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再过6年,中国三千万光棍的问题该怎么解决?

陈大帅ing


国内光棍确实蛮多的,最近回老家准备过年,亲戚朋友们给相亲对象,竟然都是一些30多岁的大龄剩女,还有几个竟然还是离婚的少妇,我差点没哭晕过去。

本来也没有相亲的打算,但是看到老同学和朋友们都在家里面相亲,所以就凑了个热闹,没有想到我们班的女同学也还有那么几个剩女,再加上我们村和隔壁村里待嫁得女孩,可惜没有一个长得漂亮的,我想了想还是算了。虽然剩女们相貌平平,也有三十多岁年纪了,可是她们要求却也不低,据说基本上没房子和月薪5000块以上的男人她们不嫁。而那些离过婚的女人也有要求男方二十万彩礼才嫁的。

看来回家相亲也不靠谱呀,我还是决定了,过年这段时间,好好学习一些越南语和英文口语,明年初的时候我亲自带队和身边的好友,粉丝团的成员们,一起出国找外国媳妇去。给我们国内几千万光棍减轻些压力负担咯,这算是自我解决自己单身问题的一个方法了吧!



泡妞36招


2.4亿单身人口、3000万光棍背后的社会难题

“你是光棍吗?”

“是的。”

于是,提问的人便开始打回答的人。

“为什么打我?”

“因为算命的说,我要一辈子打光棍”。

11月11日“光棍节”,聊聊已成为段子、被忽略的“光棍”。

四次单身潮

新中国以来,中国共出现了四次单身潮。

1950年5月1日,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颁布实施。《婚姻法》反对封建婚姻制度,提倡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和男女权利平等。

由此,很多对过去包办婚姻不满意的人,有了勇气选择离婚,进而带来了20世纪50年代全国的离婚潮。当然,在转型时期,因为婚姻问题带来的自杀或他杀现象也多了起来。据统计,1951年光山东省就有1245人因婚姻问题而自杀或被杀者;至1952年底,全国的数字达到了11500余人。

到了70年代末,3000万知青群体纷纷寻找回城的方法。其中,为了返城,不少知情不得不选择离婚,继而引发了第二次单身潮的出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引发传统家庭观念的转变,第三次单身浪潮来临。1999年,林志炫推出了代表品《单身情歌》:“伤心的人那么多,我应该勇敢的过。”

到现在,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女性自主意识的提升,第四次单身浪潮逐渐显现。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结婚率仅为7.2‰,单身成年人口达到2.4亿,约占总人口的17%;而中国独居成年人口突破7700万人。

此外,极光大数据《2019单身人群专题研究报告》显示,47%的单身男女脱单意愿都是随缘,只有18%迫切想脱单。

光棍成因和类型

关于光棍的研究,有从男女性别结构的宏观角度,也有从婚姻市场以及个人的微观角度。

2018年末,中国男性比女性多出3164万。其中,00后男女比例更为失调,性别比最高达到118.55,即100位女性对应118位男性。

而在农村,这种失衡以及光棍现象更为严重。2016年,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男性比列为52.5%,女性为47.5%,男性比女性多10%。未婚男性人口比未婚女性人口多出2025万,占农村地区未婚总人口的24%。

婚姻市场方面,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男找乡下女”“富裕男找贫寒女”,失调的婚姻市场让农村产生了光棍。

从直接归因的角度看,有研究者指出了农村光棍的四种类型。

历史塑造型:主要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历史原因造成的,例如,曾经的地富反坏右所谓五类分子,不少成为光棍。

身心缺陷型:主要因为身体或心理疾病或缺陷而导致的婚配无法成功。

缘分宿命型:在农村,总有一部分光棍,各方面条件都还可以,但却又不明不白打光棍了,用农民自己的话说,就是命或缘分。

经济贫困型: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满足婚姻交换所需要的经济条件而造成婚配难,从而沦为光棍。

而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在《单身者舞会》一书里写到,农村光棍的出现和社会转型有一定关系。

在法国贝亚恩地区的传统农村社会,婚姻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家产的完整性。由于奉行长子继承制,当地农村家庭的长子,成婚很容易。而且,为了能够让幼子、幼女在结婚的时候不会造成家产的减少,长子在结婚的时候必须获得一份陪嫁财产。

而为了不让自己家产损失,避免给出陪嫁财产,家长会利用自己的权威或幼子对土地和家族的依赖,要求幼子作为牺牲,要么离开农村去城里,要么在农村不结婚。幼子也就成为了受害者。

20世纪20年代开始,战争引起的社会流动,以及教育增加带来的新观念对传统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农村的价值观,此时城市成为农村向往之地,城市人成为农村人羡慕的对象。因而幼子幼女纷纷流向城市,只有长子固守在农村,守着土地和家产,最后导致越来越多长子成为了光棍。

“光棍”污名化

所以,虽然很多单身的人,会自嘲自己是光棍,甚至全国人都在过“光棍节”,但光棍和单身还是有着不同的含义。似乎,在通常的语境中,单身与城市、青年相关,光棍与农村、中年相关。

