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地球演化史之北冥有魚的泥盆紀,鄧氏魚開啟脊椎動物稱王稱霸時代

4.1億年前隨著志留紀的結束,地球演化史走入了古生代的下半段,也就是古生代第四紀—泥盆紀。就像奧陶紀延續了寒武紀的大爆發一樣,泥盆紀也承接了志留紀的生機勃勃,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都達到了空前的規模,無論繁盛的蕨類植物還是興起的昆蟲和兩棲類,,都成長到了之前時期未有過的巨大體型。特別是以魚類為代表的脊椎動物進入飛躍發展時期,所以泥盆紀常被稱為“魚類時代”。

地球演化史之北冥有魚的泥盆紀,鄧氏魚開啟脊椎動物稱王稱霸時代

古生代第四紀—泥盆紀早晚期板塊分佈圖

其實“北冥有魚”的時代也是古地理演化的結果。受早古生代加里東運動的影響,從泥盆紀開始,地球又發生海西運動,許多地區升起,露出海面成為陸地,海水覆蓋面積達到地球的85%,包括北半球廣闊的古太平洋,古地理面貌與早古生代相比有很大的變化:最大最完整的古陸—岡瓦納古陸,圍繞南極地區分佈;由勞倫古陸和波羅的古陸構成歐美聯合大陸,與岡瓦納古陸逐漸靠近;到泥盆紀晚期,兩個古陸在赤道附近開始逐漸拼接,為日後盤古超大陸形成奠定了基礎。

地球演化史之北冥有魚的泥盆紀,鄧氏魚開啟脊椎動物稱王稱霸時代

古生代第五紀—石炭紀板塊分佈圖

海洋麵積的廣闊且溫暖為魚類時代的到來準備好了舞臺

和奧陶紀的演化生物代表—6米長的直殼鸚鵡螺在奧陶紀讓位給新一代海洋霸主板足鱟一樣,泥盆紀也發生了一次統治權的大交接:裝備了雙顎的脊椎動物終於走到聚光燈下,成為最耀眼的明星。節肢動物和軟體動物稱霸地球已成為昨日黃花。自泥盆紀之後的4億年裡,脊椎類動物都穩穩佔據著地球上最龐大、最強壯、最兇猛生物的寶座。

地球演化史之北冥有魚的泥盆紀,鄧氏魚開啟脊椎動物稱王稱霸時代

泥盆紀的“魚類時代”

在泥盆紀的江河洋海中,脊椎類動物又以魚類為主,如無頜類的骨甲魚類、盔甲魚類、花鱗魚類、異甲魚類(統稱為“甲冑魚類”);有頜類魚的四大分支:盾皮魚類(鄧氏魚)、棘魚類、軟骨魚類(鯊魚)和硬骨魚類,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其中無頜類在泥盆紀早期最為興盛,它們憑藉著堅固的裝甲,在志留紀板足鱟橫行的水域中也能佔得一席之地。然而到了泥盆紀中期,當兇猛強壯的有頜魚類崛起後,有力的下顎和鋒利的牙齒不但徹底咬碎了板足鱟的統治,也把那些溫且笨重的無頜類近親捕殺殆盡。只有極少數特化的無頜類殘存下來,成為現代圓口綱動物的祖先。

地球演化史之北冥有魚的泥盆紀,鄧氏魚開啟脊椎動物稱王稱霸時代

泥盆紀海洋的頂級獵食者—鄧氏魚的頭部化石

有頜魚類的四大分支在泥盆紀中後期迅速發展

原始的鯊魚和肉鰭魚開始在海洋和淡水中巡遊狩獵,數量龐大的棘魚群是它們的美餐。而盾皮魚類由於湧現出了鄧氏魚這樣的超級巨星而大放異彩,成為泥盆紀魚類時代的代表。

地球演化史之北冥有魚的泥盆紀,鄧氏魚開啟脊椎動物稱王稱霸時代

泥盆紀海洋霸主鄧氏魚捕殺鯊魚

鄧氏魚存在於晚泥盆紀(距今約3.6億至3.8億年前),比第一隻恐龍的誕生還要早1.35億年,最大體長可達11米,重量約6噸,是人類已知體型最大的盾皮魚,也是當時最大的海洋獵食者,位居晚泥盆紀食物鏈的頂端,是暴龍出現前史前咬合力最巨大的史前生物,主食鯊魚、硬骨魚、三葉蟲、菊石、鸚鵡螺、盾皮魚等。然而物極必衰,巨大的身軀極大地影響了鄧氏魚的運動速度和靈敏度,使其在進化中漸漸輸給了鯊魚等軟骨魚,而且隨著泥盆紀末期地球環境的變化,發生了地球演化史上的第二次物種大滅絕—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鄧氏魚最終滅絕。鄧氏魚及其他盾皮魚家族成員滅絕後,鯊魚的體型開始變大,種類變得更多。

