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城市系列(特别篇)- 成都与重庆到底谁更强?

成都、重庆这两座位于中国西南的大型城市,自古以来便联系紧密,并称巴山蜀水。以成都为代表的蜀文化和以重庆为代表的巴文化共同构成了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巴蜀文化。自公元前316年于同一年分别建城以来,两城便开始了延续两千多年的“情缘”。成都与重庆既有在方言、饮食等方面的诸多共同点,又有在地形、文化方面的明显差异;两城的人民既有悠久的共同记忆,也有迥然不同的性格特点。两城既相互交流融合又相互竞争,可谓“爱恨交织”,共同演绎了一部精彩的成渝双城记。

城市系列(特别篇)- 成都与重庆到底谁更强?

巴山蜀水

笔者出生于重庆,在成都长大,又在重庆完成了学业,在两座城市都分别有十年以上的生活经历,在成都和重庆都有许许多多的亲朋好友,对于这两座城市都有着深厚的感情。现在虽已离开二十多年,但始终以成渝人自居,时刻关注着留有我许多美好回忆的雾都和蓉城。

成都、重庆的地理环境概括

每一个城市都和他所在的地理环境精密相关,可以说,正是城市的地理环境为城市注入了其内在的基因,所以我们便从成都、重庆的地理环境说起(参见下面的“成渝地形图”)。

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总面积约26万多平方千米,位于中国西南部,由青藏高原、大巴山、华莹山、云贵高原环绕而成。四川盆地自西向东分为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和川东平行岭谷三个地理单元。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成都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水网纵横,主要由平原、台地和部分低山丘陵组成,海拔高度一般在750米上下;重庆坐落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的川东平行岭谷地区,处于四川盆地向盆周山地的过渡地带,城市分布在众多走向一致、相互平行的山脉之间,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山地占76%,有“山城”之称。

与成都、重庆紧密相关的水系由长江干流及其5条由北向南的支流—岷江、沱江(由于较短小下图中未画出,位于岷江和涪江之间)、涪江(嘉陵江左边一条)、嘉陵江、渠江(嘉陵江右边一条)以及由南向北的乌江(重庆右边)组成。其中,岷江、沱江这两条河的流域受成都影响较大,而嘉陵江、渠江流域以及乌江下游流域受重庆影响较大。

总而言之,成都地处成都平原腹地,境内地势平坦、河网纵横,又受惠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少有水旱之灾,物产丰富、农业发达,自古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人民生活安逸富足。重庆地处嘉陵江,长江交汇处,不远处又有乌江由贵州北流而来,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由于山多地少,农业不如成都平原发达,人民较为吃苦耐劳。

城市系列(特别篇)- 成都与重庆到底谁更强?

成渝地形图

成都、重庆的历史沿革

如果说地理环境为一个城市注入了内在的基因,那么历史沿革则塑造了一个城市的性格。

成都地区是古蜀文明的发祥地,三星堆、金沙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了在三千多年前的成都地区已有高度发展的文明。至于成都城最早在何时建立,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比较确切的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张仪于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筑成都城,由此算起,成都建城史约2300多年。成都在古代大多数时间段内均为蜀郡或益州治所。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设成都路,为四川行省首府驻地。明洪武四年(1371年),设四川承宣布政司,成都为首府。有清一代,成都也均为四川省首府。

城市系列(特别篇)- 成都与重庆到底谁更强?

三星堆太阳鸟

三峡地区是中国主要岩盐产区,由于盐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货之一,由此在商朝至西周时期巫山地区催生了巴国文明。战国时期,巴国从汉水流域南迁至长江上游后,先后在枳(今涪陵区)、江州(今渝中区)、垫江(今合川区)建都。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国灭巴国后,屯兵江州,筑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重庆在古代曾有江州,楚州,渝州,恭州等不同名称,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明代以前,重庆的归属经常变化,曾先后隶属益州、荆州、巴州、楚州、梁州、信州总管府、夔州总管府,西川路、峡西路、夔州路等不同行政区划,(这些行政区的治所大多位于成都或奉节附近,代表的地理单元分别是四川盆地和长江三峡地区)。元代,至元十六年(1280年)分夔州路(今奉节)析置重庆路,属四川行省。明洪武四年(1371年),复改为重庆府,隶属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有清一代,重庆也均属四川省管辖。

城市系列(特别篇)- 成都与重庆到底谁更强?

