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茶學說:如何鑑別手工茶與機壓茶?

有茶友向賓飲反映,說自己喝的茶顏色雖然很漂亮,但是味道卻大不如從前,還一點都不耐泡,質疑可能買到的不是手工茶。 剛好今年,安溪各相關部門紛紛重拳出擊《銷燬壓茶機,保護安溪鐵觀音》整治行業亂象,已經到了“零容忍”地步。那麼 今天,我們就來圖文並茂來說說什麼是機壓茶(閩南語直譯,非專業名稱),是怎麼來的呢,又該如何用手工茶去區分它?

首先,機壓茶當然是用壓茶機做來的。

“壓茶機”的全稱是“茶葉壓揉成型機”,由金屬廢料壓縮機改造而來。為何是改造而來呢?這還得從一個故事說起。有戶茶農家由於茶季人手不足,茶葉已偏木質化,眼看收成泡湯,但茶農心有不甘,堅持採製,無奈茶葉老硬,在包揉這道工序中一直無法將茶葉塑形,茶農一氣之下將茶葉倒入金屬廢料壓縮機進行壓縮當肥料處理,意外的是被壓縮後的茶葉比起傳統制茶包揉省時,省力,且能快速成形,外觀漂亮,茶葉圓結,格外翠綠。一些茶葉機械廠家就依葫蘆畫瓢,將金屬廢料壓縮機改造成壓茶機並推向市場。

當然壓茶機的出現並應用與安溪鐵觀音在國內市場上風生水起、產量大增和製茶工工資高漲的背景下不無關係,這使得近幾年安溪出現很大部分茶農急功近利使用壓茶機代替手工揉捻的現象,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也嚴重降低了鐵觀音的品質。

茶學說:如何鑑別手工茶與機壓茶?

壓茶機

茶學說:如何鑑別手工茶與機壓茶?

壓茶過程

茶學說:如何鑑別手工茶與機壓茶?

經壓茶的茶葉形似磚頭

要知道,安溪鐵觀音傳統制茶工藝中的初制環節,主要包括採青、曬青、涼青、搖青、揉捻、烘乾等程序。而,“揉捻”是整個手工製茶生產環節中較為費時費力的,人工揉捻一次最多僅為10多斤,而壓茶機主要是替代了“包揉”的製茶工序,一臺中型壓茶機一次性可壓制100多斤的茶葉。使用壓茶機制茶,比傳統的製茶包揉時間節省了90%;而製茶過程中屬包揉這道工序最累,耗時也最長。

那麼,機壓茶又是什麼鬼?

壓茶機簡單地用巨大壓力從四周將茶葉壓制成形,雖能省時,省力,使茶葉圓結,翠綠(對鐵觀音屬於烏龍茶來說,翠綠並不是一個什麼好詞)。但在將茶葉壓扁的同時,把茶葉茶梗中的茶汁也壓出來並浸在茶葉葉片表面上,對茶葉內含物是有一定的破壞作用。由於靠的是短時間的機械液壓,沒有將茶葉進行充分揉壓,且大量的茶葉堆積在一起擠壓,對茶葉內部葉肉細胞也造成很大的破壞。

機壓茶泡出的茶水韻味不足,不耐泡;只要泡上一兩遍,葉片就完全泡開了,正由於葉片快速張開,所以第一遍茶湯相對較濃,且茶湯味青澀細品有青茶味,湯色混濁,香氣輕飄張揚,毫無內斂力等現象。三泡之後,便索然無味了,非常的不耐泡。

事實證明,壓茶機是茶葉品質下降嚴重根源,粗製濫造絕對是不可取的。因為一泡好茶的出現,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這當中,人的作用是最大的,也就是製茶師。茶葉製作為一種傳統工藝,不能過度依賴機械化,才能保留其原汁原味。畢竟機械力無法像人力一樣根據實際情況,拿捏把握力度,恰到好處。

如何鑑別手工茶與機壓茶?

賓飲特別製作了一組關於傳統手工茶和機壓茶的幹茶和醒茶後的對比圖,讓不明真相的茶友提高辨別機壓茶的姿勢水平,決不能讓“劣幣驅逐良幣”再發生我們身邊,也讓機壓茶無處藏身。

茶學說:如何鑑別手工茶與機壓茶?

茶學說:如何鑑別手工茶與機壓茶?

老茶友一定能一眼就認出哪個茶是傳統手工茶,哪個是機壓茶。

那麼接下來我們在細節上進行深入比對。

前圖是“傳統手工茶”,茶梗較為筆直,偶有“關節”;

後圖為“機壓茶”,幹茶抱成一團,茶梗呈“波浪”狀;

用茶梗來辨別“傳統茶”與“機壓茶”是最簡單有效的,

由於機器液壓所致,後圖的“機壓茶”茶梗頗似打折了的腿,呈“粉碎性骨折”狀。

茶學說:如何鑑別手工茶與機壓茶?

茶學說:如何鑑別手工茶與機壓茶?

在來看看醒茶過後

醒茶過後,將“傳統茶”和“機壓茶”挑揀幾葉出來比對,

你能辨別出哪個是“傳統茶”?哪個是“機壓茶”?

前圖為“傳統茶”仍含苞待放,茶葉耐泡

後圖為“機壓茶”茶葉已基本張開

“傳統茶”內斂,“機壓茶”外張

唯有“匠心”,方造好茶

感慨良久:我們身處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時代,每天都面對著食品工業,電影工業,汽車工業……一切可以大規模製造的產品。但是物質是越來越豐富了,生活卻是越發得乏味。

茶學說:如何鑑別手工茶與機壓茶?

傳統手工包揉

茶學說:如何鑑別手工茶與機壓茶?

茶巾布包裹著茶葉,宛如一件藝術品。

茶學說:如何鑑別手工茶與機壓茶?

傳統包揉工藝初制的鐵觀音特寫

做茶本是一個苦活,是需要辛勤的付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歇,雖然做茶很苦,但是有且只有我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傳統手工半發酵工藝做出茶才是最香的!

安溪鐵觀音製作技藝作為國家“非遺”,是有著最精湛、最獨特的製茶技藝,才能走過了漫長的數百年,手藝仍舊獨一無二。除了精湛的手藝之外,機器生產也無法取代“匠心”!當我們喝著茶,感受雨濛濛、碧水雲天、時令候語時,透過茶湯、茶色窺見“匠心茶人”時,與其講喝的是茶,是自然,而享受的更是我們中國淳樸勞動茶農的智慧結晶。

因此賓飲倡導:只有堅守傳統手工半發酵製作工藝,實現對它的傳承與發揚,才是鐵觀音茶產業長遠發展的根基,也是安溪鐵觀音的精髓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