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评价东方卫视《相声有新人》第一期节目?

九月晴天


期待已久的《相声有新人》终于开播,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此次节目以两队竞技的方式逐一进行PK,最终选出最优秀的一组登上冠军宝座。

节目组此次更大胆的改变是取消了以往一个主持人带至少四组嘉宾的模式,将导师转变成召唤师,并且精简了人员,只请了郭德纲和张国立两位导师来撑场。


张国立和郭德纲属于老友记之间擦出的火花让人捧腹,而两组对立PK的模式也充满了令人期待的悬念。

相声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宝贵文化,而《相声有新人》为了传承相声文化,立求寻找“敢想敢发声”的相声新人,给他们的梦想提供更大的发挥平台。俗话说,有比赛的地方就有江湖。虽然没有刀光剑影,但总有不同的声音。本期节目中,优秀的选手很多,但最令人印象深刻只有两组。

灵魂相声演员宋启瑜

宋启瑜是个脱口秀演员,在他的领域里,也拥有数万粉丝的拥护。在参加这次节目前,他已经被郭德纲拒绝过两次。三年后,他再次来到舞台,接受老郭的考验。可惜的是,期待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宋启瑜的单口相声从头到尾都有股迷之尴尬,他的笑点也完全get不到。


宋启瑜的问题在于,首先口齿不清,如果不看字幕根本听不清楚他在说什么。也许看惯脱口秀的观众会熟悉这种快节奏的演说方式,但普通观众听起来确实艰难。其次,他的单口相声里充斥着脱口秀式的抖包袱,如果不看节目标题,你会以为这就是个脱口秀。

对于宋启瑜,老郭还是满脸笑意的看完了。当然,最终还是淘汰了宋启瑜。虽然宋启瑜走了,但是他“灵魂相声演员”的称号却留在了舞台上。

接下来的这一组,才是整场节目最高潮的地方。

博士夫妻档

博士夫妻档刚出场的时候,其实还是挺刷好感的,丈夫博士李宏烨上来就送了老郭三本书。但是他们的表演却实在不敢恭维,由他们夫妻二人创作的的“公式相声”也一度让全场陷入尴尬。李宏烨数次强调他看不上传统相声,被淘汰后也一度表示不服,几次顶撞郭德纲,并直言:“咱们走着瞧!”


先不说“公式相声”与传统相声之间究竟谁更胜一筹,但作为新兴文化来说,首先你得学会尊重传统,传统之所以能成功自然有它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是在李宏烨看来,传统相声已经不值一提。可是他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大众的喜好。正如郭德纲所说:“如果能商演了,那你的相声就成功了。”虽然土俗了点,但老郭说的没错,能把票卖的出去,才能说明你的相声被大众所接受。文化之所以能成为文化,从来都不是迁就小部分人的。

李宏烨作为素人,其创新值得肯定,但是他过于嚣张自负的气焰实在令人咂舌。当然,之前说过了,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声音,这些不同的声音往往才能让节目更具看点!总而言之,第一期《相声有新人》令人印象深刻。


瑾湉mm


《相声有新人》,东方卫视显然在喜剧布局上想更进一步。

几年来,东方卫视凭借《欢乐喜剧人》《笑傲江湖》为代表的星素结合的喜剧类节目,做出了一个矩阵。但明星竞演、素人竞演、舞台表演等类型都有代表作了,如何更进一步?



他们选择了类型垂直。把《喜剧》中的相声单独拿出来比。 为了响应政策号召,导师不再动不动就3-4人,而是郭德纲+张国立双人战队组合,用最简单的战队赛制,呈现并不复杂的相声表演。

《相声有新人》,明显想上热搜。

和高收视率形成鲜明对比,东方卫视的节目向来与微博热搜绝缘。怎么理解节目自带热搜体质的说法呢?比如《欢乐喜剧人》播出期间,在微博上掀起现象级讨论的情况少之又少。同样的话剧表演类,《演员的诞生》几乎期期都有爆点——以娱乐八卦为核心的口水。


然而,让这档不带热搜体质的节目,显然是想上一把热搜榜了。 因为节目里制造出一对非常显著的矛盾点。一对上海交大博士夫妻自称创造“公式相声”,在一番校园舞台剧水准的表演之后,对传统相声提出了质疑,并且现场多次diss郭德纲。 注意,是真刀真枪的diss,并且经过了一番唇枪舌剑。两人各自不服,嘴上也不饶人,被淘汰后甚至直接放话:“走着瞧!”


