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少年的举动上了热搜”:悲伤之中,还有另一种向上的力量

继李文亮医生之后,常凯导演的名字,又一次戳中了我的泪点。

新冠肺炎爆发后,常凯的父亲在大年初一咳嗽发烧,联系了很多医院,因为没有床位,选择在家隔离自救。


但短短两天的时间内,父亲的情况就变得极其严重,于大年初三去世。

父亲去世后,母亲也感染了新冠病毒,由于遭到多重打击,免疫低下,5天之后,母亲也与世长辞,一家四口只剩下了常凯和姐姐。

然而他们俩,其实也都感染了新冠肺炎,情况不容乐观。

母亲去世后的第二天,常凯就住进了医院,不到五天的时间,他就跟随了母亲的脚步去了天堂。


而更让人悲痛的是,他的姐姐——武昌医院护士柳帆也在同一天去世。

他生前留下的遗书,实在是太心酸了:


除夕之夜,遵从政令,撤单豪华酒店年夜宴。自己勉为其难将就掌勺,双亲高堂及内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触。

殊不知,噩梦降临,大年初一,老爷子发烧咳嗽,呼吸困难,送至多家医院救治,均告无床位接收,多方求助,也还是一床难求。失望之及,回家自救,床前尽孝,寥寥数日,回天乏术,老父含恨撒手人寰,多重打击之下,慈母身心疲惫,免疫力尽失,亦遭烈性感染,随老父而去。

床前服侍双亲数日,无情冠状病毒也吞噬了爱妻和我的躯体。辗转诸家医院哀求哭拜,怎奈位卑言轻,床位难觅,直至病入膏肓,错失医治良机。

奄奄气息之中,广告亲朋好友及远在英伦吾儿:我一生为子尽孝,为父尽责,为夫爱妻,为人尽诚!


“少年的举动上了热搜”:悲伤之中,还有另一种向上的力量


我不知道看到这封遗书的儿子,会是怎样的悲痛绝望,一夜之间,四个重要的亲人离世,今后从英国学成归国,等着他的,只有四个冰凉沉默的坟茔。

那是活生生的一家四口啊,他们原本可以幸福地共享天伦之乐,却因为一场意外,全部都悄然离去。

有的人只是被困在了家里,而有的人却被困在了2020年。

在常凯导演去世之后,他的同学为他写了一篇悼文,群山为墓卧冤魂,长歌当哭祭兄弟......

看到一半,我忽然泪流满面。

胸口感觉被闷住,有一种心如刀绞的感觉。

这场大疫,到目前已经死亡了2118人。这些数字具体到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上,就是几千个家庭的生离死别,永不再见。

有疑似感染病毒的尿毒症患者,被病痛折磨得奄奄一息,在绝望中从自家9楼的阳台一跃而下;

有父亲去世,母子二人又感染上病毒,他们连悲伤的时间都没有,在网上紧急求助床位治疗;

有白发人送黑人的老人,女儿去世,自己、孙女、老伴全部被感染,家里没有一个主心骨......

看新闻和写新闻的人都可以很客观,可一旦你自己成为新闻背后无数分子中的一员,无论新闻写得多么感天动地,无论作者说得再感同身受,你都无法得到丝毫安慰。

什么是灾难?

灾难就是从前你去医院取号就能看到医生,而现在你可能还没排到队就已经倒下;

灾难就是你以前觉得出门吃饭、游玩、聚会都是像空气一样理所当然,现在却变得了一种奢望;

灾难就是你以前总是觉得死亡是很遥远的事情,现在却好像变得触手可及......

时代的一粒灰,落到我们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它不仅仅是不能出门,买不到口罩,不能聚会这么简单。

那些不幸发生在身上,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悲壮惨烈百倍。

岁月并没有静好,不过是一群活着的人在向死而生。

2


人在被逼到绝境的时候,往往会触底反弹,在悲痛中生出一种向上的力量。

就像中国的那句古话:置之死地而后生。

常常我在想,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我们除了哀嚎,痛哭、悲伤,还能做什么?

我见过最苦的人,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可是我却在他身上感到一种在悲伤中向上生长的力量。

他对我说,我们人就应该像树木一样去活着,因为树木无论是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不管是深渊还是沃土,不管是阴暗还是阳光充足,它们都会迎着太阳的方向,向上生长。


“少年的举动上了热搜”:悲伤之中,还有另一种向上的力量


在悲痛之中,我们人何尝不需要这样的力量呢?

