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历史上的四大刺客是谁,他们分别又刺杀了谁呢?

第一军情


历史上的四大刺客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他们分别是,专诸、要离、聂正和荆轲。

其中荆轲是四人中名声最大的一个,因为他要刺杀的人很不一般,是统一了六国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当时的秦始皇还没有称帝,他还是秦王。

这时候的秦王嬴政已经灭掉了六国中的韩、赵、魏紧接着就要灭燕国了。这个荆轲就是燕国人。

太子丹就和荆轲谋划了一场刺杀秦王嬴政事件。

太子丹是燕王喜的太子,他要荆轲刺杀秦始皇的目的是为了延续燕国的寿命。

荆轲告诉太子丹,谋杀秦王嬴政生还的机会几乎没有,若是去做只会激怒秦国,加速燕国的灭亡。可是,对于太子丹来说,即使没有希望也要试一试,万一能成功呢?

太子丹就告诉荆轲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刺杀秦始皇的人就事你。

可是,这件事定下来之后,荆轲并没有进一步的行动,太子丹以为荆轲反悔了,不敢去了。他就找到荆轲问他,过了这么久了,你怎么还没有出发。

荆轲告诉太子丹,我怎么能出发呢?

我这样去是见不到秦王的,对于秦王嬴政来说我就是一介草民,秦王怎么会接见我这种人呢?

紧接着荆轲又告诉太子丹,我若是想见到秦王,就必须要有能打动秦王的东西,目前我们燕国只有两个东西能打动秦王,一个就是燕国的地图、另一个就是樊於期(fanwūjī)的人头。

地图不用过多的解释,就是燕国献给秦王的城池,樊於期是个秦国大将,也是秦王嬴政最恨的人,当年秦王嬴政就是让樊於期带兵去打赵国的,但是,他打了败仗就逃跑了。他跑到燕国来了,而且这个人还和太子丹的私交很好。

打了败仗就逃跑的将领,这在秦国立国以来是没有先例的,樊於期算是第一个,这个事件的影响很坏,所以,秦王嬴政开出的条件就是,谁能杀了樊於期赏千金,封万户。这就是荆轲要拿樊於期的脑袋去献给秦王嬴政的原因。

太子丹一听,他告诉荆轲地图好弄,但是,让我去杀樊於期,我做不到,他可是我的朋友,在我朋友危难之时,我是下不了这个手的。

荆轲没办法,他找到了樊於期。

荆轲告诉樊於期我知道你最恨的人是秦王嬴政,在你逃亡之后,你家的三族都被秦王给灭了,如今有一个报仇的机会,你想不想为自己的家人报仇?

樊於期告诉荆轲,我做梦都想手刃嬴政,可是,我根本接近不了他。

荆轲就把要刺杀秦王嬴政的全部内幕告诉了樊於期,然后荆轲说道,现在就差你的人头了,若是我拿到将军您的人头,去见秦王,秦王肯定会接见我的,到时候我手里拿着涂过毒药的匕首,给秦王嬴政一刀,你的大仇也报了,燕国的危难也解除了。

樊於期听完想都没想就自刎了,荆轲得到了樊於期的人头。

地图和樊於期的人头都有了,荆轲还缺一个副手,这个副手也必须要是个高手,因为要刺杀的人是秦王嬴政。

所以,他们就找了一个十三岁时就杀过人的秦舞阳来做荆轲的副手。

等这些都准备齐全之后,太子丹催促荆轲赶紧上路,荆轲就告别了亲朋好友就去秦国了,他知道此次一去肯定就再也回不来了。

到了秦国秦王的大殿之前,那个十三岁时就杀过人的秦舞阳开始掉链子了,他看到秦宫里的戒备如此的严,他那里见过这种场面呀。秦舞阳吓得哆哆嗦嗦,连站直都很困难。

这时候荆轲直接告诉秦王,秦舞阳是个小民,根本没见过这种阵势,所以,他害怕,希望秦王能原谅他。

秦王嬴政就暄荆轲一人上殿,秦舞阳就被留在了大殿的前面。

荆轲到了殿上,先是把樊於期的人头献给了嬴政,嬴政很高兴,然后他又告诉秦王其实燕国献给秦国的土地,才是他此次带来的最大的礼物。

荆轲走到秦王面前,他要展开地图给秦王嬴政看,嬴政因为过度兴奋就放松了警惕。就在荆轲把地图展开之后,发生了意外。

因为地图里藏了一把匕首,沾过毒液的匕首,秦王嬴政一见匕首就开始逃,荆轲就在后面追。

大殿上的群臣上朝是不允许带刀剑的,所以,秦国的大臣面对如此惊险的一幕也是无动于衷。就在这个紧急关头,有一个御医拿着自己的药箱投向了荆轲,荆轲为了躲避药箱,就和嬴政的距离拉开了,这时候门外的侍卫也进来了,荆轲就这样被杀了。


史学达人


看到这个题目,想起最初了解“四大刺客”是在阅读《古文观止》中节选《战国策•唐雎不忘使命》的短文,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男人,深深为唐雎的“匹夫之怒”而拍案叫绝,至今记忆尤新,心潮澎湃,过目难忘!

