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新能源产业多措并举打造新能源城市

近年来,为充分发挥风光资源,夯实产业基础,我市依托二连浩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平台,抢抓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支持,将风、光、热等新能源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科学推进,新能源产业规模逐渐形成,利用方式趋向多元化,新能源城市正在形成。

一、我市清洁能源发展基本情况

(一)新能源资源丰富,建设新能源产业条件好。我市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其中:代表年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为7.4米/


秒,平均风功率密度为466瓦/平方米,年平均可利用小时数约为2700小时;太阳能地表年总辐射约1698千瓦时/平方米,年日照时数约3278小时,光伏年等效可利用小时数1800小时左右,光热年等效可利用小时数2500小时左右。同时,我市土地开阔,地势平坦,且土地性质多属于荒漠化草原,新能源项目征地和建设成本低,具备很好的风、光、热等新能源项目建设条件。

(二)新能源产业不断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为充分发挥风光资源,近年来我市将风、光新能源产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科学发展。自2011年以来我市现有新能源企业7家,已建成风、光发电装机规模为35.9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规模为21.9万千瓦,光伏装机规模达14万千瓦。2017年我市新能源发电总量为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其中风电发电量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1%,等效发电小时为2318.3小时;光伏发电量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6%,等效发电小时为1778.9小时。2018年1-5月份我市新能源总发电量约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8%,其中风电发电量1.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4%,等效发电小时为897.4小时;光伏发电量0.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等效发电小时为601小时。

(三)电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供电质量显著提高。我市现有220千伏玉龙变电站一座,位于市东南20公里处,为双回路供电,主变容量30万千伏安;110千伏变电站三座。其中,南110千伏变电站位于市南2公里处,主变容量8万千伏安;额仁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位于西区,主变容量8万千伏安;东城区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位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主变容量为12.6万千伏安;35千伏变电站四座,分别是齐哈35千伏变电站,主变容量1.5万千伏安;工业园区35千伏变电站,主变容量3万千伏安;赛乌素35千伏变电站,主变容量1.5万千伏安;格苏木35千伏变电站,主变容量1万千伏安。2017年我市最大用电负荷约6万千瓦,全市用电量约2.56亿千瓦时。按照目前我市电网建设情况,可送出新能源发电规模为40万千瓦。同时,为加快我市配电网建设改造,推进转型升级,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我委按照我市配电网“十三五”规划,积极联合供电部门将我市东城110千伏变电站新出三回线路工程、东城110千伏变电站新增六个间隔柜工程、赛乌苏35千伏变电站新建Ⅱ回线路送出工程及我市南110千伏变电站10千伏电缆入地改造工程上报自治区电网公司,目前四个项目基本通过专家审查,纳入2018电网公司投资建设计划中。同时,我市跨境经济合作区的220千伏变电站项目、东城110千伏变电站和西区110千伏变电站实现连接工程也已列入自治区电网公司“十三五”规划中。

(四)以清洁能源供热为突破,积极拓展清洁能源利用方式。为积极拓展清洁能源利用方式,按照国家对利用清洁能源供热的政策,2017年我市启动建设2项清洁能源供热项目,分别为中海油风电清洁供暖项目及国际学院清洁电供热项目。其中,中海油风电清洁供暖项目是锡林郭勒盟地区首家大型风电清洁供暖项目,该项目由中海油新能源二连浩特风电有限公司利用已建成投产的二期4.95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所发电量,为我市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供热,项目总投资2645万元,项目已于2017年12月17日建成投产,并成为我盟首个利用新能源供热的示范项目,供热期内运行良好;国际学院清洁电供热项目为自治区电网公司与我市政府合作建设的清洁电供热示范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满足国际学院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供热,该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目前项目整体已建设完成,具备供热能力,待优惠电价确定后投入运行。下一步,我市将以建成的供热示范项目为基础,不断扩大新能源供热及其它利用方式。

