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是谁扼杀了孩子的童年?

心想随张璐张浩然的爸爸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童年的早期经历无不每时每刻影响着一生。

1.孤独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父母进城打工,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无疑是孤独的。城市里的孩子就一定好吗?并不是,电子产品的兴起,许多父母下班就会抱着手机,对待孩子要么交给老一辈要么随便应付。

2.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溺爱。

现在许多家庭都是6+1模式,六个大人,一个孩子,小孩想要什么家里人都会无条件满足。孩子很容易变得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分享,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会导致孩子不遵守规则,更有甚者会触犯法律。

3.父母争吵,家庭矛盾。

父母争吵,孩子会受到双倍伤害。最好的教育在家庭,最大的伤害也在家庭。在父母争吵下生活的童年是不幸的,孩子会特别没有安全感,没有自信心。

4.老好人、独断专行类型的父母。

这类父母思想比较传统,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也是让孩子一味谦让,分享,为了“面子”不会在乎孩子的真正感受,不会去争取孩子该有的权力。

独断专行的父母在乎自己的权威,孩子必须无条件服从,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探索精神,孩子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只能唯唯诺诺的活在父母阴影下。

一个成年人的许多行为习惯都能追溯到童年,基本都是童年家庭教育的产物。早期童年经历对于人的一生至关重要,不是所有孩子都那么幸运,也不是所有孩子都那么不幸。

无论是没人陪伴的日子;只有电子产品才能带来的快乐;整天充斥着争吵的声音;讨好型或是威严型的父母;都是童年的一部分,他们也许扼杀了自己的童年,但不影响我们一点点长大,我们无力改变童年,却可以选择改变现在。


蓁宝妈妈


现下,真正拥有童年的孩子少之又少。

孩子到两岁刚懂事了一点,就被送去早教中心。

3-6岁又在幼儿园度过。在幼儿园度过的每天下午多多少少都会有兴趣班,周末有兴趣班也是很正常的。

曾经一位家长告诉我,她孩子每天的安排:早晨: 8:00入园

下午: 17:30放学

在此进行了一天的幼儿园活动。

星期一 18:30 围棋课

星期二 18:30 舞蹈课

星期三 18:30 美术课

星期四 18:30 智能开发课

星期五 18:30 英语课

星期六 早上 钢琴课

星期天 早上 烹饪课

不愿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是当下最火热的“做法”。

就这样到了小学,只要孩子愿意学,经济实力也可以,这样的兴趣班会一直伴随着孩子。


香草味儿kiki


大部分孩子的童年都是被家长夺走的。不接受反驳。我承认我也是其中之一。

有心的父母可以回想一下你的孩子什么时候最快乐

真的是成绩100分的时候吗?

真的是玩儿电子游戏的时候吗?

真的是某门兴趣课程得奖的时候吗?

真的是某比赛或竞赛排名第一的时候吗?

不尽然!

我观察大部分的孩子

父母放下手机陪着玩儿亲子游戏的时候,

孩子在学校课间休息时间和同学疯玩儿的时候,

回到农村老家,在田埂里撒欢奔跑的时候

和小伙伴儿扮演各种过家家游戏的时候

只有这些时候孩子脸上洋溢出的快乐最童真

只有这些时候孩子的笑容最纯粹最烂漫

只有这些时候孩子的心是最无忧无虑的,

但是,现在的孩子,超前的课程学习,兴趣班塞满,补习班填缝,沉重的书包,加厚的眼镜,木蜡的神情。。。。。。

有虫鸣,有雪糕,有满天的星星,有小狗,有父母,有讲不完的故事,有游戏,有伙伴,有奔跑的操场,梦想,幻想,像六月的栀子花,香溢整个夏天。


mr漠然


被“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给剥夺了更多快乐。我们小时候六岁幼儿园,七岁一年级,现在三岁甚至更小就上幼儿园或者年龄更小。以前考90分就是好学生,现在考90都是倒数,一般都是双百……你家会弹钢琴,我家就得会小提琴。你家会跳舞,我家就会跆拳道。你家会画画,我家得会下象棋。你家参加比赛得了奖发个朋友圈,我家也得去参赛拿个奖不然没得晒😂。上完课内上课外辅导,英语不好补英语,作文不好补作文,字要好看还得课外上个书法班,孩子被各种时间占据,哪里还会有有趣的灵魂。


蓝兰的小城生活


童年是被以下夺走的:

1,时间,我们都会长大,演绎着从生到死,生下来就要老去,中间就是时间,然而时间慢慢让人背负的东西不同,童年就会离得越来越远,举例来说,我小时候想当乒乓球运动员,那时候特别喜欢,然后慢慢学习压力大了,就没有时间了,所以也随之变化了,

2,周围环境,周边的环境发生了太多的变化,我们周边的人在改变,我们接触的世界层面也在改变,举例来说的话,我之前一天就知道玩,然后慢慢课程多了,再到后来,养家糊口,所以周边等我环境经历的太大变化,我们也就离开了那个童真等我年代


迈克尔博德2


你好,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一名90后,你的问题让我回忆起我的童年时光,我是8岁才开始上学的,所以童年时光也特别多,上学的时候教育还不像现在这么多元话,所以还是有很多的童年回忆!

