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期刊速覽」《中國工業經濟》2018年第5期

「期刊速覽」《中國工業經濟》2018年第5期

中國的市場分割會導致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下降嗎

[作者]呂越 盛斌 呂雲龍

[摘要]本文在構建市場分割影響中國企業附加值貿易的理論框架基礎上,採用2000—2013年中國海關貿易數據庫和中國工業企業數據庫的整合數據,從微觀企業層面實證檢驗市場分割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影響。研究發現:市場分割對企業出口的國內附加值率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雖然市場分割政策對地方政府而言是一個佔優策略,但是會限制企業的規模經濟收益,嚴重損害中國企業創造貿易附加值的能力。影響機制檢驗表明,市場分割會通過促進中間品進口、抑制創新和提高加工貿易佔比三個渠道降低企業出口的國內附加值率。同時,從不同所有制看,市場分割對民營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負面效應顯著大於國有和外資企業;從貿易模式看,市場分割對一般貿易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負面影響遠高出對加工貿易企業的影響;從地區劃分看,相比於中西部地區,東部地區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受到市場分割的負向影響更大;從行業要素密集度看,市場分割對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負向影響大於勞動密集型企業。本文發現中間品貿易自由化和上游壟斷會強化市場分割對企業出口國內附加值率的負向影響。通過打破地域間的分割、有效削弱市場壁壘、加快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是提高中國企業出口的國內附加值率、推進“中國製造”向全球價值鏈高端躍升和構建開放新體制的重要路徑。

[關鍵詞]市場分割 出口的國內附加值率 全球價值鏈 晉升錦標賽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產品關聯、市場鄰近與企業出口擴展邊際

[作者]孫天陽 許和連 王海成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產品幾乎銷往所有國家,產品種類則幾乎覆蓋了國際貿易的所有部門。這一現象雖然受到了學術界廣泛關注,但其原因一直缺乏科學解釋。本文基於2000—2006年中國工業企業數據、中國海關進出口數據和CEPII-BACI數據測算了中國企業新增出口關係與企業所在城市其他企業的出口產品關聯和市場鄰近,實證檢驗了產品關聯、市場鄰近對企業出口擴展邊際的影響。研究發現:中國企業出口範圍擴展速度在樣本區間呈上升趨勢,但新增出口關係多為低技術產品,將已出口種類產品銷往新的市場是其擴展出口範圍的主要方式。企業在擴展出口範圍過程中存在一定路徑依賴,與當地其他企業的產品關聯和市場鄰近有助於提升出口擴展邊際表現,並且這一結論非常穩健,而企業與自身的產品關聯和市場鄰近則表現為替代效應。產品關聯和市場鄰近對企業出口擴展邊際的促進作用存在群體差異,依賴於出口擴展邊際類型、產品技術密集度、企業所在地區以及貿易類型特點。本文的研究結論對提升中國企業出口擴展邊際的表現具有重要的政策啟示。

[關鍵詞]產品空間 市場鄰近 出口擴展邊際 製造業集聚

外商直接投資對東道國國際創業的影響:制度環境視角

[作者]田畢飛 梅小芳 杜雍 王波浪

[摘要]本文基於2003—2013年52個國家(地區)的GEM非平衡面板數據,結合制度理論和吸收能力理論,構建了外商直接投資、東道國制度環境與東道國國際創業的概念模型,實證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資與東道國制度環境對東道國國際創業的影響。研究發現:外商直接投資與東道國總制度環境均對東道國國際創業具有促進作用;外商直接投資正向調節東道國總制度環境與東道國國際創業的關係;外商直接投資的調節效應在發達國家(地區)主要通過降低創業失敗懼怕率和提高東道國吸收能力實現。進一步分析發現:東道國總制度環境對東道國國際創業的正向影響主要體現在管制環境和規範環境對國際創業的影響方面;外商直接投資對東道國總制度環境與東道國國際創業關係的調節效應主要體現在對管制環境與國際創業關係的調節方面。本文據此提出了優化管制環境、健全規範環境、完善認知環境、合理引導外商直接投資以促進中國的國際創業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外商直接投資 制度環境 國際創業

