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區塊鏈狂歡,虛擬騙局的背後如何不當韭菜?

文|東東

每一個新概念、新技術的出現,都會有人前赴後繼地往裡面湧,而最開始利用這些概念和技術的往往都是一群騙子,對於概念的理解大多數人恐怕都只知道個一星半點,在大眾都不理解的情況下,他們反而顯得學富五車,這就是常人眼中的大佬。

毋庸置疑的是區塊鏈已經成為了當前市場上的超級熱點,很多人趁著大眾對其的不理解,趁機大勢薅錢。

不管是人們眼中的大佬還是普通韭菜,他們的真實想法都是這東西到底怎麼賺錢。這一切的推動勢必和各大媒體以及互聯網消息脫不了干係,總有報道說比特幣又上漲多少了,區塊鏈又火到什麼程度了,各大互聯網公司都紛紛加入了......

每個人都想從中獲利,都想在區塊鏈這塊紅海里撲騰幾下,但你想獲利就得先交學費啊,於是這部分人就成了大佬們眼中所謂的韭菜,對大佬來說,賺那些想賺錢的人的錢,是最賺錢的方式,於是什麼區塊鏈、ICO、挖礦就這樣炒了起來......

什麼是區塊鏈和挖礦

簡單來說,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佈式賬本數據庫,區塊鏈採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現有數據不被篡改,採用共識算法來對於新增數據達成共識。

(說人話)如果不夠通俗,可以回顧一下我們曾經分享過的關於區塊鏈的簡單解釋。

區塊鏈狂歡,虛擬騙局的背後如何不當韭菜?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傳統中心化的方式不一樣,因為它沒有中心,或者可以說人人都是中心;分佈式賬本數據庫,即每個節點都會同步整個賬本的數據,而不只是將賬本數據存儲在每個節點。

打個比方,我們日常生活的網購,選中商品下單後所支付的錢首先會打到第三方支付平臺,賣家發貨到買家確認收貨以後,第三方支付平臺才會把錢打到賣家賬戶。

這個購物的場景如果由區塊鏈技術來做支撐則大有不同,這個時候買家和賣家可以直接交易,不需要任何第三方支付平臺。

當買賣雙方發生交易後,系統會通過廣播的形式發佈他們之間的交易信息,收到這條信息的人在確認信息無誤後會記錄這筆交易,即收到信息的人為這次交易做了數據備份。

假如訂單出現了問題,還有無數臺機器記錄下了交易信息,則不會影響此次交易的信息。

講到區塊鏈不得不提的是比特幣,但必須先搞清楚一個問題,比特幣是區塊鏈,但區塊鏈並不是比特幣。這就好比蘋果是水果,但水果不是蘋果是一個道理。

其實不管是區塊鏈也好,比特幣也好,大家關心的更多是幣本身,都關心哪個幣更加賺錢,該怎麼加入其中。

就像上面舉到的購物的例子,同樣是交易,運用到區塊鏈上面,所有人都知道買家付了款,你想達賴不發貨肯定是不行的,說白了區塊鏈解決了一個信用的問題。

總的來說,區塊鏈的願景是好的,它想讓世界變得美好,但在我看來,至少在當下,很多人打著讓世界變美好的幌子大肆圈錢,完全把區塊鏈的願景拋在腦後,由此形成的區塊鏈金融騙局、把韭菜割了一波又一波。懂得如何識別騙局,練就識別真假幣的火眼金睛變得至關重要。

至於什麼是挖礦,說白了比特幣挖礦就是在貢獻自己的計算資源。

對挖礦的人來說就等於電視裡常看到的某某地發現了寶石,市民爭先恐後刨地找食。而發佈有寶石消息的人是想把這塊地開墾了的農場主。

你們刨地找食,順便幫我把地給開墾了,這才是最重要的。

虛擬幣、ICO是怎樣一個騙局

ICO 是一種基於區塊鏈進行資金籌集的方式,目前市場上的ICO主要分兩種類型,一種是股權眾籌,一種是代幣發行。

ICO其實和IPO有點類似,邏輯上來說像個眾籌,但是眾籌給的是股份,ICO給的是發行的一個虛擬幣。

比如說我自己發行了一億個大傻幣,售價一塊錢一個,我拿出一千萬個在市場上去賣,我就可以融到一千萬,這個幣放到區塊鏈上,你們就可以用這個幣來交易,這就好比是我發行的一支股票。

ICO具有貨幣稀缺的屬性,不需要承兌,單靠一個白皮書就可以交易。這種項目和風險投資有點類似,你什麼都沒有肯定沒法融資,但是如果你ICO了,你就是買了我的幣,你可以炒幣,至於結果如何這並不重要,只要有人買你的幣,你就可以賺錢。

加上國人的賭性做支撐,火爆那也是“理所當然。”買的人越多,價格就越高,只要不是最後一個接盤的,賺個十幾陪的很正常。

聽過一個很讓人捧腹的項目,有人眾籌去尋找七龍珠,找到後就可以召喚神龍,凡是參加ICO的,願望都能夠實現,沒想到還真的發行成功了。其實每個人都知道這是一個騙局,只是大家都覺得自己不會是最後一棒罷了,這和那些熱衷龐氏騙局,想要以此圈一波錢的是一樣的。

