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回答《中國公有云廠商2017年收入利潤綜合排名》的部分粉絲評論和提問

看資訊要看評論 科技獨立評論號

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阿明觀察

回答《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年收入利润综合排名》的部分粉丝评论和提问
回答《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年收入利润综合排名》的部分粉丝评论和提问

排名不是目的,目的是讓大家看到公有云排名。

——題記

一週多前,阿明獨立自媒體(Aming)旗下的全球雲觀察首發了《中國公有云廠商2017年收入利潤綜合排名》一文,收到了業內朋友和不少粉絲的評論和提問,這裡整理一下部分粉絲評論和提問,並儘量做出我可以詳盡的回答,以饗各位親。

▼ ▼ ▼

盪舟:

聯通雲收入95%以上是IDC收入,這部分收入中國電信不比中國聯通低。

阿明: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本次綜合排名中位次差距很大,主要原因在於中國電信數據依據財報公佈來估算,中國聯通也是如此。但是中國聯通財報包括了IDC收入,中國電信卻含糊不清,為此業內朋友多人指出中國電信的IDC收入非常高,按照常理是超越了中國聯通IDC收入的。

只是看財報,從聯通財報可以看出,2017年IDC及雲計算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幣110.2億元。但是看中國電信財報包括可以查到的最全的100多頁的年報,都無法劃清其中固網信息及應用服務收入為520.37億元的IDC業務、雲業務、大數據業務和天翼高清業務到底誰佔多少。理論依據按照2016年的中國電信雲收入數據而來。如果按照業內人士的高估:中國電信IDC至少在200億元左右的收入,那麼加上雲業務收入,2017年中國電信雲收入當為235億元左右了,也就成為了中國雲計算領域中當仁不讓的老大。

只是這樣的數據,大家都服麼,關鍵是中國電信也願意這樣公佈麼?

▼ ▼ ▼

|蟲|二|:

看低金山雲了吧?

阿明:《中國公有云廠商2017年收入利潤綜合排名》中數據顯示,金山雲被公佈的營收數據2017全年為13.33億元,排名雖然比較靠後,未能進前十,排名實際為11。這樣的結果是依據金山雲公開的數據,還不是阿明的估算。如果這樣的綜合排名不包括IDC、CDN、託管雲等業務等話,純粹的公有云收入增長排名來看,金山雲當仁不讓為第一,成為中國共有云廠商中增長最快的傲嬌者。但是畢竟該排名是綜合排名,包括了雲收入、IDC、CDN、託管雲等業務,自然就落在中國聯通之後。

就此來看,阿明絕對沒有主觀上看低金山雲的觀點。

▼ ▼ ▼

藍蒂:

還想看他們盈利模式分析。

阿明:公有云的盈利模式怎樣?公有云和IT廠商一樣,賣產品賣服務賣技術。然後換成錢再更新迭代產品技術和服務,然後繼續賣。循環往復。可是這一切都是人類的慾望驅使,因為當代專注雲的資本家相信這樣的生意遲早可以真的替代大部分傳統IT廠商。 因此,賺錢也就是一個煎熬的過程,誰能熬到那一天誰就是最終的贏家。 熬不到盈利那一天的,自然就被吞併、被淘汰出局、被歷史遺忘。

▼ ▼ ▼

Helen :

招銀雲呢?怎麼沒有?

阿明:按照你的問題,我查找了一下招銀雲創公司(MBCloud),也就是你說的招銀雲,這是招商銀行的全資子公司,因為備考招商銀行這樣的大樹,因此號稱是更懂行的金融雲。但是看一下招銀雲的雲服務產品分為核心業務系統至尊白金系列、關鍵業務系統白金系列、重要業務系統黃金系列、重要業務系統標準系列的場景化雲服務系統產品,以及雲主機、雲存儲、雲監控、雲數據庫、專有網絡、BGP IP、對象存儲、集中式存儲、F5負載均衡產品、IBM Power服務器等公有云與私有云的產品。讓我感覺招銀雲更像一個基於自身私有云基礎構建的經驗為中心打造的混合雲方式的金融雲解決方案。

