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8 章邯部秦军横扫各路义军,为何独独打不过项羽义军?

章邯,曾经在大秦帝国最黑暗的时候,像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天际,照亮了咸阳上空。但可悲的是,当他就快要取得成功时,遇上了项羽,最后身死国灭。


章邯部秦军横扫各路义军,为何独独打不过项羽义军?

所谓时势造英雄,秦二世元年九月,陈胜吴广起义军在大将周文的率领下,攻破函谷关,“行收兵至关,车千乘,卒数十万,至戏,军焉。”

函谷关是关中的东大门,也是秦国扼守本土的战略咽喉,战国时期,秦军与关东六国交战各有胜败,但有一个基本的底线,就是从未丢失函谷关。

六国军队始终未能进函谷关一步,也就不能威胁和蹂躏秦国本土!

所以,陈胜吴广的张楚军攻破函谷关,对秦帝国来说,不仅是军事的重大失败,更是心理上的巨大冲击。


章邯部秦军横扫各路义军,为何独独打不过项羽义军?

反之,张楚军攻破函谷关后,军心大振,此后关中八百里平川几乎无险可守。他们沿着渭水南岸的直道快速西进,过宁秦、郑县,势如破竹攻到咸阳东郊骊山脚下的始皇陵附近。

此时的秦军主力远在河套和岭南,谁来抵御张楚军?

关中震动!咸阳危急!

此时征调任何军队都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俗话说,时势造英雄,疾风知劲草,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此前默默无闻的章邯横空出世。

章邯其人,在秦末叛乱之际,几乎不见任何记载,只有零星的记述显示他曾在消灭韩国和赵国的过程中立有军功。

在以耕战立国的秦国,章邯一步一步向上发展,秦始皇扫灭六国后,他进入官僚体系,并得到重用,成为少府——担当宫廷事务的大臣,并负责骊山陵园的工程建设。

在他的上升过程中,丞相李斯显然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重要的骊山陵园工程,由丞相李斯挂名,实际负责运作的却是章邯。

作为大秦帝国的天字一号工程,李斯只有交付给自己的心腹才绝对放心,也才安心。

面对大秦帝国立国以来的最大危机,丞相李斯不出意外的向秦二世推荐了自己的心腹:章邯。

章邯也没有让秦国失望,他以戍卫首都的帝国中尉军为核心,快速动员骊山服役者和刑徒并编入秦军。随即,章邯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击败数十万已经逼近咸阳的张楚军。


章邯部秦军横扫各路义军,为何独独打不过项羽义军?

史书记载,

1、秦二世元年九月,周文率军攻破函谷关以后抵达戏水,与秦军大战,败;

2、十一月,在曹阳(河南灵宝东)与秦军又战,败;

3、十多天后,退到渑池附近,再与秦军战,败,自杀。

击杀周文后,章邯军犹如天神下凡,在十几天之内,从渑池打到荥阳(直线距离约150公里),又从荥阳打到许县(直线距离约110公里),再从许县打到张楚国的首都陈县(直线距离约80公里)。

田臧、李归、伍逢、房君、张贺战死,陈胜、吴广被杀。

张楚国在章邯面前,仿佛纸房子一样被轻松踢破。

接着,章邯又击破诸侯军中最强的齐军和楚军,杀齐王、周市、魏咎。

我只能想到一个词来形容这些一一被杀的:土鸡瓦犬。

章邯军连战连胜之后,遭遇到第一次失败,先后在东阿和濮阳两次被楚军统帅项梁击败。


章邯部秦军横扫各路义军,为何独独打不过项羽义军?

不过,项梁可是纠结了秦汉之际的十大名将中的五个:曹参、周勃、灌婴、樊哙、项羽,一起死磕章邯才将其击败,前来助阵的三川郡守,李由(李斯的儿子)也被曹参斩杀。

骄兵必败,不久之后章邯再次拿出了他夜袭的必杀技,在定陶将项梁斩于马下,成就一生威名巅峰。

此后,章邯留下少量部队在黄河南岸防止楚军西进,主力于秦二世二年后九月北渡黄河,向赵地进攻。此后,秦国两支主力军队会师,大破赵国齐国联军,乘胜攻占了赵国旧都邯郸城。

为了杜绝赵国人再次反抗的可能,章邯下令平毁邯郸城墙,将居民强行迁往河内郡。

不久,章邯与王离进行了任务分工:王离追击赵齐联军进入巨鹿郡,将其包围在城内;章邯军则留在河内和邯郸郡掩护粮道,确保敖仓的粮食源源不断运往巨鹿前线。

章邯的意图就是:围点打援,如果六国援军来,则加以歼灭,如果不来,则等城中粮食耗尽再轻松攻克。


章邯部秦军横扫各路义军,为何独独打不过项羽义军?

但只能说章邯猜对了开头,没有猜对结局:他输了。

项羽在破釜沉舟渡过漳水之后,奇迹般地击败王离三十万北部军、逼降章邯二十万秦军。

章邯为什么输给项羽?

其实,章邯在战场上并未输给项羽,那么,可以换个说法:章邯为什么投降项羽?