成都和重庆与同一年正式建城,可谓真正的孪生兄弟。从古代到近代,成都的发展轨迹相对清晰和简单,其城市中心、城市名称自建城以来,2300多年均未变化,这在中国的大中城市里是独一无二的。成都的行政隶属关系也没有大的变化,由蜀郡,益州,到四川一脉相承。这是由成都的地缘定位明确所决定的,成都所代表的地理单元始终指向川西平原,从未改变。而反观重庆,其城市名称时常变化,直到800多年前的南宋才最终定为重庆;重庆的行政隶属关系也长期在蜀郡-益州-四川和巴郡-信州-夔州路之间变动,直到元明清三代,才 稳定地隶属四川。这和重庆地处四川盆地和长江三峡这两大地理单元交汇处有关,其地缘定位位始终在偏向四川盆地和偏向长江三峡之间摇摆不定。

民国以后,重庆迎来了其历史上最高光的时刻。民国十八年(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编制为国民政府二级乙等四川省辖市。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中华民国政府颁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重庆成为“战时首都”。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明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结束,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在其后的制宪国大中,以法律形式规定重庆为中华民国永久陪都。而成都在整个民国时期,相对默默无闻,完全为重庆的光芒所掩盖。

新中国建立后,成都保持了其一贯的稳定风格,于1952年9月1日成为四川省首府,其后在定位上再无大的变化(1994年5月成为副省级城市,但基本定位依然是四川省首府)。重庆也延续了其一贯的多变风格,解放后首先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1954年7月,重庆直辖市被撤销,重庆与四川合并,重庆从直辖市降为副省级市;1997年6月18日,重庆再次成为直辖市。重庆直辖市的辖区和宋元时的夔州路有高度的相关性,这似乎代表着重庆的地缘注意力再次转向了长江三峡地区,由此也帮助成都对剩余的四川地区具有了绝对的影响力。

城市系列(特别篇)- 成都与重庆到底谁更强?

抗日战争中的精神堡垒-重庆解放碑

巴将蜀相 - 成都、重庆的文化

巴蜀文化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特色独具、影响深远的区域文化,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构成中处于重要地位。相对于中原文明来说,巴蜀文化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但具体分析,巴文化与蜀文化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色。重庆的城市性格是巴文化的传承,而成都的城市文化也是蜀文化的光大,重庆和成都的文化差异以及重庆人和成都人的性格差异正是来源于巴文化和蜀文化的差异。

自古以来,便有“巴将蜀相”之说。“巴有将,蜀有相”,最早记载见于《华阳国志》,指四川盆地东西的巴地和蜀地因地形文化等因素,造成人材上的差异,巴地民风彪悍,多出将领,如巴蔓子、甘宁、秦良玉、刘伯承、聂荣臻等;蜀地文风兴盛,多出相才等文人雅士,如司马相如、苏东坡等(巴蜀自西汉到清代,共有51人成为宰相或相当职位,其中45人出自蜀文化区)。

“巴将蜀相”很好地概括了巴蜀文化的差异。巴地山脉与河流相间分布,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开发难度较大,经济不发达,且位于四战之地。这一切造就了巴文化原始朴素,直爽勇武,为人耿直,最讲义气的特点。巴地自古多出强兵,“巴之劲卒”在周灭商,秦灭楚以及楚汉之争中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蜀地地处平原,水源充足,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农业经济极为发达,蜀人不会像巴人那样为了基本的生存而进行艰苦的斗争,故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形而上的人生目标。这一切造就了蜀文化兼容并包,温婉精致,为人随和,不走极端的特点。

作为巴文化的继承人,重庆人最大的特点是耿直,讲义气,有时候又不免过于粗犷,重庆更多地具有北方城市的气质。作为蜀文化的继承人,成都人最大的特点是温婉包容,善于享受,有时候又不免过于慵懒,成都更多地具有南方城市的气质。而作为一个整体,外界对重庆成都的最大印象则应该是以麻辣火锅为代表的川渝美食。

重庆所代表的巴文化有如山一般粗犷豪迈,成都所代表的蜀文化犹如水一般温润灵动。正是这粗犷豪迈与温润灵动的交相辉映,构成了巴山蜀水间的巴蜀文化。

城市系列(特别篇)- 成都与重庆到底谁更强?

