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建盏名家叶礼忠:半生磨一技,传统工艺代代相传

作为茶文化世代传承的载体,建盏烧制的每一步都蕴含着我国古代匠人的无数心血,正如《诗经》中所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工匠打磨器物为喻,更加体现出匠人在制作器物时所秉承出的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自建国以来,为了使前景黯淡的建盏重现昔日的荣光,我国也涌现出了许多技艺非凡的匠人对建盏烧制工艺进行孜孜不倦的探索,而建盏名家叶礼忠便是其中一位。

建盏名家叶礼忠:半生磨一技,传统工艺代代相传

1.代代相传的工艺,是本该承担的使命

叶礼忠出生于水吉镇南山村的一个陶艺家庭,其祖上三辈都从事着与陶艺相关的工作,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叶礼忠从小就对建盏烧制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生于、长于建盏发源地也为他之后踏上建盏烧制道路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1962年,刚满15岁的叶礼忠跟随父亲来到建阳瓷厂当起了学徒,从烧制建盏最基本的步骤开始学习,一个看似简单的拉胚环节就能够让叶礼忠坐在转盘前进行反复无数次的练习。

建盏名家叶礼忠:半生磨一技,传统工艺代代相传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叶礼忠就掌握了拉胚的技巧,在他的手下,泥胚总能变化出各种惟妙惟肖的样式,几年后,叶礼忠又成为了技术小组中的一员,专门负责瓷器模型的制作。1979年,为了恢复早已失传的建盏烧制工艺,中央美院联合省博物馆等组成了攻关小组,叶礼忠在小组中则负责拉胚,经过了两年夜以继日的探索,终于在1981年成功烧制出了兔毫盏,中国的建盏复兴大业也因此迈出了一大步。

建盏名家叶礼忠:半生磨一技,传统工艺代代相传

2.为建盏声名远播呕心沥血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尽管已经成功烧制出了兔毫盏,但大多数对建盏依旧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就算是成功烧制出的精品建盏都很难被卖出,建阳本地能够真正掌握建盏烧制技艺的人也是少之又少,再这样举步维艰的状况下,叶礼忠只能私下继续潜心研究建盏烧制工艺,这一研究就是近二十年的时间。即使是后来退休,叶礼忠心心念念的依旧是祖辈传承下来的烧制工艺,年近不惑的他便在一家陶艺工作室中工作,一边干活,一边继续磨练自己的技艺。

建盏名家叶礼忠:半生磨一技,传统工艺代代相传

后来,仿制建盏的市场不断扩大,叶礼忠也深知自己发扬建盏的时刻即将到来,2008年,他终于如愿以偿的开了一家真正属于自己的建盏工作室,此后更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兔毫盏的研究中。由叶礼忠烧制出的兔毫盏,不仅纹理清晰,而且具有极强的立体感,釉层肥厚浓郁极具光感,颜色赫亮如漆又不失古朴大气,总能让观者一眼便被其所吸引。

建盏名家叶礼忠:半生磨一技,传统工艺代代相传

此外,叶礼忠还精心研发出了蓝兔毫、金兔毫以及银兔毫等系列产品,深受国内各界人士的认可和追捧,每烧制出一件兔毫盏,叶礼忠还会在底部落下"忠"字的落款,也无一例外成为收藏家门争相收藏的对象。

建盏名家叶礼忠:半生磨一技,传统工艺代代相传

3.寡淡少言却始终用行动在证明

叶礼忠投身于建盏研究事业五十多年来,给外界的印象一直都是位不善言辞的大家,人人都赞他为建盏呕心沥血,殊不知亲眼所见比口耳相传来的更为震撼,他所有的功绩都在一点一滴的行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叶礼忠店门口的博物架上,盏、笔筒、香炉等一系列兔毫产品让人眼花缭乱,啧啧称奇的同时细细品味又都体现着古朴厚重之感,我们仿佛还能从这些作品中品味出古代建盏所留下的余韵。

建盏名家叶礼忠:半生磨一技,传统工艺代代相传

虽说叶礼忠大师一直致力于对传统建盏烧制技艺的研究和探索,但其本身也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他最新研制成功的"紫气东来"兔毫盏就是最好的证明:紫色的釉面和金色的兔毫纹理交相辉映,温润如玉又不失典雅华丽,紫色在我国古代象征着祥瑞之气,将古人留下的美好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建盏名家叶礼忠:半生磨一技,传统工艺代代相传

从15岁正式接触建盏行业,到如今在建盏界中闯出一方独属于自己的天地,叶礼忠用了五十多年的时间来完成和巩固,昔日怀抱志向的青涩少年经岁月的洗涤早已成为两鬓斑白的老者,但他心中对建盏研究的热情却始终没有变。而叶礼忠的儿子叶智慧也继承了其父亲研究建盏烧制技艺的事业,研究建盏的路任重而道远,幸好代代传承,技艺绵长依旧后继有人。


有关于建盏的任何问题,可以后台私信笔者,笔者将会第一时间为你解答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