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九千岁”明朝魏忠贤是有过错,但这大功劳是你所不知道的?

说起明朝的太监,我想大家脑子里第一个浮现的就是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当时朝野上下一度流传着“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的传言。

“九千岁”明朝魏忠贤是有过错,但这大功劳是你所不知道的?

魏忠贤1568年出生,祖籍河北沧州,原名是李进忠。年轻的时候他就是一个街头小混混,整体坑蒙拐骗偷,还非常好堵,也是因为赌输了无力还债,才一怒之下就自宫后被选入皇宫当差。此时还是在万历朝,他也还只是一个刷马桶的而已。

由于当时还是皇孙的朱由校亲生母亲早亡,所以一直都是有乳母客氏哺育喂养长大的,因此朱由校非常的依赖客氏。魏忠贤通过这一次的机会,接触到了客氏,与此关系更是飞速发展成为对食。也因为客氏的关系,魏忠贤进入到了朱由校的视线,才开始平步青云,从一个刷马桶的底层小人物逐渐变成一个权倾朝野的“九千岁”。

现在不管是小说还是影视剧甚至不是历史资料,凡是涉及到魏忠贤的,都是这个大反派出现,彷佛他的存在他的祸国殃民就是为了衬托当时皇帝的昏庸,朝廷的腐败,锦衣卫的凶狠,大臣的忠诚,江湖儿女的爱恨情仇。难道他就是好的一面吗?有肯定是有的,之后被一些记录的人刻意的忽略,甚至丑化。

你想想他一身的政敌是谁,是东林党,是这些文人这些“饱学鸿儒”,魏忠贤掌权的时候这些一直无法翻身,所以等他死后,你想青史留名那是不可能的,少摸黑你一下都是烧高香了(类比在清朝的史学家们写的明史一样,明朝的皇帝除了朱元璋和朱棣就没有一个正常的一样)。

任何一个人都有两面性,亦正也亦邪;对于他的过错怎么祸国殃民怎么令人发指,不用我说,谁都能列举出来一箩筐。下面我们来说说他的正面,他为大明朝做了哪些贡献;

“九千岁”明朝魏忠贤是有过错,但这大功劳是你所不知道的?

一、对内政经济方面

万历朝末期国库空虚,在天启朝魏忠贤掌权后,在他的带领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后,虽然他没有少给自己捞银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国库一点一点的得到了充足,同时没有拖延百姓的赋税。他让明朝这台大机器得以安稳的运行。他最大的一个贡献就是制定合理的财政税收,明末,天下金银、尽聚三吴,针对工商业、对外贸易发达的江南地区,从新设立了万历末年被东林党废除的工商税、海税;但他没有给农民加赋,出身社会底层的魏忠贤在河南遭灾时,还能免除赋税,从内库拨款赈灾;在放火烧了东林书院后,几十年未曾修过的黄河水道,开始修建;而且专门找东林党人投资的“垄断企业”收刮。

能够给到一些需要支持的人,给你很好的支援,比如各种军备武器,除了红衣大炮:还有地雷、火铳、火棘莉、炸弹等等火器;才能筑城修墙养马。(努尔哈赤就是被红衣大炮给炸死的),能够军队很好的后勤供给,给士兵是军饷,这些都是需要真金白银的支出的呀,如果没有哪些财政政策,国库没有钱,谈何支援前线。

如果没有钱,如果才能扳回辽东战场的颓势,抚平北方农民因灾造反的危机;跟前辈王振之流比起来,不得不说魏的才干确实高出了一大截;即使跟一般的内阁大臣比起来其实也有卓越之处;抛开党同伐异这些朝堂政治不可避免的“错误”不讲;魏忠贤至少是个效率极高的注重实用主义的干练能人。

然后魏忠贤死后,东林党人重新掌权后,废除了一切对于他们不利的政策,比如:切身利益相关的工商税、海税,从而明朝的大部分税收不是从江南富户或者企业征收了,而是转移到西北的老百姓身上。结果百姓没钱交税,只好铤而走险了造反了。对中西部的旱灾置之不理;富庶东南的税收废除,却派军队到贫乱交加的西北旱灾区加赋、征税。结果不仅百姓没钱交税,连吃饭都成问题,最后也只好铤而走险造反了。

“九千岁”明朝魏忠贤是有过错,但这大功劳是你所不知道的?