也就是說招銀雲不僅賣雲主機也賣線下的物理服務器,不僅賣雲安全也賣線下的F5負載均衡產品,採取了線上線下構建金融雲的模式,這樣的業務目前對外提供,為了避免同行競爭帶來的嫌疑,招銀雲與招商銀行採取了不同的網絡,相互之間通過專線連接,不同客戶之間採取了網絡的二層上完全隔離,即便這樣,招銀雲的金融雲業務也很難得到大範圍的推進,這是對地方性商業銀行的推進中不知道能否有一些效果。只是這樣的業務不像雲業務,更像一種金融雲的外包業務。

事實上,在查看招銀雲合作伙伴案例中,我也發現除了招商銀行及相關自生態金融公司的案例之外,都是地方性商業銀行居多。

很巧的是,我在對比IBM雲計算參考架構(CCRA)與招銀雲的金融雲平臺整體架構(Architecture of Financial Cloud Platform)中發現,兩者也特別相似。有圖有真相,如下:

回答《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年收入利润综合排名》的部分粉丝评论和提问
回答《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年收入利润综合排名》的部分粉丝评论和提问

此外,查找資料的時候,我差點將招商雲(安徽省渠道網絡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企業營銷雲)當成了招銀雲。哎,度孃的誤導性很強啊,幸好我仔細了一點,否則連自己都說不清楚了。

▼ ▼ ▼

Vimli:

沒看到滴滴雲。

阿明:滴滴雲我記得是在2017年底上線的,本次綜合排名統計計算的是2017全年的收入和利潤,因此就沒有統計滴滴雲。抱歉。

不過,為開發者而生的滴滴雲,看官網顯示已經有了上萬用戶,但對於開發者或開發團隊或做開發的某企業用戶來說,對於雲採購的單客戶貢獻應該不大,屬於中小規模的共有云用戶居多,即便在2018年統計滴滴雲,那營收也將是比較靠後的,不信,我們年底見分曉。

▼ ▼ ▼

Being towards death:

0.01元中標層出不窮說明:現在是燒錢搶地盤的階段,年收入現階段也不過是炒作造勢的手法,數字城市換個智慧城市的馬甲,計算、存儲、網絡、虛擬化的優化堆疊就披上雲馬甲。雲和天空的航班一樣,它可以天馬行空、一日千里,當然,也可能是MH370。

阿明:你所指出的0.01元中標,具體是2017年3月17中國政府採購網發佈《廈門市信息中心廈門務實-公開招標-2017-WS034廈門市政務外網雲服務中標公告顯示:騰訊雲以0.01元成功中標。當時我也有一篇短評針對這個0.01元中標,其實這都是造勢做行業積累的噱頭,本質上是賠錢做市場而已,可以這麼看。

不過,IT雲化的過程實際上是計算、存儲、網絡、虛擬化的優化堆疊就披上雲馬甲,但這只是表面,真實的情況是,真正基於共有云平臺去構建用戶基礎設施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傳統IT雲化分為三個部分,一個是走向共有云,全盤雲化;一個是走向私有云,基於自身為中心;當然還有一個是混合雲,部分雲化,部分私有。我們不能只看到其中一個走向私有云的方向,需要看到另外兩個雲方向,這樣才是全面看問題的思路。你說是不是呢?

▼ ▼ ▼

白開水™:

美麗雲沒排進去?

