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回家过年,你看到今年的农村和去年相比都有哪些变化?

新大风歌


人越来越少了,因为在农村生活的基本都是老人了,年轻的基本都搬到城里了,再也没有儿时的热闹了


俩点一线哥


回家过年的感觉农村和去年相比有哪些变化?说句实话,生我养我的热土是吉林省德惠市。我的父母祖辈也都在这个热土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所以说每年回去的感觉都是很亲切,感觉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得到了变化。过去回到农村的时候,我大姨都要把外面冻着的鸡鸭鱼肉拿出来用水化上。然后中午的时候就把苞米杆子都拿进屋来把火生上,这时候大铁锅炖菜就开始做了,想一想那时候真的是很惬意很亲切。可去年回到这个农村就不这样了,过去回到农村不用脱鞋穿鞋就往屋里进。这回可不行,这回姨去院子里就看到了翻盖的大瓦房,明亮宽敞,进屋的时候也像楼房一样,把鞋脱下来放在走廊里,然后换上新拖鞋。屋子里面安了卫生间,而且还有手机外放什么的,总之一副城里的生活样子,所以说现在跟城里越来越近了,跟城里的吃喝玩乐越来越接近了,我本想中午能在大姨家吃一顿铁锅炖的家常味道,但是我的小嫂子早早的就在饭店定个桌。我嫂子说现在谁还在家里吃啊?饭店做的饭菜味道又好又省事儿,咱们去那吃多好啊!


农村的变化起源于人们收获收入的提高。我觉得农村的变化就是社会的进步。就是人们生活提高的表现,就是丰衣足食的幸福日子,所以我说在农村的日子,日日夜夜都是在潜移默化的改变。变化着,但是我们很习惯很享受这种生活,所以说现在农村生活城市化不是什么口号,而是现实了。


伊春美食美客


有幸能回答这个问题

今年的农村变化确实很大,土地方面都给那些包村干部,遗憾的是没有收入,种出来的水果蔬菜卖不出去都坏掉了。

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真正实现了村村通,开车走路没那么脏了,记得以前没水泥路下雨天只能穿水鞋出门,不然一出门鞋子就脏,骑车车的轮子全是泥巴。

大家都搬到公路边,很多原本很热闹的村现在成了没人住的空村,房子周围长满了杂草,看着有点吓人。

去年没有搬到公路边的今年都搬到公路边了,去年搬到公路边的今年盖了两层楼房甚至三层楼房了。

去年还没买车的人今年开着新车回家,他父母都乐开花了。

去年还没找到女朋友的今年带着女朋友回家过年办酒了。







农村张琳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每年都有回老家过年,我的老家在农村,这几年的变化都挺大的,尤其是今年和去年的变化最大。

首先介绍一下我家乡的情况吧,我的家乡位于福建的一个偏远山村,那里是福建最贫穷的村庄,但是环境、空气都特别好。

这几年会产生变化首要原因就是国家政策,扶贫政策极大程度的改善了家乡的贫困程度。

外在的变化体现在两点:

一、去年家乡还处于基础建设当中,今年回去一看,民宿、旅游区都已经建设完善了,风景更加的美丽了。

二、曾经普通话不怎么会说的农民们,现在也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了。

三、农民们的幸福感更强烈了。



山村南墙


农村年年都有变化,这是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人不得不认可,那么今年同去年相比较有哪些变化呢?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首先是砖房增多了。去年过春节时我村和我周围的几个村子边上还有土杯房,房顶上的瓦片支离破旧的,墙面上的泥皮也掉得破栏不堪,墙壁和墙脚上不是堆放柴草,就是石头和瓦片。今年都变成了砖房,院子的围墙也是砖头砌成的,而且里外粉刷得的洁白,墙头砌上了琉璃瓦。墙周围没有柴草和碎石瓦片了。

第二,私家车增多了。今年腊月份我赶集时发现,乡镇的农贸市场上,停着两长行各种颜色的轿车,占据了大半个街道,阻碍了交通,步行的人都得绕道,摩托车、电动都位置放了,经打听,今年年轻人买私家车的比往年增加增加了,有的家门口没地方停放,就只好停放在村子的文化广场上。

村上有了环卫工。今年村上的主要道理上,没有了垃圾,被打扫得十分干净,村民也懂得环保了,不乱倒垃圾了,原来在村上的十字路口,都放着四五个垃圾箱,每天专门有车辆来回收垃圾,村民只要把自家的垃圾倒往垃圾箱就可以了,村道的垃圾有环卫工打扫。

