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新能源车还敢不认真搞?如有造假即刻就会被曝光了

在国内新能源车企作为一只新生的力量在外界人看来都是充满希望蒸蒸日上发展的代表。但是想不到的是这些车企新能源部门的发展也必然受到市场大环境的影响。最近媒体曝光了一份刑事判决的文书其中揭开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秘密可谓令人惊诧不已。有15家国内新能源车企都向某上海机构进行了行贿,为了就是将最近公司的数据结合合规的范畴。这对于本来发展就处于初级阶段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一个打击。

新能源车还敢不认真搞?如有造假即刻就会被曝光了

都说商家是无利不起早的,这当然也无可厚非。不过为了拿到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而不惜数据造假和行贿就让人无法接受了。这是对国家补贴的浪费,更是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集体抹黑。11月15日的15家新能源车企行贿被媒体曝光了,其中涉及到的被告人接受了奇瑞、众泰、吉利、比亚迪、北汽、广汽、上海申龙公司人员支付的购物卡和现金受贿。政策的制定有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遵守,更是在惩戒之后的生机和完善。如果这次单单是惩罚受贿、行贿的人群其实只是治标不治本。对于贪图骗取国家的补贴的行为,应该基于严惩。如果能把这些负责人和企业部门纳入到一个不诚信黑名单相信会对这一行业有不小的震慑作用。

新能源车还敢不认真搞?如有造假即刻就会被曝光了

其实不少企业骗补已经是行业内不公开的秘密,这些企业有些是暑假的材料采购和平整来蒙混过关,一些是用违规办证的方式来虚构新能源车的销售业务。这样的骗补同成了人民和国家财产的损失,应该对这些企业进行整改。这一次问题的发现让踏实认真发展新能源的车企有了底,也会让补贴更到位,钱花在刀刃上。新能源车企后续相信更多也会注重这方面的问题,避免错位给自己带来的巨大麻烦和品牌危机。

新能源车还敢不认真搞?如有造假即刻就会被曝光了

不过这么多家的新能源部门的集体受贿依旧让人十分后怕,如果问题严重缺依旧通过考验,今后你买的新能源车跑在路上面临的各种质量和品质问题怕是又要让人糟心了。数据接入档案可以拯救一时问题和毛病,不过最终的问题还是要公开才能正面对。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才是开始更正和改进的开端。更多人在意的是不能为新能源这一行业立下购买数据造假的一个印象,这也是对相关部门监管的一个报告。

这次出现问题的15家车企机构似乎十分委屈,不过如果打着欺骗消费者又要占据骗取国家的信任就要被严惩不贷了。新能源行业需要高标准严要求、对环境足够友好。新能源车企本来已经在这个冬天万马齐喑,被传统车企的新一波纯电动车型攻势而打破。而国内的传统新能源车型虽然有补贴和利好等待,但却依旧没有更多的技术含量和成绩,如何从根本提升实力才最重要。期待今后的新能源车企没有造假,态度更端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