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8个月烧完18亿,呆萝卜为什么还是倒闭了

8个月烧完18亿,呆萝卜为什么还是倒闭了

永远别低估生鲜的烧钱速度

01

2019年最后两个月,生鲜赛场死亡名单上,又多了两家。

今年6月才宣布完成6.34亿A轮投资,并在9月入选胡润中国潜力独角兽榜单的“呆萝卜”,在11月爆发资金链断裂危机;随后,社区生鲜“妙生活”被曝出已于上个月清算完毕,一声不吭地离开了战场。

今年倒下的生鲜电商企业还有很多,细究其中原因,“永远别低估生鲜的烧钱速度”,成了这个行业的一句箴言。

有“电商市场最后一片蓝海”之称的生鲜电商,终于在2019年初再次沸腾起来。借着新一轮的互联网买菜热,踏踏实实深耕市场,在合肥市场开跑了三年的呆萝卜成为了生鲜市场不可小觑的黑马。

02

进入12月,杭州的气温已经跌到了10度。

短短几个月,故事情节的发展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呆萝卜就这样突然地跌了跟头,留下消费者、合伙人、加盟商的惊慌失措和四处维权。其中有加盟商对媒体表示,呆萝卜资金链断裂后,不仅门店开不下去了,他们所缴纳的15万元保证金和房租也无法赎回。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生鲜电商是否真的是一个伪垂直领域?为何从2016年到2019年,进入的创业者是一波接一波,倒下的创业者也是一批又一批。为何这些背靠互联网大佬的生鲜公司始终卖不好菜?

03

成本高,毛利少


生鲜电商的关键在于保住这个“鲜”字,这就要求企业拥有全产业链的整合能力。

而事实上,在运营环节中,成本、仓储、运营、物流、品控、技术投入都是难以降低的必要成本。一款生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历无数个环节,走过漫长的链条,其中物流、损耗、包装等环节中的消耗巨大。

据业内人士透露,生鲜电商的成本占总价的30%-40%,而生鲜电商的毛利才10%-20%。

对于用户习惯的培养,也不是一件容易事。以青年菜君、小农女当年失败结果来看,将目标群体完全定位在工作繁忙的白领,是不可行的。要知道,不论是传统菜市场还是商超,买菜主力人群都不是白领,放到生鲜电商,也是同样道理——要吸引这部分人群,平价、方便、新鲜缺一不可,这便又回到了开始问题,如何整合全产业链的资源,如何找到品质与成本的平衡,尤为重要。

烧钱模式不再被看好

今年暴雷的数家生鲜电商平台,根本原因无非是资金链告急,背后一个更加严酷的真相是,资本对生鲜行业的态度发生变化,他们开始捂紧“钱袋子”。

资本的态度越来越谨慎, 首先是不再看好烧钱模式。长久以来,生鲜电商玩家习惯了烧钱抢市场,投资人也要追求回报率,创业者必须拼命往前跑,一面不盈利一面还要不断扩大规模。由此引发的资金链断裂事件不在少数。

盈利模式尚在探索

生鲜行业的商业模式易被模仿,面对如此蓝海,迅速扩张、抢占先机成了众多企业的发展第一步。只不过,脚步太快,盈利却没跟上的后遗症很快就显现出来,融资一旦跟不上,就全盘乱套,在B轮融资进来之前,呆萝卜已经成了空心萝卜。这不仅是呆萝卜的现状,也是以往无数生鲜电商创业公司倒下的原因。

所以,无论是到店还是到家,业态是表象,最终还是会回到解决如何挣钱盈利的本质问题上。万亿市场说到底只是一个数字,但生意不是。生鲜玩家们一心只想继续扩大交易规模和提高效率,却都完全忽略了做出差异化的供应链提升毛利。

04

上帝欲让他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有人说,杭州的秋天只有两周。在迅即的秋天之后,迎来的,将是严寒,这也是呆萝卜的真实写照。

生鲜行业的终局和出路到底怎么样,现在还看不清,但这个行业在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间,推翻了某些不理智的模式。生鲜赛道最终不太可能出现一家通吃的情况,但它已逐渐发展为流量巨大的“线上菜场”,接棒外卖成为本地生活第二战场。一场大战开始,拐点尚未出现,先活下来才比较重要。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