每年进入腊月份,村上的麻将馆就

人来人往,乐意不绝,年轻人一年外出打工挣下的幸苦,回家后,部分输给了麻将馆,闹腾的家庭不和谐,今年随着国家扫黑除恶的不断深入,关闭了麻将馆,村民可以放心的过大年了。


用户自知自爱WWW


其实农村里过年一直在变化,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大家都住的土墙瓦房或者茅草屋,但是每年过年都是开开心心的,很热闹,如今家家户户是小洋楼,但是年味正在消失,特别是到了过年越来越冷清,回不去的家乡,回去已不是原来的模样。


老家几十年的变化

  •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这里是典型的人口大县,总人口应该在150万上下,地形以丘陵为主,早些年我们很小的时候,农村的房屋主要是以土墙瓦房为主,有个别的人家住的茅草屋顶的房子,不过墙还是土墙,乡下的小路都是泥巴路。
  • 我出生于1979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我的年龄也在一年年长大,基本上也见证了老家的变迁,我们小时候农村除了广播,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后来村里有了第1台黑白电视,家家户户都跑到那里去看。紧接着就有了第2台第3台。
  • 我记得我们家买电视的时候是买的第3家,村里很多人每天晚上到我们家来看电视,而在农村通电再到后来买电视,这之前,其实农村照明都用的煤油灯,交通工具方面,那个时候仍然是走路为主,直到后来大家开始骑自行车,家里面有一辆自行车也是一件很牛的事。
  • 然后再到后来变化就越来越快了,道路越变越宽,开始有了摩托车,有了座机,家家户户也有电视,再到后来,彩电,无线座机,座机,手机,数字电视,液晶电视,到如今宽带自来水,水泥路,天然气,除了医疗,就业,教育各方面不如城里方便,在很多方面其实已经在逐渐和城市靠拢,许多农民家里面也开始有了小车。


农村年轻人的流向

  • 早些年农村里面年轻人读小学,也不觉得文化水平有多差,再到后来初中开始普及,那时候能读中专或者师范学校,感觉在找对象的时候都有优势。如果父母是工人,孩子们能顶父母的班,一个月有100多块钱一月,有铁饭碗,拿国家工资,就好像如今的高富帅,姑娘们都愿意嫁给这样的人。
  • 那时候年轻人还是住在农村,再到后来开始出门打工,我记得我们家乡打工的人主要都是以搞建筑为主,北京上海河北广东新疆这些地方到处跑,然后逐渐的人们开始进入工厂打工。最开始流行的就是往广东跑。我当初去的也是广东。等到我们很少出去打工的时候。全国很多地方都发展起来了。比如江苏也成为很多人进厂打工的一个目的地。浙江就更不用说了。
  • 年轻人到处出门打工,赚到的钱到农村家里面修了房子,最开始修房子是主流,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农村的房子看起来哪怕是修成小别墅,在姑娘们的眼里,农村的房子已经不再是房子,所以小伙子们为了娶老婆,拼命的赚钱去城里买房。还有些在外面打工或者读书的人,习惯了外面的生活,也就顺带把户口迁到了外地,把房子买到了外面。
  • 所以在平时农村都是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为主。真正愿意在农村居住的都是一些中年人老年人。而那些在外面买了房子的,也最多每年过年的时候回家陪老人过年。但是前些年吧,大家还是每年都会回到家里面过年的。不过这样的情况也逐渐的一去不复返了。愿意回家过年的越来越少。