二、对外军事部署就用人方面

魏忠贤掌权时,明朝政府抵御辽东后金的入侵还是比较给力的,大有光复辽东之势。

有以下几点看出来:

在前期他能够听取建议,知道辽东和京师的唇亡齿寒的厉害关系,对于只是在山海关防御的决策给予否定,支持孙承宗主动向辽东推进的战略部署,后期袁崇焕任辽东督师,虽不能说他有多么的器重袁崇焕吧,但是从他们来往的信件上可以看出来,至少他们是有好相处的,魏忠贤对于袁崇焕的军事是给予支持的,基本没有掣肘,所以袁崇焕的那几次辉煌的战役也都是在魏忠贤时期发生的。

当时明军的情况是:

1、关宁铁骑不用裁员,军饷仍可足量正常发。

2、皮岛军队不用精简,收入来源也是稳定的。寄居海岛的毛文龙进行黑市贸易、抢掠朝鲜边民商旅,本着中庸之道,基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毛文龙也算干吏,积极进取,开拓了旅顺-义州一线的东江军镇,不断骚扰后金盛京以东的城池;授毛文龙“钦差平辽便宜行事总兵官征虏前将军左军都督”和尚方宝剑,人心笼络绝对到位,搞得毛文龙热血沸腾,誓死巩卫皮岛、朝鲜本土。

3、盛京的西面,从宁远至锦州,本来荒凉破败了十年的城池一座座重新修葺一新、再次拔地而起;明军的火铳、战车、地雷、炸弹配备齐全;红衣大炮这种奢侈品也都搬上了宁远、锦州的城头。

能有这些也都是因为魏忠贤的经济税收政策,国库里有钱了,才能这样豪气!

魏忠贤掌权的时期也几乎与关外捷报频传的时间是同步的,比如:

1、宁远大捷大炮轰伤努尔哈赤。

2、宁锦大捷明军多次重创皇太极。

3、丁卯之役,毛文龙在朝鲜拼尽血本击退阿敏数万八旗军,阻止了阿敏当朝鲜王的梦想。

4、使得 皇太极东奔西突累到吐血也没捞着什么好处,只能龟缩在盛京。

但是魏忠贤死后,辽东的形势再次退化到了万历末年的水平并持续恶化,于此同时国内财政也开始恶化,加上崇祯皇帝疑心重,且在是议和还是开战的意见中间摇摆不定,先是抛弃了孙承宗,然后将袁崇焕凌迟。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没了能率兵打仗张的将军,下属官兵们只能干瞪眼,辽东的关宁防线也由强转弱、节节败退的局面再难挽回。

反过来看北京城的朝堂上,东林党掌权后提议裁掉占用开支很小的驿站,陕西的李自成作为驿站职员的铁饭碗工作瞬间丢了,职业的他没有饭吃还整天无所事事。那就只有造反这条路了!于是跟了闯王高迎祥,后来高迎祥被陕西总督孙传庭、三边总督洪承畴合谋逮捕后斩头了。

李自成就变成了闯王,孙传庭打的他只剩18骑逃往荒山。凯旋的孙传庭因直言谏阻“秦军”北上蓟辽,得罪崇祯皇帝以恃骄之罪被革职下狱,而讨崇祯喜欢的圆滑的洪承畴却升任任蓟辽督师。被下狱的孙传庭以死明志!而得宠的洪承畴最终却成了叛臣贼子投降了后金。

再看西北关外,李自成入关中后,取长安,北上轻易击破太原、大同等军事重镇,直到百万民军围困北京时,李自成仍然承诺要三百万银子,封个王就退兵,并答应帮崇祯剿灭满清!可此时满朝官员一个个哭穷却没一个愿意出钱的(最后却被李自成搜刮成七千万两)。

崇祯终于明白了,他怒了,国家居然毁在这群“吝啬”官员之手!其实在李自成攻克北京近郊时,崇祯先是听太监曹化淳评价:“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然后又想到十七年前兄长天启的临终嘱托:“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已经有所悔悟,于是秘密收葬魏忠贤遗骸,专门祭奠之。只可惜大厦将倾,悔过已晚。崇祯以“惊人的愚蠢”对议和条款加以拒绝!1644年三月十九日,城破,崇祯吊死煤山(现景山)。临死前崇祯哀叹“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喷出了“虽朕薄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也!”之类的话

“九千岁”明朝魏忠贤是有过错,但这大功劳是你所不知道的?

所以明代的财政危机早早的从嘉靖朝发端,万历朝放大,到了天启末、崇祯初已经烂到根子里了!把所有罪过嫁祸于一个姓魏的太监头上,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牵强附会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