媒玩


记得老郭在欢乐喜剧人的最后甩下了包袱,说要办这么一档节目的。昨晚,我也是怀着认真的心态,看完了新一期节目。节目很娱乐,我却没有笑!有话要说。

就娱乐节目来说,必须有噱头才好!一是有话题人物,二是有话题。我想,这一档节目的导演,对话题也会有个考量,一定是提前做足了可以出噱头的文章。我揣摩,提前找来公式相声夫妻档,作为备用“原材料“,节目期间,镜头给予特别“关照“,淘不淘汰,这夫妻都会一夜成名,节目都会引发讨论从而走红!主要问题是,两位交大的夫妻档演员曾经得到过姜昆的赞誉,而姜昆和郭德纲又是赤裸裸的仇恨!所以,节目中年轻人和郭德纲怒怼,无非是私下恩怨在舞台上的持续发酵而已。想必节目组深深懂得这个问题会在社会上带来的“轰动“效应。这样以来,就有了话题啦!节目有了话题,人们才会记住这档节目啊!做节目的目的就达到啦!

就相声来说,相声走到今天实属不易。老艺人们撑了半个世纪。马季、姜昆等这两代相声艺人又撑了三十年。郭德纲又独立复兴了相声二十年,并打造了“德云社“这艘“相声航母“。现在,为了德云社,利用上海这块地盘,连续推出了他的云字科、鹤字科徒弟,这次利用这档节目推出孟鹤堂——拿大个子谢今做垫脚石,老郭也真下本啦!娱乐圈就是这样,圈里要的就是这名儿,听众看的就是乐儿!这种出名模式,老上海滩不乏例子。

至于喜剧,我看,也就不要说了。这样的开场,看似很热闹,娱乐也真正娱乐至上了,但是,这么样娱乐着的比赛,能看出什么来呢?既然是新人比赛,年轻人的舞台,苗阜不到场,相声新势力不到场,郭阳郭亮不到场,能说明权威性吗?不过是“娱乐第一比赛第二“罢了。说白了,这样娱乐性的比赛还不是郭德纲一人为德云社做局!因为他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啊!上海台和德云社都得实惠。为德云社做了宣传,得不得第一,还重要吗!德云社成员得不得冠军,都是老郭赢!而像西安马腾翔、李小龙,北京的陈永泉、侯振鹏,那在舞台上折腾多少年啦!脸皮磨也磨出茧子来啦!都是老同志啦,还能叫“新人“!无非请来捧场,干脆说给人家德云社垫场罢了!

同样,每个人上台几分钟,节目七拼八凑,段子的魅力在哪里?!听来听去还不都是网络上“扒“来的段子!人不是新的,段子也不是新的,何来“新人“一说呢!人不是海选,而是邀请来的,干脆就叫“邀请赛“更好。我忽然怀念起央视的电视相声大赛来啦!有成型的好段子,新段子,有相声知识比赛,那才是货真价实的相声比赛!

如果喜剧变成了闹剧,我们就不要把他当艺术看,只当综艺节目看,也别期望能看到什么好的作品,别期望能出什么好玩意儿!不就是娱乐节目吗!只当笑话看就就可以了,留下话题,上海台、老郭、德云社就都赚了,用相声演员杨义在《杨光的快乐生活》中的话说:嘛相声不相声的,乐呵乐呵得啦!