这个小故事记叙了唐雎在国家存亡,生死之际,救国家于危急,生死关头,出使秦国,与有虎狼之心的秦王,据理力争,针锋相对,唇枪舌剑,大义凛然,不屈不挠地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歌颂了唐雎面对强秦,敢于亮剑,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同时也揭露秦王的骄横欺诈,狼子野心,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本质,虽不假修饰,鲜明生动,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栩栩如生,淋漓尽致。

其原文节选如下: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这其中提到了“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由于时代的原因,唯一没有提到的就是“荆轲刺秦”,也是“四大刺客”最有影响力的一位,自古以来有关“侠义精神”的代表作品。由此而产生很多脍炙人口的文学创作,诸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士为知己者死”“穷图匕现”等等流传后世的传说。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将“荆轲刺秦”列为刺客之首,历代的文学作品和现在的很多影视剧都有记载和演绎,详情世人皆知,我们就不赘述。

【专诸刺王僚】的故事: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刺客典范,屠户出身的专诸与伍子胥有八拜之交。在春秋时期的吴国,吴王撩强行接替了吴国公子姬光的王位,所以公子姬光尽心侍奉专诸的母亲,以孝道闻名的专诸,与公子姬光策划了刺杀吴王撩事件。随后便是有名的专诸鱼肠剑刺王僚的故事。虽然专诸在刺杀成功后也死于乱刀之下,但是成就了历史上有名的吴王阖闾,对春秋时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改变。

【豫让刺赵襄子】的故事:被称作历史上最有职业操守的杀手,作为智伯的家臣,在智伯死后豫让励志为主公复仇。在赵襄子宫中整修厕所时,他更名改姓前往却被发现。但是赵襄子认为他是义士,所以放了他,但是豫让却用漆使得他的皮肤溃烂,吞下炭火改变嗓音。

在赤桥处埋伏了赵襄子,但仍未能成功。最后赵襄子被他所感动,脱下衣服让豫让象征性刺杀,最终豫让无奈自刎。为了知己,甘愿自毁容貌,豫让也是当之无愧的义士。

【聂政刺韩傀】的故事:聂政也是为了知己甘愿自毁面容的刺客。在春秋末期。韩国大夫严仲子为了报仇寻找到了聂政,并且以礼相待,帮助聂政侍奉他的母亲,在聂政母亲去世后,聂政守孝三年,随即只身一人为严仲子报仇,在杀死严仲子仇敌侠累后,自毁容貌,并且挖出自己双眼。

聂政死后,他的姐姐看到了被丢弃在市集的聂政尸体,随后变自刎在了他的旁边。聂政姐弟的侠义之情,感动了无数的民众。

以上论述为“四大刺客”的一种说法,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就是再加上【要离刺庆忌】:吴王阖闾登上王位后,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往卫国。此人有万夫莫当之勇,在吴国号称第一勇士;现在卫国招兵买马,伺机为父报仇。阖闾获悉此事后茶饭不思,日夜寻思除去这个心头大患,于是觅得一壮士。此人名唤要离。

经过策谋,要离决定采用苦肉计。某日要离在王宫与阖闾斗剑时,故意先用竹剑刺伤阖闾的手腕,再取真剑斩断自己的右臂,投奔卫国找庆忌去了。要离走后,阖闾还依计杀掉了他的妻子。庆忌探得事实,便对要离深信不疑,视为心腹,委他训练士兵,同谋举事。三月之后,庆忌出征吴国,与要离同坐一条战舰。要离乘庆忌在船头畅饮之机,迎着月光独臂猛刺庆忌,透入心窝,穿出背外。庆忌诧异之极倒提要离,沉溺水中三次,然后将要离放在膝上,笑着说:“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于刺我!”此时左右卫兵举刀欲杀要离,庆忌摇着手说:“此乃天下勇士,怎么可以一日杀死两个天下勇士呢!还是放他回国,成全他吧!”

要离回国后,阖闾金殿庆封要离。要离辞谢不受,说:“我杀庆忌,不为做官,而是为了吴国的安宁,让百姓能安居乐业。”说完自刎于金殿。

无论是哪一个版本,都有一个共同结果,四大刺客中,只有荆轲刺秦以失败告终,其余都如愿以偿。但最有名气的却是荆轲刺秦,这个问题值得思考!你们觉得呢?敬请文友们共同探讨!相互交流!