今年过年有啥变化

  • 农村过年其实逐渐逐渐的每年的这变化,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年味越来越淡了。孩子们越来越不愿意回家了。也许是感觉平时生活就挺好的了。也不愿意回家去吃那一餐饭了。也许是不愿意千里奔波,生疲劳死,吃了那一餐团圆饭,又往外跑,所以干脆就不回家。
  • 记得前几年农村过年都还挺热闹的,不管是坐火车,坐飞机回家。也或者自己开小车回去,大家人人在老家过年。包括前年都还是这样子的。如果一大家人有几兄弟。今天在老大家团圆。明天在老二家团圆。后天在老三家团圆。一大家子热热闹闹,挺好的。
  • 去年我没有在家过年,我不知道去年的情况。但是今年明显变化很大。虽然村子里面也有好几个开小车回来。但是大部分年轻人都选择了在外面过年。很多人已经在外面买了房子。过去是年轻人回老家过年。如今是年轻人让老人坐车到他们那里去过年。当然有些就在县城,有些就在市里,有些就在成都。还有些选择让父母劝你奔波去外省过年。
  • 过去在农村,我们村里面有几家是有4个兄弟姐妹的。每一家团圆一天,再加上爸爸妈妈家团圆一天。所以每年从25左右就开始放鞭炮过年了。可是今年再也听不到鞭炮声(也不是听不到,而是很少)除了祭拜先祖,每天中午吃饭的时间很少有鞭炮响。也看不到几家人在家。很多人都到城里面和儿女们团聚去了。
农村老人已老,农村却留不下年轻人的身影,我们这种40岁刚跨入中年的人算一辈人,我们的父母这一代算一辈,现在农村的荒地越来越多。农村孩子种地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甚至是80多岁的老人。等到我们父母一辈不在了。像我们这么大的人还愿意在农村种地的很少。除了如今一些在农村搞种植和养殖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比我们小的年轻人基本不会再留在农村。可以想象以后闲置的土地将会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条件所限,不是每一个地方都会有人来流转。所以不管是种地的还是留在农村生活的,年轻人都会越来越少,过年将会逐年冷清。

山下有朵鸡肉菌


每次回家过年都有新的收货,家乡都有好的变化。

第一 人的思想观念越来越高了,以往我发现在农村过年时,猪肉是卖的最好的,而今年在逛年集时发现牛肉 羊肉 鱼 卖的特别好(也是我们家的亲身经历)。农村人对生活多样化的追求也在逐步变化,进步。

第二 堵车的现象原来在城里才有的景象,今年回来大街上大大小小的汽车🚗排起了长龙,堵的水泄不通,有本地车牌号的,也有外地车牌号的,景象非常热闹。这种景象让我想到十多年前,大街小巷都是摩托车的景象。好时代下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都过上了小康生活…………






伏牛浅醉


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要说今年和去年相比有什么变化,我觉得都差不多,现在的生活水平都很好了,来说说和以前的比我觉得会比较有意义!

生活在农村的朋友都知道,现在过年的年味是一年不如一年,也没什么意思了对于过年,很多人都说现在过年没有了当初的年味,可是年味到底是什么,我想它可能只存在我们小时候的记忆之中吧,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所以体会是不同的。

我们比较不注重过年的形式了,所以才觉得年味不是很浓,只保留了当初的一个传统,就是过年要压岁钱,因为压岁钱有一个很好的寓意,就是希望自己可以不长大或者慢点长大。我们很怀念童年,因为有我们很多美好的回忆,想想已经过去的过年的形式,很是怀念,回到那个美好的记忆当中。

八九十年代过年那才叫一个热闹,过完腊八大家就开始采购年货,赶集的人们成群结队,一去就是一天。记得那时候大人去街上赶集买东西,孩子们就站在村口盼望着,希望父母带回来新衣服和好吃的东西。腊月二十之后农村就开始杀猪宰羊,做各种馒头,大人们忙的不亦乐乎,孩子们更是欢天喜地,兴奋的跑着,跳着。一直忙到大年三十中午贴上对联,才是真正的“过年”。

准备了一个月,孩子们终于穿上了新衣服,可以天天在家里吃好吃的饭菜了。一天三顿饭时都要放鞭炮,孩子们跑着捡炮,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初一全村大人小孩都跑着拜年,人们见面说着祝福的话,热闹喜庆的气氛笼罩着整个村庄。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加快,农村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以前的农村大家基本上都是一样穷,所以也无所谓谁看不起谁,在一起交流也没有任何压力。但现在农村先富裕起来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贫富差距的加大也促使农民们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穷人们很难融入到富贵亲戚的圈子中去,因此过年走亲戚聚在一起也很少有共同话题了。

以前没有互联网,家里也没有电脑和智能手机,过年的时候都会去亲戚家或者是左邻右舍家串门拜年,大家相互请客吃饭,顺便唠唠家常。小孩子们也是三五成群的围在一起,等着大人给压岁钱。