事实上,“光棍”一词在元代就出现了,一路演变过程中有三种含义。首先是地痞流氓,其次就是单身汉,而第三种含义居然是“好汉,聪明人”的意思。比如清代小说《彭公案》里就有“光棍不吃眼前亏”的说法。如今,光棍一词,只留下了第二种含义。

曾经,老实人作为安分守己、规规矩矩的人,是一种正面评价。尤其是集体时代,老实本分和劳动生产意识相连,在政治阶级成分中属于典型的农民品质。

到了市场经济时代,很多人之所以成为光棍,就是因为他们太“老实”了。这些木讷的老实人,被认为不会处对象,不会来事,不会说话和交际。“老实”变成了傻,变成了没有出息,老实人在婚姻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

随着越来越多老实人找不到对象成为光棍,“老实”一词的含义也成了贬义和负能量。这也反映出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和背后价值观念的变化。

有趣的是,社会对剩女的想象总是和道德规范、伦理有关,而对光棍的想象却总是和作奸犯科有关。正如伏尔泰所说,已婚男人越多,犯罪越少。

瓦莱丽·M.赫德森与安德莉亚·M.邓波尔合著的《光棍危机:亚洲男性人口过剩的安全启示》一书里,提到了光棍的四个特征:多数处于社会底层;多为失业游民;多无固定工作和居所,流动人口居多;喜欢结群,生活在一起,彼此影响,甚至成为不稳定群体。

该书进一步谈到,光棍过多会严重威胁是的安全与稳定。其罗列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男性比女性暴力;统计数据显示未婚男性犯罪比例高于已婚男性;底层社会男性犯罪更残暴,光棍多处于底层社会;酒精或药物更容易使男性失控,变得更暴力,光棍男性更多沾染酒精和药物;男性流动人口最暴力,光棍多无业或流动人口……

由于没有婚姻,社会关系也较为简单,光棍被想象成原子式的存在、边缘人。当然,在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刘燕舞看来,光棍群体本身也是弱者,他们既是当下婚姻市场秩序中的受害者,同时又有可能是施害者,这种结构性的悖论式悲剧表明,弱者对更弱者往往也很残忍。

性苦闷和养老问题

“对于他们(光棍)来说,性就是贯穿始终的主题。”前几年,导演郝杰拍了电影《光棍儿》,将镜头对准了农村老光棍的性苦闷问题,并让村里的农民出演。

光棍儿的生活除了种地,就是性的愉悦、匮乏、苦闷和焦灼。他们有的选择偷情,有的买媳妇,更多的时候,坐在一起晒晒太阳聊聊天,听一听曲儿,惦记惦记别家的女人。

郝杰说:“活生生的老光棍儿,活生生地戳在土地上,他们是我们历史和血缘的一部分。”

除了性,养老也是光棍面临的一大问题。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60岁及以上“光棍”老人大约有23.9万,占比2.37%。由于没有后代,光棍老人的养老得不到保障,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孤独终老是常事。2008年,NHK曾对全日本共1783家公共团体进行独自调查,获知这一年里有32000人孤独死去、无人认尸。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者潘绥铭甚至提出,所谓“大龄未婚青年”的问题,并不是个人选择的结果,而是社会阶层差异所造成的。“由此推论,我们与其号召解决青年婚恋问题,还不如切切实实地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尤其应该精准到那些低阶层的未婚男性。”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光棍”词义的嬗变》周晓彦

《结构边缘与文化排斥:农村“老实人”光棍的社会形成机制》韩庆龄

《找回家庭:对农村单身现象的再解释——对赣南茶村的大龄未婚男青年的分析》张翠娥 狄金华


纺乡记


中国解决3000万光棍问题太容易解决了,只是国家不会这么做而已。

我们将适婚年龄段以房子抵押和无房抵押的信用贷款记录良好的单身未婚男士将提供,100万,60万,40万,20万,和最低10万的低利息保障贷款,即可达到目的。

而且这笔款为了防止产生风险,将同房款,车款贷款方式类似,只单项提供结婚保障贷款,如果离婚,情感破裂,房子将被法院贴封拍卖,也就是说,如果你们的婚姻无法保证,就冲动结婚而后导致离婚,国家有权收回婚内房,车,产生的结果就是双方都一无所有,而且可以有效杜绝以假结婚骗取结婚贷款金的嫌疑。

这样的话,就是天价彩礼也压不垮任何一个家庭,以婚姻来做征信保障,可以一次性房车到位,也不需要国家搞什么卖房促销,卖车促销了,等同婚姻贷款金已经包揽了彩礼,房产销售,以及汽车销售一条龙国家打包,然后再次绑定分期还款,就是再高的彩礼也不怕压垮任何一个农民,鸟不起就是拿男女双方自家的土地做抵押,分30年付清,一旦离婚,婚礼双方夫妻二人都将作为债务人被法院起诉,也就说,还不起债离不了婚,所以说,这样就大家都能结婚了,房子也不用争了,车子也不用争了,结婚落款的房子,车子上面的名字都是夫妻两个人的名字,而且抵押资产必须有双方父母,你要的彩礼越多,害的是自家女儿承担的债务越多。