兵法天下


在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四大名著、四大美女等几乎人尽皆知,而所谓的四大刺客,那么他们是谁呢?做了什么而被称为四大刺客?

四大刺客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其实在《刺客列传》中一共记载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这五大刺客,只是相比于后面四位曹沫的知名度实在不够,后来人们将曹沫去掉,将后四位并称为四大刺客。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专诸之刺王僚也

专诸是春秋时期的吴国人,住在阳山一带,以为别人别人杀猪为生,也许没有意外的话,他一辈子都会这样默默无闻的度过。当时吴国的公子光想刺杀他的哥哥公子僚,让伍子胥举荐一位能担此大任的勇士,伍子胥就举荐了专诸。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把鱼肠剑藏于鱼肚子之中,请公子僚来赴宴,然后专诸借着呈献烤鱼的机会,趁机刺杀公子僚。而最终计划非常成功,专诸顺利的杀死了公子僚,但也被当场杀死!公子光成功的夺得了王位,成为了后来著名的吴王阖闾。



聂政之刺韩傀也

聂政,著名的侠客,战国时期魏国人。韩国大夫严仲子与韩国宰相结仇,逃到濮阳,听闻了聂政的为人,就故意与聂政相交,请求聂政为自己报仇。聂政答应了他的请求,为母亲守孝三年后,独自一人提剑,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侠累于台阶之上,又杀了侠累的护卫几十人。


在知道自己无法逃离的时候,因为害怕自己的刺杀行为连累和自己长的很像的姐姐,自毁面容,掏了双眼后自杀身亡。而她的姐姐听闻这个消息,过来认得是她弟弟的尸体,痛哭万分,最后撞死在她弟弟的尸体跟前。

要离之刺庆忌也

要离也是春秋时期吴国人,以捕鱼为生。虽然他天生身材瘦小,但他剑术高强,据说有万人莫敌之勇。而他要刺杀的人,也是和专诸一脉相传下来的!自从吴王僚被专诸刺杀后,阖闾称王,但是吴王僚的公子庆忌逃脱。而公子庆忌又长得高大威猛,身手敏捷,吴王阖闾自然是日夜忧虑,怕庆忌报复自己。于是伍子胥又给吴王推荐了要离,就同吴王上演了一场苦肉计,砍掉了自己的右臂,并让吴王杀掉了他的妻子,这样获得了庆忌的信任,最终成功刺杀了庆忌,维护了吴国的稳定。


荆轲之刺秦王也

荆轲刺秦王,相信这个很多人都很了解,那个喜欢舞文弄剑,为人慷慨侠义的荆轲;那个在燕国即将面临着亡国之痛时站出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相信很多人都了解。虽然图穷匕现,却没有刺杀成功,反而被秦王护杀死,但这一壮举,在当时被很多人记住!

点赞和关注是对每一个文字工作者默默付出的肯定,感谢每一个为此点赞和关注的人!

谈笑历史间


历史上四大刺客是指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里记载的春秋赵国时期四位突出的侠义之士。他们分别是专诸、豫让、聂政、荆柯。下面我们逐一介绍他们四位。


01.专诸

专诸是吴国堂邑人。当时的吴国公子光因不满吴王僚违背了兄位弟嗣、弟终长侄继位的祖规而一直司机夺取王位。楚国大将伍子胥流亡到吴国知道专诸的本领很大,就把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


公子光得到专诸以后,待他如上宾。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国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叛乱。四月丙子日这一天,公子光请吴王僚到家里吃烤鱼,专诸就把匕首放到烤鱼的肚子里,乘着进献烤鱼的时候,到吴王僚面前,专诸掰开鱼用匕首刺杀王僚,吴王僚当时就死了。


公子光叛乱成功,自立为王,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阖闾把专诸的儿子封为上卿。


02.豫让

豫让是晋国人,在侍奉晋卿智伯以前,还曾先后侍奉过范氏和中行氏。然而只有智伯尊重他、宠信他。正当他境遇好转的时候,智伯出兵讨伐赵襄子,被赵襄子联合韩、魏消灭了。智伯的土地也被他们瓜分了,智伯的头颅还被赵襄子做成了饮酒的器皿。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豫让逃到山里以后发誓要为智伯报仇。于是他改名换姓,伪装成犯罪受刑的人,潜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随身带着匕首,伺机刺杀赵襄子。一天,赵襄子上厕所心中一惊,就让随从抓住那个粉刷厕所的人,一审问才知道是豫让,身上还藏着匕首。赵襄子认为他是一个有义气的人,就放了他。