地球演化史之北冥有魚的泥盆紀,鄧氏魚開啟脊椎動物稱王稱霸時代

泥盆紀高大的維管植物森林

泥盆紀時期植物不再是志留紀草本的模樣

志留紀登陸成功的陸生管維植物,終於戰勝了地球引力的束縛,其最大高度從泥盆紀初期的30㎝演化至後期的30m,整整高出了100倍,不再是低矮的草本姿態,而是高大的維管植物森林,進入泥盆紀中期以後,平行演化的石松植物、蕨類和原始裸子植物陸續出現。它們在河湖沼澤和平原地區,密集形成了大片高大的喬木叢林,陸地生態系統從平面延伸成立體的網絡,生物的密度和豐富程度大幅度提高。

地球演化史之北冥有魚的泥盆紀,鄧氏魚開啟脊椎動物稱王稱霸時代

(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圖中"LateD")有數次滅絕高峰期)

廣袤的植物森林通過光合作用,又一次改變了地球大氣的組成,數千萬年後,隨著氧氣濃度不斷攀升,催生了巨大的陸生節肢動物。但持續低含量的二氧化碳水平抑制了溫室效應,成為泥盆紀末期全球氣候劇變和大滅絕的誘因,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泥盆紀時期兩棲動物出現,森林稱為昆蟲最後的樂園

地球演化史之北冥有魚的泥盆紀,鄧氏魚開啟脊椎動物稱王稱霸時代

提塔利克魚(Tiktaalik)—有腳的魚類,介於魚類和兩棲類之間的迷失環節

在泥盆紀晚期,個別肉鰭魚類開始向這個蒼翠茂密的陸地新世界發起衝鋒,憑藉發達的偶鰭肌肉支撐,它們用特化的魚鰾呼吸空氣,艱難地從乾涸的泥坑匍匐爬行到附近的水塘。它們中的某個幸運兒演化出最早的原始兩棲類,成為所有四足動物的祖先,拉開了巨獸時代的序幕。

地球演化史之北冥有魚的泥盆紀,鄧氏魚開啟脊椎動物稱王稱霸時代

魚類向四足類動物的進化歷程

早期兩棲動物由於運動和生殖受水束縛,無力插足植被層。此時的泥盆紀森林是被以昆蟲為代表的節肢動物所統治,當然泥盆紀森林也是地球上最後一塊由節肢動物統治的生態系統。蛛形類和多足類的節肢動物在樹幹上攀緣,在林間穿梭。它們清理枯萎的植物和真菌,各種食肉蟲互相捕食,儼然是前脊椎動物時代的陸地版本。

地球演化史之北冥有魚的泥盆紀,鄧氏魚開啟脊椎動物稱王稱霸時代

泥盆紀的陸生節肢動物群,主要是蛛形類和多足類

進入泥盆紀晚期,全新的節肢動物—昆蟲誕生。昆蟲雖然體型微小,常被忽視,但它出現的意義絲毫不亞於兩棲脊椎類動物。在以後的4億年,昆蟲將演化出動物界最豐富的種類,最龐大的數量,最複雜的結構和最奇妙的行為,成為地球上最引人入勝的生命奇觀。它們將和四足脊椎類動物一道,塑造整個泥盆紀陸地生態系統。

地球演化史之北冥有魚的泥盆紀,鄧氏魚開啟脊椎動物稱王稱霸時代

鄧氏魚在泥盆紀末期進化中逐漸輸給了鯊魚

地球演化史名片

地質時期:顯生宙-古生代-泥盆紀

起止時間:4.1億年前 – 3.54億年前

持續時間:約6千萬年

氣候類型:化石記錄說明遠至北極的地區當時處於溫帶氣候

發生事件:魚類繁盛,兩棲類出現,石松類和節蕨類繁盛,昆蟲出現,晚泥盆紀發生大滅絕

代表生物:甲冑魚類,有頜魚類的鄧氏魚和鯊魚,石松類,節蕨類

代表化石:甲冑魚類,鄧氏魚,肉鰭魚類,早期蕨類植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