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胡波一个为了艺术上的坚持,宁愿选择自杀的导演

今天和大家讲一个为了艺术上的坚持,在孤独,贫穷,无助中而选择了自杀的导演——胡波,笔名胡迁,在影视圈里一个没有什么知名度的导演,因为他只拍过一部电影,电影还在后期制作的意见纠纷中,他就用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29岁的生命,也是在他去世之后的今年,他的电影《大象席地而坐》在第六十八届柏林电影节,拿了最佳处女作奖、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也因此有了一些知名度,可惜他却已经不在人世。

在拍电影之前,他只是一个无片可拍的电影学院毕业生,而写作则不要很高的门槛(资金),所以在此之前,他出版了两本小说《大裂》和《牛蛙》,小说也获得过奖,作为作家,他也是一个没有多少知名度的作家,年收入才2万版税的作家,一个被女友抛弃的大龄青年。当年和他同样遭遇无片可拍的导演李安,至少有妻子的陪伴与理解,就算是真的拍不上电影,也能安心去重新选择一份与之前专业无关的其他的工作,还好李安最后拍上了电影,干了自己理想的工作,最终成名。

胡波一个为了艺术上的坚持,宁愿选择自杀的导演

胡波

2016年7月的青海西宁First青年电影节上,胡波带着自己的剧本《金羊毛》走上了创投会的宣讲台。这个能洋洋洒洒几万几万字写小说的人,在宣讲台上,紧张,害羞,无措地说不出话来,所以那场宣讲会有7个得奖者,胡波自然不在其中。但王小帅的妻子、冬春影业的制片人刘璇注意到了这个年轻人。经她牵线,王小帅在活动后看到了《金羊毛》的完整剧本。最终拿到了冬春影业的70万投资。

去年3月份,影片顺利杀青,接下来的部分好像顺理成章:后期制作、剪辑、选送电影节……可是,就像影片的片名从最初参加创投时的《金羊毛》变成了《爱在樱花盛开时》又变成了他小说中的故事名《大象席地而坐》一样波折,胡波和冬春影业的分歧也从这个时候起开始出现。

胡波最先交出了一个时长4个小时的粗剪版本,但作为监制的王小帅希望他把时长压缩在2个小时左右,以适应市场规律。随后胡波交出了修改版,但是,仅仅比粗剪版剪去了10分钟。对于王小帅和冬春影业来说,这个版本依然“不合格”。

杨城回忆,今年6月胡波曾经请他看过3小时50分的电影。“这是他自己比较满意的一个版本,虽然有点长,但是让人印象很深刻。”

影评人赛人也在一个私人放映场合看过这个版本的《大象席地而坐》,认为这是一部有特点的影片。他还记得一个细节:当时主办方介绍胡波的时候,甚至忘记了他的名字,只介绍说“这位是导演”。

但同样有看过电影的业内人士认为,“他的感情太不克制了,好的电影作品应该是在宣泄的同时有反思,但是他显然还没有这个思辨能力和控制力,电影里有太多不必要的细节,最后的隐喻其实也很浅显。”

胡波一个为了艺术上的坚持,宁愿选择自杀的导演

胡波的微博截图

在电影制作过程,其实并没有被看好。如果是一位大导演的作品,在面世之前就会被看好了,已经贴上了大导演作品的标签,观众根本不知道拍的具体是什么内容,但是宣传就能告诉你是好作品,就算上映之后被吐槽,总之票房不会太差,对于投资人来说还是比较保险的。投资者要的是钱,利益,如果你不是大导演,你的名气无法带动票房,他们是不会尊重导演对艺术的坚持,只会相信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这就是商业规则。也是艺术商业化,给艺术带来的悲哀。胡波追求的是艺术上的完美,他不愿意放弃电影的细节。影片产生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只执行者,他没有让自己作品的面貌怎么呈现的决定权。他甚至差点失去署名权。所以他说:拍电影给他带来的是屈辱。

胡波一个为了艺术上的坚持,宁愿选择自杀的导演

胡波一个为了艺术上的坚持,宁愿选择自杀的导演

胡波的微博截图

认识胡波的很多人觉得,他还不到30岁,就能做导演拍电影了,正在开始往成功的道路上走,他是很幸运的人。

对于一个学电影的毕业生来说,他本来就是该拍电影的,为何有电影可拍就会被觉得是运气好,好像无片可拍才是正常。他真的幸运吗?比起影视圈众多10几岁20岁出头就大红大紫的小鲜肉来说,他还能算幸运吗?比起普通人,29岁,大部分也是结婚生子,就算没有成家立业,至少也没有多少人像胡波一样穷困潦倒。作为普通人,29岁,如果你没有钱,甚至生活困难,没有成家立业,不管你有多大的才华,在这个社会就会被人瞧不起。作为学艺术的又能怎么样,有什么不一样,其实也是普通人,一样要面对生活的家庭的社会的各种问题。

为什么要等到人家死去,才愿意尊重他在艺术上的坚持?到底有多人能放弃利益,能正儿八经的尊重一回艺术和艺术家。

胡波一个为了艺术上的坚持,宁愿选择自杀的导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