阿明:美麗雲是由深圳市美麗網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免費手機應用平臺App,嚴格來說美麗雲只是一個應用軟件而已,不能歸入共有云綜合排名的定義中。如果你是愛美人士,為這個愛美的掌上護膚神器發聲,我們也非常理解。但是以一個行業應用軟件掛上“雲”的稱號就叫公有云,我是實在不能認同。抱歉。為這個公有云排名,這次不統計美麗雲,以後也不會統計美麗雲。

▼ ▼ ▼

Ⅲx:

還有白山雲呢 好幾個億了。

阿明:看到了公開信息顯示,白山云為微軟、小米、今日頭條、海康威視、長虹集團、中船重工等400餘家海內外行業領先企業提供服務。可見其用戶中有一大部分屬於企業級用戶,此外就是互聯網用戶,這樣的用戶對雲採購的貢獻還是不錯的。只是採購的服務中CDN應該佔比不小。不過按照這個數量的用戶規模,2017年白山雲收入估計也就在4億元左右吧。如果排名在本次統計中,應該可以與深信服、太極股份、百度雲的體量差不多,但也是排名在TOP20之後了。

當然,這裡再次感謝你的提醒,待到2018年最新的公有云收入利潤排名統計時,我會補充進去。

▼ ▼ ▼

Leo:

不能拿IDC和CDN計入公有云收入,能否出一遍純公有云收入。

阿明:對於公有云廠商收入與利潤統計上,如果不計算IDC、CDN、雲託管等業務,那麼純公有云收入就會顯得非常單薄,像阿里雲等這樣重頭的公共雲廠商也是有著CDN業務的重要佔比,其他如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騰訊雲等也是同樣如此,甚至如網宿科技幾乎全靠CDN業務支撐了。如果堅持純公有云收入統計,那麼被統計的廠商數量可能還不到20個甚至更少,收入總計也會更少估計連目前總計收入的一半都不到。

為了提振業內對於公有云行業的信心,這裡也就採取了綜合排名統計,包括了IDC、CDN、雲託管等業務。同時也很難去拆分擁有IDC、CDN、雲託管、公有云業務的供應商收入。因此,該排名就成為了一個公有云收入綜合排名,無法給到純公有云收入的更強參考性。不過以後,我會努力去關注這個行業,力爭下次統計的時候,同步發佈純公有云收入與利潤排名。

當然,也希望你同時能提供一些純公有云收入與利潤排名統計的建議與方法。

謝謝!

▼ ▼ ▼

永鋒:

蠻蠻雲做的不錯,2億應該有,沒看到,遺憾。

阿明:蠻蠻天下(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內領先的雲計算領域綜合網絡內容分發解決方案提供商。其主要業務來源於CDN和IDC服務。2016年底其CDN產品上線,到2017年底正好一年左右。公司目前已建成沁陽市計算數據中心,可提供10000+的機櫃資源。

可見,依靠CDN和雲數據中心業務的蠻蠻雲,在一年左右的發展時間來看,從河南走向全國,這樣的路還是比較艱難和簡單的,從官網看不到一個成功客戶案例,可見蠻蠻雲對自身的客戶案例信心不足。你的估計2017年收入2億元左右,這個數字還是非常虛幻的。畢竟看不到像樣的成功用戶案例的情況下,營收估計也是很虛的。

如果方便,你可以補充一下蠻蠻雲的真實用戶案例情況。感謝為盼。

▼ ▼ ▼

徐文超:

數據不準確啊,就我知道的,都好幾家公司不準確了,作者需要多用心啊。

阿明:《中國公有云廠商2017年收入利潤綜合排名》數據來源於公有云供應商的相關財報、日常報道新聞、業內人士反饋、行業觀察信息等綜合估算,其中確實有估算過高的廠商數字,具體哪個廠商這裡就不舉例了,等2018年的排名統計時,我會更為謹慎。同時也希望你能多多提具體建議。方便時候可以加我的私人微信便於溝通。(阿明私人微信號:aming1977)

▼ ▼ ▼

Jeff(Rey):

沒有迅達雲,不及格,重寫。

阿明:迅達雲確實忘記統計在本次排名裡面了,下次一定補上。只是迅達雲的2017年收入來看,應該也是過了3億元左右,業內人士也透露過迅達雲的客戶質量還可以,如海航、中國平安、聯想集團、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陌陌、學而思、寺庫、微吼、瓜子、易車網、噹噹網、民族證券、沃爾沃汽車、胡萊遊戲、王府井百貨、好未來等用戶,以及部分海外業務。

