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牛爸通過體育,把兒女送進了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

美國大學為什麼那麼積極地尋找聰明的運動員呢?他們在大學中所佔的比例對於中國人來說很難想象。

美國沒有體育系這個名詞,所以他們的大學運動員完全跟其他學生一模一樣:課程進度一樣、課程的選修一樣、考試一樣。完全不會因為你是運動員所以給你另外的選課、因為你是運動員所以課程就會輕鬆點,完全沒有這種事情。所以你要是個好的運動員那也必須是一個聰明的運動員。

父母當然希望孩子可以健康快樂,但是沒有健康,我認為也快樂不起來。我覺得,小孩一生非常重要的事就是要能健康快樂,如果他快樂那他學什麼都會很快,但是問題就在於找到什麼才是能讓孩子快樂的東西,我現在就開始具體來講講。

對孩子的教育應該從30歲往回看

各位差不多都是30、40歲的年紀,工作會很忙,所以有時候會忘了小孩的教育,到底該怎麼教。一般就是走一天算一天,今天想到什麼就教什麼,只有比較短期的計劃。

那我們現在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的小孩到30歲的時候會是怎麼樣的一個人?如果你這樣想的話,也許你的觀念會改變一點。等孩子長到30歲,那就已經開始工作、做事了,所以不止是在讀書期間需要掌握讀好書的辦法,也要在大學畢業以後知道應該擁有什麼樣的能力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發展。這是很重要的一點。

從兵到將之間有很多層,在這些階層裡面,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將才。那成為將才需要一個人有什麼樣的能力和特質呢?如果能注意到這一點,你就會意識到在孩子的教育上一定不止讀書這一塊,他必須擁有很多的特性:

聰明(IQ、考試)

能力,能幹(什麼都敢做、會做)

健康,強壯

領導能力 & 社交技巧(EQ)

競爭力,競爭心

中國家長對小孩保護得太好,有時候會讓孩子失去許多做事的機會。孩子自主做事的次數越多,他的自信心也會隨之增長。我想有了自信心以後,意志力也會增強,這才是一個完整的小孩,如果說只會讀書、只會考試,在社會也許會過得非常辛苦。

牛爸通過體育,把兒女送進了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

運動中有從書本里讀不到的能力

下面是運動者的獨白:

我姓顏,顏希成,臺灣生長,祖籍浙江省永康縣。

我從小就是一個熱愛運動的“小皮蛋”,並不是很注重讀書,所以可以說是一直自由地成長,沒有人管,對讀書也沒有什麼很大的興趣,但對玩倒很有興趣。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我在教室外一直是拿第一的,教室內永遠都是倒數第一。

小學6年我讀了7年;到了初中,我迷上了圍棋,初中高中六年一直在下圍棋加上打籃球,讀書時間其實只佔20%吧,所以一到考試就和別人差一大截,不是讀書的料。之後我就去當了兩年兵,在軍營中,我又重回第一,因為手腳靈活跑得快打得準。

我們上世紀70年代的兵很多是“小學兵”,我跟他們一比,還是覺得自己比他們要差。因為他們12歲出來做學徒到18歲當兵的時候,已經有6年的學徒經驗了,而我就處在中間一個很尷尬的位置,所以當兵以後對我來說也是從頭開始。去餐館做點心學徒,做了十個月以後我運氣不錯,我的姐夫是越戰期間的外國人,和我姐結婚,於是我有機會跟著移民到美國,這轉變了我的一生。否則我在臺灣現在估計也是一個大廚了。

到了美國還是一樣,為了生活我開始從底層做起,打了幾份不一樣的工,去美國餐館做、去中國餐館做。那個時候就覺得時間太長,一個禮拜要做六天,禮拜一放假,這對我來說並不是一個長期的選擇和計劃。所以我準備換工作,準備去學一門技術,於是我去學修車。我學了9個月,同時也在一些加油站打工,我那個時候24歲開始要找女朋友。

那個時候國內的人還沒到美國去,在臺灣的女孩子都在學校,所以我就想去學校裡找。這可以算是我決定開始讀書的一個契機,進入了學校以後,就用當初下圍棋的方法來學知識,也在這個時候突然覺得讀書其實非常簡單。之後就開始往上走,一路走到康奈爾大學電機系,從電機系到碩士畢業,開始做國防工業的雷達設計,生活就變得和正常人一樣了。

