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王羲之笔法秘诀总结,仔细领会,受益匪浅

王羲之笔法秘诀总结,仔细领会,受益匪浅

关于“转左侧右”

王羲之的书法用笔丰富多姿,张怀瓘《书断》称其妙在“研精体势”,董其昌书论也进一步指出:“转左侧右,乃右军字势。所谓迹似奇而反正者,世人不能解也。清朝书法理论家包世臣也强调“峻落反收”用笔,章法布势上的“S”形左右摆动,内在即是转左侧右的运腕结果。书法正是由王羲之开始,才把楷行草的用笔、结构、章法三者内在的统一起来,使其顾盼生姿,赋予自然的神妙感,使书法成为一门真正的书写艺术。

王羲之笔法秘诀总结,仔细领会,受益匪浅

王羲之

“转左侧右”就是一种笔势,也就是说你写的每一个字如果重心突出是左面,那么右面必定会顺势跟随左面的重心随之顺势上行,有了上行的运行轨迹后,之后的运笔和收笔才可以再一次的转折。这就跟我们开车拐弯的时候,向左打方向盘的时候,重心是向左,而坐在车里的你或者副驾驶明显会感觉顺势被甩出的感觉,但是因为你在车内,所以看作是整体参照,则是随着势跟随重心向左上方运行的。运行了这个轨迹后,在回到正轨(可能目前只有我一个人这么比喻了,有不当的地方大家批评指正)以左侧为重心,向右挑起,这种字势会让字的线条具有弹性感,也就是灵动的感觉,这就是字势表现出来的艺术感。

这种笔法应用比较得当的,也最明显的,大家可以参考米芾的书法,他的书法深得二王笔法,值得借鉴。(当然颜真卿也是其中一位)。

王羲之笔法秘诀总结,仔细领会,受益匪浅

米芾

关于“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是书法用笔法则。以“永”字八笔顺序为例,阐述正楷笔势的方法:点为侧,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为勒,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直笔为努,不宜过直 ,太挺直则木僵无力,而须直中见曲势;钩为趯(tì),驻锋提笔,使力集于笔尖;仰横为策,起笔同直划,得力在划末;长撇为掠,起笔同直划,出锋稍肥,力要送到;短撇为啄,落笔左出,快而峻利;捺笔为磔(zhe),逆锋轻落,折锋铺毫缓行,收锋重在含蓄。

王羲之笔法秘诀总结,仔细领会,受益匪浅

相传永字八法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作,唐张怀瓘《玉堂禁经》:“八法起于隶字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大凡笔法,点画八体,备于‘永’字”。(这里的隶,不是隶书,是指楷书,唐代楷书称之为隶书,东晋时王羲之也以此称,我们认为的隶书,称八分。)他为了研究楷书而专门书写“永”字。之后,永字八法被他的七世孙智永所继承,智永又将这“永字八法”的秘诀传给了虞世南,经由虞世南后,这永字八法的用笔法则才慢慢的流传了后世。关于永字八法,大家可以仔细观看下图,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王羲之笔法秘诀总结,仔细领会,受益匪浅

具体解析图例

当然,从书法常识来说,永字八法并不书写的笔法,而是一种类似于初学者的基本功底打造的必备基础课,当然只限于楷书和行书,篆书、隶书和草书是不适应这个法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