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为何你在城市买了房,却依然不放弃农村的宅基地坚持起一栋小平房

今天在北上广深大都市打拼的很多人群,在他们经济条件富裕了之后,都会选择在工作的地方购买一套房。可是,这些买房了群体,你如果询问他们,给他们一笔钱,当然,这笔钱金额不能太大,打个比方,在他们工作地买房需要100万,给他们十万块钱,询问他们是否愿意放弃他们农村的宅基地?估计得到的答复基本上都是否定的。他们的口头答复是这样子,他们的实际行动也是这样子,当他们的手头,在买房之后,略微宽裕了之后,绝大部分都会在他们的祖籍地起一栋小平房。个中缘由,所谓何?在分析这个事情之前,笔者先讲一个故事。

为何你在城市买了房,却依然不放弃农村的宅基地坚持起一栋小平房

前段时间,笔者去了广东江门的开平碉楼游玩了一下,开平碉楼,其实很多都有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但它的名声鹊起,还是源于姜文主演的一部电影《让子弹飞》。因为取景地主要在开平碉楼,让全国的观众,自此对开平碉楼也都有了一个印象。

为何你在城市买了房,却依然不放弃农村的宅基地坚持起一栋小平房

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说白了,其实就是江门的是侨属侨眷,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甚至在更早时期,十九世纪末期的也有,漂洋过海,下南洋到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这些地方去谋生,赚了钱回来,在江门开平起的一批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多种风格,中西合璧的农村民居。这些人群,他们在异国他乡打拼,当经济条件富裕了以后,他们回到祖籍地起了一批洋楼房。不过,当我们去参观的时候,却发现,绝大部分碉楼,虽然牢固依旧,不得不说,那时候的红毛泥,钢筋质量太好了,可如今却早已人去楼空,空留下里面当初主人在里面生活的一些生活用具,显得特别凄凉。神龛上面,依然挂着他们的列祖列宗的陶瓷像,可他们的儿孙,早已经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生活很多年了。

为何你在城市买了房,却依然不放弃农村的宅基地坚持起一栋小平房

开平碉楼的这些人群,虽然他们生活的时代比现在早了几乎近百年,可他们在祖籍地起楼的行为,和今天在城市购房的人群,是何其相似。

其实不管是今天的人也好,一百多年前的下南洋的开平人也好,坚持在祖籍地的宅基地上起楼,哪怕日后人去楼空,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在坚持这个选择,个中缘由,笔者认为,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为何你在城市买了房,却依然不放弃农村的宅基地坚持起一栋小平房

请输入图片描述

今天的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很多人虽然在异乡买了房子,有了自己的窝。可是,社会变化这么快,竞争这么激烈,今天,你虽然在工作地买了房子,暂时稳定下来,可是,你心理经常在想,明天,我是否依然能够在这个城市生存下来,我是否能够每一年都能赚这么多钱。说白一点,这就是漂泊异乡,所带来的不安全感。今天的大城市,年轻人在这一方面的忧患意识更重,北上广深,虽然是我们的家,可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压力过大的时候,又想着逃离北上广深,那么逃离,你又想着去哪里,自然,故乡的宅基地起一套小平房,这就是一个后路。看到这里,你能理解,一百多年前,那些漂洋过海的开平人,漂泊在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地,虽然赚了很多钱,他们也正是因为缺乏安全感,而选择回祖籍地开平起一栋碉楼。缺乏安全感,这是第一个原因,也是主要原因。

为何你在城市买了房,却依然不放弃农村的宅基地坚持起一栋小平房

第二个原因,老家的宅基地上起一个小平房,成本相比于大城市来说,是低廉的。大城市,可能三四十万,仅仅够买一个厨房或者厕所,而在老家的宅基地上,这就能起一个漂漂亮亮的二层半小洋楼。对于购房的人群来说,如果节约一些,赚钱门路想多一点,在老家的宅基地上起一个小洋楼,远比再投资一个其他项目,例如购买第二套房,例如购买一个铺面,成本低廉很多。

为何你在城市买了房,却依然不放弃农村的宅基地坚持起一栋小平房

请输入图片描述

第三个原因,这就是衣锦还乡的面子问题了。多年在外面打拼,赚了一些钱,如果不把老家的房子搞的客客气气,没有面子,也体现不了自己的成功。这个原因,看似有些牵强,但是仔细想想,还是有几分道理的。正如两千多年前西楚霸王项羽所说的,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这衣锦还乡,单纯的看,有炫耀的成分在里面,但又何尝不包括乡土情节在里面呢?在城市购买了房子,而依然不放弃老家的宅基地,坚持在农村起一套小平房,除了上面所说的原因之外,可能还有怕父母年老以后在城市居住不习惯,又或者怕父母百年以后自己无地可去,又或者怕以后和兄弟起争执等等各式各样的原因。不过,总而言之,这就是中国人的乡土观念,一百多年前下南洋的开平人是这样,现在在北上广深打拼的人群是这样,未来的中国人,还会是这样。

为何你在城市买了房,却依然不放弃农村的宅基地坚持起一栋小平房

请输入图片描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