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這是一個傳奇。

香港電影,曾經代表了華語電影的最高水準。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TVB劇集,曾經掀起過萬人空巷的收視神話。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香港小姐、四大天王、無線五虎,開啟了華人世界追星的狂潮。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內地很多高校中,整齊的聳立著一座座方方正正的逸夫樓。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所有這些,都由邵逸夫一手締造。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說他知名,人們也只是知道他熱衷慈善、眾星環繞,再無別話。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不如,今天就聊聊這位貨真價實的傳奇大亨

邵逸夫,出生時大清還沒亡,彼時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帝王人生剛剛進入倒數計時。

生逢亂世,如果是普通人家,免不了動盪和顛沛,歷朝歷代,為興亡買單的,永遠是窮人。

受精卵邵逸夫很有眼光,投胎技能滿分,母胎富貴。

寧波邵家,到邵逸夫這一代,是北宋五子之一邵雍的第三十三代孫。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邵雍

有族譜傳承的家族,富貴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自我介紹時,一句我三十三世祖是哪朝哪代的誰誰誰,我等連自己太爺爺叫什麼都不知道的烏合之眾們,衝著骨頭渣子都爛沒了的先人名諱,也得抱拳作揖一番,這是裝逼的最高境界。

邵玉軒是邵逸夫的父親,繼承了邵家的商業資產,從寧波老家,赴上海淘金,開了家顏料鋪,賺翻了。

邵家有五子三女,人丁興旺,農耕社會里,兒子多了好種地,但對商戶來說,兒子多了分家難。

邵家例外,邵氏兄弟,情比金堅,志趣相投,誰都不想接老爹的班,分家?不存在的,爸爸的產業爸爸自己守護吧,兒子們告辭了。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邵大哥、邵三哥、邵六弟

資料顯示,邵家在邵逸夫少年時代,走向了沒落,家族資產只剩下了一棟上海小樓,和一家上海戲院。

真的不是對“沒落”一詞有什麼誤解麼?窮到只剩一間戲院能繼承了,太矯情了,多少人排著隊想繼承這筆“沒落”的遺產。

而且邵玉軒1920年去世時,康有為、虞洽卿及曾任蘇浙總督的盧永祥、民國元老譚延閣等風雲人物,排排坐,題詞致哀。這份身後榮光,是窮光蛋能享受的麼?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康有為

邵玉軒死的時候,邵家大哥邵仁杰24歲,已經執掌沒落戲院多年,二哥邵仁棣22歲,堅定的跟隨大哥的步伐,三哥邵仁枚19歲,有樣學樣,跟著哥哥有肉吃,六弟邵仁楞13歲,毛還沒長全,讀書才是主業。

邵大哥有著鋼鐵般的意志,立志為華人電影娛樂事業貢獻力量,29歲時創立了上海天一影片公司,拍攝默片。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弟弟們見賢思齊,“俺也一樣”的呼聲此起彼伏,兄弟四人都入了夥。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邵大哥覺得兄弟一起幹事業,名號要響,於是主張四人改了名字,自己名叫邵醉翁、老二名叫邵邨(cūn)人、老三名叫邵山客、老六名叫邵逸夫。

藝名悶騷系列,果然是三十三世祖叫得上姓名的家庭,一股文藝氣息撲面而來,可以可以,社會社會。

年輕人創業最怕急功近利,邵氏兄弟盲目追求10萬+,拍了大量販賣封建迷信、但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糟粕電影,上海灘的電影人和媒體人一致聲討,刷半星差評,全上海的院線團結起來拒絕放映天一的電影。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邵氏兄弟,應了他們的藝名,拍了村(邨)妞兒電影,用山炮質感,雷醉了全行業,從創業青年,變成了一夥逸夫(明太祖《大誥續誥互知丁業》指無業遊民)。

論起藝名的重要性。有沒有覺得無法直視滿地的逸夫樓了,無業遊民樓,當代大學生的註解啊。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好在邵家是生意世家,見慣了市場起伏,上海不留爺,爺去海外燥。

邵醉翁和邵邨人守著上海大本營,邵山客和邵逸夫遠走南洋。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山客兄有點一朝被蛇咬的意思,到了新加坡後,打死都不叫山客了,恢復本名邵仁枚。逸夫老弟就豁達和科學一些,保留了逸夫這個不太喜慶的名字。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邵仁枚

事實證明,即便叫狗剩,只要肯下功夫,也能名動天下。

邵逸夫兄弟倆初到新加坡,就體會到了團結的力量,當時南洋大都是福建華人,同鄉同宗同族,抱團兒的厲害,邵家兩兄弟都變成哪吒也打不過福建幫啊!

