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英国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为什么要请荷兰执政威廉三世来做国王?

张进娣


英国的威廉三世在英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对英国的宪政制度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制度不仅影响了英国的历史,也影响了世界的历史,在许多国家,至今依然实行着这一政治制度。

威廉本是荷兰奥兰治王子,他的父亲威廉二世娶了英国的玛丽公主,所以他实际上也是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的外孙。他自己又娶了舅舅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的女儿也叫玛丽。詹姆斯二世在英国1688年的“光荣革命”(即不流血的政变)中被废黜,次年英国议会宣布同时立詹姆斯二世的长女玛丽和女婿威廉,一个是女王玛丽二世,一个是国王威廉三世,开始两王共治的局面,威廉三世主军事及英国的海外扩张,玛丽二世主管内政及其他事务,倒也相安无事,夫妻关系也不错。当然,议会确定两王共治,背后也是有政治交易的,除了本身有英国王室血统、是玛丽的丈夫,威廉还是荷兰执政的身份也很重要。荷兰此时依然强大,“海上马车夫”还有震慑力。而英国此时还没有进入世界一流强国,国内天主教与英国国教之间的斗争,还十分激烈,前国王詹姆斯二世就是因为要强势恢复天主教的地位而被废的。

威廉三世本人,虽然自幼体弱多病,但在荷兰的危机关头率领军队打败了法国大军,在荷兰人民心中也是威望极高的执政。威廉和玛丽成为国王和女王,与议会达成的条件就是,签署《权利法案》。该法案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便是如果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颁布或终止任何法律,不得随意增加税赋等等。这一限制国王权利的法案,确定了议会权利高于王室权利,君主立宪制从此成为英国的基本且重要国策。

1694年,玛丽二世驾崩,两王共治局面结束,威廉三世成为英格兰唯一的王。1701年,威廉三世签署了议会通过的《嗣位法》。该法案除对英国的王位继承制度作出了规定,还确定了英国国教与王位继承的关系,将天主教徒永远排除在英国国王或女王之外。1702年,威廉三世逝世。由于他和玛丽二世没有孩子,所以玛丽的妹妹安妮成为女王。

但是,无论是作为荷兰执政,还是作为英格兰国王,威廉三世都被列入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帝王之列。


世界真的很大


这个问题的逻辑其实是有问题的,英国议会并没有请荷兰执政威廉三世来做国王,而是荷兰三世为了成为英国国王跟议会妥协,同意颁布了《权利法案》。

题主你把因果关系搞颠倒了。

光荣革命与玛丽二世

1688年,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革命。光荣革命其实只是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还并没有确立君主立宪制,国家权力也还没有开始转移到议会。

光荣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和部分托利党人为避免信奉天主教詹姆士二世传位给刚出生的儿子,而把詹姆士二世给废黜了,然后把王位重新交给了詹姆士二世原本的继承者女儿玛丽二世,而玛丽二世的丈夫就是荷兰执政威廉三世,威廉三世带兵进入英国,一枪未放,而使得詹姆士二世仓惶出逃,议会重掌大权。

主要是因为詹姆士二世违背了以前政府制定的关于禁止天主教徒担任公职的“宣誓条例”。而玛丽二世是信仰英国国教的,所以得以继承王位。

所以当时法理上英国国王是玛丽二世,威廉三世并不一定能够成为英国国王,就好像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一样,他也不是英国国王啊。

《权利法案》和威廉三世

威廉三世是一个相当有头脑且开明的荷兰执政,他看准了英国国会与国王之间的关系已经到无可调和的地步,于是率领万余军队登录英国,把自己的老丈人赶到了法国。这一些列骚操作确实厉害,可还不至于让他成为与玛丽二世共治英国。


真正让他能够成为英国国王的原因,是在于他支持了英国的宪政,或者说妥协。与英国议会达成的协议,就是必须接受议会通过的《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才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建立的标志,它与《王位继承法》共同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为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而其中威廉三世的妥协起到了关键作用。

如果威廉三世不同意《权利法案》的颁布,那么议会可能不惜一战,也不会同意威廉三世一个外国人成为英国的共治国王,而本来夫妻关系就很冷淡的玛丽二世,估计也不会支持自己的丈夫。

其实在整个光荣革命里面,真正让英国受益的是玛丽二世。这是一位不太热衷政治的新教女王,因为信仰登上了王位,但他与威廉三世共治英国的时代里,每当威廉三世在英国的时候,她总是退居幕后,但当她独自执政的时候,却又是一位强大、果决、有力的统治者。

英国人对玛丽二世的爱戴是要远远超过威廉三世的,当威廉三世动员英国参与反法大同盟战争(法王路易十四欧洲扩张战争,又称为九年战争)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合法性不足,还是要依靠玛丽,才能有效在议会中发挥影响力。

以上个人浅见,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点个赞,关注也是极好的!


