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有個邯鄲人食“石髓”後與天地同壽

在中國古典小說中,以記述神異鬼怪故事及傳說的“志怪”自成形式,如《搜神記》、《廣異記》、《博物志》、《拾遺記》等都是代表作品。

自號“抱朴子”,被後世稱為“葛公”的葛洪又有“小仙翁”之稱,是東晉著名的道教學者、煉丹家和醫藥學家,著有《抱朴子》、《神仙傳》、《肘後方》等。

有個邯鄲人食“石髓”後與天地同壽

葛洪的《神仙傳》便是一部志怪小說,記錄了傳說中的92位仙人,想象力之豐富、語言描寫之生動,都令人大加稱讚。

《神仙傳》記錄的92位仙人中,便有一位邯鄲的神仙。

這位神仙名叫王烈,字長休。書中說他“年三百三十八歲,猶有少容。登山涉險,行步如飛”,意思是他活到338歲時,看起來仍然非常年輕,攀登險峻的山峰時動作敏捷迅速,健步如飛。

有個邯鄲人食“石髓”後與天地同壽

《神仙傳》王烈的故事中,記載了他巧得“石髓”的經過。

“烈獨之太行山中,忽聞山東崩圮,殷殷如雷聲。烈不知何等,往視之,乃見山破石裂數百丈,兩畔皆是青石,石中有一穴口,經闊尺許,中有青泥流出如髓。”

說的是某次王烈獨自在太行山中游玩,突然遇到山體崩塌,響聲巨大如同雷鳴。他好奇之心過去查看,發現山石裂開幾百丈,兩側都是青石。青石中間有一個約一尺寬的洞,不斷流出骨髓一樣的青泥。

王烈便試著把青泥團成球兒,就像是熱蠟一般隨手凝固,並且散發著一種粳米飯般的香氣。他嚐了嚐,發現吃起來也像粳米飯,便團了幾個桃子般大的球兒帶了回去。

“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是王烈的“粉絲”,敬慕其博學多才,往日多有請教,也曾跟王烈一起入山採藥。

王烈帶回青泥之後就去見嵇康,跟他說:“我得了一件奇異的東西。”

他將青泥球從身上取出,卻發現已經變成了青石丸,堅硬無比,還發出“銅”聲。

之後,王烈帶著嵇康前往發現青泥髓的地方,發現崩塌的山已經恢復成未崩裂前的樣子。

《神仙經》中記載過“石髓”,稱神山每五百年裂開一次流出石髓,人若是服用了石髓,就可以跟天地同壽、長生不死。

後來王烈在抱犢山遊玩的時候,發現了一個石窟,在其中發現了兩卷經文。他不認識上面的字,又不敢將經文拿走,就記住了一些字回去給嵇康看,沒想到嵇康全部認識。

有個邯鄲人食“石髓”後與天地同壽

王烈很高興,隨即帶著嵇康去抱犢山,但卻怎麼也找不到石窟了。

經歷過這兩件事後,王烈曾私下跟自己的弟子說“叔夜未合得道故也。”

叔夜便是嵇康的字,王烈的意思是嵇康命中不該得道,所以才會如此。

歷史上,三國時期確實有王烈其人,但跟《神仙傳》中的王烈並不相符。三國時的那位王烈字彥方,是東漢名士陳寔的弟子。

王烈少有才名,成年之後更是賢名滿天下,曹操多次想請其出任都被拒絕。當今有學者稱其為“三國時期真正儒者”。

七十八歲時,王烈在遼東病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