像上面提到的一樣,ICO的成本是很低的,有人就在網上教你使用以太坊十分鐘搞定ICO,整個項目最複雜的是寫白皮書,只要在電商平臺上花幾百塊有的是人幫你寫。

然後偽造官方機構做站臺背書,他們把自己發行的虛擬貨幣包裝得十分高大上,以此來打消投資者的顧慮。

這種偽造官方機構做信任背書的例子也很常見,在2017年的亞歐幣傳銷騙局中,受害人張先生投入一萬元成為亞歐幣的會員。本以為自己購入的資金會在指定時期連本帶息返還,卻不料該貨幣是通過公司層層包裝的騙局。

最終,亞歐幣在10個月內吸金40億,會員發展到將近5萬人,不僅騙了很多投資者,還破壞了某些政府機構的名聲。

正是這些發行虛假虛擬貨幣公司的層層包裝,才迷惑了眾多的投資者。

對於大眾來說,要想對虛擬貨幣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還比較困難,所以不法分子抓住這一點,以“高額返利”等噱頭大肆編造虛擬貨幣的傳銷式騙局。

他們在發佈一種全新的幣種後,以“短時間低門檻高收益”等為推廣頭號,吸引投資者入局,隨後再通過人工操控把價格炒高,等到時機成熟,就會集中拋售,到那時投資者必將血本無歸。

2016年,中華幣開盤售價35元,不到一小時,價格就跌到10元,隨著時間的推移,價格最終跌到5毛錢,導致無人接盤,很多投入重金的用戶最終血本無歸。

還有曾經的萬福幣,上線兩個月時間,吸納金額高達20億元,13萬投資者被一開始描繪的美好願景吸引,但結局卻令人唏噓。

總的來說,ICO 是融合了貨幣,股市,龐氏三大經典金融騙局的終極產物,這東西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金融局了,不好說是騙局,因為是不是騙局,你要看結局,但目前來說,大多數人還只是充當了韭菜的角色。

如何不當韭菜?

對於當前全球市場上發行的虛擬數字貨幣來說,比特幣的售價算是最高的,由此也衍生出了很多打著“數字貨幣”旗號的企業幣、傳銷幣。各種琳琅滿目的幣種相繼出現,簡直讓人眼花繚亂不知如何選擇進行投資。

對於當前火熱的虛擬貨幣,大家都知道這是個大趨勢,都想選擇一些真正的數字貨幣進行投資,在裡面分一杯羹,每個人都不敢保證投資任何一種貨幣能百分百賺錢,但是投資前擦亮眼,注意識別貨幣的真實性,對於投資虛擬貨幣的人來說是必須要懂的。

首先,數字貨幣是公開開源代碼的,去中心化的,並且是所有人都可以參與挖礦的,很多公司發行的幣都不公佈開源代碼,還有就是這些幣只能自己公司的玩家才能挖礦,所以像這種幣根本不算是數字貨幣。

其次,數字貨幣要在兩個以上的國際交易平臺進行交易,因為只有在兩個以上的交易平臺才能說明這個幣種得到了市場的認可。這樣玩家也可以得到一定的保障,假如一個平臺關閉了,還可以通過其他的平臺進行交易,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玩家最大的保障。

一些企業發行的幣,不管是交易方式還是發行量都是公司說了算,這一切的風險都掌握在公司的手裡,假如有一天公司倒閉的時候,用戶購買的幣就會變得一文不值。所以,各位投資者應該儘可能的遠離企業幣,選擇真正的虛擬貨幣進行投資。

區塊鏈狂歡,虛擬騙局的背後如何不當韭菜?

在幣圈,永遠要記住一句話,只有真正的開源數字貨幣才有收藏和投資的價值!

總之,數字貨幣只是一個工具,關鍵還得看你怎麼玩。在我看來,現在大部分人只是把數字貨幣當做了一種傳銷的工具,憑空造幣,大肆虛假宣傳,最後圈錢跑路。

也提醒大家,不懂虛擬貨幣的最好不要去碰,這裡面的水很深,騙局更是屢禁不止。

自從當前市場上售價最高的虛擬貨幣比特幣成功進入大眾視線吸引一大批玩家入局以來,越來越多的人盯上了“虛擬貨幣”這顆搖錢樹,由此誕生的一系列企業幣、傳銷幣等虛擬貨幣層出不窮。

實際上,這些藉著新概念、新技術誕生的互聯網虛擬貨幣已經不可能再有像比特幣那樣的革命性,他們的出現更多的是偷天換日的、具有龐氏騙局的金融騙局,一定程度上已經形成了互聯網金融中的一大毒瘤。

總之,幣圈很亂,不懂就不要輕易嘗試,避免淪為這場虛擬騙局中的韭菜。懂的人也要看清棋局,只有看清棋局,才能在不當韭菜的前提下看清這場新概念引發的世紀狂歡。

對於區塊鏈究竟能不能改變世界,讓世界變得美好,一定程度上我還是相信的。

虛擬貨幣和區塊技術確實有很大的想象空間,這才導致了這場新概念的資本狂歡。

但對於當下,太多人盯上這顆搖錢樹,他們偷天換日,憑空造幣,趕在狂歡結束之前,收割夕陽下的最後一波韭菜。

知乎上看到一篇挺有意思的文章,經過作者授權轉載,在此分享給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