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未來,這類農機仍然是市場需求與趨勢

導讀:在農機市場進入下滑調整期,是中小農機產品的需求,支撐或延緩了下滑的速度,阻擊住了市場的大幅度跌勢,撐起農機市場的半璧江山。分析衡量認為,未來幾年中小農機產品仍然會佔據比較穩定的市場份額,對減緩市場的下降繼續起到穩定作用,會保持比較強勁的持續需求行情,依然值得期待。

未來,這類農機仍然是市場需求與趨勢

"小型玉米機沒市場了"、"我國進入了大馬力拖拉機大需求的階段”,這是前幾年在我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水平達到60%以後,不少人士對農機市場需求走勢的基本預判和普遍看法,似乎是再有幾年的時間,中國也像歐美一樣二、三百馬力的大拖拉機縱橫廣袤田野。

正是基於這一對市場需求的認識與衡量,包括一些規模以上農機工業企業,放棄了其產品線向中小型農機產品的鞏固與加長延伸,把研發生產製造的著重點全面轉向大型農機產品。而農機市場的實際行情,恰恰與預判結果大相徑庭,使行業始料不及。在農機市場進入下滑調整期,是中小農機產品的需求,支撐或延緩了下滑的速度,阻擊住了市場的大幅度跌勢,撐起農機市場的半璧江山;同時,在農機產品銷量大幅度滑坡,行業普遍微利或虧損的形勢下,一些堅守主攻中小農機產品市場,包括近幾年剛剛進入農機行業的企業,乘勢而上,不少中小農機產品依然俏銷,企業贏利豐厚。

教訓是深刻的,沒有反思的精神很難前行。為此,需要我們回望梳理中小農機產品市場的表現;更為重要的是,"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要科學認識和準確把握,決定中小型農機市場行情,可持續性的基本要素,緊緊抓住小農機仍有大需求的市場機會。

未來,這類農機仍然是市場需求與趨勢

中小農機產品支撐起市場的半壁江山

藉助農機360網市場研究部分析報告和提供的數據,認真剖析近一年多來農機產品生產和銷售情況,有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現象:在極為不景氣的市場形勢下,不少中小農機產品卻恰恰表現出逆勢增長,或下跌幅度明顯小於大型農機,為農機市場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下面這些數據和分析,可以說明回答這一現象。

拖拉機是農機市場份額最大、份量最重的產品。近一年多,在拖拉機市場下跌走勢中,中小型拖拉機保持著絕對主流機型地位,同時下降的幅度也明顯小於大馬力拖拉機。2018年全國輪拖銷量約24.8萬臺,較2017年下滑了13%;其中60馬力段以下拖拉機銷量佔比超過66%,50-60馬力段佔據主流地位,銷量超5.8萬臺,佔了全年輪拖銷量的24%,是銷量佔比最高的。

未來,這類農機仍然是市場需求與趨勢

2018年河南省輪拖銷量2.5萬多臺,約佔全國總銷量的10.2%;2016-2018年河南省中馬力輪拖銷量一直高於大拖,比重越來越大,到2018年已有將近70%的市場佔有率。有關方面分析,在未來河南市場,中拖還有很大的潛力空間。吉林省2018年輪拖在吉林省的銷量超2.6萬臺,約佔全國總銷量的10.5%;2016-2018年吉林省輪拖市場主要以40-80馬力段為主,市場佔有率分別為86.7%、86.6%和84.4%,雖然比重略有下跌,但是馬力段的集中度仍然是比較高的;

2019年上半年全國拖拉機市場50-60馬力段輪式拖拉機銷量最高,其次是60-80馬力段,兩者合計銷量20145臺,佔了全部輪式拖拉機銷量的45.8%。

玉米機是收割類產品中重要的品種,在農機市場走勢景氣指數中具有重要的份量。2018年的玉米收穫機出現止跌起穩態勢,全年銷售3.7萬臺左右;而玉米機市場的回穩,是二、三行玉米機銷量出現大幅度增長,基本佔據著總銷量的半邊天,對玉米機銷售市場啟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未來,這類農機仍然是市場需求與趨勢

在享受農機補貼的玉米機中,二行機佔22%、小三行機佔17%,合計為39%,比5行以上機型高出31個百分點,僅比4行機少12個百個分點。更為值得關注的是,位居全國銷量前兩位,分別佔據24%、20%市場份額的吉林和山東省,第一熱銷機型分別是兩行、三行小型機,並且佔比全省的50%以上。

今年上半年,二、三行玉米機全國銷量仍然處於穩定上升的走勢;如果把農民購買的沒有進入補貼的一行、二行玉米機,統計在總銷量中,三行以下中小型玉米機銷量,明顯高於四行以上銷量。銷售數量前幾位的山東、河北、吉林,依然保持兩行、三行玉米機為主。

