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清末民初杰出的金石文字学家、书法家杨守敬

杨守敬(1839年6月2日-1915年1月9日),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谱名开科,榜名恺,更名守敬,晚年自号邻苏老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 ,其一生勤奋治学,博闻强记,以长于考证著名于世,是一位集舆地、金石、书法、泉币、藏书以及碑版目录学之大成于一身的大学者,他一生著述达83种之多,被誉为"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代表作《水经注疏》,是郦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他不仅学富,而且品高,驻日期间,购回了大量流失日本的中国古典文化书籍,许多还是孤本,为保存中国的文化典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著有《湖北金石志》、《日本金石志》、《古泉薮》、《望堂金石》、《从书举要》、《杨守敬藏书目录》、《留真谱》、《古刻源流考》等。

部分作品欣赏:

A:《学书迩言》

清末民初杰出的金石文字学家、书法家杨守敬

《学书迩言》局部

清末民初杰出的金石文字学家、书法家杨守敬

《学书迩言》局部

《学书迩言》是杨守敬晚年的书学著作,该稿本现藏湖北省博物馆,为红格十行本墨书,高22.7厘米,宽18厘米,其研究书法碑帖数十年如一日,在手头数据缺乏的情况下,仅凭记忆,而且是在耄年病中写下了这个稿本,足见其对碑帖研究致力之深。由于是手稿笔记,故而书写起来比较自然和随意,它所表现的,往往不是书家的笔力和气魄,而是学养和性情,在很大程度上,也表现了书家的品格和当时的心绪。

B:《行书孟浩然诗》

清末民初杰出的金石文字学家、书法家杨守敬

《行书孟浩然诗》

《行书孟浩然诗》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纸本,纵165.1cm,横35.7cm。

山寺鸣钟昼已昏,鱼梁度头争度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予亦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录孟襄阳诗。宣统庚戌九月邻苏老人书于鄂城菊湾,时年七十有二。本幅行书录唐代诗人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诗一首,末自识云:“录孟襄阳诗,宣统庚戌九月邻苏老人书于鄂城菊湾,时年七十有二。”下钤“杨守敬”、“惺吾七十以后书”印二方。本幅无藏印。“宣统庚戌”为宣统二年(1910年)。此轴书法淳雅朴厚,能陶铸碑帖,寓汉隶之韵,法魏碑风规,行笔略带滞涩之势,峭拔古劲,复具信本书韵,结字秀丽,行笔洒脱,又具姿肆跳宕之势,代表了杨守敬晚年书法的艺术水平。

C:《行书八言联》

清末民初杰出的金石文字学家、书法家杨守敬

《行书八言联》

《行书八言联》 纸本,1912年作, 162.5×34.5×2。

释文:桔井杏林活人妙术,玉函金匮济世良方。

款 识:秩南二兄大医士鉴,壬子六月宜都杨守敬。

钤印:杨守敬印(白文)、邻苏老人

D:《行书七言联》

清末民初杰出的金石文字学家、书法家杨守敬

《行书七言联》

《行书七言联》 纸本,1909年作, 136.5×32×2。

释文:山家自有红莲稻,舟子还多白小鱼。

款 识:宣统纪元正月,杨守敬。

钤印:杨守敬(白文)、星吾七十以后作(白文)

E:《行书七言联》

清末民初杰出的金石文字学家、书法家杨守敬

《行书七言联》 纸本,1911年作, 136.5×30×2。

释文:眼净尘空无可扫,水清石瘦便能奇。

款 识:辛亥十月邻苏老人。

钤印:杨守敬印(白文)、邻苏老人(朱文)

F:《书水经注轴》

清末民初杰出的金石文字学家、书法家杨守敬

《书水经注轴》 纸本行楷书,131.5×67.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其水虛映。俛視遊魚。如乘空也。淺處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飛清。傍多茂木。空岫靜夜聽之。恆有清響。百鳥翔禽。嚶鳴相和。澄波仁兄方家正。楊守敬。

G:《山下溪西六言联》

清末民初杰出的金石文字学家、书法家杨守敬

《山下溪西六言联》

《山下溪西六言联》 纸本行书,180.6×7.4×2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山下雲連山上。溪西水接溪東。宜都楊守敬。

H:《录苏轼“赠刘景文”诗轴》

清末民初杰出的金石文字学家、书法家杨守敬

《录苏轼“赠刘景文”诗轴》

《录苏轼“赠刘景文”诗轴》纸本行书, 146×40 ,1913年作 ,四川眉山三苏祠藏。

释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东坡句,杨守敬。

此诗是苏轼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在杭州任知州时所作,并赠给好友刘季孙(字景文)。该书法立轴题款“东坡句,杨守敬”。共钤有3枚印鉴,款识下钤有一枚白文印“杨守敬印”和一枚朱文印“时年七十有五”,启首钤有一枚朱文印“三叶遘武七秩离兵”。其以苏轼《赠刘景文》诗为书法题材,不仅是因为此诗脍炙人口而且缘于他对 苏轼的无比景仰之情,其晚年这件书法作品豪迈遒劲,浑厚古朴,可见其书法技艺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无愧清末民初杰出书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