新型政商關係、產業政策與投資“潮湧現象”治理

[作者]侯方宇 楊瑞龍

[摘要]本文構建了一個基於企業資產專用性的委託代理模型,用於分析不同的政商關係對產業政策治理“潮湧現象”有效性的影響。研究發現,在扭曲的政商關係下,企業與地方政府會利用信息優勢來規避產業政策,從而導致產業政策在治理“潮湧現象”中的低效甚至無效。模型結論表明,受扭曲的政商關係的影響,地方政府的產業政策是無效的;中央政府有效的產業政策不是簡單的疏導性的,必須包含支付給企業與地方政府的信息租金;中央政府產業政策的有效性取決於產業前景與企業的資產專用性程度,不同產業的預期前景差異越大,企業的資產專用性程度越高,產業政策越趨於無效。本文利用委託代理模型分析政商關係對產業政策有效性的作用及影響機制,為“潮湧現象”的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微觀基礎,同時為探討新型政商關係提供了一個分析框架。本文的研究結論對於通過構建新型政商關係以提升產業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論啟示。

[關鍵詞]政商關係 潮湧現象 產業政策 資產專用性

“互聯網+”為什麼加出了業績

[作者]楊德明 劉泳文

[摘要]本文在構建反映傳統企業實施“互聯網+”的指標基礎上,採用2013—2015年中國上市公司相關數據,實證檢驗“互聯網+”對傳統企業業績的影響,以及影響的機制與路徑。研究發現:傳統企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即“互聯網+”,顯著提升了公司業績。與未實施“互聯網+”的公司相比,實施“互聯網+”的公司每股收益平均提升了約31%,而資產收益率則平均提升了約24%。影響機制檢驗表明,“互聯網+”通過差異化這個中介變量,促進了企業業績的提升;而成本領先並不是一個有效的中介變量,“互聯網+”並未通過成本領先影響企業業績。盈餘質量影響了“互聯網+”與企業業績的關係,盈餘質量更好的公司實施“互聯網+”的效果也更好。本文的研究有助於推進互聯網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推進“互聯網+”國家戰略在傳統企業中更為有效的實施。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論貢獻:Porter強調差異化和成本領先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充分條件,而本文的研究則發現,在互聯網環境下,成本領先僅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必要條件,企業須兼具成本領先與差異化,才能獲得競爭優勢。

[關鍵詞]競爭優勢 互聯網商業模式 差異化 成本領先 實體經濟

公共交通對住房市場的溢出效應與虹吸效應:以地鐵為例

[作者]範子英 張航 陳杰

[摘要]以地鐵為典型代表的公共交通便利性對沿線商品住房的價格溢出效應已經在既有文獻中充分展示,但本文首次提出,地鐵的出現還會對住房市場的全局產生結構性影響。本文構建了一個理論模型闡述相關理論機制,地鐵的溢出效應不僅體現為周邊房價的上漲,也會帶來周邊新建住房面積的下降;地鐵的出現還會對整個住房市場的需求進行空間再配置,特別體現為地鐵臨近的住房市場會對距離較遠的住房市場產生虹吸效應。其後,基於2012—2015年上海市全部60萬套新房成交的微觀數據,使用漸進DID的方法考察了地鐵的出現對周邊住房價格和麵積的溢出效應。本文的計量研究發現:新增的地鐵會使得站點1公里範圍內的新房價格上漲26.49%,套均住房面積平均縮小3.25平方米,這兩種溢出效應均隨著距離的增大而逐漸減弱;空間上產生了虹吸效應,表現為3公里之外的新房價格下降了35.56%,套均面積則平均增加了3.40平方米;雖然地鐵的出現對周邊住房面積的負效應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對單價的正效應,但地鐵導致的周邊住房總價上漲幅度依然顯著,1公里範圍內住房總價平均上漲了24.82%。本文的研究對於公共服務資本化、公平合理地實現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都有很重要的啟示。

[關鍵詞]地鐵 住房市場 溢出效應 虹吸效應 城市病

高鐵對城市地價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來自微觀土地交易的證據

[作者]周玉龍 楊繼東 黃陽華 Geoffrey J. D. Hewings

[摘要]本文利用2007—2014年中國城市土地出讓的微觀數據,運用結合特徵價格模型的雙重和三重差分法,考察了中國高鐵建設對城市建設用地市場的多重影響。研究發現:①設有高鐵車站的城市比未設站城市的地價平均提高約7.0%,且每多開設一個高鐵車站,城市地價還會提高約1.3%;②高鐵建設導致設站城市住宅用地和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價格上漲22%和11%,但是工業用地價格下降約17%;③用地行業的平均收入越高,或離市中心越近的地塊,土地價格受高鐵建設的正面影響越大;④在城市層面,高鐵顯著提高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數量和出讓金總額,為地方間的“高鐵爭奪戰”提供了經驗支持。進一步的機制分析表明,促成上述結果的主要原因是高鐵的“引流”效應,以及地方政府在出讓工業用地和非工業用地時採取“橫向補貼”的策略。本文從地方政府土地出讓行為的視角,為高鐵建設的經濟社會效益評估、高鐵對區域經濟增長及分配效應等問題的研究提供了初步的經驗證據。同時,在未來的高鐵建設中,要謹防高鐵導致區域發展不均衡擴大、商住用地過度開發、強化土地財政而引發的系統性金融風險。