但是,我得到的信息却是,第一天的节目收视率没有超过1%!观众并没有把这档节目当成“乐呵“的场所。应该说,上海是个国际大都市,但是,以郭德纲为主的娱乐节目,越做,越把上海电视台弄成了三线城市的电视台,怎么看,怎么觉得是盛大的花轿里抬进了一位长相纠结的“丑八怪“!而节目引出的话题已经远离了相声本质,成了个人恩怨发泄的场地,一个大舞台楞搞成了一群妇女掐架的上海滩。只留下话题的演员,不是好演员。只有话题的艺术不是好艺术,一如当下的书法、诗歌!那么,一帮在台上跳来跳去的演员们,如果身处其中忘了自己的身份,过于追求老郭所谓的“剧场”效应,一味地耍贫,如果成不了跳梁小丑,就不过留下蹭人家德云社热度的骂名啦!这样的节目,不参加也罢!至于相声还是回归小剧场的好!还是那句话,人是分“身份”的,鱼离不开水,可以在浴缸里活着,小剧场才是“大海”。





我的名字一叫真


第一,节目作为喜爱相声的人来说很受期待,两位召唤师郭德纲,张国立算是有些捉襟见肘吧,作为导师一般的综艺选秀节目至少三个,郭德刚不用说作为导师肯定没问题,张国立在知名度上算是不错,但是相声专业上肯定是不行的,再就是考虑到节目收视率找其他老艺人相声名家,一个是和德云社有关不愿意来,还有就是知名度的问题。

第二,第一期基本上第一期就四个完整的作品,张国立的学员基本上只有郭德纲的一半,而同样的没人有晋级十个名额,这样操作明显感觉不公平。

第三,就是争议最大的“交大博士夫妻”,感觉是剪辑出来故意的,第一期制造话题,提升收视率。从谢金出来一只怼,到表演完和郭德纲的质问,为第一引起一个爆点,让人感觉有些过了,其实只要是稍微了解相声的看完博士夫妻表演的东西,就能明白那不是相声,但是整个把这个事件放大了。

其实作为这个专门相声选秀节目,可以说是开了先河,诚然得益于郭德纲,但是如果节目在后期一直不是关注参赛选手的作品,一直制造这种噱头的话,可能这个节目就废了。


道哉


第一期看完,且不论郭德纲这回方方面面大度为全国相声演员搭建平台,在术业上,参赛人员和郭德纲比一目了然,郭德纲能走在行业里龙头老大的位置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古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个状元确实不是一般人,尤其在现代社会,郭德纲还经营着全球最大的相声剧场,能比拟者,或者能后来居上者指不准猴年马月。

节目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上海交大一对博士生,不知是节目组故意找来造首期噱头吸引收视率,还是这对夫妻真的不知天高地厚,从出场到结束离开,随意得有点不可思议。在行业里的前辈面前,站没有站相,仿佛头上的博士帽高高戴着,可以推断,这样的人假如出了名,谁都不放在眼里的姿态已然昭然若是。郭德纲在唇枪舌剑中柔中带刚,晓之以理,什么世面没见过,三两句实在话打发走了,一个稳如泰山。

目测这一节目几期办下来会有几组有实力的相声演员出彩,甚至改变命运,但就看他们的造化了,能不能经得起成名的诱惑。

总结,这样的节目郭德纲办了件对相声界功德无量的事,对说相声的人以后能多赚点钱也是一件有优惠福报的事,当下相声界,这么些年,谁会这么做。

相声界水深,郭老师敞亮。


先这么滴


从《欢乐喜剧人》第二季开始,上海卫视的所有节目,包括《笑傲江湖》,岳云鹏、郭麒麟、张云雷、张鹤伦、烧饼,一直都质疑,说什么的都有,有说实至名归的,也有说黑幕的,当然《相声有新人》同样会被人谈论到黑幕。《中国相声人》的初衷是让德云社的相声演员在台上表演PK,让更多的观众熟悉德云社,从而更多的关注相声。但是后期节目调整,为了同行相声演员和相声更受关注,德云社这次只派了2对半参赛,并且还不是最好的组合,所以说德云社这次是做了牺牲的。


