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郭彩廷的故事|郭彩廷發明的"取水神器"

從騰衝市猴橋集鎮往西10餘公里,是重疊的山巒。這裡溝壑縱橫,植被較好,是典型的綠水青山。在群山之間,豁然出現一個開闊的地方,叫白石頭地。這塊約800畝的山地,早年間是村民開墾出來種植玉米的,土地肥沃,零星生長著一些灌木。

土地下放的時候,白石頭地分給了金家村的金明偉。由於離家較遠,為了方便管理,金明偉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就地取材,建蓋了一個簡易的窩棚,還從家裡搬來了日常用具,可以隨時生火做飯,還可以在這裡住宿。

2009年,騰衝縣委提出了“三棵樹、兩片葉,大力發展畜牧業”的思路。作為騰衝森林覆蓋率最高的猴橋鎮,在嚐到綠水青山的甜頭後,積極響應縣裡的號召,並制定了發展規劃。經前期的勘測,白石頭地成為猴橋發展“三棵樹”的理想地之一。

五月份後,騰衝迎來植樹造林的黃金季節。郭彩廷被安排聯繫金家村,具體負責這個村產業發展的督促和指導。

進駐這個村後,郭彩廷和幾個同事走遍了所有適合發展“三棵樹”的地方。這個過程中,郭彩廷把目光盯住了白石頭地。幾次來回,無數次和白石頭地的主人金明偉商量種植泡核桃的事情,幫他聯繫樹苗,還找來了種植泡核桃的技術資料。

進入6月份後,白石頭地的泡核桃種植拉來了序幕。郭彩廷和7名同事步行三公里,搬來了被褥,吃住在金明偉的窩棚裡,白天和金明偉一起拉著皮尺打樁,挖坑塘,栽樹苗。晚上,一夥人圍在火塘邊,開起了懇談會,討論栽種技術。完了,就一夥人睡在大通鋪裡,忍受著蚊蟲的叮咬,慢慢入睡。這樣一干就是10多天。

這期間,由於分土地的時候不細緻,發生了幾次地界的糾紛。郭彩廷就往返於鎮裡和白石頭地之間,查閱當年的資料,尋訪當年分地的執行人。

地界糾紛順利解決後,又面臨著缺水的問題。由於山溝的水在低處,給種下的樹苗澆水就必須到低處去挑水,工程量很大,而且是一件累活計。

幾天下來,郭彩廷心裡就發毛了。“這樣下去不行,得想辦法。”郭彩廷說。

站在坡地頭,郭彩廷望望天,又看看地。突然。他匆匆返回窩棚,拿起車鑰匙就往外走。大夥問他去哪裡,他卻賣關子說,明天早上大夥就知道了。

第二天早上,郭彩廷穿一身迷彩服,扛著一大卷塑料布出現在窩棚外。他給大家示範起了他發明的“取水神器”。先在地裡挖一個一平方米左右的坑,然後砍來4根木棍,分別定在坑的4個角上,然後把塑料布往坑裡一鋪,再把塑料布的4個角分別固定在4根木樁上。一個接雨水的天然容器就成了。

看見眼前的取水神器,大夥鼓起了掌。一天的時間,大夥就在800多畝地裡建了20多個這樣的取水神器。

郭彩廷發明的取水神器一下子傳開了,在全鎮的工作隊裡紛紛推廣。

有一位縣裡的領導到猴橋督查的時候聽說了這事後,專門到白石頭地去看,還問郭彩廷是怎麼想到這個辦法的。郭彩廷只是撓撓頭,呵呵笑。

保山日報記者 黃寶洲 胡 瑞 特約記者 段紹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