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廠家要求限價,客戶要求降價,傳統經銷商如何守住“中間差價”?

導讀:

靠賺取“中間差價”的商業模式,已經沒有未來。這種說法,是目前給傳統經銷商這個角色最多的提示。

傳統經銷商也已經意識到,“中間差價”太難賺了。自古以來,對生意人的認識,就是靠賺取商品的差價。是無可厚非的。

但隨著商業環境的演變,在整個商品流通領域中,中間差價變得越來越少。

傳統經銷商多年的生存模式,主要就是靠賺取“中間差價”。可目前的現狀是,廠家和零售商都唯恐傳統經銷商的“中間差價”別太多了。

廠家要求要限價銷售,零售商不斷要求降價。

傳統經銷商是否還能守住“中間差價”最後一根稻草?


廠家要求限價,客戶要求降價,傳統經銷商如何守住“中間差價”?

01

目前廠家對傳統經銷商的管理,主要是限制“中間差價”

按照常理,廠家也是希望和自己合作的經銷商們,能夠多賺錢。只有多賺錢,才會有全國各地的更多經銷商們合作。

但幾乎所有的廠家都是希望傳統經銷商要以銷量賺錢,不能靠產品的單件“中間差價”賺錢。廠家主要有以下幾種擔憂:

一.傳統經銷商如果把“中間差價”設置過高,產品進入市場沒有價格優勢

作為傳統經銷商制定產品價格,一定希望多賺點。這是廠家比較擔心的。因為目前的市場,很多行業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一旦自己企業的產品,進入市場定價高於其它品牌,一定會影響銷售。這是廠家主要擔心的地方。

廠家產品進入市場,一旦出現銷售不理想的情況,很多廠家就會認為,是價格過高,消費者不接受造成的。認為自己的出廠價格是適合於市場的。但傳統經銷商把“中間差價”設置的太高了,導致產品不能順利的進入市場。

廠家對經銷商主要指導思路是薄利多銷。大部分認為只要價格低,就可以讓銷量增長。這對於廠家無疑是理想化的。如果“中間差價”設置過高了,一定會影響銷量的增長。對於廠家來說,銷量是他們追求的唯一目標。

二.廠家對於傳統經銷商"中間差價"的管理,會採取哪些措施?

當傳統經銷商對“中間差價”的制定,廠家經常會採取以下管理措施:

1.安排市場業務人員監督,必須按照指導的價格進入市場

新產品進入傳統經銷商渠道,廠家會安排市場一線人員到指定的區域監督。有的會直接到終端零售市場瞭解價格。對於有些一線品牌,如果違反廠家指定的價格,還會採取一定的處罰措施。有些廠家對一線業務的考核項目裡,其中就會有對市場價格的管理。一旦發現有違反廠家規定價格的行為,業務負責人就會受到相應的處罰。

2.廠家直接在傳統經銷商的零售渠道內公佈產品價格

很多廠家為了對傳統經銷商的管控,一般都會有業務人員掌握一定的終端客戶信息。比如有的廠家業務人員,在傳統經銷商的客戶社群裡。也會有傳統經銷商的客戶通訊方式。有些強勢的一線品牌,擔心傳統經銷商把“中間差價”設置過高,一線業務負責人直接給終端零售商公佈產品的價格。

在廠商關係中,經常會因為這樣的情況產生摩擦。對於傳統經銷商的話語權會很小,因為出廠家的業務負責人可以直接接觸到終端的零售商。

3.廠家在官方網站或者電商平臺公佈產品價格

有一部分商家在自己的官方網站,或者電商平臺公佈特定產品的價格。這種方式,讓傳統經銷商必須服從廠家的定價安排。價格的透明度,讓傳統經銷商只能服從。這種情況,也是廠家的無奈之舉。市場的競爭,讓利潤空間越來越小。面對同行競爭對手在電商平臺的價格戰,只能應對,維持銷量。只能犧牲傳統經銷商的“中間差價”。特別是有些參與價格戰的產品型號,會直接跨過傳統經銷商,讓傳統經銷商的“中間差價”為零。


廠家要求限價,客戶要求降價,傳統經銷商如何守住“中間差價”?

02

零售商們如何看待傳統經銷商的“中間差價”

一.零售商始終會認為傳統經銷商的“中間差價”,只多不少

即使是廠家給予傳統經銷商指定的價格銷售,零售商們也會認為傳統經銷商一定是賺錢的。無論怎麼溝通交流,都會有這樣的認識。這種情況是很難改變的。所以,傳統經銷商感覺到,中間差價太低了,零售商們認為價格還是太高了。一定不少賺。

零售商們經常會考慮到一個問題,這款產品如果直接從廠家發貨,一定會便宜不少。傳統經銷商少賺點就好了,產品在市場上就有競爭力了。

零售商們也會考慮傳統經銷商的經營成本問題。認為經營成本高,一定都會分攤到產品的“中間差價”上,是不可能虧本銷售的。

二.零售商們擔心傳統經銷商的“中間差價”太多,會採取哪些措施?

