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河南洛阳:我国姓氏的总发源地,客家人的祖籍地


洛阳又称雒阳、雒邑、京洛和洛城,因境内有伊、洛两水,也称伊洛。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

洛阳是河南省辖地级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

以洛阳牡丹、龙门石窟和白马寺等历史文化遗产闻名,被称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周公在洛水北岸修建了王城和成周城,史称成王“初迁宅于成周”,“定鼎于郏鄏”,曾迁殷顽民于成周,并以成周八师监督之。当时洛阳称洛邑、新邑、大邑、成周、天室、中国等,亦称周南。

唐代自高宗始仍以洛阳为都,称东都。武则天光宅元年始,改东都为神都,对都城进行扩建,修建了明堂、万国天枢等。

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以更大的规模开凿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像龛便是盛唐雕刻艺术的辉煌代表。

夏、商、西周、东周、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朝以洛为都,洛阳成为中国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宋以洛阳为西京,置河南府。

中华文化的主题是黄河文化,黄河文化的中心是中原文化,中原文化的核心是河洛文化,九朝古都洛阳正处于河洛文化的腹心地带,是中华文化和中华姓氏的总发源地。

洛阳不仅是全球华人的文化之根,也是其祖脉所系,“根在河洛”已成为遍及全球的客家人的一致认同。

中原地区是200个大姓的发源地,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不断向外迁徙,其中有历史记载的就有五次大规模南迁,因居官、经商、流放、戎边、避灾祸躲战乱的迁徙者不计其数。

在南迁的人口中,一大部分成为“客家人”现在有一亿两千万之众,广泛分布在南方各省和台湾、香港。有大批的客家人现已定居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南方各地都有以洛阳命名的村镇和纪念性建筑,客家人在生活中仍然保留了许多中原人的生活习俗。

客家人的堂前仍挂着“河洛先声”、“根在河洛”、“魂系中原”等思恋洛阳的堂训铭言,客家人都把洛阳当成自己的老家和祖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