回答《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年收入利润综合排名》的部分粉丝评论和提问

按照當前迅達雲現有企業客戶7000+的規模來看,以及擁有跨地域IDC經營許可證、工信部雲服務牌照和CDN牌照等資質,那麼迅達雲的2017年全年收入應該還是不會低於3億元。

此外,迅達雲COO王斌對外表示2-3年在國內創業板實現IPO,如果他的話可以成為事實,那麼迅達雲的年收入從2018年開始連續三年應該不會低於3億元,那樣才能有利潤達標IPO的機會。

▼ ▼ ▼

Corui:

小道消息,美團公有云確實已經將主力轉向內部了。

阿明:對於美團雲是否將主力不再對外,目前還沒有看到美團雲的公開新聞,只是業內相互傳言如此。同時看到美團雲之前的核心團隊已經不成團隊了,有的還去了京東雲。因此可見,美團雲慢慢將成為美團自己的IT部門也就有很大可能了。

▼ ▼ ▼

Henry:

能專業點嗎,IBM雲?

阿明:最早,IBM將SoftLayer品牌更名為Bluemix,去年底又更名為IBM Cloud,那麼翻譯成中文不叫IBM雲麼?你的意思是應該叫:國際商業機器雲?

▼ ▼ ▼

Walker38101338:

這個計算不科學,阿里和騰訊等國內廠商按財報計算,包括了國內和國外的用量,AWS等海外品牌主要幫中國企業出海,而只統計了光環的用量,沒有考慮到國外用量不經過光環。

阿明:你的意思我明白的,但是在AWS幫助中國企業出海過程中,其佔比相對較少,同時這部分收入很難統計,這裡也就沒有計入AWS中國2017年收入數字了。如果你知道更多實情,不妨私聊一下,我的微信號:aming1977。不過,AWS在中國核心收入依靠的是國際性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雲應用收入,這部分的佔比還是很高的,同時中國本土企業用戶使用AWS雲的也不在少數了。

▼ ▼ ▼

Xinix20161024:

你覺得中國聯通IDC的收入會超過中國電信,而且一倍都不止? 腦子是個好東西別忘記帶。另外聯通雲實際就是阿里雲,以後再寫垃圾文字吸引眼球的時候要有點常識。

阿明:中國聯通雲收入數據和中國電信雲收入數據確實在統計上不對等,在文章裡面已經說明。此外你提到的聯通雲實際就是阿里雲也是不準確的,聯通雲還包括了對騰訊雲的轉售。

但是,需要你注意的是,聯通雲對阿里雲、騰訊雲的轉售收入相對太少,幾乎可以不計,因此這部分收入也就沒有計算到聯通雲收入裡面,具體這個部分收入的數字會是多少,這裡不方便公佈。希望你理解。在這裡再次感謝你的指正和鞭策。謝謝。

以上針對粉絲和業內朋友的評論做了這樣一些部分解釋,希望可以幫助到繼續閱讀《中國公有云廠商2017年收入利潤綜合排名》的各位親。當然,這裡繼續希望各位可以關注中國公有云市場的發展,關注公有云供應商的收入與利潤表現。下次統計排名我們不見不散。

同時再次感謝各位親對本排名的關注和討論。討論,我們可以沒完沒了,可以繼續……(Aming)

——更多你可能想要了解的內容——

more

點評34家中國公有云廠商(2017版)

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雲應用場景辨析

這是一場公有云之戰,還是IDC之戰?

本地化“天條”的制約中國公有云走向國際化

同樣一張Gartner2017公有云的存儲MQ圖,看看大家怎麼說?

2016Q4全球公有云四大高手錶現都咋樣?

回答《中国公有云厂商2017年收入利润综合排名》的部分粉丝评论和提问

Data-China (阿明觀察:科技觀察與評論)

Dostorage(全球存儲觀察:存儲圈專業號)

Aming-Talk (全球雲觀察:雲與IT專業號)

Artcame(全球藝術觀察:藝術|試驗|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