所以我覺得自己生活最精彩的就是18歲到26歲進康奈爾的這段時期,在這8年我學了很多東西,在社會上跟一般的人打拼,其實收穫了非常多有趣的事情。大家不要去想苦的事,因為年輕人不懂苦的,只要身體好什麼都可以去做。

大概是在6年前,我寫了《追趕跑跳進名校》這本書,談孩子教育。講到寫這本書的契機,是因為我家的老二(練習摔跤)還在上高中的時候,有一位教練告訴我們斯坦福大學希望招我兒子。

牛爸通過體育,把兒女送進了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

一方面覺得很榮幸,同時我就去研究為什麼斯坦福會選擇他?我兒子的學習成績並不是頂尖優秀,大概排在學校300人的前1/3左右;在運動方面,當年北加州大概前5名左右。因為那一年斯坦福的全美摔跤排名在40名左右,我兒子有機會了。所以說,如果當年斯坦福排名第一的話,那我兒子肯定沒有機會,第一名的學校肯定招收第一名的學生。

所以說有時候並不是需要最好的球員,美國對運動員的需求量太大,一年的需求量差不多在30萬,我估計10%以上是國際人員,因為美國籍的運動員招不夠。一個大學運動教練,他唯一的目標就是贏球,他不管你學生從哪裡來,只要你能幫助我進球那就好。所以他不會管你是外國來的還是哪個學校來的,只要你是最好的球員就可以,所以每個人都有希望。

後來過了兩年,我也很幸運地把我的女兒以網球為特長送進了哈佛大學。這也促使我進一步去研究這塊內容。我本來以為斯坦福是運動最強的學校,但是我研究了哈佛以後嚇了一跳:哈佛的運動員遠比斯坦福的要多得多。

哈佛大學官網上顯示的運動項目

牛爸通過體育,把兒女送進了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

這很難想象,因為在我的觀念裡哈佛是一所讀書的學校,運動員怎會如此之多?所以我開始研究各種文章,花了4、5天把這本書給寫了出來。我是想把這些信息告訴中國人:運動員不僅會因為運動而健康,他們身上所具備的東西、特性太多了。運動對一個孩子的未來、對一個社會的建設都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可以想一想,一個人身上那麼多特質幾乎只有聰明這一點可以從書本上學到,其他的東西在學校裡很難學到。如果你要真正自行去感受這些特性,你就必須去和人接觸。只是在學校埋頭讀書是學習不到這些特性的,而美國大學就是在尋找具有這些“其他特性”的人。

乖和聽話,往往破壞的是孩子的好奇心

後來我一直在研究為什麼中國的家長、中國的社會不鼓勵小孩運動?這當然有文化傳統的因素,那到底是文化的哪一部分影響了孩子去運動呢?我覺得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家長對孩子保護太仔細,保護得太仔細很多時候會把小孩子想去運動的念頭改變。

小孩在上一年級之前沒有什麼讀書壓力,大家都是健健康康快快樂樂成長;上了小學之後就開始有競爭。但家長只想到在成績這方面有競爭,沒有想過別的地方也存在競爭,所以造成了成績擁有了優先權,別的東西就被放到了一邊的局面,對小孩子的要求就是要乖和聽話。

“乖和聽話”很多時候破壞了孩子的好奇心,我們都知道發明、創造靠的就是一種好奇心,所以好奇心、冒險精神在孩子被要求“乖和聽話”的時候就被壓了下去。

我一直會說的一個例子:

在我家門口有一條路,有一段凹凸不平,很多家長看到了就馬上抱起自己的孩子,等到了平地才把孩子放下來。

我就會這個家長說,這條路是最適合孩子學習走路的地方。因為孩子在1歲、2歲的時候他在學習尋找平衡點,這種訓練對於小孩子來說越早開始越好。因為一旦他找到這個平衡點,他之後走路就不會摔跤。

