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明朝党争的根子出在朱棣身上,因为他没有选朱高煦继位

对于朱棣的继承人朱高炽来说,在后世人看来实在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虽然历史书给予她他极高的评价。而朱高炽之所以能混到皇帝这个职位,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弟弟朱高煦,而提到朱高煦这个人很多人直接就把他跟智商功能性障碍划等号了。那么历史上的朱高煦真的如历史上描述的那样,是个白痴一样吗?这里我看未必,相反的,他还相当的精明。甚至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他很聪明,十分的聪明。毕竟在明朝开始的时候,带刀的比读书的厉害多了,朱元璋如此,朱棣更是如此。

明朝党争的根子出在朱棣身上,因为他没有选朱高煦继位

朱高煦打小就很顽劣不堪,但不能怪他,毕竟这个跟成长环境有很大关系,当时的大明王朝并不是很稳定,虽然立了国了,但环境并不乐观,好比元朝的残余势力,经常就拍兵马时不时来那么一两下。对于他们这帮流氓打劫团伙,讲道理没用,他们就认大刀片子。这点上,朱元璋明白,朱棣明白,就算朱标活着,那也是明明白白。但要指望朱高炽懂,很难。毕竟他那么胖,砍不动人。所以明朝还是得靠朱高煦这种拿着刀片子到处晃悠的狠人。这点上,朱棣不管眼里还是心里那是看的清清楚楚的。

明朝党争的根子出在朱棣身上,因为他没有选朱高煦继位

但朱棣虽然看穿看透,毕竟帝王之术,看破不说破,毕竟文官的眼里,只有眼巴前的利益罢了。这点在靖难之战中就能够体现出来了,朱高煦一直坚信他们会是最终的胜利者,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们对待武将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了,朱元璋对武将的不信任,把能打的都干掉了,剩下的基本属于废物,虽然还有几拿得出手,但大体上影响不了什么大局,而朱高煦和朱棣能在逆境之中突围出来,最应该当皇,也只有朱高熙,明朝才不会早早的从战争中脱身然后开始了党争。

明朝党争的根子出在朱棣身上,因为他没有选朱高煦继位

如果说朱高煦这个人失败于自己哥哥朱高炽那是因为有朱棣扛着,那是情有可原的。但为何朱高熙还摆在自己侄子手里,这里小编我要说清楚了下,这里讲道理,朱高煦和他侄子要是抛开那悬殊的地位对比,真要真刀真枪的干起来,朱高煦绝对能把他侄子打得个狗啃屎,之所以最后朱高煦还是失败了,那是因为实力很不对等。要是回到靖难那会那帮兵马,收拾收拾朱瞻基,那是分分钟的事,但没有如果,一百个志气高昂的士兵和一个没有底气的士兵对打,换谁都顶不住。

明朝党争的根子出在朱棣身上,因为他没有选朱高煦继位

朱高煦还有一点不对,那就是他不够狠心。按朱棣的尿性,要是自己摊上这么一哥哥,早就发动了另一次"玄武门之变"了,而朱高熙就很有风度,那是光明正大的跟朱高炽斗,没想过要弄死他朱高炽的想法,但当他侄子为了当皇帝,连亲爹朱高炽都能下得去手给暗杀了,对此朱高煦能说什么呢 ,明知道搞事必败的,但朱高煦还是要搞,不为什么,就为了给他哥哥朱高煦一个公道罢了。失败了坐牢了还要搞事,也是想早点死了去笑话朱高炽,被自己儿子给弄死了,还不搞笑吗?

明朝党争的根子出在朱棣身上,因为他没有选朱高煦继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