这样,房子也没法炒了,车子也没法炒了,房子有一个专门指定项目,就是婚房国家指定房产商,婚车指定经销商,如果达不到指标,服务不到位,没有这个资格,将无法进入婚姻市场,各地房地产不努力争取的化,90后,00后可以看都不看你一眼,因为后面有一个婚房国家认证的,由国家婚礼特别担保买房捆绑销售的。

这样,自家的父母和双方的父母也不用管了,想有面子,就多去申请点国家婚礼贷款啊,想到亲戚面前秀,多问女婿要点彩礼啊,反正这笔贷款是夫妻两个人,整死的是你们自己,这样,既生疼女儿,又生疼女婿,这彩礼也不愿意要了。

这不,3000万光棍问题不就解决了,解决光棍问题,不其实就是扶贫么?


肖520锋


解决中国三千万光棍的问题或许有以下三点解决方向可参考

1.政策指导是众所周知的。出现单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种是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另一种是低生育率问题(以前实施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在这两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许多夫妇在只能生育一个孩子时往往会生男孩,这导致男孩多于女孩。但是,这种趋势不是不可逆转的,国家可以完全指导这种趋势以实现更加平衡的政策。目前,中国全面开放了综合性第二胎,生育率有所回升。另一方面,中国一直在进行“男女平等”的国民教育。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们接受“所有男孩和女孩都一样”的概念。 中国光棍的数量不应继续显着增加。

2.鼓励跨境婚姻。除了与外国妻子结婚外,这些单身人士还可以被允许出国并在国外结成家庭。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16年,中国向海外派遣了494,000名农民工,其中850万被派往海外,覆盖了189个国家和地区。世界银行在一份报告中提到,中国海外移民工人的数量可能接近1000万。允许单身汉出国不仅可以解决他们的个人问题,而且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中国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一石两鸟。

3.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之上,单身汉问题最终是一个发展问题。单身人士的生活质量、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和幸福指数与其他群体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缩小这些差距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平。 2018年,中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首次突破90亿元大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义值增长8.8%。未来六年,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肯定会比现在更高。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人民收入的增加,单一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制造业未央


自力更生,自强不息。

我没去在网上看人口统计,但是我感觉现在不像以前了,生孩子想要女孩的也越来越多,90后00后更是没有生儿子才是传后人的概念。

对于你说的,6年后的三千万光棍,怎么咋一看这人口都是巨大的,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国家也意思到这个问题了,很早就在提倡生儿生女都一样,生女儿国家给予补助。这些都是国家在有意思的解决中国人口过剩,男女不平衡的问题。

三千万的单身汉,不止是因为男女比例不平衡,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

1.结不起婚。生活压力大,挣得钱不够养活自己,收入提不上去家里再没钱,哪里来的结婚的勇气。要钱没有,也么有房子车子,于是拼命的提升自己,努力赚钱。造成了在合适的年龄也没找到对象。

2.不愿意结婚,或者说是找不到适合的。有这种单身主义者的,信奉单身主义,不结婚,不拍拖。还有就是女方要求太高。不是故意说女生,而是就是这样,男方在到了一定的年龄,家里也催促着结婚,如果找到一个还算可以的,男方都不会太在乎,直接就结婚了。女方就不一样了,挑挑摘摘,不是这个不好,就是那个不好,大多女生都是对不能结婚的不在意钱,对于结婚的死要钱。有些女生太自大,总是看不上男方,嫌对方没钱、长得不好看,从不曾在自身找原因。

改变观点太难了,只能一点点的疏通。到最后,其实还是要靠自己努力的。


Captain珍珠


谁家有漂亮的媳妇就去找她,有漂亮的闺女也去找,不然怎么解决,女人就那么多,都被别人站完了光棍怎么办,光棍注定一生的悲惨,还不如喜欢哪个女的就去找他她,别人有本事娶上老婆,但是别人不一定敢杀人,有句话叫光棍不怕一家子的。以后光棍的老婆是随机的,今天去谁家谁家的女人就是他老婆了。不然一起下地狱吧。最起码有一点小姐的生意会好。


用户10525159943


单身情况并非中国独有。而目前中国单身人口已达2.4亿。全球多个发达国家都有这个问题,新加坡、日本、美国、德国均有。且还在不断增加。

推荐大家去看看社会学家出版的一本著作叫做《单身社会》。克里南伯格在本书中,用令人耳目一新的统计数据、第一手资料,以及对于独居人士的生动刻画,颠覆了人们对于单身的传统认知,并为改变着美国的单身社会这一形式,给出了结论性的评价:单身社会,正成为一次空前强大、无可避免的社会变革。



悟空奇点网


3000到4000光棍要敬老院解决,还有大量的现在无法统计的独生子女父母要敬老院解决。国家也是压力山大啊!也怪自已搬石头啊砸自已


周国庆24


只要每一个光棍儿都努力的解决好自己的问题。那么中国就不会有光棍的问题了。

所以你看到了吗?解决30,000,000光棍的问题。

只要每个人都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就行了。



新生1979


还要再过6年啊!这个问题是刻不容缓的大问题,应该马上解决,人民群众才有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