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丁衍庸——东方的马蒂斯

丁衍庸(1902——1978),高州市谢鸡镇茂坡村人,国际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丁衍镛,后改名丁鸿、丁虎,字叔旦,号肖虎。日本川端画学校、东京美术学校毕业。1946年任广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49年移居香港。中国现代美术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作品入藏世界各大博物馆;著有《中西画的调和者高剑父先生》、《中国绘画及西洋绘画的发展》、《八大山人与现代艺术》等。

在中国近现代画坛上,他名声显赫,曾和林风眠、关良并称“广东三杰”,却又很快黯淡无声,直到60多年后,丁衍庸的作品及名字才重新被国人关注,并被誉为“东方马蒂斯”。

受丁颖鼓励到日本留学一鸣惊人

1902年4月15日,丁衍庸出生于高州谢鸡镇茂坡村一富裕人家。自幼聪颖的丁衍庸非常喜欢画画。到高州中学读书后,16岁的丁衍庸正式开始学画画。1920年,丁衍庸的族叔丁颖(中国水稻学之父,中国农业科学院首任院长)从日本留学回国,见到丁衍庸颇有画画天赋,便鼓励他说:“你不能局限于本土的学习,要放大视野,到日本留学攻读美术吧。”

在族叔丁颖的鼓励下,丁衍庸到日本国立东京美术学校(现东京艺术大学)攻读。其时,丁衍庸尤醉心野兽派大师马蒂斯的画风。马蒂斯是法国著名画家,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丁衍庸学习马蒂斯的风格,同时兼有自己的创意,成绩斐然,甚得当时东京美术学校校长黑田清辉赞赏。丁衍庸年仅弱冠,作品已入选日本中央美术展,可谓一鸣惊人。

曾与林风眠、关良并称广东三杰

五年的日本学画生涯,给丁衍庸的艺术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25年,他回到中国,在上海立达学院任西画教授,活跃于上海艺坛。1928年,丁衍庸回到广州,在广州市省立美术学校教授西洋画。

从1925年到1949年,丁衍庸一直试图革新艺术教育,被誉为“中国最前进的青年画家”。他在自述中这样讲述自己的教育经验:“我在学校的教室里,教他们做正确的描写,同时又非常厌恶他们描写得跟标本一样的手法,一点没有艺术的意味。”

丁衍庸的绘画个性从这个时候就有了鲜明的凸显。他从不在意别人怎么看,而是一心钻研艺术的魅力。他将传统笔墨、传统文人画造型与现代西方绘画的某些观念糅合起来,从此,美术界称他为“东方马蒂斯”,与画家林风眠、关良并称“广东三杰”。令人遗憾的是,在长期战乱中,丁衍庸那个时期的创作大多散失了。

1946年抗战结束之后,丁衍庸由重庆至广州担任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现广州美术学院),不但请来马思聪、黄友棣等名家担任教职,而且将学制由两年改为五年,对广东美术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

1949年10月,丁衍庸匆匆孤身离开广州到香港。香港是崇商之地,缺少艺术氛围,市民多数不买字画,丁衍庸的经济陷入困境,生活艰苦。昔日叱咤画坛的艺专校长和新艺术运动先锋,在香港只能在中小学任教美术科和中文科,难免有龙游浅水之感。

黯淡半世纪后重新被国人关注

晚年的丁衍庸在香港潜心研究八大山人、徐渭、石涛等古代书法篆刻艺术,将中西艺术的精粹融会贯通,既有浓郁的中国文人画的笔墨意韵,又体现出强烈的西方现代艺术意识,外国人对其作品评价甚高。

1978年12月23 日,丁衍庸在香港去世。丁衍庸生前,其作品在美国、法国、日本等地已享誉甚隆。他去世多年后,香港才举办了“丁衍庸遗作展”,并设立“丁衍庸学业成绩奖”、“丁衍庸艺术奖”、“丁衍庸画会”等。在家乡,为纪念这位杰出的艺术家和校友,高州中学设立了“丁衍庸艺术展览室”。

2009年11月12日至2010年3月1日,由广州艺术博物院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香港艺术馆联合主办的“丁衍庸艺术回顾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院举行,将丁衍庸一生中的200件作品呈现给观众,全方位展示这位 “黯淡”了半个多世纪的“现代八大山人”、“东方马蒂斯”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有学者这样评价丁衍庸:他一生的行迹,体现了一位真正艺术家的执着、桀骜不驯、遗世独立、不屈于俗的作风,其跨越东西、游戏古今的绘画贡献,也为当今研究绘画艺术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点赞茂名 | 丁衍庸——东方的马蒂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