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1 保和丸为何用连翘?

现代社会,“因纵口味”而平邮者并不在少数,饮食伤,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因之一。治疗伤食,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方呢?当然是保和丸!该方组成极简平实,可“治一切食积”。就是这样一首消食化滞方,竟然有一味那么“不入流”的连翘,引发众说纷纭。那么,保和丸的连翘到底该不该不用呢?来看看高建忠教授怎么说吧~~


保和丸由三组药组成。

  • 第一组药是消食药:山楂、神曲、莱菔子(即萝卜子)。

吴昆在《医方考》中指出:“山楂甘而酸,酸胜甘,故能去肥甘之积;神曲甘而腐,腐胜焦,故能化炮炙之腻;卜子辛而苦,苦下气,故能化面物之滞……”

汪昂在《医方集解》中指出:“山楂酸温收缩之性,能消油腻腥羶之食;神曲辛温蒸窨之物,能消酒食陈腐之积;菔子辛甘下气而制面……”

两位医家都提到,保和丸方中每味消食药都有其偏性,临证时,伤食患者也并非肥甘、炮炙、面物俱伤。因此,我们在用方时,山楂、神曲、莱菔子三药并非必须俱用,可以随证并用,也可以取其一二,还可以根据药物偏性和所伤之物及其兼夹证,随证取用炒谷芽、炒麦芽、炒槟榔等消食之品。

当然,方中也不一定必须依照原方之山楂为君,其量最大之例。

保和丸为何用连翘?

  • 第二组药是二陈汤去甘草。

二陈汤具有和胃化痰之效。食积常致胃呆痰阻,故在消食化积的同时佐以化痰和胃,不用甘草以免其甘缓影响消导畅中之功。

保和丸为何用连翘?

  • 第三组药是连翘。

初学保和丸时,总也不能理解方中为何使用连翘。方书多谓连翘清热,因食积易于化热,《医方集解》谓“积久必郁为热”。但食积并非积“久”,也不一定必然化热,临证治疗食积并不一定要加用清热药。

也有学者认为,大剂的连翘有很好的止吐作用,这是保和丸中使用连翘高明之处。但食积证并非必然呕吐,且方中连翘也并非大量使用。

清代医家费伯雄在《医方论》中明确捐出:“此亦和中消导之平剂,惟连翘一味可以减去。”当代医家焦树德在《方剂心得十讲》中对保和丸中使用连翘有大段的阐述:“此方妙在加入连翘一味。该药微苦性凉,具有升浮宣散、清热散结之力,在大队消食导滞、和中降气之品中加入连翘,不但能清郁热、散滞结,而且用其升浮宣透之力,以防消降太过而使全方有升有降,有消有散,有温有凉,有化有导,呈现出一派活泼生机。再者,本品善理肝气,既能舒散肝气之郁,又能苦平肝气之盛。在脾胃积滞,中运不健之机,加入平肝舒郁之品,更能防肝来乘。可见本药在本方中实具有画龙点睛之作用。我们更能体会前贤对中药深入领悟和善于妙用的精神。”

此类说理可谓精彩,但对临床医生来说似乎帮助不大。连翘在方中果真可防消降太过?可使全方呈现活泼生机?可防肝木来乘?

保和丸为何用连翘?

读《丹溪心法》,笔者注意到保和丸出自“积聚痞块”门,而“伤食”门中没有提到保和丸。

试问:保和丸可治疗“一切食积”,但未出现于“伤食”门中,为什么?

答案应该是:保和丸是为治疗食积所致的“积聚痞块”而设,非为“伤食”而设。

“伤食”如何治?书中所出第一方:“伤食,恶食者,胸中有物,宜导痰补脾,用二陈汤加白术、山楂、川芎、苍术服之。”

方中没有用连翘,由此问题迎刃而解。

保和丸中使用连翘,非为治疗“伤食”而设,而是为治疗食积所致的“积聚痞块”而设,因“痞坚之处,必有伏阳”,连翘所用,功在清热散结。

因此,使用保和丸治疗食积,如无热象,连翘并非必用。如有热象,可用连翘,依照辨证也可择宜选用黄连、黄芩、栀子、瓜蒌等。

好 · 书 · 推 · 荐

保和丸为何用连翘?

《高建忠读方与用方》

本书是生动活泼、贴近临床的罕见佳作。对每个方证进行深入思考,并指出临床应用的细节和思考与质疑,提出作者独立的思考: 读方、用方多年,随着学识与年俱长,逐渐发现心中少了专科、专病的羁绊与学术门派的隔阂,临证不外乎随证立法,依法处方,以方治证。心中清明,笔下圆活,学医、临证,不期有如此轻松、享受。 方以载法,读方读到的是法,用方所用的也是法。笔者在读方中思考,思考立方之法;在用方中体会,体会立方之法。在努力与立方者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有了这些散在的、笔记式的文字。(购书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高建忠读方与用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高建忠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