[關鍵詞]高速鐵路 基礎設施 土地價格 三重差分法 橫向補貼 商住用地

高鐵網絡、市場準入與企業生產率

[作者]張夢婷 俞峰 鍾昌標 林發勤

[摘要]迅猛發展的中國高鐵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日益顯著的影響,因而亟待對其經濟效益進行刻畫和測度。為此,本文通過匹配1999—2011年中國城市數據、中國高鐵網絡數據和工業企業數據,定量探究了高鐵對企業生產率的影響及其內在機制。結果顯示:①高鐵開通負向影響了外圍城市的企業生產率,效應值為12.46%;分別採用不同的估計方法和使用其他代理變量等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構建了最小生成樹作為工具變量來處理內生性問題,研究結論依然成立。②機制探究結果表明,高鐵提高了地區市場準入,促進外圍城市資本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向中心城市的集聚而對外圍城市產生虹吸效應,進而負向影響其企業生產率。進一步,本文依據城市初始交通稟賦、行業要素密集度和高鐵站與城市中心的相對距離對機制進行了驗證,發現城市初始交通稟賦越低、行業資本或技術密集度越高、高鐵站距離城市中心越近,高鐵的虹吸效應越明顯;高鐵虹吸效應的有效範圍是高鐵站與城市中心30km的道路距離。本文的研究表明,提高高鐵的經濟福利和減少其對地區間發展不平衡的影響,可以從科學控制高鐵修建速度、優化高鐵站選址和培育地區特色產業等方面著手。

[關鍵詞]高鐵網絡 市場準入 企業生產率 最小生成樹 虹吸效應

知識產權保護與集群企業知識資產的治理機制

[作者]魏江 李拓宇

[摘要]產業集群中關聯企業之間存在地理、制度、認知上的高度鄰近性,導致知識高度溢出和技術快速模仿,出現大量侵權行為,嚴重遏制了集群的創新活力。集群情境下,企業基於“單打獨鬥”的“獨佔體制”缺位和“隔離機制”失效,需要藉助中間組織的特定製度安排來達到治理知識資產的目的。本文結合獨佔性視角與合法性視角,運用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對浙江省內5個產業集群進行了探索性案例研究,得出以下結論:集群企業知識資產治理是集群情境下對集群參與者的創新活動存在激勵和約束作用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同時包含基於“單打獨鬥”的獨佔性機制與基於“集體行動”的合法性機制;在中國當前知識產權體制和知識產權意識背景下,集群企業知識資產治理以合法性機制為主,獨佔性機制為輔;從獨佔性到合法性,基於制度創業,本文打開了集群企業知識資產治理的黑箱,建構了“集群企業知識資產治理—創新合法性壓力—治理績效”的從創新中獲益的邏輯架構。

[關鍵詞]產業集群 知識資產治理 知識產權 可編碼知識 不可編碼知識

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戰略:基於新興經濟體企業的視角

[作者]汪濤 賈煜 王康 崔楠

[摘要]隨著新興經濟體企業國際化的迅速發展,其國際化戰略逐漸成為重要的研究議題,但現有研究忽視了新興經濟體企業資源的特殊性和國際化制度情境的多樣性及其對企業國際化戰略的影響。本文基於制度理論和資源基礎觀整合視角,構建了一個“國際化情境—戰略選擇—企業績效”的理論分析框架,系統地分析了新興經濟體企業所面臨的制度—資源二元交互驅動的國際化戰略決策情境,及其對新興經濟體企業國際化戰略選擇的影響。研究發現:新興經濟體企業在國際化中面臨三種情境,即制度順差並擁有商業資源優勢、制度逆差並擁有商業資源優勢、制度逆差並擁有政治資源優勢。新興經濟體企業應該根據不同的情境,選擇與之匹配的國際市場進入戰略和東道國品牌戰略。當面臨制度逆差且具有政治資源優勢時,選擇低資源承諾的進入模式和基於母國形象的品牌戰略有助於提升企業績效;當面臨制度逆差且具有商業資源優勢時,選擇中等資源承諾的進入模式和基於企業形象的品牌戰略有助於提升企業績效;當面臨制度順差且具有商業資源優勢時,選擇高資源承諾的進入模式和基於東道國形象的品牌戰略有助於提升企業績效。

[關鍵詞]企業國際化 制度距離 資源優勢 進入模式 品牌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