插秧機行業在2018年也遭遇了大幅下跌,而在下跌中,手扶式4行機是插秧機品種下跌幅度最小的,依然是佔了全部水稻插秧機銷量比例最多的機型。

2018年全國播種機械銷售超過8.77萬臺,銷量前三的企業合計市場佔比達30%,而其銷售的播種機,90%為中小型播種機。

未來,這類農機仍然是市場需求與趨勢

支撐中小農機保持較強走勢的要素

在正處於下滑調整期的農機市場,中小農機產品出乎預料的表現,並不會曇花一現;它是市場實實在在的驅動使然,是具有紮實的發展根基,是市場需求的基本面決定的。在未來幾年,中小農機產品仍然會佔據比較穩定的市場份額,對減緩市場的下降起到穩定作用,會保持比較強勁的持續需求行情,同時,部分中小型農機產品,如兩行免耕播種機,會率先實現轉型升級。

對於這一市場走勢的判斷,主要基於以下要素:

要素一:“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決定,農戶對中小農機的需求市場依然具長期性。

近幾年,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經營組織有了較快的發展,但是在農村人口規模巨大基數下、在整體經濟增速趨緩和國際貿易面臨不確定增加的情況下,農業人口轉移為城鎮化,遠比預想的複雜得多,任何發展必須立足於中國基本的國情,即“大國小農”。據第三次農業普查數據顯示:小農戶數量佔農業經營主體98%以上;小農戶從業人員佔農業從業人員90%;小農戶經營耕地面積佔總耕地面積的70%。中國目前有農戶2.3億戶,戶均經營規模7.8畝,經營耕地10畝以下的農戶有2.1億戶。

基於這樣的國情,在壯大發展農機合作社、全程機械化農事中心等機械化生產作業組織的同時,與農戶獨自購置、獨自擁有和使用部分農業機械並存,既使提供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相當一部分也是需要中小農機完成的,這將是我國短時期難以突破的農機經營使用格局。

未來,這類農機仍然是市場需求與趨勢

要素二:中小農機產品需求空間仍然較大。

以玉米機為例,每年幾萬臺小玉米機新機增加需求空間仍然存在。資料顯示,北方區玉米種植面積佔比36%,黃淮海區種植面積佔比32%,西南山地區和南方丘陵區合計佔比為28%。根據國家農業發展規劃,按照全國玉米種植面積未來五年基本穩定6.2億畝,平原區和丘陵半山區適合兩行以下機收作業面積在25%,即1.55億畝。在這1.55億畝玉米中,如果五年內機械收穫水平提升到60%,加上丘陵半山區在冊耕地小於農民實際耕種面積,私人地邊地頭的開擴空間大,大體面積應達1億畝。目前全國玉米機平均年完成作業量為1050畝,小型玉米機按照年承擔作業量450畝計算,農民擁有單行、兩行玉米機的保有量應達到23萬臺以上,才能實現玉米機收水平60%。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單行、兩行小型玉米機數量在12萬臺左右,加上小型機更新淘汰快,五年內需新增小型玉米機應在15萬臺上下,即每年市場需求空間約在3萬臺上下(包括沒有進入補貼的單行、兩行機)。

要素三:中小農機收益普遍比較好、回本也快,需求動力比較強。

以小玉米機為例,作業區域相對作業地塊複雜,收割僱工難,機收割作業費比較高。如長春市雙陽區玉米機對外作業服務每公頃(15畝)收費為2000元,兩行玉米機一個秋季作業期,可收穫作業375畝~445畝,毛收入可達4.75萬~5.9萬元,不考慮其它作業成本,兩行玉米機平均售價6萬~7萬元,去掉兩萬元左右購機補貼,當年就可收回投資,這在農機產品中資金回收率是相當高的。

要素四:補丘陵半山區機械化這個短板,需求的重點主要是中小型農機具。

各地加快推進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特別是對丘陵半山區薄弱環節機械化給力、用力,都有實實在在的具體支持措施,對中小農機市場必將起到有利的促進作用。近期多個省市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省市政府分別出臺了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突出強調加快突破丘陵半山區機械化。這對中小農機市場是持續利好信息,使用中小農機作業與銷售市場都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未來,這類農機仍然是市場需求與趨勢

要素五:從發達國家農機化情況看,中小農機依然具有較大的市場份額。

在世界上機械化化水平最高的美國、人均機械化耕種面積最多的加拿大,中小農機依舊保持一定比例,並且年度間有增長。今年1~8月份,美國10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銷售量為1.14萬臺,而40馬力以下中小型拖拉機銷售量為11.78萬臺,大拖僅比去年同期增長1.5%,而小拖增長了5.2%。加拿大10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銷售量僅為2018臺,而40馬力以下中小型拖拉機銷售量為9869臺,大拖僅比去年同期負增長18.5%,而小拖增長了1.7%。

要素六:響應緊跟“一帶一路”倡議,農機企業開拓走向國際市場,有優勢、有競爭力的產品是中小農機。

結語:中國作為擁有2億多農戶的泱泱農業大國,經營規模大小不一、耕地條件複雜、種植品種多樣、耕作制度差異、不同區域機械模式差別等要素決定,中小農機需求與生產作業模式,短時間絕不會退出歷史舞臺。中小農機與大型農機必將還會長期並存。

可以預期,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中國特色的農機化還應保持和延續大型和中小農機並舉的技術路線。為此說,成功的公司能認識到中小農機產品需求市場尚未被滿足的需要和趨勢,具有“大小相對”的思辨定力,並能做出反應,保持適當長度的產品線,才能贏得市場,提升贏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