所以每次我看到小孩子走路摔跤,就比如看到我兒子走路時候摔跤,只要看到他摔得不嚴重我就馬上轉身,然後回頭再看——兩個結果——

第一種,他媽媽看到了會大叫“受傷了!”然後就馬上往孩子那裡衝,我保證我兒子馬上就會哭,你越急他哭的聲音越大;

第二種,我一轉身等他3秒鐘、5秒鐘,他不叫我就轉過身來,他已經拍拍身子又站起來自己開始玩了。所以我覺得對孩子不要保護太多、太大,對於孩子來說,摔跤也是學習。他下次絕對不敢再做同樣的動作使自己摔倒,會學會小心。在孩子小的時候,不要怕他們受傷,滾、爬、跑、跳這些東西要讓他們去學。

另外一個就是錯過了小孩犯錯的機會。就像我之前提到的,摔跤會讓他們遇到挫折,她們會哭,但沒有關係,應該讓他們學會自己克服這個問題、困境。你越保護他們,他們越會覺得我每次受傷都應該由媽媽來告訴我怎麼處理。讓孩子自己去想自己去做自己去成長。這些事需要慢慢地磨練,非一朝一夕即可養成學會。

牛爸通過體育,把兒女送進了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

我常常會跟中國家長講要讓孩子運動,這個時候他們往往會有很多借口,比如他的小孩沒有遺傳、沒有運動的天賦等類似很多理由。像我的父母也都不怎麼會運動,我也不知道我自己身上的運動細胞都是從哪裡來的。所以不要因為你不喜歡運動、不會運動就認為你的孩子沒有運動的細胞。

100公尺的冠軍不見得是200公尺的冠軍;200公尺的冠軍不見得就不是400公尺的冠軍;400公尺的冠軍絕對不可能是馬拉松冠軍;跳高冠軍絕對不可能是跳遠冠軍,所以每一項都有他的機會,運動員太多了。包括我剛才講的田徑,那我們講到游泳的話也有很多單項比拼:單向、雙向、群體等,都有孩子參與發揮的機會。可以說機會是很多的,就是要看你的孩子在哪一方面比別人強,這個是家長的責任,去尋找孩子的強項。簡而言之,就是讓他們去嘗試,讓他們去找到自己。

高中的運動員和大學的運動員是有差距的。在美國,高中運動員並不是那麼難才能拿到好成績。很多情況下甚至光靠運動員的意志力去堅持就可以達到理想目標。

我女兒八年級的時候開始打網球,一開始的兩年就是靠自己的意志力和別人打。

她每次把球打出去,每次只要打過去,只要打到5球,之後的6球、7球當然就輸了,她想就用這種方法讓對手打到受不了為止,那她就贏了。因為她一開始的技術不好,第一次打球的時候覺得很不好意思,因為球都打到天上去了,那些好的球員一看——你跟我打這種球?那他們也很久沒打過這種球了所以不知道怎麼打,打的時候一不小心就失誤了,我就和我女兒說你怎麼搞的,怎麼是這種打法?和她講了半天說不清楚。過了一年以後她告訴我,管他呢!能贏球就好。

就靠這種打到別人受不了的打法,她那一年打到全國排名第30名。再往前就不行了,前面的人實在太強了。

到了大學就不一樣了,大學的這批運動員都很強。我和有些人講,我兒子在斯坦福練摔跤,贏率是30%,輸率是70%。你不要老是想到大學以後就是要打到全國冠軍,不需要。孩子願意在70%都是輸的情況下繼續打,打了四年,這就是意志力。

所以,不要想得太遠,搞運動一定要做到什麼程度,讓小孩子自己去發揮,就一定能或多或少讓孩子學到運動中的意志力、堅持不懈等這些特性。那當然學習別的東西也可以得到這些特性,比如音樂、科學、辯論等,但想通過這些項目進入一所好大學遠比運動要難。

牛爸通過體育,把兒女送進了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

美國大學為何青睞有體育特長的學生?

運動究竟有哪些好處呢?