昨晚的演出德云社有两对人员,孟鹤堂张九良,谢金和李鹤东,孟鹤堂的演出可圈可点,基本功扎实,深受大伙儿也喜欢,张国立也夸赞了他们哥儿俩的演出。而谢金的演出,观众和同行有批没有笑点,对郭德纲给予通过表示质疑,其实也不然,谢金表演了学唱,虽然没有笑点,但是基本功扎实。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要说“公式相声",其承包了首播最大的槽点,早上起来最大的哏公式相声火了。郭德纲在舞台上和以往不同,正襟危坐,更加严肃,点评犀利到位。


首播虽然收视率没有达到预期,但是我更期待后面的播出效果,期待吧。


关与游


先回答这个问题,昨天晚上熬夜到十一点半看这个节目,我觉得还可以,先从最基层的选起,在节目里我看到有上春节晚会的相声演员,他们还没上台表演,应该是后面才上,先次后优。

凭借自己的表演功力而不是凭借师傅引荐而上春晚的演员,不管节目表演效果,观众满意与否,在当今优胜劣汰的时代,功力肯定也是有的,我们且期待下一期,应该会更精彩。

不过,我觉得《相声有新人》的导师可以换一下,郭德纲老师当之无愧,没有他和于谦老师的珠联璧合才华横溢,不可能有今天相声的蓬勃,张国立老师可以换一下,我对张国立老师没偏见,很喜欢他的电视艺术,只觉得这毕竟需要相声的专业性,尽管张国立老师有一定的影视艺术成就,可术业有专攻,并不是这个行业里面的翘楚就会是另一个行业的人才!

既然郭德纲自诩是非主流相声代表,那另一个就应该请当今的主流界一个代表,而且是份量很足的,我觉得马志明老师可以,马志明老师足足的大家,当年郭德纲刚出来,马志明便一直支持,而且论相声规矩传统,功底扎实,我敢说无出其右者,况且马志明也是爷爷辈份的,有话语权,更有这个资格指点相声江山。

《相声有新人》作为相声选拔的大会赛事,无疑是宣传弘扬了相声的影响力,而且以电视当下宣传舆论最好最强的形式,更能推动百姓寻常家的关注,做到正真的普及大众化,而且,也给了真爱相声,有本事,有才华演员一个舞台,更能成就相声艺术发展。

当然,娱乐综艺节目一般的也有弊端,《相声有新人》如果不坚持正能量,扎根于真善美的优秀传统文化上面,就如同无根藤,开始生长旺盛,中间长成异样,最后不等开花结果便已枯死,没有赏心悦目的效果,反而遭到人厌弃排斥。

举个列子,河南卫视《梨园春》,梨园春开播之始,享誉全国,成就了不少民间人才,也推动了豫剧的发展壮大,功不可没。忘不掉儿时,每个星期晚上,等着盼着兴奋的心情。而如今我基本是不看,梨园春为了迎合当今大众化口味,趋于低下,日渐低俗化,三俗化,无底线的乱改胡编,节目评委千年不变,流派演唱程一枝独秀而不是百花齐放,正真有本领的民间大师因为不是体制内部,从没见过露面!真的是伤透了观众的心!

我希望《相声有新人》是正真正正为了相声发展的,为了优秀的艺术努力的,有前车之鉴,但愿不要复其辙。

在说一说第一期节目里一对博士夫妇的表现,先不说表演如何,且说处世,妻子还可以,温文尔雅,笑而不语,他丈夫长篇大论,夸夸其谈,一副为人师的模样,睥睨一切,看得我都替他羞愧!