没过多久,豫让把漆涂在身上,皮肤溃烂长疮,吞下火炭使声音变成嘶哑,乔装打扮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一位朋友认出了他,流着泪说道:“凭您的才能,能去侍奉赵襄子,他一定会宠爱您。那时您再干您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吗!”豫让说:“侍奉人家以后,又要去杀他,这是心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我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坚持这样去做,就是要使天下以后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君主的臣子感到惭愧。”


这一天赵襄子要外出,豫让便埋伏在赵襄子逼近的一座桥下。赵襄子刚到桥上,马就受惊了,赵襄子说:“这一定是是豫让。”派人一查,真的是豫让。赵襄子责问豫让:“您不是还曾经侍奉过范氏、中行氏吗?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委身于智伯。智伯死了,您却为他报仇呢?”豫让说:“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一般人看,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智伯把我当作国士看待,我就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赵襄子很感动,但又觉得不能再放豫让了,就命令士兵把他围住。


豫让知道自己生还无望,无法完成刺杀赵襄子的愿望了,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刺杀。赵襄子满足了他的要求,豫让拔出剑多次跳起来击刺,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就自杀了。豫让死的那天,赵国的仁人志士无不为他的精神痛哭流涕。


03.聂政

聂政是魏国轵邑深进里人,他因为杀人躲避仇家追杀,跟母亲和姐姐逃到齐国,以屠狗为生。韩国大夫严仲子和丞相侠累有矛盾,于是流亡他国。想寻求侠士为自己报仇,刺杀侠累。后来听说聂政很有本领,就多次登门拜访,还准备酒食亲自送到聂母面前,又拿出一百镒黄金为聂母祝寿。聂政坚决不接受。


不久,聂母去世。聂政安葬完母亲,又安排姐姐出嫁,没有了后顾之忧。这时他感叹严仲子贵为韩国的卿侯,不远万里降低身份和自己结交,对自己的深情厚谊很难报答。之前是因为老母健在不能为严仲子效命,现在母亲已经过世了,我就去为他报仇吧。聂政到严仲子家中问了仇家的具体情况,就只身去韩国为严仲子报仇了。


聂政拿着剑直入侠累家中,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死了侠累。然后聂政自毁容貌,挖出双眼,开膛破腹,没人能认出他。韩国公开悬赏征求认识刺客的人,聂政的姐姐听说了这件事,哭着说:“这难道是我的弟弟吗?”不畏杀身之祸动身到韩国辨认尸体,到了以后发现果然是聂政。最后因为悲伤过度死在聂政身旁。


04.荆轲

荆轲是卫国人,喜欢读书、击剑,曾以剑术游说卫元君,卫元君没有重用他。后来他游历到燕国和杀狗的屠夫高渐离结交,俩人喝酒、击筑【古代传统弦乐器】、唱歌,很是开心。燕国的隐士田光先生知道荆轲不是一个普通人,所以也很友好的接待荆轲。


不久,在秦国做人质的太子丹逃回了燕国。他看到秦国将要吞并六国,担心灾祸来临,心里很忧虑,于是请教他的老师鞠武。鞠武又向太子丹推荐了田光,田光说自己老了,就把荆轲推荐给了太子丹。田光在和荆轲商量完毕以后就自杀了,借此明志,表明自己不会泄露秘密。


经过仔细商议,荆轲决定去刺杀秦王,荆轲带着进献给秦王的礼物,秦国叛讲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出发了。太子丹、高渐离和其他宾客一直把荆轲送到易水边上,“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一到秦国,荆轲就收买了秦王宠幸的臣子中庶子蒙嘉,梦嘉在秦王面前说燕国的好话,秦王决定在咸阳宫召见荆轲。太子丹给荆轲配的助手秦舞阳捧着地图匣子刚走到殿前台阶下就脸色突变,害怕得发抖,幸好荆轲化解得当,不至于提前暴露。


荆轲为秦王展开地图,图卷展到尽头,匕首露了出来。荆轲趁机抓住秦王的衣袖,拿起匕首直刺。没有刺到秦王,秦王大惊,后退跳起,衣袖被荆轲扯断。秦王慌忙抽剑,剑太长不方便拔,只是抓住剑鞘。当时惊慌紧急,剑又套得太紧,没办法立刻拔出。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


这个时候侍从医官夏无且将自己手中捧的药袋子扔向荆轲。秦王得以喘息,拔出宝剑,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举起匕首向秦王投去,没有击中秦王。荆轲多处受伤,知道自己不可能成功了,便靠在铜柱上大笑,接着大骂道:“事情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我想生擒你,想要让你订立归还诸侯们土地的契约回报太子丹。”这时候侍卫们冲上前来杀死了荆轲。