運動越好自信越高。你去看打球,有時候比賽沒開始,你就能看出來誰贏的幾率更大,因為那個自信的人的氣勢就很強。

1)提高競爭力

很多家長說自己的小孩練了兩年網球,還沒參加比賽。我就和他說你必須要知道孩子的位置在哪裡,你必須讓他去打比賽,無論輸贏,最重要的是學會接受失敗。很多人不敢去接受失敗,好不容易練了兩年,結果一比賽卻輸了。所以這種情緒要克服,要學會接受失敗然後繼續往前走。這是我認為在運動中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失敗讓人成長。

我有一個例子很有意思,我進康奈爾大學之前其實是很害怕的,因為我是一個轉學生,是從一個兩年制的社區大學畢業的,我到康奈爾大學一看,大家看上去都很可怕,讀書的架勢都很厲害,我覺得自己以後可能也不大樂觀。但後來我心就放下來了,能讀多少算多少吧。

第一次考試,是磁場學。一共考了四道題目,我一道都不會,完了,就隨便試試看吧。一個禮拜之後成績單發下來,我們的成績是在佈告欄公佈出來的,公佈的都是學號所以也不會有人認識你。我從底下找了半天發現有五個人在我後面,我就笑,真的很興奮,因為還有五個人比我笨,有希望了!

這樣一想,也就覺得學多少算多少,到了學期末我這門課的成績是A-,所以我在想為什麼我最後能拿到一個A-?如果我們考4次,3次我拿了100分,1次拿了20分,那最後取平均分我是不可能拿到A-的。因為美國考試有這樣一個很“慈祥”的規定:考4次取你3次最好的成績。所以對小孩子也是一樣,他輸了,你要鼓勵他,告訴他錯在哪裡。上去抱他一下告訴他今天你已經很努力了,你的精神力到了,就是犯了一點小錯誤。所以說鼓勵重於責罵。

2)排解壓力

3)主動、自立

4)社交技巧和領導力

在美國,即使你不會運動你也要懂體育。因為在大學畢業以後,在社會上做事,人與人之間第一個topic就是運動。大家聊天的時候都會講,如果你不懂的話很多時候很難和別人溝通。

我後來做marketing的時候,我第一個跟別人講的就是體育:你們城市今天的體育隊打了冠軍。他們就會很興奮,說你都知道我們的運動隊!所以我們的關係一下子就拉近了不少。

中國學生到了美國也是一樣,比如說剛參加一個運動隊,你慢慢地會學到很多東西,比如領導力,怎樣培養領導力呢?一個運動員5、6年級加入運動,一開始進去的時候你不可能是最好的球員,頭上還有7、8年級的運動員,相對於他們來講你就是一個小弟的角色;等到了8年級你成為了一個senior,通常情況下你會成為最好的、“上層”梯隊的運動員之一,那麼你就開始帶隊,教練不在的時候你就帶這個隊。

等到了9年級,頂上有10、11、12年級,又變成小弟了,開始練習,看著別人怎麼領導,等到磨到12年級又成為了senior,senior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球員,但是教練往往會把你當成一個captain(隊長),讓你帶隊。在場上打的時候,教練怎麼喊叫你怎麼攻,你可以說完全聽不到,因為在場上你的focus要在,你是中心,是領導力。

所以說比賽的時候要看帶頭的人是誰,他的士氣、他的精神可以帶動整個隊伍,這就是訓練領導能力。在公司裡也是一樣,就是帶隊,帶著公司的員工往前衝,所以說不止運動人,在社會上這種精神也是可以傳遞下去的。

5)團隊合作精神

對於美國人來說,團隊比賽一個人得到的分數多確實說明他是最好的,但是他所在的那個隊輸了,這不見得會被別人褒揚,因為你太“獨”了。團隊精神是在運動中學得非常徹底的一項內容。

6)親子關係

我們作為父母親經常會帶小孩去比賽,這個時間非常寶貴。在旅館裡、在車上和小孩聊天,這都對親子關係的培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小孩長大以後一定會記得媽媽小時候帶我去打球、爸爸以前會帶我玩什麼遊戲,不過當你懲罰他的時候他也會記住。

參加運動得到的好處比比賽成績更重要。不是說你一定得到第一名才學到東西,而是你不管做第幾名都能學到東西。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個人都有他的機會。當他感受到有一項他很強能做好,他就會想方設法去保持。