好在新加坡遍地華人,邵氏兄弟也找到了浙江駐新加坡辦事處,艱難的開啟了新加坡創業之旅。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哥倆每天推著放映車,走街串戶給鄉親們放天一影業拍攝的電影,大搞文化下鄉運動,獲得了新加坡華人農民群體的支持,兩三年後,兄弟倆鳥槍換炮,把草臺班子搞成了企業,1931年成立邵氏兄弟公司。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兩兄弟再也不用推著放映車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了,憑著厚實的群眾基礎,哥倆收購了多間戲院,掌握了院線,就意味著不用再受驅逐之辱,自己拍片自己放映,從生產到銷售,全包!

此時已經24歲的邵逸夫,入行6年,老司機中的瑪莎拉蒂,在大量接觸好萊塢電影后,敏銳的判斷,未來的電影市場,有聲電影最貴!

想到就要做到,邵逸夫搭上跨洋輪船,遠赴美國購買有聲電影器材。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大佬的傳奇故事,由此拉開,開往美國的輪船翻車了,老司機邵逸夫在陸地上飆到200邁不眨眼,但落到茫茫大海上,瑪莎拉蒂也無用武之地啊!

想來邵逸夫身體素質不錯,抱著一塊舢板,在太平洋上漂了一夜,少年派都不敢這麼拍,邵逸夫居然就真的熬到了被營救,做了把名副其實的美漂。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要說傳奇人物就是與眾不同,經歷了翻船事故,僥倖活命的邵逸夫,內心毫無波瀾,一門心思買器材,真不辱使命。

邵老六從美國歸來,其時上海淪為“孤島”,大量娛樂明星避走香港,留守上海的邵醉翁和邵邨人也把天一影業遷至香港。

四兄弟再聚首,用六弟拿命拼來的器材,拍攝了一部《白金龍》,粵語對白,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電影。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這個說法嚴格說來有待商榷,上世紀30年代起,中國電影工業崛起,但南京國民政府大搞一刀切政策,要求電影製片方拍攝有聲電影,必須普通話對白,方言大大的不要。這個要求略無恥,因為方言用語才是日常,民國時期沒有嚴格統一的普通話標準,電影製片公司大都使用江南語言體系,舌頭捋不直是常態。為了方便影片過審,製片方乾脆只拍默片,省時省力。而廣州香港地區,不屬於國民政府的勢力範圍,電影製作自由度高,所以粵語有聲電影盛行。

隨著《白金龍》的上映,中國電影歷史全面進入有聲時代。

邵醉翁和邵邨人兩兄弟植根香港,邵仁枚和邵逸夫兩兄弟開拓新加坡,四人遙相呼應,熱火朝天。

在新加坡,邵老三和邵老六結識了華人大鱷餘東璇,兩兄弟靠著餘老闆的資金與人脈,大展拳腳,所向披靡。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餘東璇

餘老闆既是金主也是兄弟,一來二去的,邵逸夫跟餘老闆的女朋友看對了眼兒,倆人眉來眼去,暗搓搓十指緊扣。

這就非常尷尬了,餘老闆拿邵逸夫當兄弟,邵逸夫卻讓餘老闆當王八。

邵仁枚知道弟弟這波操作,急的滿臉爆痘,生怕弟弟為女色所誤,開罪了餘老闆,讓一片大好的南洋創業前景陷入危機。

只能說,多慮了。餘東璇作為新加坡橡膠大王,心胸遼闊、涵養拔擢,既然自己的兄弟跟自己的女人有緣分,那當然是祝福啊!

於是1937年,邵逸夫迎娶了這位兄弟的前女友——黃美珍,兩人共同度過50年婚姻生活,直至1987年黃美珍去世。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餘東璇為了讓邵家兄弟安心,特意在兩人婚禮當日,送上價值50萬元的賀禮,就衝這份氣度,餘老闆不發財簡直天理難容啊。

邵家兄弟也對餘老闆投桃報李,終其一生,都跟餘老闆保持著良好的商業合作關係,商場,也是有著純粹友誼的。

1938年,香港天一影業改名“南洋影片公司”,隨後10年,戰爭迭起,邵氏兄弟仍然分守香港與新加坡,在動盪中緩慢成長。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1948年,國際局勢趨緩,香港的南洋影片公司又改名為邵氏父子影業,跟新加坡的邵氏兄弟影業形成對杖,但大哥和二哥在經營方面屢遭挫折,於是邵逸夫放下新加坡的事業,赴港支援兄長。

邵逸夫,不是一個人奔赴香港的,陪伴身側的,除了原配黃美珍,還有一位如夫人方逸華。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方逸華小邵逸夫27歲,出身於舞女家庭,母親方文霞早年帶著女兒闖蕩香港,彼時名為李夢蘭的方逸華,生就一副好嗓子,紅遍香港夜場,後受邀到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駐場演唱。