节目里,他口出狂言说中国当今相声如何不堪,令同期的参赛选手气愤不已,直觉的是侮辱,并进行反讥。清华大学的另一个博士看了他的表演,上台时回答张国立老师的问答时坦言:我只想证明,说相声的博士也有正常人。





这个自大的博士和郭老师说:咱们不说相声,说一说高级的东西。郭老师反问:相声不高级?他又说:不说现在的相声,说一说中国真正的相声。郭老师又反问:不说相声,又说一说中国的相声?众人又一阵唏嘘嘲笑!

他以科学改装相声,不会成功,原因有三:

其一、不可否认他的初衷是好的,为了相声发展,用科学的角度去加持相声,用科学方法引导相声也是对的。可是他操之过急,觉得自己是对的,太期许成功,而过于用力,太过于大刀阔斧的改动,结果适得其反,同行都厌恶其做法,失去人和,增加了许多本可避免的阻力,如何成功?

已成功着自居必败!



二、他犯了当今体制内演员的通病,也是死穴,将相声艺术过高成阳春白雪,他自己是博士就觉得自己的是艺术,别人的上不了台面,和当今体质内所谓评职的一级演员和艺术家一样(当然不是指所有人),目无一切下里巴人的文化,觉得自己的才是艺术,把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归结成了自己的,别人比自己厉害了,那是歪门邪道,然后将本来是根植百姓的文化艺术束之高阁,慢慢的失去民心民意,这也是如今戏曲艺术,曲艺艺术,逐渐凋亡衰败的主要原因!

文化艺术确实分为高雅与通俗,不可置否。举个例子,拿京剧来说,并不是历史最悠久,观众最多,却能在全国三百六十多种戏曲艺术中独占鳌头,为之国粹,是因为太多的文化学者注入心血,将它承载了中国文化的精粹,中华民族千年血脉的传承得以最完美的高雅彰显,把华夏骨气用表演的形式诠释。而它得以全国性的流传,是因为京剧艺术并没有丢掉大众的需求,琢磨民众意愿,百姓喜欢,就是所谓的通俗文化,这才能有了广大市场,进而唱响全国。

优雅能让艺术登上大雅之堂,提升其意义真谛,通俗能让艺术得以广泛流传,不失掉真实性和实用教化的作用。高雅和通俗说到底就是,文化学者和老百姓,二者是所有艺术曲艺生存的土壤,生根,发展的根本,离了二者必死无疑!

三、他作为一个博士学历的高学者,不应该有灼灼逼人的狂傲,他说当今相声病了,也确实有病,当今的一些艺术都超越了通俗的底线变得有些低俗不堪,也是事实,可并不是一人在高台之上宣化教育能改变的,需要的是身体力行的努力,去慢慢改变。

且不说他表演如何,从他的态度语气里看的出来他身上有了江湖老艺人习气,这足足的拉低了他的品行,民国人才辈出,也是各类艺术鼎盛时期,可开山立派的大师终究只是寥寥数人,他们之所以能执牛耳成为大师,是因为艺精德高,二者相互促进,才有了里程碑的树立。

况且需要明白,你有了位置,才有话语权,而与所在位置不符的言论,那就是吹牛逼!别人不会仰视,只会投以白眼。



(自己的拙见,望勿喷,不是针对谁,只希望中国文化艺术越来越好,谢谢。)


且自新


《相声有新人》,内幕不单纯。本来是一档相声届的选人节目,第一期硬被东方卫视剪辑成了“江湖恩怨”,不靠内容只靠噱头取胜,不过挺有热度,这算另类的成功吗?

开场的舞美设计,看的出挺用心的,都是用相声届的术语来组成的招牌。但乌泱泱的百十号人这么一出现,再加上节目中呈现的火药味,太像武侠小说中的“武林争霸”。


张国立在台上提出的“呼吸感”,很有意思,也很透彻,选手在台上的需要的感觉一下就出来了,我作为一个外行来说,觉得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公式相声的博士夫妻,看的出挺没观众缘的,过于强调计算出来的“笑果”,diss别人,很狂妄,但遗憾的是,他俩的相声我一点都不觉得搞笑,感觉他俩就是来砸场的。

东方卫视,收视的目的算是达到了。但整场最深刻的点居然是“不相生”的博士夫妻,与相声无关,与态度有关。这对《相声有新人》算好事吗?