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是在向死的方向活着,而死亡的意义,就是在提醒我们如何更好地活着,明白向死而生。

漫画家几米在一本书里写过:在最深的绝望里,看见最美的风景

一场大病让许多人陷入悲痛,但却有那么一些人,用一种力量打动了我。


昨天在热搜上看到一个新闻,一个方舱医院的年轻人,他们一家太令人悲痛了。


一家三口全部都染上了新冠肺炎,他住在C区,妈妈住在A区,而爸爸的情况最为严重,住在长航医院的危重病房。


他只能利用早上洗漱和中午吃饭的时间和妈妈匆匆见一面,询问一下爸爸的病情。


情况已经如此糟糕了,但这个少年的举动却像雷一样击中了我。


他拿着了书本和笔,坐在桌子前面安静地学习,而且他把自己每天学习的时间安排地特别满。


“少年的举动上了热搜”:悲伤之中,还有另一种向上的力量


他说,我必须更加懂得珍惜时光。

他必须面对和家人或长或短的分离时光,但他没有慌张也没有陷入悲痛之中无法自拔,而是静下心来,拿起一本书认真学习。

这个少年,让我想起方舱医院的另一个留美博士后。

被记者拍到的时候,他正躺在病床上看书。他看的正是福山的《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少年的举动上了热搜”:悲伤之中,还有另一种向上的力量


在之前,许多前线拍下来的照片都让我心情五味陈杂,唯有这张照片,让我在一片阴霾中看到了光芒。


那是他不甘屈服于疾病,勇敢和命运抗争所发出的光芒。

因为他坚信,所有的困难都只是暂时的,在这样的特殊时刻,内心的平静和强大同样是对抗病毒的一剂良方。


其实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江苏苏州的袁传伟,在疫情期间接到了一笔消毒零件的订单。

订单需要两百套,就算是平时全员都在,也需要工作15天才能搞定。但是这个紧张的时间段,他根本没办法把工人都叫回生产线。

其实他本可以不赚这个钱,正是危险时期,一个人又这么辛苦,即使不接这笔订单对他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然而等着这批零件的,是急需物资救命的武汉火神山医院。


“少年的举动上了热搜”:悲伤之中,还有另一种向上的力量


想到正在跟死神抢人的医生们,袁传伟硬是一个人扛起了一整条生产线。

全员需要15天的工作量,他用16天连轴转的工作强度撑下来了。

他说,“从编程、刀具、加工、调试,我都会弄,所以(自己)先顶着吧”。

这句“自己顶着”,让我看到了道不尽的心酸,也看到了说不出的感动。

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薄,但在疫情面前,却也爆发出了相当强大的一面。

大家都知道,武汉在1月23日就封了城。城外的人进不去,城里的人出不来。


但被困在城外的甘如意,是武汉武汉江夏区金口卫生院范湖分院的95后医生,病毒爆发的时候她刚刚在老家休假,面对医院的人员紧缺,她说

“骑也要骑回去”。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

从1月31日到2月3日,整整4天3夜,她一个人用自行车加走路,行走了300多公里。


“少年的举动上了热搜”:悲伤之中,还有另一种向上的力量


300多公里,我们写在这里可能觉得轻飘飘的,但是在到处都是封锁的情况下,她一个人在冰天雪地行走,自行车都换了好几辆,一直走了四天三夜。


“少年的举动上了热搜”:悲伤之中,还有另一种向上的力量


这一段回武汉的旅程,孤独且安静,沿着318国道一直向前骑,没有车来车往,外面还飘着雨,她的羽绒服淋得透湿。


天黑的时候,她只能打开手机的手电筒一点点往前面挪。

到达工作医院的时候,她的膝盖已经肿得像包子。

这中间需要多么坚强的毅力和勇气,我们外人永远都想象不到。

3


前两天,我看到一个视频,那是在疫情之下,一个教育工作者讲的一段话,获得了578万的点击,他说:


“在疫情面前,我们每个行业每个人都应该拿出最强的气势来。逆流而上,主动请缨,支援武汉,用生命守护生命的是白衣天使。


打开心灵窗户,合唱国歌和《我和我的祖国》的是坚强乐观的武汉人。


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抗日战争时期,在炮火纷飞中,依然在坚持上课的西南联大。


与战争同行的8年中,西南联大一共培养了3882名学生,其中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72位院士,上百位人文大师......


这是一场信念教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在抗击疫情中,培养出坚韧不拔,从容不迫的精神,真正地与祖国一起成长,用成长的足迹踩踏灾难,让不幸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这就是教育的本质和追求。”


“少年的举动上了热搜”:悲伤之中,还有另一种向上的力量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一直在想,作为一名自媒体,在灾难之中我们能够做的是什么?

我忽然想起南方周末的那一句话: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精神抖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


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你们中间的每一个人。

所以,我想说的是:在悲伤之中,请你看到一种向上的力量。


“少年的举动上了热搜”:悲伤之中,还有另一种向上的力量


目前情况越来越好,新冠肺炎已经是三代或四代感染,毒性明显在变弱,零新增的省市越来越多,现在新近感染的病人,大部分都是轻症病人......

说这么多,只是想告诉你情况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糟。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得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人的脆弱和坚强其实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

疫情过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冬天总会过去,春天也总要到来。


只要我们不在漫长的等候中失去了希望,就一定等到寒潮褪去的那一天。


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在寂静中学会宽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