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刘禅却下诏禁止百官奔丧,让人大惑不解

公元234年,蜀建兴十二年,已前后六次北伐中原的诸葛亮积劳成疾,如风中之烛,摇曳飘忽,很快燃尽最后一滴灯油,生命的火苗黯然熄灭。这一年的八月,诸葛亮病逝五丈原。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刘禅却下诏禁止百官奔丧,让人大惑不解

诸葛亮病逝的消息传到蜀汉时,刘禅却下了一道奇怪的诏书,禁止文武百官前去吊唁。此举让人大惑不解。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刘禅却下诏禁止百官奔丧,让人大惑不解

诸葛亮一生兢兢业业,毕生效力蜀汉两任君主,前有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并助力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后有辅佐后主刘禅,处理大小政事,治理蜀汉,真正践行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生格言。况且,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一不为己谋私,二不挟天子以令诸侯,对于蜀汉政权来说,诸葛亮居功至伟,于情于理,文武百官是没有理由不去奔丧吊唁的。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刘禅却下诏禁止百官奔丧,让人大惑不解

但是刘禅却禁止他们这样做,这是为何呢?

很多人认为,这是诸葛亮与刘禅固有的矛盾造成的。刘备托孤时,刘禅年幼,蜀汉事务全权由诸葛亮负责。及至刘禅长大成人,诸葛亮继续辅政,并没有移交军政大权。刘禅俨然被架空,心中自是怨恨难平。加之,诸葛亮为蜀汉重臣,功高盖主,无论是朝野还是民间都有很高的声望,而反观刘禅并没有太多的建树,臣强而君弱,想没有矛盾都难。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刘禅却下诏禁止百官奔丧,让人大惑不解

这种说法看似合情合理,却经不住推敲。诸葛亮与刘禅之间的矛盾只是世人无端猜测,并未见诸史料记载,况且刘禅一直视诸葛亮为师长,对其尊敬有加,甚至在其死后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诸葛亮的儿子。可见,他们的矛盾并没有后人揣测的严重。

可见因矛盾而禁止奔丧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呢?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刘禅却下诏禁止百官奔丧,让人大惑不解

这可能与当时的实情有关。什么实情呢?一是诸葛亮临终前曾立下遗嘱,要求秘不发丧,缓缓退军;二是诸葛亮是蜀汉丞相,威望很高,之前又履职益州牧、司隶校尉之职,属吏故吏不是一般的多,按照礼节这些人都是需要去奔丧的。但如果这些人都去,诺大的蜀汉政权估计就会陷入瘫痪。综合两者来看,如果很多人都去奔丧,无疑会向魏军昭告丞相已死,使蜀军不能安全地撤离。如此来看,刘禅的诏令还是让人理解的。

刘禅虽然禁止文武百官前去吊唁,但官员谯周还是去了。《三国志》这样记载“即便奔赴,寻有诏书禁断,惟周以速行得达。”这恐怕是蜀汉官员中前去奔丧的唯一一人。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刘禅却下诏禁止百官奔丧,让人大惑不解

值得一说的是,蜀汉大军返回成都后,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并破例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算是对诸葛亮功绩的至高认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