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江西2018年秋季开始执行新课标,高中要新增德、法、西语课,学生负担会不会加重,你怎么看?

檸檬185286381


2018年5月20日,江西省教育厅转发了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从2018年秋季起开始执行换句话说,从下学期开始,江西孩子上高中就用新方案了!

三大主要变化:

1、高中新增德法西三语种:新的课程方案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其中一个变化是,在保留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2、高中增设自主选修课程: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类,并调整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144个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

3、重新修订14门学科课程:最新出炉的课程标准则对14门学科课程进行了重新修订,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通过主题活动、动手实践等,使课程内容实现结构化和情景化,另外,结合学科特点,融入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最新成果,实现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比如,历史课程设置“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专题;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数学等课程要求学生学习了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相关内容。

那么,如此改革,是否会增加学生负担?教育部回应:


这次高中课程修订完以后,在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依据:第一,传统文化教育不是简单地开一门课,要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全科渗透,结合各学科特点,有机地、自然地把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融入进去;第二,要用“量”为教育打上中国底色,语文课标里要求课内必读书目中,传统的经典作品必须应占1/2以上;第三,要求更高,不是简单的知道,要从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汲取营养,真正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

另外比如历史课程中文化方面的学习,站在世界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华文化的贡献,角度不一样了,要求也不一样了,所以要求也要有所提高。


再如,语文背诵篇目的增加,是在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上,对加强传统文化的具体落实。

这样改革,是好是坏,大家可以自己评价了!


江南都市报


2018年秋季起开始执行新课标,普通高中学生需要修满144个学分才能毕业。

也就是说从今年下学期开始,江西孩子上高中就用新方案了!

新课标是啥呢?

课标意思是课程标准,它并不直接作用于高考,主要是对教材编写和教学的影响。所以,具体篇目如何变化,涉及高考的相关制度等改变,还是要看教育部和各省的具体规定。上一次的课标修订是在2003年,至今已有15年。



新的课程方案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

高中在保留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

高中增设自主选修课程

根据新方案,普通高中三年,学生必须修满144个学分才能拿毕业证书。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必修课程占了88个学分。

重新修订14门学科课程

古诗文背诵篇目从14篇增至72篇。


这次的高中课程修订,在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自信。让学生从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汲取营养,真正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课程上提高了部分学习要求,鼓励学校创造条件开设第二外语,课业负担按照文件来看,是有增重的,但是给学生的自由空间也变大,各个科目的融合也更多,对学习知识的把握要求也更高,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