四大刺客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侠义之名,使他们的英名流芳万古,是因为他们有视死如归的气魄和撼动山河的侠义之举。


壹柜坊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刺客分别是荆轲、聂政、要离、专诸。

荆轲刺杀秦王,聂政刺杀侠累,要离刺杀庆忌,专诸刺杀吴王僚。除了荆轲刺秦失败,其他三名刺客都成功完成了任务。

一、荆轲刺杀秦王

荆轲刺杀秦王嬴政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刺客刺杀事件,他在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时还曾亲口吟诵“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诗句,荆轲到达秦国都城咸阳时,秦王嬴政满心欢喜,以为他要呈送燕国督亢地图,可谁知此时他手持钢刀准备近距离刺杀秦王,却被秦王身边卫士杀害。

二、聂政刺杀侠累

聂政本是魏国人,因为得罪了周围邻居,他的母亲带着他移居到齐国都城临淄。聂政与吴起是好友,吴起将他推荐给富商严遂作为门客。严遂派遣他刺杀韩国相国侠累,他成功刺杀。

三、要离刺杀庆忌

要离是吴国人,少年时候就因为勇猛声名显赫,被公认为天下勇士。阖闾即位为吴国国王后,公子庆忌叛逃并招兵买马意欲起兵报仇。吴国相国伍子胥献计刺杀庆忌,委派刺客要离自残灭家取得庆忌信任,最终杀公子庆忌,成就阖闾吴国霸业。

四、专诸刺杀吴王僚

专诸与要离是同时代人,他是吴国人,本来是一名屠户。后来与伍子胥交好。阖闾当时不过是吴国一位公子,想要图谋吴国天下,于是让伍子胥招兵买马,终于得到专诸。专诸在太湖上捕鱼多月,藏鱼肠剑,最终刺杀吴王僚。使得阖闾成功即位,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历史春秋网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盛传的有“四大美女”、“四大名著”等,那么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刺客”又是谁呢,他们又干了什么“英雄”事迹呢?

出场一:专诸。

他是春秋时期的吴国人,居住在阳山一带,靠着为别人杀猪维持生计,本来他或许会默默无闻的杀猪一辈子。但有一天他正在和别人打架,他的母亲喊他回去,他立马停止打架跑回了家中,这一幕正好被伍子胥发现,认为他是一个很听话的人,并与他交好。吴国的公子光想刺杀他的哥哥公子僚,让伍子胥举荐一位,伍子胥就举荐了专诸。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刺杀计划:把鱼肠剑藏于鱼肚子之中,把公子僚请来赴宴,然后专诸借着呈献烤鱼的机会,趁机刺杀公子僚。而最终的结果与计划基本一致,虽然专诸在当场就被杀死,但公子光却成功的夺取了王位,就是著名的吴王阖闾。

出场二:要离。

要离也是春秋时期吴国人,以捕鱼为生。生的身材瘦小,但他却有万人之勇,是当地有名的剑术高手。自从吴王僚被刺杀后,阖闾称王,吴王僚的公子庆忌逃脱。

由于公子庆忌长得高大威猛,身手敏捷,有万夫不当之勇,吴王阖闾日夜忧虑,怕庆忌来报复自己。这时候伍子胥又给吴王推荐了要离,就同吴王上演了一场苦肉计,砍掉了自己的右臂,并让吴王杀掉了他的妻子,这样获得了庆忌的信任,最终成功刺杀了庆忌,维护了吴国的稳定。

出场三:聂政。

他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人,著名的侠客。韩国大夫严仲子因为与韩国宰相侠累结仇,就逃到了濮阳,听说聂政专为人排忧解难,就与聂政建立了很好的关系,请求聂政为自己报仇。聂政在母亲亡故三年后,独自一人提剑去韩国都诚阳翟,以白虹贯日的气势,刺杀侠累于台阶之上,又杀了侠累的护卫几十人。因害怕连累和自己长得很像的姐姐,就自毁面容,掏了双眼,最后自杀身亡。而她的姐姐过来认得是她弟弟的尸体,痛哭万分,最后撞死在她弟弟的尸体跟前。

出场四:荆轲。

战国末期卫国人,喜欢舞文弄剑,为人也很慷慨侠义,他在游历燕国时被燕太子丹拜为上卿。秦灭赵国后,兵锋直指燕国,燕太子丹深俱秦国的兵威,就准备派荆轲去刺杀秦王。由于燕国即将面临着亡国之痛,在易水岸边送荆轲入秦的时候,众人场面十分悲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荆轲在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的宫中很隆重的召见了了荆轲,荆轲准备在呈献燕国地图时用藏于地图中的匕首刺死秦王,结果图穷匕现,没有刺中秦王,而被秦王的护卫杀死。


