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中華艦影」“經遠”級裝甲巡洋艦

「中華艦影」“經遠”級裝甲巡洋艦

“經遠”號裝甲巡洋艦

“經遠”級軍艦是中法戰爭後為重建閩臺海防而在德國伏爾鏗造船廠訂造的新式裝甲巡洋艦,同級包括“經遠”“來遠”兩艘

“經遠”級是德國曆史上設計、建造的第一型裝甲巡洋艦,工廠編號176、177號。因為採用不裝備尾炮的設計,其利弊得失常引起現代人的爭議。

2艦建成後由中國海軍接艦團駕駛回國,被海軍衙門調歸北洋水師使用。北洋海軍成軍時,2艦均納入海軍編制,其中林永升擔任“經遠”艦艦長,邱寶仁擔任“來遠”艦艦長。

甲午戰爭中,“經遠”“來遠”一起參加了黃海大東溝海戰,“經遠”“來遠”分別與“致遠”“靖遠”結成小隊作戰,“經遠”曾配合“鎮遠”等艦發起過對日本軍艦“比睿”的猛烈攻擊,並試圖接舷跳幫俘虜“比睿”,後因遭“比睿”機關炮的火力壓制而作罷。當“致遠”艦沉沒、“濟遠”等軍艦逃跑,北洋海軍陣型左翼崩潰後,“經遠”遭到4艘日本新式巡洋艦的圍攻,苦戰數小時後不幸戰沉,艦長林永升在戰鬥中頭部中彈壯烈殉國。

「中華艦影」“經遠”級裝甲巡洋艦

西方美術作品:沉沒前的“經遠”艦。

姊妹艦“來遠”在黃海海戰的戰場上同樣表現活躍,曾在圍攻“赤城”等日本軍艦的戰鬥中表現突出,後遭日艦烈性炸藥炮彈命中燃起大火,艙面設施幾乎焚燒殆盡,因受傷過重和“靖遠”等軍艦一度退出戰場自救,黃海海戰結束返回旅順時,“來遠”艦以重傷竟然能安全駕駛回港,被中外引為奇蹟。

“來遠”艦戰後進入旅順維修,因為旅順船塢技術工人在戰時大量逃亡,施工進度緩慢,傷情沒有完全修愈的“來遠”在日軍進攻旅順前夕被迫匆匆撤離。1895年威海保衛戰中,“來遠”和“定遠”、“靖遠”等艦互為配合,擊退了日本聯合艦隊從海上發起的多次進攻,1895年2月6日凌晨在威海灣中遭日本魚雷艇偷襲,“來遠”被日軍魚雷艇“小鷹”發射的魚雷命中機艙部位,翻覆沉沒。

「中華艦影」“經遠”級裝甲巡洋艦

“經遠”級裝甲巡洋艦二視圖。繪製:顧偉欣

艦種:裝甲巡洋艦

建造時間:“經遠”1887年1月3日下水;“來遠”同年3月25日下水

製造廠:德國伏爾鏗造船廠(Stettiner Maschinenbau A.G. Vulcan)

排水量:2900噸

主尺度:82.4米×11.99米×4.57米×5.05米(垂線間長、寬、艦首吃水、艦尾吃水)

動力:2座臥式3脹蒸汽機,4座鍋爐,雙軸,4400馬力

航速:15.5節

煤艙容量:320/350噸

武備:

雙聯210mm35倍徑克虜伯炮×1座,150mm35倍徑克虜伯炮×2,75mm克虜伯炮×2,47mm5管哈乞開司炮×2,47mm馬克沁炮×1,37mm5管哈乞開司炮×5,14英寸魚雷發射管×4

裝甲:水線帶9.5英寸,裝甲甲板3英寸,司令塔6英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