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4 寶寶便祕這樣做,勝過開塞露和肥皂條

沒孩子之前,

很多媽媽們對屎啊、尿啊都不好意思說,

各種避而遠之,

甚至感覺有點噁心,

但自從當了老母親,

屎尿屁整天掛在嘴邊不說,

甚至給孩子擦完屁股洗洗手繼續吃飯,

面不改色。

寶寶便秘這樣做,勝過開塞露和肥皂條

但讓媽媽們感到心累的是,

“便秘”這事兒,

在養娃的道路上,

一直不曾缺席

娃拉出憋了幾天的粑粑

全家拍掌慶賀

娃拉不出粑粑或拉的痛的直哼哼

全家跟著心疼乾著急

寶寶便秘這樣做,勝過開塞露和肥皂條

除了當“奶牛”、“保姆”

老母親們還都變成了“催屎員”

生活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寶寶便秘這樣做,勝過開塞露和肥皂條

究竟怎樣分辨寶寶是不是便秘?

寶寶便秘到底是因啥而起?

便秘了該怎麼辦呢?

兒童便秘的病因

兒童便秘問題十分常見,概括起來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功能性便秘另一類為器質性便秘。其中功能性便秘是指缺乏器質性病因,沒有結構異常或代謝障礙的慢性便秘,在兒童便秘中約佔97%。

[ 器質性病變 ]

1.先天性病變,如先天性巨結腸症、神經源性腸發育不良、先天性肛門直腸畸形、肛門狹窄、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等。

2.繼發性病變,如腦癱、腸梗阻、肛裂等。

2.代謝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糖尿病、低血鉀、高血鈣等。

[ 功能性便秘 ]

1.飲食不足

嬰兒進食太少,經消化後液體吸收,餘渣少,大便減少、變稠。奶中糖量不足時腸蠕動弱,使大便乾燥。長時間飲食不足可引起營養不良,腹肌的腸肌張力減低甚至萎縮,吸收力減弱,形成惡性循環,加重便秘。

2.食物成分不當或過敏

大便性質和食物成分關係密切。如食物中含大量蛋白質,而碳水化合物不足,腸道菌群繼發改變,腸內容發酵過程少,大便易呈鹼性,乾燥;孩子偏食,喜食肉類,少吃或不吃蔬菜,食物中纖維素太少,也易發生便秘。另外,對食物中某些物質過敏,如牛奶、雞蛋、花生等,長期進食該類食物時亦可引起便秘。

3.腸道功能失常

由於生活不規律和缺乏訓練排便,未形成按時排便條件反射而導致便秘。此外,交感神經功能失常、腹肌柔軟或麻痺也常致便秘。

4.精神因素

小兒環境和生活習慣突然改變,突然精神刺激如焦慮、抑鬱等,也可引起程度不一的短時間便秘。另外,排便時疼痛、肛裂疼痛、對衛生間環境不適應和個人情緒不佳等均可導致便秘。

寶寶便秘這樣做,勝過開塞露和肥皂條

5.胃腸動力異常

部分便秘患兒存在結腸或直腸肛門動力障礙,結腸無力和出口梗阻是功能性便秘的重要發病機制。

6.藥物的影響

服用某些藥物可使腸蠕動減弱而致便秘

7.遺傳因素

部分患兒出生後即出現便秘,有家族史,可能與特異質遺傳因素有關。

寶寶便秘這樣做,勝過開塞露和肥皂條

怎樣分辨寶寶是不是便秘

很多成人是一天一次便便,這很好,但卻以此要求寶寶也必須如此,這未免有些強人所難吶。

能一天一次自然好,但不是說兩三天一次就是病態,就得喂藥,不然大人就寢食難安,現實中,多少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如此,舉個手?!

寶寶便秘這樣做,勝過開塞露和肥皂條

判斷寶寶有沒有便秘,不應只看排便次數(每週≤2次),還要看寶寶拉粑粑時是否有大便乾結、排便是否費勁。(劃重點,這是要考的)

目前,功能性便秘主要依據

羅馬Ⅳ診斷標準進行診斷,該準則包含排便頻率、大便性狀及其他便秘症狀。

寶寶便秘這樣做,勝過開塞露和肥皂條

寶寶便秘這樣做,勝過開塞露和肥皂條

在這裡順帶說一句,拉粑粑的形態有稀有幹,有坨坨有節節……哪種才是正常?按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大便性狀分為7類。

寶寶便秘這樣做,勝過開塞露和肥皂條

如何“破解”便秘

孩子便秘了,塞肥皂條、用開塞露,一通操作後可能還是不“通”。梅紅醫生建議,這樣做勝過塞肥皂條和開塞露。

寶寶便秘這樣做,勝過開塞露和肥皂條

1.改善飲食習慣

每天攝取足夠的水:多利用和製造機會讓寶寶接受喝清水。

每餐搭配膳食纖維食物:經常會聽到,“便秘了,吃根香蕉就通了”的說法。其實,香蕉中的膳食纖維含量並不高,通便的效果並不理想。如果是吃了未成熟的香蕉,還有可能引起便秘或加重便秘病情哦。

家長們可以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麵包、飯、粉面和麥片、馬鈴薯等穀物類和碳水化合物;紅蘿蔔、西藍花、南瓜、紅薯、橙子、蘋果和西梅等蔬菜及水果。

寶寶便秘這樣做,勝過開塞露和肥皂條

避免吃高糖高脂肪食物:糖果、蛋糕、煎炸食品和其他甜食,這些食物只含很少量膳食纖維,並會影響胃口,減少其他營養的吸收。

2.多運動

適宜的活動能有助消化系統活躍,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便。

訓練如廁:2歲以上的寶寶,家長可有意識地訓練他們自主排便。

買個色彩鮮豔、造型可愛的小馬桶,每天早晨鼓勵寶寶蹲馬桶,有利於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

腹部按摩:兩餐之間可做腹部按摩,具體做法是沿著肚臍按順時針方向按摩,注意力度。

寶寶便秘這樣做,勝過開塞露和肥皂條

藉助處方藥物:長期便秘後,便便會變硬,令排出更困難,可以偶爾用開塞露來應急。但不能長期使用,以免形成依賴。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滲透性瀉藥(如乳果糖等)、糞便軟化劑等藥物。

何時該就醫:其實有個初步的判定,對於嬰幼兒來說,純母乳餵養的話,一天三到七八次也是正常的;牛奶餵養的娃,大便會幹燥些,偶有三四天才拉一次的,只要精神好、活動正常,體重增長正常,就不必太在意,無需喂藥,多從膳食調節或增加運動量也很OK!

反之,肚子經常性腹脹難受,經常性便秘,時間越拉越長,便便性狀發生非藥物性改變以及先天性腸道畸形導致的便秘等,就需要及時就醫,甚至手術解決了。

預防寶寶便秘,要從合理的飲食搭配和良好的排便習慣做起;而治療便秘也要做好打“持久戰”準備,各位寶爸寶媽們也不要心急。祝願小寶貝們都能順暢排“便便”。

寶寶便秘這樣做,勝過開塞露和肥皂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