第一军情


四大刺客指的是专诸、聂政、豫让、荆轲。当然也有别的版本,认为是要离、专诸、聂政、荆轲。反正吧,除了荆轲,大家对其他三个都记不住,大概和他们刺杀的对象有关,因为荆轲刺杀的是秦王啊,他可以说是燕国灭国的导火索了,直接推动了秦始皇统一天下。



一刀之间,历史风云已变,所以无论如何,他是最知名的。 一般说起来,四大刺客都是第一种说法,没有要离。因为《史记》中记载了五位刺客,除了曹沫没有完成刺杀的行为,剩下四位都是在《史记》中明文记载的。

说说剩下的三位吧,专诸、聂政、豫让。专诸的故事,是一个吃货的故事,专诸刺杀吴王僚,因为得知吴王僚爱吃烧鱼,于是苦练烧鱼的技术,甚至成了“厨师之祖”。然后就是著名的“鱼肠剑”的故事了,他把“鱼肠剑”藏到鱼腹,请吴王僚吃饭,然后一举成功。 聂政的故事,是“士为知己者死”的故事。韩国国君韩哀侯器重严遂,韩傀作为国相十分看不过眼,后来二人积怨日深,势同水火。严遂四处寻访,找到侠客聂政,希望他能为自己报仇,他隐瞒了自己的身份,专心于聂政结交,还对聂政的母亲照顾有加,聂政大为感动,只身一人前去刺杀韩傀。他不但刺杀成功韩傀,还刺伤了韩哀侯,杀死几十个侍卫,最终体力不支,他切腹挖目而死。 豫让的故事,是人算不如天算的故事。豫让的老大智伯被诸侯赵无恤杀害,豫让想要给老大报仇,却总是一次次在关键时刻被赵无恤抓住,总是不能成功,最终他自杀,并要来赵无恤的衣服刺,以平执念并报答老大的知遇之恩。 这就是四大刺客的故事


大先生的故纸堆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长河中少有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期,五霸七雄,刀光剑影,有很多让人回味和令人钦佩的英雄故事,四大刺客就扬名在这个时期;他们故事请听我娓娓道来:

一、荆轲

荆轲,战国时期卫国人,少时喜欢读书击剑;击剑使他成为一名慷慨的侠士,读书使他充满智慧和气度;之所以成为著名刺客,最主要的原因是荆轲可以控制血气,即在适当的时候才会拔剑,这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一次荆轲和剑客盖聂比剑,盖聂怒目瞪视荆轲,荆轲转身离去;和鲁句践比剑,鲁句践愤怒呵斥荆轲,荆轲默然离去,究其原因是因为荆轲觉得这两位剑客需要借助目光和声音即血气来推动剑术,与他相比有着境界和层次上的差距,在荆轲看来,血气之争,输赢都没有什么意义。

那么,荆轲为什么刺秦呢?

主要因为一个人:燕国太子丹,秦国吞并六国的过程中,太子丹在秦国做人质,秦灭赵国后,因为担心下一个是燕国,太子丹逃出了秦国,回到燕国和群臣商议对抗秦国的办法,但是如果联合齐国和楚国需要很长时间,秦国不会给燕国留太多时间,因此太子丹剑走偏锋,准备找人刺杀秦王。

太子丹找到知识渊博、智勇双全而且常常行侠仗义的田光,但是由于年事已高,田光不能承担这样的重任,所以就向太子丹举荐了一个人——荆轲;

荆轲之所以见太子丹,主要是田光对荆轲有知遇之恩,也是荆轲的朋友。

那么太子丹是如何说服荆轲刺秦的呢?

尊奉荆轲为上卿,住最好住所,供给最贵的饮食;除此之外,太子丹使出了一些非常的手段来折服荆轲:有一次荆轲与太子丹共乘千里马,荆轲随口说了一句“千里马的肝美,太子丹就让人杀马取肝送与荆轲;还有一次荆轲与太子丹共同在华阳台饮酒作乐,有美人弹琴,皓腕如雪,荆轲称赞:好美的手啊!太子丹随即让人斩断美人双手,用玉盘盛上,送给荆轲,这些手段对人来说非常决绝,在太子丹的另类手段之下,荆轲终于折服,愿意舍命刺杀秦王。

刺秦得接近秦王,如何接近呢?

樊於期的头颅:樊於期,秦国大将,因为得罪秦王,秦王处死了其父母亲族,樊於期怀着血海深仇逃到燕国,千方百计想报仇雪恨。荆轲找到他,说出了刺秦计划,因为樊於期是秦王追缉的死囚,杀了他,秦王一定很高兴,接近了秦王就可以用途穷匕首刺秦王,这也算是为樊於期报仇雪恨了。说罢,樊於期毅然拔出匕首自刎。

拿个人头秦王就可以接近了吗?