零售商們雖然沒有廠家對經銷商的管控權,但他們會採取自己的方式和傳統經銷商談判。

1.拿其它同行供應商的價格做比較,要求傳統經銷商壓縮“中間差價”

這種方式是零售商們最直接了當的方式,以其它某某品牌的供貨價格如何低為理由。有意壓低其它品牌的供貨價,傳遞出傳統經銷商賺的太多了,從廠裡的進價加的太高了。

但事實上,有時候即使供貨價已經低於其它同行了,但零售商同樣會認為傳統經銷商們的“中間差價”還會有下降的空間。

2.跨區域瞭解同類產品價格,採取竄貨的方式

有些零售商擔心傳統經銷商的“中間差價”別高了,因為現在信息的發達,可以直接跨區域找同品牌的傳統經銷商打聽價格。要求給自己供貨的傳統經銷商降低價格。如果達不到降價要求,直接採取竄貨的方式。

這種情況對於傳統經銷商是比較頭疼的問題。其它區域的經銷商為了完成廠家任務量,或者為了消化庫存,幾乎是按廠家的出廠價進行銷售。也就是意味著直接亮出了廠家供貨價的底牌。這樣零售商只要發現自己供貨商的“中間差價”過高,有時會直接和傳統經銷商終止合作。

3.直接拿電商平臺的零售價格作比較,要求降價

廠家在電商平臺的產品價格體系,為了應對電商的激烈競爭,價格相對較低。零售商會拿電商平臺的價格直接和傳統經銷商談判。認為零售價這麼低,幾乎賺不到錢了。言下之意,就是傳統經銷商們賺取的“中間差價”太多了。

這也是目前無論是傳統經銷商,還是實體店的零售商們,認為電商平臺對他們的傷害大的原因。但零售商們不能和廠家直接溝通,只能認為傳統經銷商們賺取的“中間差價”太高了。導致了他們沒有利潤了。他們會有一種認識,廠家給傳統經銷商的供價會更便宜。


廠家要求限價,客戶要求降價,傳統經銷商如何守住“中間差價”?

03

傳統經銷商如何看待自己賺取的“中間差價”

一.廠家和零售商認為的"中間差價",就是利潤,不考慮成本問題

站的角度不同,作為傳統經銷商面對廠家和零售商對自己賺“中間差價”的想法,很是委屈。最大的委屈會認為,他們都沒有看到自己經營的成本。認為“中間差價”就是利潤,很少考慮到倉儲費,物流費,人員費用等。也就是算賬模式不一樣。

廠家和零售商認為的進價,是指廠家的直接供價,沒有去核算物流成本,人員成本等等。但傳統經銷商是必須要這樣核算的。特別是有些規模大的傳統經銷商,相應的經營成本也很高,分攤到經銷的產品上會略高點。

二.目前的市場格局,薄利未必能多銷

薄利多銷是經營中常見的做法。傳統經銷商也會意識到這個問題,特別是市場低迷,銷量下滑的時候,也會採取降價的方式。有時,幾乎是廠家的供貨價了,甚至有時為了消化庫存,比廠家的供貨價還低。但銷量還是沒有提升。所以,傳統經銷商會認為薄利未必能多銷。

目前的市場,傳統經銷商為了留住客戶,為了不失去市場,已經將“中間差價”設置的很低了。這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微利時代已經到來。但在市場運作中,銷量要增長依靠的因素會很多。不是薄利多銷這麼簡單。

三.按照廠家要求直供價,幾乎沒有“中間差價”,但零售商仍會高價銷售

廠家可以採取措施對傳統經銷商“中間差價”進行管控。但傳統經銷商對終端零售商的銷售價格是無法進行管控的。也就是即使傳統經銷商的供價低,零售商們為了獲得高利潤,仍然要高價銷售。

零售商們在抱怨傳統經銷商“中間差價”太高了,其實,是為了壓低產品的進價成本。而自己卻會高價銷售。零售商自己會認為門面房租,工人工資等,不能薄利進行銷售。對於零售商的銷售價格,是廠家和傳統經銷商們無法管控的。

所以,有時候傳統經銷商會認為,自己幾乎沒有“中間差價”了,但零售商們將零售價格抬高了。造成產品在市場上沒有價格優勢。

四.“中間差價”越來越低,經營成本高,沒有利潤,無法做到好的服務

傳統經銷商在整個渠道的運轉中,除了擔當產品的運轉,還有最主要的服務職能。這些服務職能包括,需要承擔產品的售後服務,新產品的市場推廣,客情關係的維護等等。這也是經營中的成本。如果,經銷的產品“中間差價”太低了,就無法做好的服務。

這也是傳統經銷商比較為難的地方,廠家和零售商都希望傳統經銷商“中間差價”不能太高了。但對整個渠道的服務,卻不能少。一旦服務跟不上,也會終止與傳統經銷商的合作。但沒有利潤支撐,傳統經銷商無法承擔服務的成本。


廠家要求限價,客戶要求降價,傳統經銷商如何守住“中間差價”?

