准响应时间为 24 小时,指南车力求能在 8 小时内向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用户提供紧急上门技术服务(维护和维修),解决机器人用户产线停机问题。这不仅能让我们的工程师(讲师)获得额外薪酬,也让指南车培养的学员提供兼职机会。

换句话说,指南车为机器人企业提供高端人才、机器人售后维护维修、配件等一站式服务;目前指南车已服务了至少 500 机器人企业,提供了上千次技术服务。

3.大数据服务

从产品设计角度来说,任何产品都有使用寿命。机械零部件也是,只要有运动,必然有损耗。技术服务,很大一部分在于维护与维修,这种服务是被动的。依此,我们推出了主动服务——“保证生产线不坏”。

通过传感器,我们把整条生产线监控起来,所有状态数据均会上传至云端服务器,通过对数据代码进行分析,知道该生产线的运行状态,可以提前保养更换零部件,或通过故障代码,迅速判断问题源并加以解决。

而且,设备的故障数据,将来可以统计易损件、找出产品设计缺陷...机械生产商也想知道卖出后的机器人是什么状态。随着用户增加和时间积累,大数据会越来越有价值。

这就是指南车项目的三个服务,互相关联,环环相扣。

三、20 万天使梦想基金与 1200万融资

刚开始做公司的前一年,发展势头不错。刘增龙说:而且在杭州产业互联网比赛拿了银奖,享受各大政策利好。

但也是那年,五个人合伙,离开了三人。

刘增龙说,15 年底到位的 20 万天使梦想基金,可能比我们后期的 1200 万融资更有用,不然可能当时就得宣告创业失败。用这些资金购置了两个机器人设备,自取 4K 的工资,最低标准的在杭州苦熬了一年。

新合伙人的加入,为公司注入了新的动力,业务逐渐稳定,而后 17 年开始盈利,目前员工已经超过了 60 位。

刘增龙说,要说创业后最大的感悟,可能还是在用人上。在早期选择合伙人的时候,刘增龙只考虑了高背景高素质,也愿意共事的人,当时五个合伙人中有四个硕士,已是相当高配。

但实际最重要的却应该为:能力是否匹配公司需求。

例如其中一位合伙人,会项目管理,拥有 PMP 国际证书,却在五个人的创业公司内无法施展,两难之下,选择退出。

四、指南车新模式

在工业机器人产业聚集地建立运营中心,指南车已形成标准模式在全国复制。2017 年指南车在佛山开设了运营中心,今年又在成都、苏州陆续开设。

未来,指南车继续在工业机器人行业深度耕耘,助力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将人才服务、技术服务、智能制造设备大数据服务做到极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