我常常講,一個小孩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班級前三名,很可能他到大學的時候都是全班前三名,因為他們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發現,我會讀書,會考試,知道竅門在哪裡。他就一直保持這個位置不讓別人超過他。任何一項運動也是這個道理,不管他玩的是積木還是電動玩具,只要他發現自己是最強的,他就會很高興。

我再舉一個例子,一個小孩子回家,很興奮地和媽媽講,今天我和小明進行比賽贏了,中國家長很有可能會說,那你數學為什麼不好好考?為什麼沒有考過他呢?這不是一個好的教育方式,因為知道自己數學考不過別人,但在這個地方贏過別人他就很高興,所以作為家長你要鼓勵他,去聽他怎麼興奮地解釋自己是怎麼贏的;如果你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這樣的開心情緒壓下去的話,他以後就會有戾氣,“講了半天還是講數學。”我覺得這些小地方家長要重視,要學會鼓勵。

牛爸通過體育,把兒女送進了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

“過程中間是怎麼贏的值得好好思考”

出名的運動員不僅僅靠自己的意志力,還需要有出色的技術和不斷的突破。所以鼓勵和思考會逐漸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

有人問我說小孩子該怎樣運動?我只能說從小開始趕緊運動把它練熟,一進校隊就可以去找一個比別人強的地方。如果你一進校隊基本動作也不會的話,看到別人都很厲害,你肯定就會沒有興趣,以後對運動有可能就會慢慢疏遠;要知道在產生興趣了以後,就會花很多很多時間去趕上別人。所以運動要從小開始。

追、趕、跑、跳,再加上翻、滾、爬,這些都是最基本的;手腳靈活都可以訓練出來。當你也不知道他的強項在哪裡,就讓孩子、鼓勵孩子去嘗試,等到他找到了,就一定會成功。好的運動員都是從內裡發展出來的,絕非逼迫成才。

美國頂尖大學為什麼會招收那麼多的學生運動員?

GPA、SAT我想這兩樣成績大家都能抓準,但是要到什麼程度呢?一定要是最高的嗎?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在這方面幾乎是一樣的:SAT平均分都在2200多分,這個平均分意味著成績在2000~2400分的都抓,你都可以進。那學校要的究竟是什麼東西呢?

美國有大概3萬多所高中,每所學校平均300多個人。大家一定可以想象到每一屆畢業生的前兩名一定可以上哈佛和斯坦福,這樣乘上3萬的話就有6萬多人。這6萬多人GPA都是頂尖水平,SAT也可能差不多都是2200分左右,根據斯坦福歷年申請數據資料顯示,去年申請人數達到4.2萬多人。所以在GPA、SAT差不多的情況下,他們招什麼?

美國大學招生的時候通過其他3項東西去找:

1)interview(面試)

好大學往往需要interview,一般公立大學沒有。這些學校會派出校友對你進行面談,這些校友都是各領域的精英,他們會觀察在談話期間學生對自己的態度、談話內容甚至是架勢,從中可以看出你是否適合來這所大學學習,如果他們在面談期間認為你不適合那就是不適合。好的學生在今後申請的路上一定會遇到面談這一關,所以非常重要。很多面試官會問到的一個問題就是這個學生的passion是什麼。

2)essay(散文)

好的大學往往會給學生布置3~5篇的essay,學校會出題目給學生,題目一般很活,學生自由發揮。他會觀察學生在進行寫作時候的心情,考察把握能力以及寫作水平。

3)強項

此項最為重要,除了讀書以外,你還能拿出什麼東西?

很多學校會很重視志願時間,你為這個社會做出了什麼,做了多少?如果你從來不去做,就說明你對這個社會並沒有什麼感激。

那為什麼他們要去尋找這樣的三項呢?我舉一個例子:如果一個小孩花了50%的時間考到85分;那個小孩花了90%的時間考了95分,他們更可能選擇的是85分的小孩。因為他只有50%的guarantee就可以考到85分,而不是花了更多的時間考了95分。所以這是我認為的美國大學挑選“未來領導人”的一個想法。它不是在尋找最好的學生,當然最好的學生機會更大,但是一個好學生有另外一個強項這非常重要。

牛爸通過體育,把兒女送進了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