成渝人的共同爱好-麻辣火锅

成都、重庆的今生

首先,从纵向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成都、重庆的经济、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两城的GDP均由数十亿发展到了万亿的量级,在中国经济版图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如果从横向来看,两城的相互比较又如何呢?下面京叔便用具体的数据来做一个对比以作为本文的终结。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口水战,京叔均选用由政府发布的权威数据,并均标明出处(在下文中未标明出处的数据,均来自《2018年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或《2018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城市面积和总人口

  • 城市面积(据百度百科):重庆/8.24万平方千米;成都/1.43万平方千米
  • 2018年常住人口:重庆/3101.79万人;成都/1633.00万人

城市总体经济实力指标

  • 2018年GDP总量: 重庆/20363.19亿元;成都/15342.77亿元
  • 货物进出口总额:重庆/5222.62亿元;成都/4983.2亿元
  •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重庆/2265.5亿元;成都/1424.2亿元
  •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重庆/36887.34亿元;成都/37825.7亿元
  • 全年旅客运输周转量:重庆/905.50亿人公里;成都/1115.3亿人公里

城市教育科技实力指标

  • 985大学数量(据百度百科)
    :重庆/1所(重庆大学);成都/2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 211大学数量(据百度百科):重庆/2所(重庆大学,西南大学);成都/4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 2018年专利授权量:重庆/获得专利授权4.57万件;成都/专利授权57370件

人民生活水平指标

  • 2018年人均GDP:重庆/65933元;成都/94782元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重庆/34889元;成都/42128元
  • 人均期望寿命:未查到重庆数据,据重庆市制定的《健康中国重庆行动实施方案》指出的目标是在2030年达到80岁;据《成都市2018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健康事业发展状况报告》,2018年成都人均期望寿命80.54岁。

以上四类指标中,表征城市规模的两项指标(城市面积,常住人口)上,重庆均大幅领先,表明重庆相对成都应该有更大的潜力(至少在理论上)。表征城市总体经济实力的五项指标中,重庆在三项(2018年GDP总量,货物进出口总额,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上有较大领先,成都在另外两项(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全年旅客运输周转量)上小幅领先,但优势不大,表明重庆相对成都在经济总量上还是有一定的优势。表征教育科技实力的三项指标(985大学数量,211大学数量,2018年专利授权量)上,成都均有不同程度的领先,表明成都相对重庆在科技软实力上有一定优势。表征人民生活水平的三项指标(2018年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期望寿命)上,成都均有较大幅度的领先,表明成都人相对重庆人总体上有更高的生活水平。

总而言之,重庆由于具有更大的城市规模,所以在经济总量上相对成都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成都人拥有比重庆人更高的人民生活水平,而且成都在教育科研上也有一定的优势。其实这种情况和自古以来蜀文化区相较巴文化区有更高的生活水平和更好的人文教育是吻合的。这让人不得不感叹地缘力量的强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成都作为古蜀文化区的传人,在和平时期有比重庆更好的经济人文表现,一点也不让人奇怪。“蜀有相”一向使成都地区在和平时期有更大的优势,比如在盛唐时期,成都便是天下闻名的“花重锦官城”,有“扬一益二”之说,是当之无愧的“一线城市”。而重庆作为古巴文化区的传人,在战争时期往往会有上佳的表现。“巴有将”一向使重庆地区在战争时期有更大的优势,除了前面提到的周灭商,秦灭楚之外,还有在合川钓鱼城击毙蒙古大汗蒙哥,使“上帝之鞭”折于嘉陵江畔的壮举,更别说抗日战争中中国陪都的光辉历史。

不管成都、重庆有多少的恩恩怨怨,也不管成都人和重庆人打了多少的口水账,做为和成都、重庆都有很深渊源的笔者都始终坚信,这只是兄弟之争。如果中华再有危难之时,成渝兄弟一定会携手共赴国难,再现当年数百万川军出川抗日的壮举!

城市系列(特别篇)- 成都与重庆到底谁更强?

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