二、二连浩特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及配套负荷产业项目建设及规划情况

(一)二连浩特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有序推进,部分项目今年投产运行。依托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平台,为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创新新能源利用方式,经积极争取, 2015年9月国家能源局以《关于二连浩特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示范有关事项的复函》(国能新能〔2015〕357号)文件,同意开展二连浩特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该项目为国家首个利用绿色可再生能源发电,通过智能区域微电网对某一地区进行供电的示范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在创新微电网示范项目运行管理机制、成立独立售电公司运行机制、探索微电网智能化运行方式、提高本地消纳能力,与主网交换电量、优化配置储能系统,形成高效发输配一体的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系统等方面起到示范及引领作用。,并能形成企业投资电价方面的洼地。

二连浩特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覆盖锡林郭勒盟“五旗一市”,总装机规模253.5万千瓦,共建设7个微电网集群。其中,我市集群装机规模为42万千瓦(风电28万千瓦千瓦、光伏9万千瓦、光热5万千瓦)及配套储能3万千瓦,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要求,2016年10月12日,经国家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评审,最终确定了二连浩特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各集群中标业主,我市电源集群中标单位为北控宏晖新能源有限公司。

截止目前,我市的微电网建设项目中9万千万光伏发电项目已完成项目维稳、备案、规划选址意见、施工设计、环评、水保、节能、安评等前期工作;土地补偿款已发放至牧民手中;土地预审工作已完成;草原征占用手续已完成;电网接入方案已编制完成并上报自治区电网公司;建设用地手续组卷工作已完成并上报至自治区国土厅;在我委的大力配合下,项目已于5月20日召开项目开工仪式。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配合企业取得电力接入方案、建设用地手续,以及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前的各项报建手续,力争项目于近期正式开工建设。另外,28万千瓦风电项目已完成项目维稳、土地预审、项目核准、规划选址意见工作,预计年内开工建设。同时,光热、储能项目也开始了各项前期工作。

(二)积极引进微电网负荷项目建设,多措并举建设新能源示范项目。为积极推动我市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引进微电网项目负荷支撑,创建新能源城市,经多方积极对接,我市引进了大数据云计算及大数据产业园区项目。大数据云计算项目由内蒙古九链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建设规模为5万千瓦用电负荷的大数据云计算,项目总投资约5.5亿元,全年用电量达到4.3亿千瓦时,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1万千瓦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总投资约1.252亿元;二期4万千瓦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总投资约4.248亿元)。在我委的大力配合下,内蒙古九链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一期1万千瓦大数据云计算项目已于2018年5月份投产运行,二期4万千瓦大数据云计算中心项目预计6月底投入运行。

为推动我市产业升级,形成绿色电力和新型特色优势产业,从而形成新能源城市,我市多方积极推进二连浩特国际绿色数字港项目。该项目初步确定由二连浩特北控宏晖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九链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城建设科技有限公司及吉林省双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投资建设,目前建设框架建议书已草拟完成,正在开展各项前期工件。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用电负荷约80万千瓦,主要建设创新创业园区、云计算中心、高级别定制IDC和配套生活服务区等四个功能区域。

三、我市清洁能源规划及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科学规划,多形式发展新能源产业。为了科学有序地发展我市新能源产业,根据我市实际,委托内蒙古恒瑞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了《内蒙古二连浩特“十三五”可再生能源规划发展报告》,规划至“十三五”末期我市新能源新增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15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50万千瓦。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大与自治区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力度,在努力争取国家普通光伏电站建设指标及风电核准计划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在我市开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项目,为清洁能源发展寻找新途径。

(二)努力争取,积极融入锡盟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为进一步扩大我市新能源建设规模,我市积极争取锡盟特高压配置新能源指标及配套新能源送出通道建设。经多次与锡盟行署沟通协调,盟行署同意在特高压输电通道配置1500万千瓦新能源指标的情况下(现国家配置了700万千瓦新能源指标),为我市安排100万千瓦左右的新能源指标,并配套建设500千伏输变电线路,目前,申请此项目的支持文件和前期资料和已上报盟行署和相关部门。

(三)拓宽清洁能源利用领域,打造清洁能源示范城市。加快布局充电桩网络,建设清洁能源交通示范基地;扩大我市清洁能源供热面积,建设电供热示范基地;将路灯逐步更换为LED节能灯具,建设绿色照明城市。同时,在云计算、生态旅游、大型冷链物流基地等一、二、三产业及居民用电方面扩大清洁能源电力利用率,打造清洁能源示范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