不是还得献地-燕国的土地,燕国督亢的地图,其实是假意献地。割地是最实惠的,秦王一定要看看地图。这样就可以接近秦王了。

一切具备,只欠东风

一个陪同荆轲去秦国的人,但是一直没来,所以太子丹就找了一个燕国壮士-秦武阳,13岁就敢杀人,别人不敢正面看。

就这样太子丹和他的宾客着白衣在易水河旁送别荆轲,算是替荆轲送行,这就有了高渐离和荆轲那段苍凉凄婉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刺秦的桥段有很多演义,和正史差不离多少,荆轲图穷匕见,刺向秦王,秦王正当壮年,身强体壮,反应敏捷,躲开了,荆轲就追着刺秦王,殿上没有人也不能佩剑,只有秦王有剑,宝剑太长,一时拔不出来,这是左右的人喊道:大王把剑推到后背拔,秦王这才反应过来,拔出剑砍断荆轲左腿,士兵蜂拥而至刺死荆轲。

悠悠千载,荆轲的狭义精神依然流传。

......

未完待续......


笑傲江湖11823


历史上,行侠仗义的人很多,比如西汉的郭解,唐初的虬髯客、红拂女,他们敢冒生命危险杀富济贫,为天下人铲除奸凶,惩恶扬善。


但他们不是刺客,刺客一般是重信重义,为报知遇之恩,不惜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刺客往往不关心自己的行动对天下百姓是否有利,他们的侠义之行与侠客相比偏狭义。

但是历史上也有几个刺客的事迹特别突出,比如专诸、要离、聂政、荆轲,被誉为“四大刺客”。

他们以视死如归的气魄和撼动山河的壮举,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侠义之名,使自己的英名万古流芳。下面按时间顺序逐一陈述:

一、专诸刺吴王僚

专诸是一个屠户,英武有力,对母亲非常孝顺。

春秋末期吴王诸樊有意传位给四弟季札,所以故意不立太子,希望把王位依次传给三个弟弟,想最后传到季札手里。

三弟吴王夷昧死后,季札避让而不继承王位,于是夷昧之子僚自立为王。诸樊之子姬光为争夺王位,质疑僚的王位的合法性,伺机夺取。

恰逢伍子胥介绍专诸,于是公子光派他刺杀僚。专诸因母亲健在,犹豫不决,其母听说后自缢以成全义举,专诸这才下定决心。


一日,专诸以厨师的身份,给吴王僚献鱼,把匕首藏于鱼腹中,到王僚面前,抽出匕首向王僚猛刺,匕首透过三层重甲,王僚当即死亡。

专诸也在侍卫的乱刀围攻下英勇就义。

二、要离刺庆忌

吴王僚死后,公子光即阖闾登上王位,王僚的儿子庆忌知道自己是阖闾的心腹大患,留在吴国必然遭来杀身之祸,于是逃往卫国。


庆忌武艺高强,勇猛过人,有万夫不当之用,因此阖闾整日忧心忡忡。伍子胥再次帮助了阖闾,他物色了一名勇士,名叫要离。


为了让要离接近庆忌,伍子胥与阖闾精心设计了一场苦肉计——断其右臂、杀其妻子。

逃到卫国的要离终于得到了庆忌的信任,并成为庆忌的心腹。

三月之后,庆忌出征吴国,与要离同乘一条战舰。要离乘庆忌在船头畅饮之际,独臂用利器刺中庆忌心窝。


英雄惜英雄,庆忌让侍卫放走了要离。后来庆忌因伤势过重而亡。要离回吴国后,拒绝封赏,在吴国殿上自刎而亡。


他这样做,一方面是告诉吴王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是感谢庆忌的知遇之恩,所以他只有死了,凄凉而又悲壮。

三、聂政刺韩累

韩国大夫严仲子受到韩哀侯的宠信,而遭到韩傀的嫉恨。严仲子害怕韩傀加害自己,于是逃离韩国,寻找侠士为自己报仇,后来在齐国结识了聂政。


聂政为人侠义,因杀人除害,携母亲和姐姐逃到齐国。后来聂政母亲去世,严仲子助聂政葬母。

聂政守孝三年后,孤身赴韩为严仲子报仇,以答谢他的知遇之恩。聂政仗剑直入韩府,不待侍卫反应过来,已将韩傀刺于剑下。


侍卫回过神一齐围攻聂政,聂政击杀数十人后,难逃重围。


聂政知道自己在劫难逃,为不连累姐姐,自毁容貌,壮烈赴死。


姐姐聂荌在集市见到弟弟的尸体后,不愿苟活,和聂政一同就义。

四、荆轲刺秦王

战国末年的荆轲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来四方游历,结识了许多豪杰志士,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


