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我們的文化,被很多自己人遺棄,卻是由別人在發揚光大

中國文化在世界上可謂獨樹一幟,畢竟它是永久保存了下來,沒有絲毫斷絕,不向古印度、古巴比倫和古埃及消逝在歷史長河。

大約少有一個民族,像中國這樣,無論童叟,都能唸誦幾句唐詩宋詞。中秋,李白會浮上億萬國民心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端午是拜祭屈原的詩魂;春節就輪到了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送別,則用王勃來安慰親友,“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從大師到庶民,大都有過小時被父母摟在懷中,課讀《三字經》《千字文》或淺顯古詩的溫馨記憶。

我們的文化,被很多自己人遺棄,卻是由別人在發揚光大

我們的文化,被很多自己人遺棄,卻是由別人在發揚光大

中國文化就這樣薪盡火傳,浸潤著一代又一代,如同中秋那一縷淡淡的月光,被先人滲入魂靈、攏在懷抱、噙於口角、化作基因,不但入詩入骨入相思,還親切到可以入口入味入肝腸。說咱們是詩國,不算溢美。

但我們要承認一點,有些東西,是我們將其給遺棄掉了,然後其他國家撿了起來加以傳承併發揚光大。可笑的是,我們周遭的人卻在羨慕其他國家的這類文化卻不知這些原本是屬於我們的,大肆溢美之詞卻在感慨我們國家為何沒有!!

眼下的教育,傳統文化的浸潤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而今,世界被一“網”打盡,所有人都是目迷五色,連教育界也有些迷失。曾被“文革”撼動的文化根基,如今又被各種誘惑漸次蠶食。這樣的現狀,頗令人扼腕。要知道,那些美妙蘊藉的傳統文化,不獨培養出中國孩子典雅的表達,更能滋養出峨峨兮若泰山、湯湯乎如流水的文化基因。

我們的文化,被很多自己人遺棄,卻是由別人在發揚光大

我們的文化,被很多自己人遺棄,卻是由別人在發揚光大

所謂文化基因,記錄著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語言、藝術、思想、文化、歷史。一個曾經落後捱打的文化古國,在經濟高速起飛之際,暫時因無暇回顧而失落了國學,或還能理解,但是,當物質生活漸次豐盈,對文化基因的追尋甚至重建,就迫在眉睫。否則,一代在教育中被疏離於中華文化之外的孩子,等於被文化之母遺棄。

“無根”,則必有文化抑鬱與惶惑,又怎能以健康包容的心態,坦然自處於世界文化之林?

國人豔羨於日本的茶道、和服、武士精神,豔羨於韓國的申遺,豔羨於歐洲諸國文化保存的完整,但自己只是在豔羨只是在做口舌之爭卻沒有行動去研究去保護我們的傳統文化。老祖宗傳給我們的手藝我們已漸漸地消失,隨著最後一代手藝人的慢慢離世我們的“根”也就沒了依託,我們還有什麼資格向外宣傳“中國泱泱文化大國”!

我們的文化,被很多自己人遺棄,卻是由別人在發揚光大

我們的文化,被很多自己人遺棄,卻是由別人在發揚光大

我們的文化,被很多自己人遺棄,卻是由別人在發揚光大

我們的文化,被很多自己人遺棄,卻是由別人在發揚光大

我們的文化,被很多自己人遺棄,卻是由別人在發揚光大

我們的文化,被很多自己人遺棄,卻是由別人在發揚光大

我們的文化,被很多自己人遺棄,卻是由別人在發揚光大

我們的文化,被很多自己人遺棄,卻是由別人在發揚光大

我們的文化,被很多自己人遺棄,卻是由別人在發揚光大

我們的文化,被很多自己人遺棄,卻是由別人在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