而现在随着时代发展,大部分孩子从三岁就开始接受学前教育了,还有一部分会接受的更早,现在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的课程都特别的多,而且有好多的家长,都帮自己的孩子办了很多兴趣爱好,和各种的补习班!而且还有很多的孩子的兴趣班,并不是自己的兴趣,主要是因为现在的人,越来越虚伪和更多的攀比心!这样的性格也不能说不好,现在我们的国家发展的多么迅速啊,谁都不想做更早淘汰的人!



司马小瑞


认为孩子童年被扼杀的,不知从哪里得到的结论。

从中国的几十年发展来看,我的父母都是八十岁以上的,他们给我讲述的童年是五岁就要出去放牛、捡牛粪,没有任何学习机会;我们这一代是五十岁左右的,小时候温饱刚刚解决,距离吃好差距太大了,像样的玩具我是没有过的,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吃穿不用说了,配套的玩具也不会少,打骂等相对较远,对孩子的爱由于孩子少、生活程度的提高几乎达到了每个家庭历史上的最高程度,何来扼杀童年之说?

我认为家庭的无度溺爱与对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想法是扼杀孩子童年的真正元凶


白蟒山之草


现在的小孩压力确实大,跟我们比童年确实不快乐。现在小孩从三岁就开始上幼儿园,另外又开始报兴趣班,没有一点在这个年纪该得到的快乐。另外上一年级开始上补习班,有的父母为了孩子能成才一个人报三个班,放假时间安排的满满的,一点都不给孩子留点空间,现在的孩子太累了。我人为是当父母夺走孩子的童年,孩子刚生下来就想着孩子能成龙成风,不会想到孩子的快乐童年。





人生就是油盐酱醋茶


是谁扼杀了孩子的童年?我觉得是家长,学校当然还有孩子自己!!!

首先是来自家长的压力。无论出于各种原因,但给孩子带来的压力是不可否认的,有些家长是为了让孩子全面发展,给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但了解孩子真的对是否这些兴趣班有兴趣呢;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不偏科,给孩子报的英语、数学、作文辅导班;有的家长为了拔高孩子成绩,给孩子报的奥数班等等。我最不喜欢的一句话---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其次是学校,我有好几个朋友家的孩子才上初中,每天放学之后,除了吃饭和洗漱的时间,其他都在写作业,每天到十一二点,我之前也很理解不了,但他们给我说了作业量以后,我也无语了!


第三,孩子自身也有问题。有些孩子存在自制力薄弱,在这个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各种诱惑从各方面侵袭着孩子,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间就受不了到影响。

我家孩子现在还小,我也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在孩子小学阶段,我不会刻意去要求他要学习怎么怎么好,考班级多少名,我只要求他能够掌握学到的知识就行了,尽可能留更多的时间给孩子自己去安排,他的童年,我愿给他画好的图纸,我想给他一张白纸,让他自己去绘画,当然,必要的时间也要给予帮助和指导。我不会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但如果孩子有意愿去学习,去发展自己的爱好,我也会大力支持的。同时我会尽我所能的带孩子多出去走一走,开阔孩子的眼界,拓宽孩子的思维。

这是我的个人想法,各位家长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图片来自网络#


戏精守护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不是杠精,只是参考一下国外同龄的孩子在做什么,大家可以对比看一下。

1.小学阶段

美国放学时间:下午3点

放学后孩子一般会出去打球

中国孩子放学时间:下午4点半

放学后一般是回家做作业。

2.初中阶段

美国放学时间:下午3点

放学后一般是参加课外活动或者运动或者社会实践

中国孩子放学时间:下午5——6点

放学后一般是写作业,并且已经带上了厚厚的眼镜

3.高中阶段

美国放学时间:下午3点

美国的孩子大多开始训练肌肉,一部分考了文科,但大多数仍在运动(打球等);

中国小孩放学时间:没有固定放学时间,一般都是晚自习到晚上

放学后在为高考不停地奋斗,基本很多人都要熬夜,殊不知此时正是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时期。

所以,一目了然,这是我们应试教育的原因,但是这种大环境我们是无法改变的,能改变的就是要在这种环境下多运动,多出去,尽量不要一回家就做作业到深夜,孩子既失去了天性,也失去了健康!

很现实的一个直接表现就是说国足为什么看不到希望,因为你看现在5—10岁的孩子放学后在干什么,很少有人去踢球,可是10年后,若是足球运动员,那个时期将是他的当打之年,所以,看现在孩子在干什么,你就知道10年后中国国足的水平是什么。

仅代表个人观点,并无冒犯之意,客观看问题就好了,欢迎讨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