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 动车开进“北大仓”

新华社哈尔滨10月6日电(记者王君宝)白色动车缓缓驶进车站,年近七旬的黑龙江省宾县农民任宝恩高兴地唱起自己写的歌:“改革开放把路打开,铁路通到我的家乡来,男女老少喜笑颜开。”为这一天,他等了半个多世纪。

黑龙江省拥有世界著名的黑土带。上世纪50年代,开发建设者进入黑龙江省腹地荒原,将这里建设成为如今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北大仓”因此得名。但未能在这里修建一条快捷方便的客运铁路,成为当年开发建设者中许多铁道兵们的遗憾。

9月30日,中国高寒地区最长的快速铁路哈佳铁路正式运营,结束了沿线大部分地区不通客运火车的历史。其中,就包括任宝恩的家。

动车开进“北大仓”

动车穿越黑龙江农田。

哈佳铁路位于黑龙江省中东部,西起哈尔滨市,途经宾县、方正等地,终到佳木斯,穿越“北大仓”,线路全长344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全线共设19座车站。

任宝恩说:“过去来哈尔滨,只能坐大客车,得花两三个小时。”从距离哈尔滨更远的依兰县出发到达哈尔滨,甚至需要五个多小时,这样的出行在冬天下雪时更加艰难。

哈佳铁路开行初期,铁路部门安排哈尔滨西至佳木斯动车组列车13对,哈尔滨至佳木斯间最快客车运行时间由原来的近6小时缩短至约2小时。

“过去从哈尔滨选择大巴车,或者坐火车走绥佳铁路经绥化到佳木斯,最少得五个多小时,现在当天就能往返,拉近了‘家’与‘佳’的距离。”在佳木斯从事销售工作的哈尔滨市民汝克诚感慨地说。

动车开进“北大仓”

动车整装待发。

哈佳铁路于2014年7月开工建设,沿线穿过大量农田,冬季最低气温近零下40摄氏度。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哈佳铁路项目总工程师李庆生介绍,四年建设周期,建设者将冰冻周期长、钢轨伸缩大等低温建设问题一一克服,并通过架设桥梁等方式,保护沿线优质水稻重点产区。

作为客货混用快速铁路,哈佳铁路为黑龙江省带来的意义并未辜负建设者的努力。

哈佳铁路与已开通的哈齐高铁,即将开通的哈牡、牡佳高铁共同构建黑龙江一至两小时“经济圈”,辐射全省约50%人口和经济总量,并接续哈大高铁并入全国高铁网络,在提高铁路客货运输效率、带领黑龙江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加快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业是黑龙江省转型发展的重要产业。依兰县副县长荣海涛认为,哈佳铁路将依兰纳入了哈尔滨两小时“经济圈”,为依兰旅游、物流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哈佳铁路还打开了中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三江平原用快速铁路外运粮食的通路。方正县宝兴新龙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刚介绍,过去大米运到哈尔滨短途运费高,铁路可以降低运费,帮助农民增收。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宋魁等专家认为,以哈佳铁路为代表的东北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将帮助黑龙江省连接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视频由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素材,王君宝制作。图片由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