04

為什麼說“中間差價”成為傳統經銷商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一.區域經營權會越來越縮小

傳統經銷商在以前可以擁有某一品牌在當地區域的獨家經銷權。但隨著市場的發展,傳統經銷商的區域經營權,越來越會被廠家縮減。有的是原來擁有某地區的經銷權,縮減成為一個縣的經銷權。甚至,有的只是一個縣的多家經銷商之一。

經營區域是傳統經銷商多年創業沉澱的結果。縮減經銷區域,也意味著多年建立的客戶網絡,也會縮小。甚至有些客戶會直接流失,與廠家新授權的傳統經銷商合作。

二.品牌獨家經銷權逐步被取消

目前獨家經銷的概念會被逐步取消。特別是一線品牌對市場的佈局,不會讓一家獨立經銷。都會出現多家經銷的情況。

除了流失區域,對於傳統經銷商品牌的獨家經營權,這一張王牌也會丟掉。意味著經銷的產品在自己所處的區域,其他經銷商同樣在經銷。市場已經完全開放,不會再有以前市場保護的概念了。

三.電商平臺逐步取代傳統經銷商的角色

隨著網購已是主流的消費趨勢,幾乎所有的廠家都會入住電商平臺。而電商平臺也逐步在招商終端零售店加盟。這是傳統經銷商們無法改變的趨勢。也就是傳統經銷商的地位直接被取消。

所以,傳統經銷商目前的生存模式,無法去做長久的,持續性的經營規劃。只能在目前現有的環境中,也就是在夾縫中求生存,賺取僅有的“中間差價”,也是傳統經銷商們最後一根稻草。

經銷區域被縮減,經銷品牌不在是獨家經銷了,零售商會找電商平臺合作。作為傳統經銷商,目前在有限的生存空間內,剩下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中間差價”。


廠家要求限價,客戶要求降價,傳統經銷商如何守住“中間差價”?

05

傳統經銷商如何守住“中間差價”這最後一根稻草?

一.選擇給自己足夠“中間差價”的廠家合作。放棄對“中間差價”進行管控的廠家合作

隨著市場競爭的激烈,有些廠家對市場的佈局,想最大化的減少中間環節。對於線下傳統經銷商的依賴性依然存在。但會採取一定的措施,讓傳統經銷商的“中間差價”越來越少。作為傳統經銷商一定要做出果斷的選擇,對於這類廠家果斷放棄。目前這種情況,主要是一些一線品牌為主。傳統經銷商想依賴一線品牌,提升自己的市場地位,但卻不能 給自己帶來預期的盈利目標。

目前有些二三線品牌,自己親自佈局市場的能力有限,依賴於傳統經銷商的市場資源。認為只要讓傳統經銷商賺錢,就會有動力去推廣自己的品牌,讓傳統經銷商有足夠的“中間差價”去服務於市場。這類廠家,是目前傳統經銷商可以選擇的合作對象。

二.找願意接受自己"中間差價"的客戶合作。放棄產生不了“中間差價”的無效客戶

市場競爭的激烈,客戶對於傳統經銷商是稀缺資源。所以,傳統經銷商在客戶面前也是沒有話語權的。唯恐失去客戶,“中間差價”越來越少,但仍然滿足不了一部分客戶的要求。對於這類客戶,只能放棄。並視為無效客戶。

每一位傳統經銷商都會有一部分優質客戶,所謂優質客戶,就是懂得雙贏的原則。對於傳統經銷商賺取的“中間差價”有正確的理解。把主要的精力和資源用於對優質客戶的服務,是傳統經銷商以後的工作方向。

三.合理制定"中間差價"的標準。多做增值服務

有些傳統經銷商認為薄利多銷,認為市場競爭激烈,把“中間差價”的制定標準,越來越低。最後發現,客戶仍然會要求一些增值性的服務。但傳統經銷商已沒有能力去做增值服務。這樣會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傳統經銷商一定要合理制定“中間差價”的標準。確保足夠的利潤空間,為客戶做增值服務。

多做增值服務,應該成為傳統經銷商生存下去的唯一“殺手鐧”。利用自己的地理優勢,技術優勢,人脈優勢,提升自己對零售客戶的服務能力。也就是從經銷商朝服務商去轉化,

四.幫助客戶提高盈利能力,讓客戶心甘情願的接受“中間差價”

客戶認為傳統經銷商的“中間差價”過高,主要是擔心價格高,自己產品賣不出去。或者是擔心自己賺不的錢較少。特別是對於經營能力弱的零售商們,更會這樣認為。所以,傳統經銷商要想辦法,多做市場推廣,解決終端客戶銷售你的產品,賺不到錢或者賺錢少的問題。也就是要提升客戶的盈利能力。

除了給客戶提供產品,更要給客戶提供如何銷售產品的思路。

當終端客戶賺取足夠的利潤,就會欣然接受傳統經銷商的“中間差價”。


廠家要求限價,客戶要求降價,傳統經銷商如何守住“中間差價”?

結束語:

傳統經銷商的公司是條船,“中間差價”是水。

目前的市場格局,也是壓垮傳統經銷商的最後一根稻草。

只有守住“中間差價”,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廠家要求限價,客戶要求降價,傳統經銷商如何守住“中間差價”?

(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