江畔初见月


这个题目有一点瑕疵,英国光荣革命是1688年开始的,标志就是主要由安立甘教徒联合不信国教的其他人请求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新教徒)和他的丈夫奥伦治的威廉到英国来继承王位。按理说詹姆斯二世还没死,而且即使死了也是轮到他的刚出生的儿子即位,轮不到女儿玛丽的,但英国人民做到了,而且是通过未流血的革命,这就是令人称道的“光荣革命”。你可能会说直接邀请玛丽来当女王不就行了吗?这时玛丽已经嫁人了,而且嫁的不是外人哦,我们来看看威廉的身世吧。查理一世有个大女儿即长公主,就是詹姆斯二世的亲姐姐,她嫁给了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即威廉二世,他们的孩子就是我们本文说的主人翁威廉三世,他和玛丽既是夫妻又是表兄妹哦,所以威廉也是有继承权的,就是会排位靠后些。所以威廉三世搭着玛丽的东风继承英国的国王是无可厚非的,而且是两人联合执政哦!而且威廉三世的口碑还是不错的,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后来的最终确立,威廉也是功不可没的!~



罗西小南多


题目说英国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后邀请威廉三世为王,其实这并不确切,更确切的说法是英国议会邀请玛丽二世和荷兰执政威廉 夫妇两人共治英国。玛丽二世担任英国女王,威廉担任英国国王(威廉三世)。

威廉三世及其夫人玛丽女王新婚不久后的画像

这个修正并非无足轻重,要知道,光荣革命是个立场保守的革命,其目的有两个:

第一,限制君主权力,建立起议会主导的立宪君主政治,这个不是这个问题的重点,不必多谈。

第二,驱逐公开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及其天主教男性继承人,让英国王位重回新教徒手中。英国当时已经完成宗教改革,圣公会教徒占据统治地位,他们容忍天主教徒詹姆士二世继位就是因为詹姆士二世无子,必须让其信奉天主教的女儿继位,但詹姆士生了儿子,以后也会信天主教,打破了英国贵族的期待,于是决定发动政变将王位重新转回新教徒手里。

但需要注意的是,

驱逐詹姆士二世之后,信奉新教的王位第一继承人就是荷兰执政威廉的夫人玛丽公主,所以威廉是凭借着妻子玛丽的斯图亚特王族身份才来英国的。

威廉获得共治的国王身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个人的坚持要求英国议会被迫做出妥协,他个人和英国王室之间的亲戚关系(母亲也是斯图亚特王室),以及他个人在“光荣革命”中的作用,和他妻子玛丽女王的王位来自传统世袭截然不同。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他们都去世后,英国王位传给了玛丽的妹妹安妮,而非威廉在荷兰的亲戚,表明共治中真正拥有正统地位的是玛丽女王,而非威廉三世这位共治国王。

另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在威廉进行反法的大同盟战争(1688-1697)时,希望动员英国的人力物力参战,但他发现他在英国的声望和影响力根本不足,必须依靠妻子玛丽女王的声望才行。同时,玛丽女王还是英国国教会领袖,在英国宗教事务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体说来,威廉被英国议会邀请为王是历史的偶然,如果没有他的妻子玛丽公主或者其岳父对天主教信仰的坚持,他成为英王是不可想象的。正因为如此,威廉在英格兰因合法性不足,不是很受欢迎,所以伏尔泰说他是“英国的执政,荷兰的国王”,正是说明他在英国的脆弱地位和在荷兰的崇高声望。


欢迎各位朋友在此发表您的态度和高见——让历史照亮现实的写作者 昭 杨


昭杨


英国光荣革命的起因,主要是当时英国国王詹姆斯二世信奉旧教:天主教。而英国国会执政的辉格党、托利党信奉新教(英国国教会)。正是新旧教之间的冲突,同时是国王和国会的权力之争,引起了这次光荣革命。

1685年,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不顾国内普遍反对,违背以前政府制定的关于禁止天主教徒担任公职的规矩,委任天主教徒到军队任职。此后还任命更多天主教徒到英国政府部门、教会、大学担任重要职务。

1687年4月和1688年4月先后发布两个“信仰自由宣言”,给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内的所有非国教徒以信仰自由,并命令英国国教会的主教在各主教区教坛宣读,引起英国国教会主教们普遍反对。

同时詹姆斯二世残酷迫害清教徒,还向英国工商业主要竞争者——法国靠拢,危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

1688年6月20日,詹姆斯二世得子,因此其信仰英国国教的女儿玛丽从此与宝座绝缘。

正是这个时间节点,执政的信奉新教的辉格党、托利党为了避免旧教的胜利,决定罢免詹姆斯二世。而作为同样信奉新教的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就是选择的唯一人选了。

荷兰执政威廉三世是詹姆斯二世的女儿玛丽的丈夫,同时,他的母亲也是英格兰、苏格兰及爱尔兰国王查理一世之长女以及查理二世的妹妹和詹姆斯二世及七世的姐姐。

因此,英国国会宣布詹姆斯二世退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称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

同时国会向威廉提出《权利宣言》。宣言谴责詹姆斯二世破坏法律的行为;指出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天主教徒不能担任国王;国王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等。威廉接受宣言提出的要求。宣言于当年10月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

这证明了,英国国会已经凌驾于英国国王之上了,所以英国光荣革命,纯粹就是为了完成英国国会势力的工具。而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也是在名义上合情合理同时符合英国国会利益而已。


爱吃饭的书


西方人的国家概念,民主概念,权力概念最好不讨论,要不然既添烦脑,又遭唾骂。据我所知,中国人很不喜欢光荣革命,若没轰轰烈烈,若没你死我活,必定还是火热水深。去年我有机会了解了一下英国,望着仍旧保持着五百年前样子的牛津和剑桥,心想还好克伦威尔没发现剩余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