现如今,再也回不到以前过年的时候了。在农村里,几乎家家都安装了网络,买了电脑。过年也很少在跟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聊天,而是选择宅在家里上网打游戏,或者看电影。尤其是对于在外打工的农民工来说,他们最看重的就是面子,喜欢攀比,以前串门给孩子压岁钱三五十都是很多了,现在却都要上百的给,与其这样,不如宅在家里不用出去送压岁钱,如今过年的年味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生活条件也好了,过年反倒没有什么意思了。很多农村人在外打工,由于种种原因,过年也不回农村老家,家里就剩下老人孩子了;现在的孩子平时都有穿不完的新衣服和各种吃食,所以过年对孩子们来说也没有什么值得兴奋的;现在的人们对于那些传统习俗已经无所谓了,也没人成群结队的去拜年了。所以现在农村过年很冷清,没有年味。

我曾经想过其中的原因,我总感觉那些经济更发达的地方,更不稀罕过年,人们最关心的是怎么赚更多的钱,春节这种传统节日,倘不能产生实际利益,不过也罢。经济发展和传统的保留,本就是一对矛盾,在春节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曾经的永远也回不来了,农村的年味也淡了,人们也不在看重过年的方式了。不管怎么变,不管离家多远,只要过年,很多农民工还是会选择回家,因为那里有自己的家人一直在等着自己归来!

最后其实变的不是年味,是过年的人,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可以在下面评论一起讨论,说说自己对过年的感受!感谢阅读、感谢关注!谢谢!










小乐随拍


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我是农村人“晓晓小龙民”,记录农村真实的农村生活。

今年过年回家感觉变化是真的大。下面就从我们村的情况分析一下:


1、房子盖的整整齐齐

从前几年就开始很多人都从公路两旁盖起了房子,这两年老宅子全部都搬了出来了,公路两旁也盖满了房子。老宅子也已经部分做了拆迁,返还为耕地,为我们村里增加100多亩的可用耕地。

2、村里有几个扶贫工厂

我们村现在有三个扶贫工厂,一个是同村的人从外地引资过来的轴承厂,一个是我大堂哥的服装厂,还有一个是我二堂哥的小麦、大豆种子培育基地,这些都是村里给投资建的厂房,免除三年的房租的,而且以后所收的房租和其他收入都作为本村里人的医保开支。


3、家家户户门口停着小轿车

只要家里有年轻人的,不管在外面干什么,回来都是开着小轿车,不开车真的不好意思回来了,这个相信很多村里都有这个情况吧。


4、每家每户都用上了自来水

我们村从最早的人力压水井,到后来的电动抽水泵,全部都是吃的是地下水,现在终于用上了自来水,很是方便,而且费用也不多。


5、农村全部都是水泥路

以前的农村只要下雨,没有半个月脚下是别指着干净,到处泥泥查查,尤其是我们当时上学的时候走十几里路到乡里,脚下的泥真实费力的很。

现在好了,不仅村村通的公路修好了,就连户与户之间也都休上了水泥路,现在不管下雨下雪,完全可以脚不用沾泥,既方便了出行,又对农产品的走出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6、过年回来的人都开始抽起了中华

可能一年在外都挣到了钱,每个人抽的都是中华,个个都显得那么阔气,不知道是好风气还是坏现象。


7、农村彩礼越来越重

现在农村娶个媳妇真的是了不得,首先要从市里买套房子,还要从老家盖一套房子,然后就是要有辆小车,其他衣服啊三金啊什么的不算,然后就是彩礼了,一般以上都制备齐的话彩礼在几万元不等,要是没有置备齐,那可能就要几十万出去了。用我们这边村里的一句话就是娶个媳妇,爹娘掉一圈肉啊,花的钱大部分都是爹娘借来的。

8、给儿子剃辫子陋习仍然未改

以前剃辫子的都要断绝了,谁知道这两年又兴起了,而且是不论家里有几个男孩,都要剃一遍,所谓剃辫子,可能有的地方人不知道,就是家里有小男孩,从小给留个辫子,在六岁的时候给剃掉,然后借此大办酒席。现在往里又重,这个真的是个陋习,有的自己家一个女孩的,一条事没办,就喝了别人两代人的辫子酒了。


总之,现在的农村生活在物质方面确实是较以前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不管怎么变化,农民始终都不应该忘本,不能过度的攀比,踏踏实实的才是咱们农民的本分。


小龙民程小五


你好!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去年回家过年街上到处穿加棉睡衣上街的

今年回家街道整齐,干净,在也看不到穿睡衣的了,感谢国家,感谢政府给我们一个干净整齐的街道,让我们这些游子回到家乡好好享受这短暂的美好时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