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

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召见了他。


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见,刺秦王不中,被杀死。

以上就是古代历史上四大刺客的事迹,他们惊心动魄的壮举千古流传。


荒海拾书


由于电影电视的影响,对于四大刺客的说法简直五花八门,有的甚至连电视里虚构的人物都拿出来凑数。当然,我也没有详细 查过这方面的资料,我只是照我个人的看法,我认为四大刺客应该是:专诸,荆轲,张良还有吕四娘。

专诸刺王僚,这个太经典了。王僚为人谨慎,除了洗澡睡觉,照片任何是是害怕都怕身穿三层铁甲,还有侍卫守护,他对自己的保护堪称是滴水不漏。想要刺杀他,难,太难了。首先,需要一把能够一击穿透三层铁甲的利器,其次,需要一个面对面接近王僚的机会,其三,这个刺客必须身手了得,心理素质非常过硬,而且还要有慷慨赴死的勇气。而专诸就是这么一个刺客。他找到了铸剑大师锻造的宝剑鱼肠剑,鱼肠剑短小锋利,削铁如泥,用于刺杀最适合不过。王僚喜欢吃鱼,他就把鱼肠剑放在鱼腹中,以此躲过了盘查。在接近王僚怕是害怕,他依然面色平静,小心翼翼的为王僚分鱼,并没有丝毫过分的举动。他的守规矩让所有人放松了警惕。就在大家都以为他不会对王僚造成威胁的时候,他突然从鱼腹中抽出鱼肠剑,往王僚心口刺去,他一刺使出了全身的力量,仗着鱼肠剑的锋锐,直接扎出三层铁甲,刺进了王僚的心窝,杀死了王僚,成功的完成了这一次刺杀。随后,蜂拥而上的侍卫直接把专诸剁成肉泥。专诸以自己的惨死完成了这一次难度超级高的刺杀,所以,我认为四大刺客应该有他一席。

荆轲,他要刺杀的对象是千古一帝秦始皇。那个时候秦始皇还没有统一六国,可也是锋芒毕露,威震天下。荆轲奉燕太子的命令,假意向秦始皇献上城池,将匕首藏在地图中,在展开地图的时候,图穷匕首见,荆轲快步,左手抓住秦始皇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其心口。秦始皇挣断衣袖后退,背靠柱子躲闪,经过两次拔剑之后秦始皇终于拔出了手中长剑。从秦始皇拔出宝剑的那一刻,荆轲的刺杀就已经失败了,因为秦始皇一剑在手,荆轲根本不是对手。秦始皇剑术了得,一招在荆轲身上开了八个口子,再一招斩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拼死一搏,把匕首当暗器发射,依然被秦始皇格开,已经手无寸铁遍体鳞伤的荆轲被秦始皇一剑封喉。荆轲虽然失败了,但是他刺杀的对手太过于谨慎,而且武艺高强,虽败犹荣,所以他也算一个。

张良,为刘邦的左膀右臂,与秦始皇有血海深仇。那个时候秦始皇已经一统天下,出行都有大量的侍卫跟随,加上秦始皇的武功,想直接杀他简直难如登天 。而且秦始皇曾经面对过刺杀,为人非常小心,甚至想要接近都不容易。所以,他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远攻。他为了刺杀秦始皇,特意铸造一个一百二十斤的大锤。他埋伏在秦始皇的出行必经之路,指挥力士把大锤丢向秦始皇。可惜,力士的力量虽大,准头却差了点,这一锤下去,误中副车,却没有伤到秦始皇分毫。虽然这也是一次失败的刺杀,可是他刺杀的对象是一统天下的皇帝,并且离成功已相当姐就接近,只是差了点运气,并且刺杀失败还能全身而退,所以他应该也算一个。

吕四娘,清朝雍正年间吕留良之女。因为文字狱,吕家被满门抄斩,唯有吕四娘侥幸逃脱,她与雍正有灭族之仇。吕四娘是一个女人,背后又没有势力支持,只能靠自己,单枪匹马,凭她怕心智混进皇宫,并且成功的刺杀了雍正,还全身而退,神不知鬼不觉的逃了出来。中国几千年来,有多少人想刺杀皇帝,可是大一统的皇朝的皇帝只有雍正一个皇帝是被刺杀的,几千年来行刺大一统皇帝的行动只有吕四娘一个女人成功了,这样的刺客,必须算一个。

因此,我认为中国四大刺客非他们莫属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