邵逸夫45歲邂逅18歲的方逸華,從此終生未分離。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1972年之前的香港,施行一夫多妻制,豪門富賈娶上幾房姨太太,都不叫事兒,可以參考下賭王何鴻燊的感情史。

但邵逸夫是個例外,方逸華追隨他,始終以下屬自居,邵太太的位置,只有黃美珍一人獨坐,且邵逸夫的兩子兩女都是黃美珍所生。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方逸華站在邵逸夫身側,為邵逸夫執掌百億影視帝國,長達45年,無名無分,也未曾生育。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1987年黃美珍去世,邵逸夫旗下的無線影視公司,停工一年,祭奠亡妻。邵逸夫公開表示,黃美珍是一等一的好妻子,樣樣都好。

一般來說,原配已經離世,紅顏知己無論如何也該馬上被扶正了,但方逸華足夠沉得住氣,邵逸夫也是真的能耗,直到1997年,黃美珍離世10年後,邵逸夫才以90歲高齡,迎娶了62歲的方逸華。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從此方逸華以六嬸的身份行走於邵逸夫的龐大商業帝國,兩人結婚後,並未同衾而臥,相伴了50年歲月的一對夫婦,在相距5分鐘路程的兩棟房子裡,各自生活。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與其說這兩人的婚姻是因愛而結合,不如說這是兩個志趣相投的戰友,用法律保障彼此間的利益關係。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在香港,邵氏兄弟有了分歧,邵邨人的邵氏父子公司主打院線運營及影片發行,還涉及少量房地產開發,邵逸夫和三哥的邵氏兄弟公司,則繼續主打影片製作。

邵逸伕力主建立了香港的邵氏影城,帶紅了以李翰祥為代表的一波大導演,這些導演至今仍然是華語影壇頂禮膜拜的人物。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李翰祥

但邵逸夫也不是永遠決策正確的,作為老派商人,習慣了家族企業的運作模式,珍惜每一分錢,說白了就是摳。

當年李小龍從美國歸港發展,本來想投入邵氏門下,開出的薪酬條件非常貼合市場,但邵逸夫嗤之以鼻,看不上這個渾身腱子肉、一上鏡就“咦哈”怪叫的肌肉男。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李小龍於是轉投嘉禾門下,拍出了《精武門》和《猛龍過江》這樣的不朽佳作。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邵逸夫因為摳,錯過的人才還有許冠文之流,不知晚年的邵六叔,夜深人靜時,有沒有捶胸頓足,抽自己大嘴巴。

邵氏惜財,導致了後來TVB藝人的大量解約,北上撈金,TVB劇集質量斷崖式下滑,直到現在,也半死不活,全憑一碗情懷吊著。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邵氏惜才,開辦的無線藝員培訓班,培養出的演員,撐起了華人影視的大半江山,現在叫得上名字的頂級港星,周潤發、劉德華、梁朝偉、周星馳,哪個敢說自己沒在無線培訓班受過益?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邵逸夫1973年改良創辦的香港小姐選舉,讓趙雅芝、翁美玲、張曼玉、李嘉欣等等等等一眾貌美女星,縱橫娛樂圈幾十年,長盛不衰,以天命花甲之齡,秒殺現在的土創錦鯉整容臉們。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成也惜才,敗也惜財。邵氏的榮光,恐怕再不復見了。

說來奇怪,錙銖必較的邵逸夫,對待旗下藝人扣扣搜搜,但做起慈善事業,卻揮斥方遒,一擲萬金。僅在祖國大陸的慈善捐贈,總額就超過了100億港元。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邵逸夫還關注人類的科學事業,2002年,設立邵逸夫獎,超越國籍、跨越種族,獎勵一切為人類科學進步做出貢獻的個體和組織。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諾貝爾獎不包含的天文學、生命科學與醫學、數學科學三大領域,邵逸夫獎來彌補,獎金高於諾獎,到今年,已經頒發了十五屆,未來還將持續評選。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特首曾蔭權喂燒賣

很矛盾,但能理解。

2014年,107歲的邵逸夫辭世,至此,中國領土範圍內,再無舊式商人,甚至幾年後,有關邵氏電影、TVB劇集的輝煌與成就,都將銷聲匿跡。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很悲哀,但能接受。

邵逸夫的一生,活著是個傳奇,身後留下無上榮耀。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1974年,獲大英帝國司令勳章

1977年,獲下級勳位爵士

1979年,美國舊金山為表彰邵逸夫對該市的慈善貢獻,將每年9月8日命名為“邵逸夫日”

1982年,獲皇后勳章

1989年,授香港藝術中心永久榮譽主席

1993年,授寧波市榮譽市民

1994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愛鄉楷模”

1998年,獲大紫荊勳章

邵逸夫:中國最後的舊式商人

傳奇已逝,故事永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