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一种纠结的中药材——防风

有种药材,可能是我写科普知识里最纠结的药材了,因为它作用能发汗,又能止汗、能止泻又能通便、能止血又能通经,它就是——防风,如果不是学中医药材的了解的应该并不多,而且这两年它们的行情也不怎么好,所以今天来说说防风吧。

一种纠结的中药材——防风

防风由来的传说

传说古时大禹治水,当“江河顺畅”之时,在会稽大会诸侯,论功行赏,并筹划日后的治国大计。各州省诸侯,纷纷赶到,会稽山下一片欢腾,史称“执玉帛者万国”。

同大禹的父亲一起治过水,如今又帮助大禹在浙江山地治水的防风氏,却没有赶到。大禹以为防风氏居功自傲,瞧不起自己。过了一天,防风氏赶到了,大禹一怒之下,便下令杀了防风。

防风被杀,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因为他从浙江赶到会稽,要经过苕溪和钱塘江,当时因为苕溪又发大水,防风氏接到通知,虽然日夜兼程,还是迟到了。

防风被无辜冤杀,当时从他头中喷出一股股白血。大禹感到奇怪,便命人剖开防风的肚皮,细看其满腹都是野草,这才知错怪了防风,大禹后悔莫及。

防风死时喷出的一股股白血,散落在山野里,长出一种伞形羽状叶的小草。后来当地乡民为治水受了风寒,头昏脑涨,浑身酸痛,非常难忍。病人中有人梦见防风要他们吃这种草,说是能治风寒病。

乡民们试着一吃,果然病就好了。乡亲们说:“这是防风神留给我们的冤魂神草,就叫它‘防风’吧!”

这是关于防风由来的传说,是不是真有此事,也难以考证,不过民间都是这么传的,里面有件事我可以确保是真的,就是防风的药效,外感风寒,头昏脑涨等。

一种纠结的中药材——防风

图片上传中...

药名:防风

别名:炒防风、炭制防风、蜜炙防风、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

功效分类:解表药;祛风药

性味:味辛、甘、性微温

归经:膀胱经、肺经、脾经、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一般生用,止泻炒用,止血炒炭用。

药材基源: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

一种纠结的中药材——防风

图片上传中...

防风的功效和作用

1、能发汗,又能止汗

“用防风必兼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见《本草求真》),“若属外感证,用麻桂嫌热、嫌猛;用银翘嫌寒时,荆防用之最宜”(见《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可见荆芥与防风相配有达腠理、发汗散邪之效,二者相辅相成。

2、能止泻,又能通便

防风配柴胡、羌独活等,能散风胜湿,升清止泻。即《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泻”是也。吴鞠通取补中益气汤加防风,升清阳以止泻。孙一奎治泻取苍术防风汤,亦以防风能升脾阳而止泻。临床常见有因脾胃之虚,怠惰嗜卧,肢体酸疼,大便溏泄,小溲频数者,用升阳益胃汤(《脾胃论》),每奏捷效。

3、能止血,又能通经

“ 防风,去芦头,炙赤、为末,治崩中”(《经验后方》)。正因防风能升脾之清阳,炒黑,则入血分增强止血之效。槐角丸(《和剂局方》)方中用防风配槐角、地榆、枳壳等,治诸痔、脱肛及肠风下血。

4、治感冒

主治感受风邪所致的各种表证,可配以辛温或辛凉解表药分别治疗风寒或风热感冒。常与荆芥、葛根、麻黄、苍术、羌活、细辛等相配。

5、祛风

祛风宜生用,止泻宜炒用,止血宜炒炭用。

用于治疗破伤风的颈脊强急,亦可用于面神经麻痹的口角歪斜,常配天南星、白芷、白附子等同用。

虽然它是种纠结的药材,但是对于禁忌人群来说可不纠结,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防风。

一种纠结的中药材——防风

图片上传中...


注意事项

1、防风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本草经集注》

2、防风畏萆薢。《唐本草》

3、诸病血虚痉急,头痛不因于风寒,溏泄不因于寒湿,二便秘涩,小儿脾虚发搐,慢惊慢脾风,气升作呕,火升发嗽,阴虚盗汗,阳虚自汗等病,法所同忌。《本草经疏》

4、元气虚,病不因风湿者禁用防风。《得配本草》

 小编在这又要唠叨下了,虽然防风是一种纯天然的中药材,它的副作用相对较小,但是希望大家不要刚学点知识就乱用药,一定要询问医生的意见哦。而且不要与其他滋补类的药材一起食用,否则会产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反而对身体造成伤害。

如果对于防风的功效与作用、食谱感兴趣的,可以微信搜索公众号“药材科普”,头像还是这个头像,欢迎你的到来。

一种纠结的中药材——防风

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文字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