下一期的《相声有新人》,还会不会走偏,留下了悬念。你喜欢第一期的剪辑吗?欢迎分享交流。


注视这视界


我是这样认为的:首先这是一个海选节目。参赛者必须有一定基础,这个基础是:一、有小剧场演出经历;二、其他场合演出经历;三、其他演出单位选送的。这些初赛演员基本都是有点演出底子,比如淘汰的几位,都是脱口秀或者是不懂相声的(理论家)。那个戴眼镜的脱口秀演员弄的大家尴尬,反应不过来,而且是郭德纲的追随者!那对夫妻就是不懂相声,还歧视传统相声!没有弄懂传统就否定,是自高自大的表现。自己没有相声功底,以为搞笑就是相声,不知道脱口秀和相声的区别!上去就咄咄逼人,高人一等,使劲用博士这个哽,显得高大尚!错误的估计这个博士的称号在人们心中的分量。其实,这一期有看点,这对夫妻就是相声江湖中搅屎棍!让大家知道一门艺术中形形色色参与之人!也是第一期的看点!郭德纲的评判词真的经典!第二期应该更好看,因为淘汰了差的,20组新人擂台赛就有看头。


乔尔玛的风


《一出相声创新与审美的辩战》

这么多年的“紫红”让郭德纲的心理发生了些许变化,一言一行有些得意忘形,以至于忘了自己在节目中的身份,常常用相声的“突兀”挑战电视观众锐利的眼神和思辨。节目中郭德纲让相声界最高个的一对过关太让人恶心,因为他俩出场四分钟,本子、表演没有带给观众一丝笑意和回味,我想唯一过关的原因就他是马季平辈和德云社的弟子。

博士夫妻为了挑战传统相声有备而来,他俩为相声创新作出的努力值得尊敬,但明显有些猴急也小视了郭德纲千锤百炼的“厚皮艺术”功底,因为没有组织好语言和心理准备,因而观众一看就觉得这小子是来对忪和显摆来了,虽然三本书估计郭德纲看后肯定头晕,但是这也预示着相声艺术确实需要改革,当下走红的相声演员(比如岳云鹏)确实缺少文化涵养,需要有高智商高学历高厚积的人才为相声艺术注入活力,相声界的艺术形式、内涵创新应该值得鼓励,但是传承不是死守、创新不是排他,相声演员不仅要有高智商厚积淀,还必须要有很高的情商和包容度,博士夫妻的“失败”表面上看是形式不讨好、内容不讨巧,但是我们深究一下不难发现是中国大众的喜剧审美价值被引导至令人痛心的地板高度。同样哪位姓宋的脱口秀演员也许真的走错了地方,因为相声早就拒绝了冷笑话,单口相声演员方清平也是费了大半生略有妥协才让舞台接受了他,冷笑话是需要受众短暂思考后才有会心一笑的艺术,不适合相声舞台的直白和喧闹,因此还不如沉浸在自己圈子里玩比较好。

然而郭德纲倚老卖老、皮糙肉厚的赖皮死样让人很不舒服,作为唯一的现场导师连一句诚恳的评价都没有,在与博士之间一句接一句的对忪和苍白调侃中,我想到了侯宝林先生曾经说过的几句话“相声演员在旧社会底层混天桥饭,这个行当里的人不可避免地沾染了不良习性,脸皮厚、善狡辩、胡搅蛮缠,新中国后我们一直倡导要改变创新”。郭德纲昨晚的现场表现为什么没有被东方卫视裁掉,可能就是为了让广大电视观众看到这个行当我们称之为的“糟粕”到底是些什么东西。

期待相声这棵有瑕疵的大树根深叶茂,开出不一样的五彩花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