这是一个很大的谜团,司马迁语焉不详,在秦始皇本纪和项羽本纪都说成是皇帝二世昏庸,大臣赵高专权,逼反了最后一个忠臣加军神章邯。

但在秦始皇本纪的末尾,太史公评论里,却又说是“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在这里,章邯又变成了居功自傲要挟皇帝的乱臣贼子。

这样的前后矛盾,白纸黑字写在《史记》里面,各位可以自行翻阅。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矛盾?

因为章邯为何会投降,司马迁也不知其所以然。

我们知道,王离是灭楚大将王翦的孙子,蒙恬被杀后的北部军统帅。据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王离为武城侯,列侯是为二十爵之最高一级,金银,紫绶,位上卿。而章邯的名字,此刻还没有出现在历史记载中。此后,到秦二世二年才第一次出现,官职为少府,九卿之一,银印,青绶。可见品级远远低于王离。

北部军是秦军三大主力之一,原先由名将蒙恬带领在北部长城沿线抗击匈奴,人数共有三十万之众。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秦朝中央政府除了留下部分留守部队以外,其他主力全部紧急调回内地用于扑灭六国起义。

北部军主力的覆没,无论是对于秦朝,还是章邯来说,是一记非常沉重的打击。

能征善战的北部军团为何覆灭?近在咫尺的章邯军队在干吗?为何不去救援?


章邯部秦军横扫各路义军,为何独独打不过项羽义军?

按照《项羽本纪》,项羽先打败王离,再打败章邯。但是,在《陈余张耳列传》中:项羽是先攻打章邯军,章邯撤退以后,邯郸城下的王离军队成为孤军,从而被诸侯围困,最后全军覆没。

秦将王离包围巨鹿,他的南面是秦将章邯的20万大军,再往南才是漳水,漳水再往南才是项羽。项羽要想包围王离,首先要北渡漳水,然后还要穿过章邯20万大军的防地。按照军事常理,项羽的作战步骤应该是以《张耳陈余列传》为准,因为只有先击败外围的章邯,才能去围攻王离。

《孙子兵法》说,“十则围之”,项羽渡过漳河的全军也就六万人左右,项羽以漳水河南岸区区几万人,如何能包围王离两个月并将其消灭?更何况王离的南面几公里处还有章邯的20万大军。

项羽如果真正蠢到散开兵力包围王离,结果必然被章邯、王离两支大军分割消灭。可是实际却是:章邯始终没有离开过棘原城,根本没有全力以赴坚守漳河北岸一线。否则项羽就是破再多的釜,沉再多的舟,恐怕也无法轻易渡过漳河。

也就是说,在秦国精锐部队北部军王离被包围直到最后失败,章邯在很奇怪的观望!


章邯部秦军横扫各路义军,为何独独打不过项羽义军?

按照《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秦二世二年九月,王离军围赵王于巨鹿。十月,章邯才在李良的引导下,北入邯郸。十一月,项羽渡河作战,王离却是在两个月之后的秦二世三年端月投降。

从王离包围巨鹿到失败,期间有五个月的时间。

章邯为何从能征善战,人挡杀人变成坐视友军被灭?

还原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期间,远在咸阳的秦国朝廷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故:

当章邯率军北上巨鹿包围齐赵联军的同时,松了一口气的秦国君臣上下开始追究责任:

“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

秦二世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在赵高的煽动下称:

今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毋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去疾、劫曰:“将相不辱。”

他下令将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一起治罪并下狱。

最后,右丞相去疾、将军冯劫自杀,李斯被下狱,腰斩于咸阳郊外,族灭。

李斯是在秦二世二年,七月被杀的,消息传到巨鹿,身为李斯心腹的章邯傻眼了。

他很担心自己的命运,派司马欣前往咸阳活动。然而,赵高不肯接见司马欣。

在章邯首鼠两端的同时,王离军团覆灭,赵国将领司马卬和申阳已先后南下攻克了河内和河南郡,切断了章邯的退路,章邯已经无法再退回关中,联军对章邯形成了战略包围。

于是,章邯最终在实力占据明显优势的情况下,选择了背叛自己的祖国。

要知道,项羽在同意接受章邯的投降之前,曾经召集军官们统一思想:“部队粮草不多,我想答应他们来订约。”

否则,章邯是杀害项羽叔叔项梁的罪魁祸首,以项羽的性格,如果不是部队粮草不足,如果不是因为章邯部的战斗力太强,无法从根本上战胜章邯,项羽岂能轻易答应章邯投降?

尽管如此,项羽及其部下还是对章邯的二十万部众充满了仇恨与敌视。不久之后,在新安城南把他们全部坑杀。


章邯部秦军横扫各路义军,为何独独打不过项羽义军?

这二十万子弟兵,并不是此前的骊山刑徒,而是关中卒及新征秦人。

一句话,都是关中父老的嫡亲子弟。

章邯把他们卖的太惨了。

所以,尽管章邯被封了一个王,但几年以后,刘邦率军从陈仓进入关中时,众叛亲离大失人心的章邯再也无能为力。

因为他的生命,从他投降那一天就已经结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