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肛瘻的掛線術是怎麼回事?

很多得過肛瘻的患者可能都聽說過肛瘻的掛線術,有些曾經接受過掛線術的朋友回憶起當年的手術恐怕還心有餘悸。的確,這就是傳統的“掛線療法”。

肛瘻的掛線術是怎麼回事?

掛線術治療肛瘻起源於我國中醫學,是人們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總結出的寶貴經驗,體現了古人的智慧結晶。據文獻記載,明代《古今醫統大全》(1556年)中引用了現已失傳的元代醫書《永類鈐方》(1331年)關於治療肛瘻的記載,主張對肛瘻採用手術加掛線的治療方法。術中對掛線術的記載最為詳盡。指出掛線療法的適應症是:“成漏穿腸,串臀中,有鵝管,年久深遠者”。藥線製作方法:“用芫根煮線”;操作方法:“上用草探一孔,引線系腸外,墜鉛錘懸,取速效”;掛線機理:“藥線日下,腸肌隨長,僻處既補,水逐線流,未穿瘡孔,鵝管內消”;療程:“線落日期,在瘡遠近,或旬日半月,不出二旬。線既過肛,如錘脫落,以藥生肌,百治百中”。明確記載了掛線的方法及脫線時間。清代對掛線術不斷完善,如《外科大成》提出了分次掛線治療複雜性肛瘻的手術方法。傳統的掛線術是將線從肛瘻外口探入,由管道內口引出,再將線的兩頭勒緊,或用鉛垂牽引,使管道勒開,起到緩慢勒割的作用。但由於歷史條件原因,中醫傳統掛線方法對肛瘻的內口(肛腺)缺乏正確的認識,對肛瘻與括約肌群的關係不明確,所以無論高位肛瘻還是低位肛瘻一律採用掛線術,給病人帶來了不必要的痛苦;特別是傳統中醫對瘻管皮膚及皮下組織沒有部分切開,完全是靠外力“牽引勒開”所以痛苦巨大。

現代醫學傳入我國後,人們在繼承中醫學傳統掛線術的基礎上,汲取現代醫學解剖、生理、病理等研究成果,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與總結,不斷完善與發展了掛線療法,使之更加科學、有效。如低位切開、高位掛線術即是將肛竇(感染源)以下管道徹底敞開,將外括約肌深部以上瘻管掛線勒割的方法很好地解決了高位肛瘻的問題,由於肛竇以下括約肌已經一次切開,掛線只是“勒割”了一小部分肌肉群,所以,較之以前的傳統掛線術其療程已經達到縮短了。其次,近幾十年來,人們逐漸以皮筋掛線代替了傳統的絲線掛線,主要是靠皮筋的自身彈性起到慢性勒割作用,直至將深部瘻管全部勒開,而不必採用“掛鉛垂”的老辦法了。

肛瘻的掛線術是怎麼回事?

由於掛線術安全可靠,目前除治療高位肛瘻外,也有人用以治療高位肛周膿腫、肛裂、肛管狹窄、直腸狹窄等,均獲得了一定的臨床效果。

肛瘻的掛線術是怎麼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